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始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原始社会,人们本是自给自足,到后来,有的人不满足于仅仅是吃饱,开始用自己的物品和别人交换。比如用一头羊换一把石斧,用自己种的粮食交换别人抓到的鱼。由于受到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人们开始寻找能够同时被交换双方接受的物品。寻找到的物品就是最初形态的货币。在历史长河中,牲畜、陶瓷、稀有贝壳、宝石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担当过货币的职责。后来,数量稀少且易保存的金、银、铜等金属逐渐成为世界各地的主要货币。
随着贸易的逐渐增多,金属货币的弊端也日益明显。在大额交易中,金属货币的重量和体积令人备感沉重;在一次次的流通过程中,金属货币的磨损也越来越厉害。于是,携带方便的纸币出现了,它代替金银成为新的货币。
对于很多人来说,货币的贮藏职能极为重要。当贮藏货币的银行在经济发展中应运而生时,本金和利息这两个和货币有关的词语便产生了。
本金的含义无需多说,指的就是原本的货币数量。这里主要说一说利息,从其形态上看,利息是货币所有者从借款者手中获得的报酬;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它是借贷者使用货币资金必须支付的代价。
某农民承包一片占地15亩的果园,承包期为三年,每年需缴纳8000元的承包费,这8000元就可以看做是利息,而这片果园的实际价值就是本金。利息=本金×利率。在利息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和本金成反比。在这个例子里就是,每年的利息即承包费是固定的8000元,如果这位农民经营的果园很挣钱,那么本金即果园的实际价值就高了,这时利率相对就低,反之,如果果园经营不善赔钱了,那这时果园的实际价值就低,利率相对就高了。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利息不仅是贷款和购买债券的收益,还是借钱给人以及出售证券的成本。中国学者认为,利息的取得以及涨跌决定于社会财富的增值部分。
利息作为货币的法定孳息,在市场经济的作用可不只是让本金增值这一个,它还能影响企业和政府的行为。具体来说,它能制约企业的浪费行为。因为贷款利息是企业的资金占用成本,成本又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如果各个企业将利息支出的节约作为一种普遍的行为模式,一定会促使企业甚至社会经济快速增长。此外,利息的收入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盈利部门和亏损部门,因此,政府也能将其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对经济运行实施调节。例如,当重点部门出现赤字时,政府可以用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利息来发行国债,然后将聚集来的大众的货币用于各项财政支出。
货币的利息和利率是不可分割的,利率又称利息率,指的是一定时期内利息与货币本金的比率。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比如在中国由中国银行管理,在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如今,利率已经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就会提高利率;当出现经济紧缩时,就会适当调低利率。
利率和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就曾举过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两种职业——歌女和医生,假设从事这两种职业的人一生中得到的总收入相同,那么,对于一个对钱很看重,哪里收入高就去哪里找工作的年轻人,他该选择哪一个职业呢?
先看歌女:貌美年轻时,收入特别高;当年龄往上跳,收入便下降;人老珠黄时,再无人问津。再看医生:求学时,收入是零或负数;做见习医生时,收入较低;30岁后,经验不断增长,病人数量慢慢增长;40岁后,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收入越来越高。
如果想获得更多的钱,年轻人应该选择将未来收入折算成当前的现金价值后,收入总额最大的那种职业。涉及到未来的钱,自然就得将利率考虑进去。利率高,对于吃青春饭的歌女有利;利率低,对于大器晚成的医生有利。
利率高的话,早期收入较高的歌女就可以将钱存进银行,这样若干年后,就能得到更多的钱。利率低的话,对医生没什么影响,对歌女却有影响,因为她以后的生活没有了保障,相比较而言,医生这行比较得利。
不要以为利率一直是正数,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还会产生负利率。负利率是指把钱存进银行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货币本金不仅没有让自己增值,反而贬值了。
当把钱存入银行,银行付出利息回报是天经地义的事。假设银行在某年设定的一年定期利率是3.5%,而这一年因为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了10%,这就相当于货币贬值了10%。这样一来,虽然银行如约付出了利息,但在货币贬值的影响下,把钱存在银行里不赚反赔了。以上就是负利率产生的全部过程。
负利率将会对人们的理财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面对负利率时代的来临,将钱放在银行里已经有些落伍。对于普通居民来说,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计划,让“钱生钱”。其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进行投资,可以投资基金、股票、房产等,还可以投资购买黄金珠宝、收藏品。在投资时,必须保持理性的头脑和积极的心态,不能只看到收益,而忽视风险的存在。除了投资,还要开源节流,精打细算,要分清哪些是必要的开支、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只有在对自己当前的财务状况明白清楚的情况下,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4.人民币盯住美元不是明智之举
世界上有很多种货币,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需要借助汇率。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所决定。关于什么是汇率,有这样一种通俗的解释:
在一座小岛上,某人发明了船,便划着船到处跑。航行过程中,他发现了另一个岛屿,那上面也有人,也有钞票,那里的人做着和自己岛上的人同样的活动。唯一的差别就是,自己的岛上能生产更多的东西,同样的1元钱,在自己的岛上可以买1斤大米,在那个岛上却只能买半斤。也就是说,那个岛上的钱想要来自己的岛屿买东西,就得先把2元换1元才行。就这样,汇率出现了。
在国际贸易中,汇率起着不可或缺的杠杆调节作用。单个国家生产的商品都是按本国货币来计算价格的,一旦拿到国际市场上销售,其售价就会和汇率沾上关系。可以说,汇率的高低对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的波动有很大影响,通过这种影响,它又决定着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举例说明,一件衣服价值100元人民币,如果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为7.00,那么这件衣服在国际市场价值14.29美元。如果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涨到8.00,也就是说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那么这件衣服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2.50美元。当衣服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变低,竞争力则会变高,衣服会因便宜而更加好卖。反之,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到6.00,也就是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那么这件衣服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6.67美元。当衣服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变高,竞争力就会变弱,销量就不会太好。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汇率对国际贸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汇率上涨不全都是好处,当一国货币升值后,代表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这样是不利于出口的,但是有利于进口。
就拿中国和美国来说。多年来,美国一直下大力气逼迫人民币升值。很多人不解,美国如此精明一个国家,怎么会做这样一种“蠢”事?其实,美国人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们一点也不蠢。就如1985年,美国软磨硬泡,迫使日本在“广场协议”上签字。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美元兑日元快速下跌,跌幅为20%,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兑日元更是急速下跌,跌幅为50%,也就是说,日元升值了一倍。日本人当时也以为自己一夜之间成为了富翁,但事实却是,以出口为主的日本经济遭受了长达20年的危机。
所以,对于以出口为主的国家来说,本国货币升值太快,一方面会影响本国商品在国外的竞争力,从而不利于出口贸易;另一方面又会间接影响本国国民的收入,造成失业增加、贫富差距拉大等等。
对于不是以出口为主的大多数国家来说,汇率就像一把“双刃剑”。它能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也能带来不少的好处。最明显的好处,就是让民众觉得钱更值钱了。当钱变得值钱,民众就可以到国外游玩、在国外购置产业。
不过,这种好处是有针对性的。汇率上涨,货币升值会给富人带来莫大好处,因为他们手里的钱越变越多。但是对于指着工资生活的老百姓来说,货币升值不仅没多少好处,甚至带来坏处。因为本国货币升值是针对国际货币而言,货币升值再快,也不可能让5元一碗的面条变成4元一碗。相反,境外热钱会大量涌进,从而引起物价上涨,比如房价上涨。另外,它还会影响就业问题。一些靠榨取廉价劳动力牟利的外国企业会因为所在国货币升值而撤资,因为他们觉得此国的劳动力已经不再廉价。
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持续上涨、屡创新高,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就如之前所说,汇率是把双刃剑,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坏的影响大同小异,不再复述,这里就说一说好的一面。在中国,很多学生取得了外国大学的入学许可,却因为没有足够的费用支付国外的高昂学费、生活费而不能成行。当人民币升值,情况就会好转,中国学生去国外留学的费用会相对减少很多。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量资源需要进口。当国际能源和原料价格不断上涨,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此时,人民币升值就降低中国能源和原料的进口成本,从而提升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汇率中有“盯住汇率制”这样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一国找到另一个经济实力很强的国家,使自己国家的汇率和这个国家的汇率保持在一定的固定值。目前在世界各种货币中,除了美元,没有哪一种货币有资格担当起“被盯汇率”。所以,中国在汇率问题上,采取紧紧盯住美元汇率的政策。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就始终保持在6.83元左右。但2008年以来,美元汇价本身是不稳定的,人民币紧盯美元直接导致了人民币对其他货币汇率的不稳定。比如2010年,欧元对美元下跌近14%,这就造成人民币对欧元被动升值,十分不利于中国对欧洲的出口贸易。所以,以现在的形势来看,人民币盯住美元并不是明智之举。
5.外汇储备越多,国家腰杆就越硬
不管钱多钱少,存钱罐只要有钱,总归会让人觉得踏实些。国家也是一样,外汇储备就像存钱罐里的钱,外汇储备多了,就不怕本国债务到期后还不上钱,不怕本国汇率降得太猛。
外汇储备,是一国政府持有并可以在任何时候兑换成外国货币的资产。为了更好地应付国际支付以及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各国中央银行和其他政府机构都十分重视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有:外国有价证券、外币汇票、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等。
关于外汇储备的来源,可以通过下面这个故事加以说明:
一个岛上住着ABC三个人。其中,B是自给自足式,一年到头干活吃喝,正好不盈不缺。C干得多吃得少,每年都有余粮。A挥霍无度,导致自己的粮食不够吃,每年都得朝C借粮。几年下来,C手上全是A打下的借条。这借条,就可以称为外汇储备。
上面这个简单的故事和美国投资大师巴菲特讲过的一则寓言很相似。寓言梗概为:
在很久以前,有两个海岛,分别叫做勤俭岛和挥霍岛。勤俭岛的居民勤劳而朴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产出大量食物。他们的食物除了满足本岛居民的需要外,还出口到挥霍岛。挥霍岛上的居民大多好吃懒做,不热爱工作却热衷于消费,他们以本岛发行的债券作为交换,从勤俭岛进口食物。时光荏苒,一年年过去,勤俭岛上的居民积累了大量挥霍岛的债券,并用它们购买了挥霍岛的土地,最终,将挥霍岛据为己有。
此则寓言影射的是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众所周知,美国贸易逆差已经连年创下历史新高。美国媒体的报道称,美中的贸易逆差在美国全部逆差中占到了30%。而不管是贸易逆差,还是贸易顺差,和汇率都有莫大关系。当贸易顺差,出口额就会大于进口额,因此会收到更多的外汇。当贸易逆差,进口额就会大于出口额,这说明某国经常用外汇购买其他国家的产品,外汇储备自然会减少。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已超过3万亿美元,持有美国国债超过1万亿美元。根据2009年4月底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备的排名已经稳居世界第一。
一定的外汇储备可以实现国家经济的自我调整,使经济一直处于平衡状态。当一国的进口率高于出口率时,外汇储备就会帮助其达到收支平衡。当国家的汇率不稳定时,外汇储备可以通过向债务国施加压力而使本国汇率稳定下来。当国家的宏观调控使不上力,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情况,国家可以利用外汇从他国购买产品,从而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平衡。
除了能够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外汇储备还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能够拓展国际贸易以及降低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可以说,外汇储备越多,国家的腰杆就越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