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0400000006

第6章 财政基础理论(6)

一、财政与社会再生产

正确认识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明确财政在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端正理财思想,正确制定财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提高财政工作水平,使财政工作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条件。

财政问题归根到底是个分配问题,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实质上是生产与分配的关系。财政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涉及到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最基本的比例关系。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特别是生产与分配的辩证关系原理,在总结我国民主革命时期财政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经济到财政,经济决定财政的科学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毛泽东同志的财政观点,对于帮助民主革命时期广大财政经济工作者统一思想认识,教育财政干部正确处理财政同经济的关系,把主要精力用于协助物质生产领域各部门发展生产,牢固地树立发展经济来解决财政问题的观念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解决了民主革命时期多次出现的严重财政困难,有力地推动了革命战争的顺利进行,促进了解放区经济的发展。毛泽东同志从经济到财政的理财思想,至今也没有失去它的指导意义。但是,在过去一个很长时期内,毛泽东同志对分配制约生产的功能是重视不够的。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影响。我们在财政理论研究和财政工作实践中,往往过分地强调经济决定财政的一面,忽视财政反作用于经济的功能,甚至不敢提出一定条件下财政对经济的决定作用。使财政工作处于被动消极的局面。因而,经济上的重大失误,必然同财政紧紧联系在一起,导致财政工作受到严重挫折,造成财政困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表明,生产发展了,经济增长了,而财政上不去的事实并不是少见的。因此,财政工作仅仅立足于生产,着眼于经济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分配制约生产,财政反作用于经济的作用,讲求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适度,从提高效益这个根本上来解决财政问题。正是这样,赵紫阳同志在总结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指出:“讲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把经济工作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是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关键。我们应全力以赴,做出成效。”这些新的理论概括,是新时期党把马克思主义生产与分配关系理论,用来指导社会主义财政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独创性见解,是建国以来处理财政与经济关系经验最完备的全面总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马克思主义生产与分配关系的理论运用于财政实践的新发展。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发展需要,财政工作必须讲求三财之道,聚财、用财都要以生财为出发点和归缩。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切实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财政收入增长快,人民得到实惠多的新路子。

二、财政与物质利益原则

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处于分配环节。财政分配涉及到国家与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多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必然成为制定财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否定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种种荒谬观点,指出:“调动我国几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邓小平同志尖锐地批评了物质利益关系处理上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思想,指出:“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提倡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承认有差别,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工人和农民由于辛苦劳动成绩大、收入多而先富起来,这样就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影响左邻右舍。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同时,“当然要防止盲目性,特别是要防止只顾本位利益、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人民群众利益的破坏性的自发倾向。在这方面,要规定比较详细的法令。”党中央的这些指示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理论体系,完整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理顺各方面物质利益关系遵循的原则和政策界限,为财政参与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处理好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指明了具体途径。

几年来,通过改革,调整了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劳动者个人的利益分配关系,开始找到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正确结合的具体形式。即农村建立了家庭承包责任制,较好地解决了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难题,使农村经济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新局面。在城市普遍推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把企业经营成果同经济责任承担者的个人物质利益直接挂起钩来,并且从财政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奖罚制度,贡献大的多得、多奖;贡献小的少奖或不奖,基本上处理好了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经济稳定增长,为财政收入提供了比较充裕的物质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物质利益理论体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思想。

三、财政体制中的集权与分权

财政体制是国家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中央和地方、国家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分配关系,与其它各项经济体制密切相联,处理好财政体制中财政管理权限的集权与分权,财力分配中的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对于推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基本上是照搬苏联经验建立起来的。这种财政管理体制模式的理论基础就是传统的“产品经济论”,限制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排斥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这种财政管理体制的特征,总的来说,就是实行以集权为主,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的统收统支体制,各级政府把企业看成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统得过多,管得过死,没有严格的经济责任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包揽了许多不应该由它们管的事。从1954年到1976年的二十多年间,我国对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较大的改革,经历了多次曲折,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由于指导思想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不敢大胆地冲破“产品经济论”的束缚,使历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大都局限在旧体制的框架内,作些不彻底的修修补补,步履十分艰难,从来都没有出现过重大的突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回顾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著名结论。为按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模式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把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整个改革的突破口,先行一步。十年来,我们国家对过去僵化的财政体制模式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探索,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从未有过的许多新观点,新见解,制定了一批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经济法规和改革措施,着重调整了财政管理体制中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具体体现在:

1.改革了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从1980年起,我国在大多数地区实行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分灶吃饭”预算管理体制。1985年在分灶吃饭财政体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了“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预算管理体制。通过改革,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扩大了地方自主权,加强了地方财政责任感,较好地体现了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调动了各级地方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我国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开始出现了由单一化模式向多元化模式转变的格局。

2.改革了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在国营企业推行企业基金制度的基础上,为了逐步扩大企业财权,国家从1979年起,在国营企业试行了利润留成制度。随后,又进行了以税代利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改革。1988年,为适应企业普遍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的新形势,国家在部分城市的少数国营企业中试行了税利分离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和办法,调整了国家和企业的财政分配关系,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同经营成果密切联系起来,较好地理顺了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进一步调动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3.改革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

国家从1979年起试点,1985年全面推行的基本建设投资“拨改贷”,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要,体现了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的要求,增强了建设单位的责任感,否定了财政支出无偿性的陈旧观念,为马克思主义的财政理论增添了新内容。

4.改革了税收管理体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先后进行了两步利改税的重大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国营企业只交利润不交所得税的观念,增加了企业支配的财力,使我国的税制由原来的单一税制转向到多种税、多环节、多层次的复合税制。同时,我们还建立和完善了涉外税收制度,初步建立了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其它税种相配合发挥调节作用的税制结构新体系,适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新局面。

上述改革的探索和尝试,基本上理顺了财政管理体制中,管理权限的集权与分权,财力分配中的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四、建设规模与国力相适应

经济建设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这是党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原则。我国三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建设规模与国力相适应的原则,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要求办事,我们的经济建设和财政工作就生机勃勃,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国民经济就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反之,违背这一原则,不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和财政工作就会处于被动和十分困难的境地,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开始强调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量力而行,实事求是。1980年邓小平同志指出:“生产建设、行政设施、人民生活的改善,都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这就是实事求是。”1985年邓小平同志再次指出:“速度过高,带来的问题不少,对改革和社会风气也有不利影响,还是稳妥一点好。一定要控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不要把基本建设的摊子铺大了。”党的十三大报告针对当前经济发展过热所出现的投资膨胀和消费基金膨胀,财政赤字和物价上涨等问题,明确告诫我们:“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稳定发展,必须努力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适当控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使之与国力相适应;合理掌握生活消费增长的幅度,使之与生产的发展相适应。”为了切实保证建设规模与国力相适应,促进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大体上平衡,就必须充分发挥财政,信贷的宏观调控作用,保持财政、信贷、外汇和物资的各自平衡和相互间的综合平衡,这是国民经济全局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为了控制投资和消费基金的膨胀,近些年来,国家设立了奖金税、个人收入调节税、资源税、建设税等新税种,颁发了国库券条例,制定了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和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等规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固定资产投资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国家颁布了编制综合财政信贷计划的规定,以便把预算内外资金、信贷资金、外汇资金纳入计划轨道,使其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统筹安排,各有侧重,以引导资金流向。这些适应商品经济需要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和消费基金的膨胀,有利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

五、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

怎样看待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这是关系到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两者的相互关系,从理论上作出了系统而深刻的精辟论述。在实践中制定了一系列适应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和重要法规。从而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开拓了新局面。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众多的著述中,虽然没有直接用过对外开放这个概念。可是在《共产党宣言》中,实际上他们已经扼要地提示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国与国之间进行经济技术交往的必要性。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列宁、斯大林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对外关系的理论,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出了租让制的大胆设想。

同类推荐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本书以短小生动的小品文写作方式,从你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在路上、在餐厅、在电影院、在厨房、在卧室、在争吵中、在生气时、在小朋友的书包里捕捉随处可见的经济学奥秘,如下午茶一般悠闲而有趣,却又浓香醇厚,回味无穷!
  • 不懂法律,就当不好经理

    不懂法律,就当不好经理

    竞争的压力和市场的发展,不仅要求企业经理要懂得法律,而且要求企业中的各类人士也要懂得法律,只有这样,法律这一武器才能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另外,企业只有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营造出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才能够理直气壮地挺直腰杆干事业。本书立足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全方位解析了企业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的要点和关键之处,对企业常见的法律问题作了浅显易懂的阐释。着重论述法律策略,其目的是要让读者掌握如何有效防范和系统规避企业经营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本书的编写力求语言简练、朴素,简而不繁,各个层次的读者在读后都会有一些收获。相信本书将为您的企业发展助一臂之力,成为您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
  •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这是一部战略主义作品。本书以世界经济视野为基础,从“大经济”的角度,全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中国之问”一气呵成,几乎涵盖了中国经济基本面、政治与经济的决定关系、经济国防、崛起模式等几大方面差不多所有关系到中国发展前途的战略性问题。读者从每一节中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国发展脉搏:世界处在什么时代?持续三十多年的中国奇迹是否面临拐点?世界留给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还有多久?中国是持续崛起还是走向崩盘?哈耶克主义是拯救中国的良方吗?广东模式和重庆模式谁更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大政府”是通往奴役之路,还是幸福之路?中国如何才能在世界大格局中实现突围?
  • 破冰

    破冰

    在金融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有效防控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是深化改革成败的关键。作者在对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革中应该特别注意的6个风险。其中包括:总体债务水平提高隐含的潜在风险;产能过剩加大的企业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分化加剧形成的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过度举债所造成的还本付利风险;网上银行与虚拟货币可能造成的风险;财政金融问题交织出现的综合风险。应该说,这6个风险的确是制约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障碍,也是金融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作者据此所提的一些具体看法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高度关注。
  • 他们是这样赚钱的

    他们是这样赚钱的

    谈起赚钱,很多人都会兴致勃勃。毕竟,要想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中生存,离开金钱这个货币流通工具是行不通的。不过,要想赚钱,不仅要有强烈的赚钱欲望,而且还要为此付出行动。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行动之前不妨看看世界大富豪们如何赚钱。读完这本书后,您会发现:其实,每位富豪都是芸芸众生之一,是一个有血有肉、真真实实的人,而不是一个虚无缥缈、难以触摸的神。这些富豪们能够做到的事情中,也有您可以做到的。他们可以创造一个个财富神话,您也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商奇迹。
热门推荐
  • 毒妃戏邪王:驭兽大小姐

    毒妃戏邪王:驭兽大小姐

    玩个网游还能穿越成草包,高端?霸气?上档次?统统木有!还狗血的被未婚夫退婚,辱没门楣被赶出家门!倒霉也不是这么倒的啊?姐可不是穿来当受气包的。于是,草包女逆袭!修神诀,驯灵兽,闻名天下。掌乾坤,佐命运,笑傲云间。然后——红衣舞动,恣意轻狂!“凤释天,你居然敢调戏我!”男子微眯着一双醉眼,盯着面前的红衣女子。女子当风而立,挑眉轻笑:“俊男,就是给女人调戏的!”说着,她挑起男人的下巴:“来,笑一个,笑好了,有赏!”……文内各种类型美男,只有你想不到的,只要是你想得到的美男类型,在这里你都能找到!
  • 巾帼如海

    巾帼如海

    天元二百三十五年,夏国突然来犯,来事凶猛,潼关将领宇文恭奋力抵抗,却是奈何朝中援兵迟迟不到,宇文恭战死,潼关失守。在位皇帝许御庭恐夏国兵马,又思宇文恭一死,朝中已无优秀将领可带兵抵御,于是,想到了被他贬出朝廷的孙若黎。
  • 丑颜王妃:彪悍娘亲要抱抱

    丑颜王妃:彪悍娘亲要抱抱

    她是异世来的一缕幽魂,成为了被家人遗弃的丑女,幸好老天给了她一个可爱孝顺的好儿子,不过这个粘人的王爷是怎么回事?他的眼睛真的有问题?就算他是自己儿子的爹,也不用非要娶自己啊,而且自己这一张任谁看了都要吐的脸,他居然还能够吃的下去。。。。。。
  • 帅气师傅求带飞

    帅气师傅求带飞

    一朝穿越成了弱女子,还遇到了一个特别好的朋友,没人收做徒弟只能随便分配。为了回去努力变成大佬只好卑躬屈膝讨好某人“大神,今天心情怎么样收徒吗?”“还不错但我不收。”“我太难了!”某女哭喊道大神一朝穿越变如此卑微,到底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
  • 高温危机

    高温危机

    《新幻想故事选:高温危机》讲述幻想小学五年级(1)班的丁奇是个顽皮聪明的小男孩,这天他和爷爷万能博士用望远镜看传说中的九星连珠。突然看见一颗闪亮的流星落在他们家的院子里。接连几个晚上丁奇总是听到有人在哭泣,后来他果然在院子的小屋里找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孩,这个女孩抱着一个漂亮的盒子,她的名字叫潘多拉,来自远古的希腊。因为她放出了魔盒里的灾难,受到惩罚,她是在逃跑的时候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引到这里来的。丁奇和神秘的潘多拉成了好朋友,并带她去学校,潘多拉有很多神力,让丁奇在学校里出尽风头。潘多拉的盒子能变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丁奇用这些东西对付捉弄同学,在学校里上演一幕幕闹剧。
  • 重生清欢

    重生清欢

    温锦苏出自书香门第,而玉清欢则是青楼女子。她是候夫人,而她只是侯爷的一个妾罢了。玉清欢以为她与温锦苏之间争的是一个男人,视她为敌,可温锦苏却死了。她才知,她一直不是喜欢那个男人,只是她不喜那男人碰温锦苏。直到玉清欢回到了当初刚进侯府时,看着她的满脸温柔,这一世……
  • 魔幻手机四再遇2018

    魔幻手机四再遇2018

    华人牌2060款手机傻妞为您服务:请输入开机密码。公元2060年,手机已经拥有了变为人形,光能充电,时空穿梭,遥控,自卫,重组基因等等先进功能。以西游为背景续写历史保卫战。本书为上本小说《魔幻手机3真爱无悔》后续篇,这是一本写孙悟空的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就是本人抄袭了!
  • 千面娇妻,宠成瘾

    千面娇妻,宠成瘾

    她摇身一变,成了H市平民区一家小饭馆的女儿。平民家的女儿又怎样?她照样能将那些害她的人玩弄于鼓掌,她蓝翎从来不是好欺负的主,既然之前得了她厚重的宠爱,那么现在你们就该加倍奉还。
  • 承德避暑山庄散记

    承德避暑山庄散记

    一个人不可能走遍天下,览尽风光。如果有个风光集中、景物荟萃的地方,一览知天下,那可是人生一大乐事。巧啦!我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承德。我是1955年至1958年在承德念高中,1971年又来承德工作,一直到如今,前前后后在承德生活了40年,和承德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把她视为我的第二故乡。如今,我已到了“古来稀”之年,三个子女全在北京,他们动员我和老伴去北京过晚年。可我们舍不得离开承德,坚意要在承德生活下去。承德在300多年前只是居住十几户游牧人家。
  • 重生之未来英雄

    重生之未来英雄

    本作品讲述的是一位拥有着超级能力的失忆的男性,他来到了未来的世界,并且与未来世界的各种拥有超级能力的人成为了战友或者是朋友和敌人,但是他绝对没有忘记自己的正义之心,他来到了未来世界之后便利用了自己的超级能力在到处做着好事,又在未来世界的经历之中结识了自己的新的好友和新的爱情和友情,从此他就踏上了一条通往未来世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