随着2004年对中国老板素质状况的一次调查,中国老板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与人们头脑中叱咤商场,光鲜夺目的老板的英雄形象不同,中国老板的基本素质和从业素质并不“英雄”。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大多数老板都既无迥异的天赋特长,也无什么特殊的后台背景,老板并非人们心目中的神。即使是国外的老板,也具有同样的特点。
调查表明,老板在学历、基本技能、甚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创新能力上,与常人无异,相对于其手下的很多雇员,他们的学识和能力甚至明显不如。而从家世背景上来说,大多数老板都是白手起家,并无多少先天可利用的资源。由此看来,老板的起点并不高。
至于老板的个性特征,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性格、年龄、性别等方面老板也没有相同之处。虽然不同个性的老板学识、能力、作风迥异,但也各有其成功之道。套用李嘉诚先生之言就是:“商者无域”,即是说企业经营的方法、思维的角度没有套路之分。里查德·布兰森对此的说法更加形象,他说:“天底下没有绝对的成功方式,很难明确地说哪种企业的成功保证,然后把它们像香水一样装瓶出售”。可见,做老板也并无一定的规则。如此说来,老板们难道就没有什么共性吗?那么,老板与那些虽然学历能力很高却只能为老板打工的雇员难道就没有区别了吗?
自然是有。根据调查统计,成功创业的老板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敢闯敢干。
这一秘诀很简单,却恰好符合生活的哲理。成功之路永远是那条最简单的路。很多比老板有才干的人为何与成功失之交臂?其差别即在此。不是他不能做,而是他没有去做,他在头脑中自设了很多的条条框框。事实恰恰相反,成功并不复杂,决无什么特别的、难以把握的奥妙。在创业之路上,“条条大路通罗马”,任何人都有自行创业、做老板的潜能。只要你冲破头脑中的误区,突破你自我的设限,只要你能勇敢迈出去第一步。那么,你就掌握了创业做老板的惟一秘诀。
1. 老板之“秘”
调查样本中老板以中年人居多数,平均年龄为48.7岁,他们初入社会的时候职业多为工人和技术人员。有将近半数的老板经营过2个以上的企业,主要是私营企业(76.9%)、联营企业(62.1%)和外商投资企业(61.9%)。
生于五十年代
从年龄来推算,老板们大多是五十年代出生的。其创业的时期大致集中在改革开放之后,借着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成功创业的。
除了赶上一个好时机之外,老板要成功,不可或缺的是要有过硬的个人素质。其中,个人文化素质往往成为老板们事业拓展的巨大瓶颈。
文化素质
调查表明,老板的文化程度43.3%为大专,36.1%为本科,13.6%为高中(中专),4.3%为硕士,2.3%为初中,0.4%为博士。老板所学的专业以理工居多,比例为42.5%,管理为38.5%,财经为6.4%,文史哲为4.1%,MBA为1.3%。本科学历的老板大多集中在理工专业(73.9%),大专学历者大多集中在管理专业。
从总体上说,样本中老板的文化素质较高。本科以上学历的占40.8%。但还有超过50%的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历教育;高学历的老板局限于理工和管理专业;硕士和博士的比例只占4.7%。总体上推算,大多数老板学历起点并不高,这与五十年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不高有很大关系。也算是时代给予老板们的矛盾课:甜的是好机会,苦的是较弱的文化水平。
经营管理现状
大多数老板认为其强项在于决策能力管理技能和知人善任能力。而通过对私企的部分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则显示老板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观念与方式上,传统的影子大于现代的影子。在抽样调查了14座城市的300家较大私营企业之后,得到以下数据:83.2%的私企实行投资管理一体化;50.2%的老板在管理一切,其决策方式是凭借经验;40%的老板决策时根据销售人员提供的市场信息。
以销售人员为主要情报来源获得的信息准确度不高,操作性较差;雇员中家簇群体占2/5;30岁以下的有能力的人是老板们忌惮不重用的对象;有7.6%的老板不信任管理人员。
这些调查数据与所选样本的规模和企业类别有关联。比如企业规模越大,投资与管理越易分离,权责分工越明确,管理越科学;高科技企业管理更民主,39.1%的老板主管一切,非高科技企业这一数字是53.4%。
然而无论怎样,私营企业管理上存在着明显的“权力高度集中和家族控制”的特征。这表明老板们离科学管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对老板的创新能力调查也显示老板在此方面的缺陷。
掌握新技能
从老板对现代社会两大技能——外语和计算机的掌握来看,老板中懂外语的仅占31.4%,能够使用电脑的占43.5%。而当问到“您对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时,3%的老板认为掌握得“很多”,44%的老板认为掌握得“较多”,49%的老板认为掌握得“一般”,3%的老板认为掌握得“很少”。
老板们获得管理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短期培训。情况为24.6%的老板接受过正规教育,57.6%的老板接受过短期培训,26.2%的老板有过出国培训经历,17.4%的老板接受过函授教育,20.3%的老板接受过党校培训。
创新的缺乏
外语、计算机和现代经营管理知识作为一个新标志,对其掌握和运用的能力是对老板创新精神、能力的检验。在调查中,老板们都对此有自己的看法,过半数的老板认为自己的弱项是公关能力、营销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与部分老板自身文化素质较低,限制了其接受现代管理知识有关。
从此次调查中,我们看到老板的个人素质并非是“遥不可及”的。排除掉有争议的文化素质,因为很多人认为高学历与高能力无对等关系,而做老板主要靠的是能力,因此,高学历与做老板也同样无对等关系,撇开这个争议不谈,从企业的不断拓展规模、与时代接轨来说,老板们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加强在企业经营、发展上的观念、方法的学习和改进。
老板成功解秘
那么老板成功创业的秘诀到底在哪里?
老板们对此问题的回答颇为一致,那就是敢闯敢干。有见山开路,遇水搭桥;劈荆斩棘,凭一双赤手空拳搏击贫穷的创业精神。没有前人的经验,就自己摸索;没有人走,就自己去闯。凭借这种敢为人先、敢闯敢干的精神,老板们成功了。这就是老板创业成功和秘决,也是惟一的秘诀。
调查中一些老板的事业走向尽头,恰恰是因为他们忘记了或者是放弃了这条促使自己成功的秘诀;在成功面前变得保守顽固、害怕冒险、不敢创新,害怕因冒险失去已获得的一切。
棋战有云:“保局”必败,进攻、抢占先机才是赢家之选。风清扬的独孤求败剑法天下无敌不也是对此的最佳诠释吗?
然而,现实中却是专业知识丰富有才华者反而是为别人打工。国外的一份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
根据人均国民收入世界排名前三十位的发达国家的一项调查,在这30个发达国家年收入在1~5万美元的人为57%;年收入在5~20万的人占10%;年收入在20~100万美元的人占2%;年收入在100~1 000万美元的占0.5%;年收入超过1000万美元的人不足0.05%。我们知道,发达国家的教育系统都是比较发达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大都超过20%,不难看出,在这个世界上,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人并不都富有。相反,富人也并非全都是高智商且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们富了;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却没有拥有这样的财富,博士为中学毕业的老板打工的事到处可见,世界上有太多的有才华的穷人。
2. 条条大路通罗马
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才高八斗,还是一字不识;无论家世渊源深浅;无论其性格刚或柔;更不论其相貌身高和哪行哪业,老板之路从来都是开阔宽广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企业之路上大展拳脚。
他们是活在我们周围的真实人物,既有阳刚男儿也有女中豪杰;既有互联网上的知识才俊,更有其他行业的“平民”百姓。他们有的已经成就事业,有的前途光明,有的还在黑暗中摸索。他们告诉我们真实的人生并不复杂,创业也并不复杂,只要你鼓足勇气,昂扬信念,你就能成功。即使你并不优秀。
荀子说:“每一个凡人,都可以成为伟大的禹”,你也可以成为另一个柳传志、靳羽西、和田一夫、凯斯、李嘉诚……。
数字英雄
九十年代时我们进入大学,一毕业就步入或者说是被卷入信息时代。电脑、网络极其迅速地进入我们的生活,简直感觉到了突兀和不情愿。而同时,我们也耳闻目睹了一个个数字英雄奇迹般地崛起。他们是那么年轻,但却拥有数不清的财富,让同龄的我们既为之自豪又深感嫉羡。且不说世界首富,那电脑天才比尔·盖茨他的故事想必人人皆知。就以中国为例。
1984年,柳传志创业中关村,缔造了国产品牌联想电脑帝国;1992年4月始,毕业于北大无线电子学的王志东也几次创业中关村,并于1998年执掌全球最大的华人网站新浪网。
1997年,丁磊创办了网易。
1998年,张朝阳创办了第一家全中文上网引擎:搜狐。
1999年,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
数字精英创业史有两大特点:一是白手起家,例如甲骨文总裁拉里·埃里森,从小身世不明,由亲威抚养长大;二是高学历和年轻,丁磊创业时才26岁,张朝阳33岁,前者大学毕业,后者是留美博士。而比尔·盖茨20岁就与保罗·艾伦入建微软,只是他大学未读完就辍学了。与比尔·盖茨类似的还有拉里·埃里森和戴尔。所以高学历并非在工厂成功创业的限定条件,“工厂”的传奇过去是,以后也应该是用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头脑撰写的。
柳传志,立志创业
作为曾经的“中国改革风云人物和前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柳传志走上创业之路是因为“憋得不行”,“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学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愤懑。”
“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干的事。科学院有些公司的总经理回首过去,总喜欢讲他们从前在科研上都多有成就,是领导硬让他们改进。我可不是,我是自己非改行不可。柳传志非要从头开始的时候,已经整整40岁了。
创业之前,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
虽然得过几个奖,但做完之后没有一点实用价值,直到80年代,接触了国外的东西,才发现自己做的东西,与国外相差甚远,于是坚定了要创业的想法。
当时,柳传志领头办公司的背景是中关村街上哗啦一下办起了一片公司,中科院计算所也有人出去办公司,或者给人打工,验收机器,验一天收入三四十元。当时计算所一个月的奖金也就三十多元,这对计算所正常的科研冲击很大。面对于此,计算所所长曾茂朝想:能不能计算所自己办个公司,积累点钱,上缴给所里,解决所里急需的实际困难。柳传志以往表现出来的组织能力使曾茂朝觉得他是最佳人选。
柳传志没有让领导失望,其出色的组织和领导才能得到发挥。1984年,“两通两海”已经挺立在中关村,而柳传志的名字却像今天中关村众多小公司老板的名字一样,普通得让人容易忘记。但十几年后的今天,柳传志成了大事,联想成了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
柳传志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这个传奇让每一个创业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的一个希望——“如果我能够努力,也可以像柳传志那样地成功。”
柳传志以其亲身经历告诉青年人,成功创业所必需的要素其实并不多。
对柳传志而言,关键是他能学会自己思考:如何去把一件事做好,从一件件小事开始,不断积累。
执著自我的张朝阳
搜狐(sohu)的总裁张朝阳是一个重视自我感觉的人,“自我感觉”引领他走上了创业之路。他曾对记者说:“重视自我,自我内心的感觉重于一切,这是我创业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