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5200000004

第4章 室庐(3)

【译文】

山中屋舍应该明亮洁净,不要太宽阔。明净可以让人心神爽快,过度宽阔则费人眼睛。或者在靠屋檐的地方设置窗下栏杆,或者由走廊进入室内,依据实际的地势来布置。中堂前的庭院要稍微宽广一些,可以种植花木,陈列盆景。夏天拿掉北面的门扇,院落前后贯通,便于通风。庭边浇灌一些饭食汤汁,雨后就会生出苔藓,绿茸茸的,非常可爱。环绕着台阶种满翠云草,长到茂盛时就青翠葱茏,像浮在水面一样。房前的墙应该矮一点,有的人把薜荔根埋在墙下,洒鱼腥水在墙上引藤蔓爬上去,这样做虽然有幽静之景致,然而不如用白墙壁更好。

【延伸阅读】

山斋如同古人的度假别墅,只是小巧精致,且富有山林幽致之趣。闲暇时居于山中,静赏山水,与三五知己好友把酒清谈,是古代名士的雅好。《陈书·孙玚传》有“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孙玚聘请高人在山斋中讲课,还奉上资费,为当时学者所称道。

【名家杂论】

同为有钱人,土豪与世家子弟的区别在于,土豪只知花钱炫富,世家子弟却自有一种名士做派,风雅蕴藉,这是用钱买不来的。

古代的名士有一种消遣,叫“居于山斋”,隔三岔五,去山间小屋做隐士。山斋中乃高士所居,须得读书、弹琴、静坐参禅,方不辜负这一方清雅天地。

庾信有《山斋》一诗:“石影横临水,山云半绕峰。遥想山中店,悬知春酒浓。”石影临水,白云绕峰,可知山中景色之幽静。赏美景,还须美酒做伴,遥想山野客店的春酒,是否也正香味浓郁?一首朴实清新的小诗,却写尽了山斋的乐趣。

隋代的杨素有一首诗《山斋独坐赠薛内史》,写得更直白:“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涧户散余彩,山窗凝宿阴。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他在山斋中观岩赏景,望白云飞暮色,听流水之清音,还有花草相伴,绿树、怪石毗邻,山中虽寂寞,但只觉内心清净,并不憋闷。

建造山斋有讲究,不求奢华富丽,而须得清雅别致,与山林景致相衬。房舍不可建得太敞,小巧精致则可,庭院里要种些花草,摆放盆景,台阶上更要有蔓草铺地,一望如绿毯,墙壁可以藤萝环绕,也可以一带粉墙,清爽悦目。从对山斋的布置中,也可见文震亨极高的艺术修养与深厚的文化积淀。

丈室

丈室〔1〕宜隆冬寒夜,略仿北地暖房之制,中可置卧榻及禅椅之属。前庭须广,以承日色,留西窗以受斜阳,不必开北牖〔2〕也。

【注释】

〔1〕丈室:指斗室,小房间。

〔2〕北牖:北窗。

【译文】

斗室用于隆冬寒夜,规格有些像北方的暖房,室内可以放置卧榻以及禅椅之类的家具。屋子前面的庭院要宽广,便于接受阳光,留西面的窗户接受斜阳照射,北面不必开窗户。

【延伸阅读】

“丈室”一词,源自佛教用语。相传维摩诘大士称病时,与前来问疾的文殊菩萨等讨论佛法,其卧疾之室虽仅有一丈见方,而能容纳无数听众。唐代显庆年间,王玄策奉旨出使印度,路过维摩诘的故宅,他以手板纵横量,室内的长和宽仅有十手板,因此号称“方丈”“丈室”。

【名家杂论】

丈室,可以理解为是深宅大院中,建于僻静处的一间小巧精致的屋子,为主人闲暇时静养禅修之所。在许多留存至今的古建筑群中,都建有狭小的斗室,可知文震亨所说的“丈室”确实曾经颇为盛行。

这间小房子的布置,关键是取暖,前庭要宽广,日照充分,以免太阴冷。古代的建筑设计非常尊崇自然,讲究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日光、风等,来提升居住的舒适度。房前的庭院开阔,可以保证日照充足,冬天室内较为温暖。窗户的设计有讲究,开西窗,不开北窗。西窗能见到斜阳,既采光,又有诗意;北窗则冬日易受北风吹,不如不开。

既然是静修之处,里面的家具布置,也要充满禅意。丈室里面要设卧榻,卧榻之上可以放置一些书籍,随时供取阅。就如李清照说“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更不忍置他所,常在卧榻下,手自开阖”。她常在卧榻上翻阅珍藏的书画,这一爱好,大抵旧时的文人都有。

文氏家族的人,可能有在禅椅上打坐的习惯。佛教讲究静坐,写字、作画的人,都忌讳心气浮躁,讲究修身养性。所谓“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坐在宽大的椅子上,双腿一盘,静坐参禅,让意念集中,把浮躁的心安定下来。心念笃定、清净,神清气爽,对于书画艺术境界的提升,有诸多裨益。

佛堂

筑基高五尺余,列级而上,前为小轩〔1〕及左右俱设欢门〔2〕,后通三楹〔3〕供佛。庭中以石子砌地,列幡幢〔4〕之属。另建一门,后为小室,可置卧榻。

【注释】

〔1〕小轩:指有窗槛的小屋或长廊。

〔2〕欢门:宋代酒肆食肆所用的店面装饰,在店铺门口用彩帛、彩纸等所扎的门楼。后来也指建筑中用木雕饰的门楼,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此处指侧门、耳门。

〔3〕三楹:指建筑的面阔为三列。“楹”在这里是计量单位,一列为一楹。明清时的佛堂,常为三楹。

〔4〕幡幢:佛堂用品,用以象征佛菩萨的大德。幢,通常是以丝帛接成圆筒状,下边再缀以数条丝帛。幡,旌旗类的总称。

【译文】

佛堂建台基约五尺高,台阶一级一级地朝上,佛堂前面为小轩,左右两侧都设欢门,后面连通三楹佛堂来供佛。厅堂用石子铺设地面,悬挂幡幢之类的佛事用具。另外开设一扇门通往后面的小屋,屋内可以放置卧榻。

【延伸阅读】

佛堂用品有佛像、佛龛、供桌、香炉、果盘、烛台等,供佛讲究用品精致,且要洁净庄严。幡幢是一种极具仪式感的供佛饰物,能烘托堂内的庄严氛围,一般多为寺庙中悬挂,家庭佛堂较少见。如果佛堂悬挂幡幢,则可知该户人家供佛极其虔诚,且佛堂的布置非常讲究。

【名家杂论】

明代江南一带佛教兴盛,且呈现世俗化趋势,佛堂建在民宅中,是明代佛教走向世俗化的标志之一。杜牧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极言南朝时江南佛教之兴盛。实际上,不仅南朝,明代也是如此。当时,苏州有著名的虎丘寺、寒山寺,还有灵岩寺、开元寺、文山寺等,寺庙众多,堪称佛乡。万历年间,吴江名士周永年著有《吴都法乘》,记述了当时佛教兴盛的情况。

明清两代的大宅院中,一般都设有佛堂。世家巨族还建有家庙,即建一座自家的庙,如《红楼梦》中,大观园里建有栊翠庵。栊翠庵虽然是一所小巧的庵堂,也设有山门、东禅堂、耳房等建筑,可谓小巧精致。庵中景致幽雅,尤其是里面种的红梅,在大雪中绽放,美不胜收。

文震亨没有提到佛堂建筑里另辟地方祭祀先祖,或许当时的苏州,尚没有把佛堂与祖宗祠堂建在一起的习惯。清代,大宅院里的佛堂,往往跟供奉祖宗的祠堂连在一起。如清朝末年,淮军领袖张树声的张氏家族,在合肥城里兴建的宅院,里面的佛堂不仅供佛,也辟有地方来供奉家族先亡者的灵位。

宅院中佛堂的功能,不仅是供奉佛像的地方,更是信佛的家庭成员念佛的地方。在佛堂内,可以做早课、晚课,早起念经、拜忏,晚间亦同。遇到斋戒日、佛诞日等,还可以延请僧尼到家中讲经,乃至做法会。文震亨讲“三楹供佛”,“三楹”一词用得极其准确,明清两代的佛教建筑中,经常出现“三楹”一词,如:正殿三楹、三楹佛阁。连圆明园四十景中的“慈云普护”,即园中的寺庙园林,前殿亦是“欢喜佛场”三楹。

文氏家族世代信佛,文征明还有恭敬抄写佛经的习惯。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征明书金刚经仇英画佛轴》,便是证明。这幅作品作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堪称书法精品。

广池巨浸〔1〕,须用文石为桥,雕镂云物〔2〕,极其精工,不可入俗。小溪曲涧,用石子砌者佳,四傍可种绣墩草。板桥须三折,一木为栏,忌平板作朱卍字栏。有以太湖石为之,亦俗。石桥忌三环,板桥忌四方磬折〔3〕,尤忌桥上置亭子。

【注释】

〔1〕巨浸:大水,大的河流、湖泊,文中指园林中的大池沼。

〔2〕云物:这是“诗家语”,即诗文中特有的词,指云气、云彩,或指景色、景物。

〔3〕磬折:指形态曲折如磬。磬是打击乐器,多用玉、石制成,形状像曲尺,中间是折的。

【译文】

宽阔的池塘,要用带纹理的石料来架桥,石桥上雕刻的云气、景物等纹饰要做工精致工整,不可流俗。小溪泉水,用石子砌成小桥为佳,桥的四周可以种绣墩草。板桥要有三折,用一根木料为栏杆,忌用平板做成朱红色的卍字栏。有人用太湖石做装饰,也很俗气。石桥忌讳三个转折,板桥忌用直角转折,尤其忌讳在桥上建亭子。

【延伸阅读】

古代石桥的桥栏杆上,大都有精美的雕饰花纹,常作云纹,所谓“雕镂云物”即是此意。古人对于云纹图像有着强烈而持久的喜好,这一审美偏好的时间跨度极大,从商周时期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最初的云纹,称为“云雷纹”,商代白陶器、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都以云雷纹作为主要的纹饰。卷云纹是青铜器的纹饰,起源于战国时期,在秦、汉、魏晋时盛行。汉代还流行云气纹、云气鸟兽纹,云纹饰与鸟兽纹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想象中的仙界场景。隋唐时流行“朵云纹”“如意纹”,其造型雍容华贵,圆润饱满。明清两代继承了前人对云纹的喜爱,且图案更复杂,广泛用于服饰、陶器、建筑、雕塑上。

【名家杂论】

江南园林里的桥,是真正的“小桥流水人家”,建得小巧精致,与其说是连接交通,不如说是为了造景。

苏州园林里的水池都不大,或许只有建在天平山麓的高义园,园内的大湖称得上是“广池巨浸”,湖上架的是石板桥,折如曲尺。

石板桥在园林里极常见,沧浪亭、环秀山庄、拙政园、狮子林,都以石板桥居多。许多板桥,确实如文震亨所说,建成三折,好像是折尺铺在水面上。

曲涧上建小拱桥的挺多。那水沟很窄,抬脚一迈就能迈过去,却为了好看,须得造一座小桥,弯拱的,带一点弧度,颇像精雕细刻的工艺品。网师园的引静桥,被认为是中国园林里最短最小的拱形桥,这座桥全长只有两米多,游人只需三四步即可跨过。引静桥为柔婉的弧形,桥面两侧均有石栏,桥面正中,则刻以圆花形浅浮雕纹饰。可见桥虽小,亦要精雕细刻,不能马虎。

用太湖石做桥栏装饰的,敦睦园、耕乐堂、狮子林等,都有用到。文震亨认为这种做法很俗气,以园林中的实景来看,倒也颇有情致,有江南特色。

桥上建亭子的也有,狮子林的石板桥,折了几道,桥中间建一座飞檐翘角的凉亭,映着湖中碧水、岸边翠柳,造景极具匠心。还有在桥上加顶,把桥建成一条长长的走廊的,拙政园有一座桥就是如此,池边两岸是亭台水榭,一座桥做成长廊状,连接两岸,游人走在桥上,却不觉得是桥,只以为是一道长廊。甚至还有把桥栏杆做成高高的花架,花架顶上爬满紫藤的,如退思园的桥。春天紫藤花开,游人在桥上走,抬头一望,头顶竟是一串串的紫藤花。夏天紫藤浓荫满盖,遮天蔽日,凉爽宜人。

可见造桥无定式,只要有心,皆可成景。宋代李石的《临江仙》,词中有“粉墙东畔小桥横”之句。粉墙畔,小桥横,可谓江南宅院中的典型造景。陆游重游沈园时,写下“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之句,想来当年的娇美佳人,曾翩然过桥,在水中留下惊鸿照影。

茶寮

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1〕。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

【注释】

〔1〕兀坐:独自端坐。

【译文】

建造一间小室,邻近山斋,里面陈设茶具,令一童子专事烹茶,用来供应白日清谈、寒夜独坐所需的茶水。这是幽居之士的首要事务,不可或缺。

【延伸阅读】

茶寮在明代多指寺庙里的品茶小斋,如明代杨慎在《艺林伐山·茶寮》中记:“僧寺茗所曰茶寮。”“寮”的本意是长排房,僧人住的房舍,佛教中称为“寮房”,因为是长排房,里面或为大通铺,或隔为简陋的小间。茶寮也指街市中的茶馆,如孔尚任《桃花扇·访翠》:“一带板桥长。闲指点、茶寮酒舫。”茶寮与酒舫连用,形容街市之繁华。

在私家园林中,茶寮为烹茶之所,要单独分开建,因为明代建筑多为木结构,而茶寮内设有火炉,还要堆放火炭、干燥的树枝等燃料,为防火患,需要建在主体建筑之外。明代的名士,屠隆和许次纾的茶寮盖在书斋旁,而文震亨的茶寮盖在山斋旁,显得更高雅。屠、文两位都用茶童,许次纾可能家中窘迫一些,没用茶童。

【名家杂论】

文震亨出生在富贵温柔之乡,不但饱读诗书,且心细如发,深谙生活之道。比如建一所小茶房,这样的建筑设计细节,他能用心留意。

同类推荐
  • 日本人与日本论

    日本人与日本论

    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现代日本国家政治、经济等,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分析。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一本标杆性的著作,堪称中国的《菊与刀》。《日本人与日本论》 中国版的菊与刀,了解日本文化的必读之作。
  •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它们是被尘封在地下的美术陈列馆,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神秘高深的艺术,也为我们了解古人打开了一扇窗。
  • 毓老师讲学记

    毓老师讲学记

    许仁图编著的《毓老师讲学记》乃总结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在台六十多年来书院讲学之集大成之作,首次向读者阐述毓老的讲学,其拯世真文和不传之秘开启了中华文化的又一村。毓老读书百年,读出了活学问;教学六十余年,讲的都是实学。毓老之学重实用,实用当然要易知易行,讲学要讲到听者能懂。他说:向学子讲学,不是大师;跟老百姓讲学,才是大师。毓老讲学一贯遵循依经解经的方法,学宗孔子,接棒熊十力,讲述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智慧,用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仅历久弥新,而且玉润珠圆。毓老用其饱经世患的生命,启迪众多学子无尽的智慧。他强调,智慧无古今,要古为今用,我们读古书为的是存智慧,不要为古人化妆。
  •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本书是余秋雨“封笔”5年来出版的首部新书。在书中余秋雨一改以前学者身份,以老师的角色和十余名北大学子“课堂互动”来对话中国文化,并对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进行了新型的解读。业内人士称,该书也开启了中国文坛“散文式”文化通史的先河。
  • 我眼中的中国

    我眼中的中国

    本书作者在武汉纺织大学工作了5年时间,其间游历了中国23个省60多个城市。本书即是作者对在中国工作生活的观感和思考的记录,涉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但基本上是片段式概述,并不具体深入地谈论一个方面或问题,并且多是对于中国的赞美之词。武汉纺织大学的译者在翻译本书时,已对原著进行了删节。
热门推荐
  • 九转碎丹录

    九转碎丹录

    金丹都碎了还想修行?却不知萧承巧得神秘功法,碎丹九次可成神!逆天而行,萧承从这条不可能的路上一路走了下去,最终给仙界走出了一个传奇!后人称他——承帝!
  • 朱子论定程董学则

    朱子论定程董学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史上第一无道昏君

    史上第一无道昏君

    天启七年八月十日。这本来是一个凄惨的夜晚。此时帝国皇帝朱由校病入膏肓。此时东林君子们正在磨刀霍霍,预备众正盈朝。此时在小冰川的影响下,帝国正遭受着严峻的考验。此时信王王府里,即将是帝国皇帝继承人的朱由检.....开始了他昏庸无道的帝王生涯。
  • 标准论概论

    标准论概论

    本书是阐述作者上世纪80年代草创的标准论的。书中指出,标准不可或缺,标准在人们的思维中几乎处处都存在的衡量上起着决定作用;说到了作者已解决了人们一直未解决好的标准是什么问题,从而给出了标准的定义;阐明了可与力学三大定律相比拟的标准论的三个定律:“标准由人确定定律”、“标准决定定律”和“权威统一标准定律”;说到了标准论定律的具体应用;还说到了标准论的方法论方面的事。
  • 英雄联盟之末日之星

    英雄联盟之末日之星

    在无尽星空中,一个可怕的文明即将到来,为了应对这场危机,地球的守护者选出5位普通的地球人前往瓦罗兰大陆进行试炼,宇坤就是其中之一,看他如何在瓦罗兰大陆闯出一片天地,又是如何拯救地球于危难之中....
  • 古代闺恋诗词三百首

    古代闺恋诗词三百首

    闺恋诗词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史始终,历朝历代都有数不清的痴男怨女伤春悲秋,相思悼亡,因此都有优秀的爱情诗词留世。本书就是一本集中体现中国历代闺恋诗词的作品。作者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词中,精心选择出了三百首闺恋诗词加以注释,评析。通过作者详尽的分析,使我们对这些古代诗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 在线杀戮游戏

    在线杀戮游戏

    这是一场游戏,但却不是一个玩笑;这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却免不了死亡;这是一个谁都能加入的在线杀戮游戏......而你,准备好去猎杀他人的心情了吗?SoJustStartTheGame,LetItBegin!
  • 正道高手

    正道高手

    小虾米通过努力,成为大明一代正道高手,消灭穿越者重生者系统者……还天地正气!
  • 时之船

    时之船

    航行在时间的古朴大船划破时空,神秘的时空女孩,躺椅上的船长老人,船上神秘的船员...他们闯入夕的世界里,带着他航行了一个又一个奇异冒险,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成长,在人们所不知道的地方编制着故事,他们在寻找所遗忘的遗失之物...
  • 陆少别太坏

    陆少别太坏

    这是一场阴谋,因为妻子的失贞而给了丈夫外遇的借口…………“为什么?”当捉奸在床,赵青荇只能用一双不敢置信的眸子看着罗旭。“因为我能让他少奋斗三十年。”陆吉祥挑衅地看着青荇。“你是我朋友。”“朋友?你以为我堂堂陆家千金真喜欢跟你这种女人做朋友?我肯赏脸接近你,全是因为罗旭。”……她怀孕了?那暗夜中的可恶男人,不但毁了她的婚姻,还送给她这么大一个“惊喜”。“我娶你。”陆少琛如施舍一般,淡漠地扫了赵青荇一眼。“你娶我?陆少琛,我只是一株杂草。”赵青荇愕然。“如果我偏要,你嫁不?”陆少琛突然眯起精眸,充满威胁地瞪着青荇,大有你敢说不,我就吃了你的意味。“我为什么要嫁?”赵青荇迟钝地眨眨眼睛。面前这个腹黑的男人真是那儒雅俊逸的天之骄子陆少琛?她怎么觉得自己成了大灰狼嘴里叼着的小红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