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7200000012

第12章 万物生长(1)

春天还可以找到,

但已不那么天真。

花朵被任意放逐,

果实还没有形成。

草木都竭力地扩张,

维护着自己的生存。

——顾城:《平原》,1980年

如果以每十年为一个阶段,那么1980年无疑是个令人心情愉悦的开始,中国人上一次获得这样的体验,大概还要退到1950年。那种卷起袖子大干一场的冲动,以及一种成为国家主人的振奋感,都让人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尽管这些感受注定是无法持久的。

在这一年的第一天,中央办公厅举办了例行的茶话会,在这个并不正式的会议上,邓小平却突然谈到:“为了把经济建设搞上去,80年代我们需要做好四件事,第一,一定要坚持党的政治路线;第二,必须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第三,要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第四,要建立一支坚持社会主义、有专业知识的干部队伍。”

日后人们在研究改革开放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这次谈话的场合过于随意,而忽视了它的作用,实际上,向来善作惊人之言的邓小平,寥寥几语便勾勒出中国日后十多年的发展方针。在他看来,政治上的因素是要为经济建设而服务的,这也正是今日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根源。不过,经济建设究竟能搞成什么样子,会把中国引向何处,却还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

尽管没人知道路向何方,但邓小平的这些谈话,还是明显地起到了作用。在1月份的人民日报上,破天荒地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从农民怕露富说起》,言辞激烈地批评道:“担负领导的同志一旦有了怕农民富的思想,眼前生财的道路纵有万千条,也是不敢迈出一步的,这怎么能带领群众尽快地致富起来呢?”此文一出,全国各大媒体都开始纷纷效仿,鼓励致富的文章,对“自谋出路”者的表扬随处可见,《人民日报》甚至史无前例地放下身段,为长途贩运这样的小生意辩护道:“这不是投机倒把,允许长途贩运是完全必要的”。

这种规模盛大的舆论浪潮,在政治运动频发的年代里并不少见,和过去每一次舆论浪潮一样,它似乎在预告着,一场新的潮流即将涌现出来。从长远来看,这一次舆论浪潮竟然成为了中国私营经济复苏的号角。那些诸如“资本主义尾巴”、“挖社会主义墙角”一类的贬义词汇,开始与私营经济渐行渐远,最终被打入厚厚的历史尘埃之中。当然,媒体实现如此大幅度的舆论转向,一来是集体“揣摩圣意”的结果,二来则是为了应付一个既现实又严峻的问题:返城知青待业。

由千万知青回城所引起的就业压力,已经成为了当时中国城市最严峻的挑战:铁板一块的计划经济体制,根本没有能力承受如此汹涌的潮水。于是,在这一年里,“待业青年”这个词被创造了出来。据统计,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11万返城知青中,只有两万多人找到了工作,这些所谓的工作,也只不过是在工厂、街道、商店里当临时工,每天领八角钱的工资。

这些青年人在过去的十年里饱受屈辱,吃尽苦难,被国家所亏负,恰好国家此时又无法对他们做出补偿,他们需要生存,有着妻儿老小等最迫切的问题需要解决;他们又精力充沛,十年的乡村生活让他们敢于铤而走险,一年前发生的云南返城请愿事件,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比这更令政府焦躁难安的,则是每天连续不断的负面消息。根据《中国知青史》披露,北京市在1979年调查了10个区县7万多名待业青年,发现竟然有7000多人的家庭月平均生活费在15元以下。在知青回城第一年的前五个月,仅北京一地就有80名知青自杀,在当年的犯罪分子中,返城待业青年占三分之二。

确定的是,假如不能妥善为之解决,那么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并不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如何为这些一无技能,二无知识的青年人谋一条生路,成为当时社会各界都头疼的问题。

显然,邓小平也在思考这件事情,在他看来,如果想要在不变动社会主义制度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便只有用“开闸放水”的法子,通过经济民营化,让这些知识青年去自谋生路。

于是,在这一年的夏初,一群经济学家被召集起来,召开了一个“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座谈会”。在经历了一番讨论之后,学者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允许城镇个体经济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对活跃市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扩大就业,都有好处。”在结论中,学者们还特别强调:“不能把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等同起来,或者认为它必然产生资本主义。”

从这些僵硬的语句中不难看出,由政府主动来承认私营经济,是一件多么不情愿的事情,但除了这样,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方法。正是在这种强压之下,中国民营经济的合法地位才被确定下来,虽然有些姗姗来迟,有些违心,但总是好过迟迟不来。

在北京,曾经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过八年知青的李晓华,突然辞掉了工作,下海当了一名推销员。

在回城之后,自幼要强的李晓华自然不肯在家待业,在给科研所烧过一段时间锅炉之后,他终于在外经贸部下属的食堂当上了一名炊事员。一次,他正在和工友一起揉馒头,突然莫名其妙地说了一句:“我这人长于谈判,适合经商。”这自然引得身边的人哄堂大笑。日后,李晓华每当谈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总是唏嘘不已,因为直到今天,那些嘲笑他的工友们仍然在揉馒头。

在干了一段时间炊事员后,不甘心的李晓华终于辞掉了工作,跑到河北涿县的一家玻璃仪器厂去当推销员。他的精明头脑从那个时候便显现了出来,有一次,他去一家科研企业推销,看到那里铺着地毯,便灵机一动,假装摔了一跤,将身上带的烧瓶产品摔在地上。捧着没有破损的烧瓶,李晓华开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吹嘘产品的性能,他的这套把戏居然真的吸引住了对方,一下子和他签了一笔大合同。

在李晓华看来,商人是需要天分的职业,所谓“十亿人民九亿商”的说法,只不过是媒体一时凑热闹而已,在这方面,他格外推崇美国大亨洛克菲勒的一句话:“你把我剥光扔进沙漠,如果有一支骆驼队经过,我还能成为百万富翁。”

在日后的几年里,这个曾经的炊事员不断地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商业才能。十五年后,他成为“全国十佳优秀民营企业家”,连续五年登上福布斯排行榜。

比起早早下海创业的李晓华,同为知青的宗庆后,命运则显得要坎坷许多。他的父亲曾经在解放前曾任职于国民党政府,每逢政治运动,宗庆后一家就不得不为此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今日的年轻人或许无法理解,但如果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则一听便会明白,仅仅是父辈的成分,就可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从1963年开始,还没到下乡年龄的宗庆后就不得不到舟山盐场劳动,像挖盐、挑盐、筑海塘、挖渠这些重活,他几乎样样都干过,解乏的唯一办法,就是四处去找书来读,后来他回忆说,生活虽然苦,但脑袋里却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幻想,“总想着出人头地,总想做点事情”。

可惜,宗庆后并没有什么好运气,在舟山盐场、绍兴茶场呆了整整15年后,他才得以回到杭州,在一个校办纸箱厂里当推销员,在随后的10年里,他辗转多家校办企业,在1987年的时候,他已经42岁了,对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中年男人而言,这是一个可以把人生愿望寄托到下一代的岁数了。然而在被苦难折磨了大半生之后,宗庆后最终选择再尝试一次,希望能够用超人的付出,弥补大半生的消磨,以及往日所有的遗憾。

就这样,宗庆后承包了一家校办企业的经销部,然后骑着三轮车,在杭州的大街小巷里叫卖冰棍和日记本。虽然辛苦,宗庆后却感到很有归属感,不久后,他就将用一点积蓄办起一家“娃哈哈食品厂”,然后,再用几年时间把这家厂子变成中国最大的饮料生产企业,他本人也在2010年,以800亿的身家成为这一年里的中国首富。

李晓华与宗庆后的故事,只是那个时代里返城知青创业的一个缩影,自从上一年中央发布文件,规定闲散劳动力可以从事个体劳动后,仅仅一年时间,去工商局申请开业的个体工商户就达到了十万户,而像李晓华、宗庆后这样由推销员、采购员入手,慢慢步入商业界的人则要更多一些。这一年的七月,在沈阳的一家从事机械制造的大型国企中,竟然同时有12名工人要求调离岗位,去当一名销售员,甚至可以不拿任何工资,为的是“出去跑跑、见见世面,为日后自己做生意铺路”。日后,这些人果然成为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下海者,而在那些著名的民营企业家中,有相当一部分当年都有过当推销员的经历。

李晓华与宗庆后的故事,似乎暂时可以告一段落,然而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由千万回城知青所引发的就业压力汇集在一起,最终竟然成为了推动这个国家经济改革的动力之一。这似乎可以证明,尽管体制有着一种刚性的束缚,但在人们的求生本能面前,任何阻碍都将变得十分脆弱。

和城市相比,这一年的中国农村反而表现得更加奇特,由于其肌体相对简单,又远离城市的中心,改革在那里所遭遇的阻力,反而要小的多,因此,私营经济在农村的发展,居然展现出空前繁盛的面貌。

在这些农村当中,最有活力的地区,大概非江南、华南地区莫属,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浙南、福建潮汕等地,那些乡镇企业,家庭作坊、小商品贸易不知何时悄然生发出来,形成了一幅与城市完全不同的活力场景。一位美国《新闻周刊》的记者,在这一年来到了福建石狮和广东南海,在采访之后,他写下了这样的报道:“石狮的小商品贸易和南海民间的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纺织、小冶炼、小加工,像野草一样满世界疯长。”

这位记者所描述的景象,与当时的实际情况颇为相符,事实上,这里的确是中国私营经济的萌芽所在,而浙江温州则更是以其盛名,被誉为中国私营经济的圣地。如同前面所说的那样,当地领导的开明作风,让温州的个体户们在一开始便获得了滋生的土壤,而后的宽松管理,又让他们有最大的空间可以肆意生长。

根据资料显示,到1980年前后,温州的个体工商户已经超过了3000户。其中一些头脑灵活、敢闯敢干的个体户,很快便崭露头角,成为其所在行业的“大王”。

在温州乐清县柳市镇,一个名叫胡金林的男人刚刚度过他的三十岁生日,从1974年他从柳市初中毕业开始,不安分于种田或上班的他,就开始做起了小电器元件生意,先是做一些量具、标准件的小生意,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胡金林的生意得到了迅速发展,于是,他在1980年开了一间“向阳五金电器门市部”,除了销售电器之外,也顺带着做一些初级加工、组装之类的制作。由于服务周到,价格优惠,生意好的令人羡慕,到了这一年的年底,营业额已经有120万元,据说在当时的温州,这已经可以称作首富了,而“要电机,找金林”也成为了当年温州地区的流行语。作为温州小电器行业的佼佼者,“电机大王”的名头就这样流传开来了。

就在胡金林成为“大王”的时候,一系列各种名号的“大王”也在同一时间崛起,有心的人点数了一下,能够相提并论的柳市工商户还有七位,①于是便把他们和胡金林并列在一起,合称为“八大王”。事实上,柳市的私人工商户远远不止这八位,早在数年之前,那里的个体工商业便已经风起云涌了。

柳市镇位于耕地稀少的浙南地区,历来是有外出经商的传统,在解放后这种行为遭到打击,于是当地人的生活便开始日渐贫穷,常有人家把十多岁的女儿“送”到附近山民家里,换得100斤地瓜丝。

这种贫穷的生活状况,自然令人很难忍受。既然不准外出经商,也无法通过种地致富,于是,“脑筋活络”的当地人,便开始动起了手工制造低压电器的主意。许多人白天被责令到“打击资本主义学习班”接受“洗脑”,晚上则迅速钻进“地下工厂”,偷偷摸摸地遭一些插头、插座、开关、台灯、风扇之类的小电器、小配件。几年下来,竟然在全国都有了一点名气,改革开放之后,柳市镇的低压电器产业正式浮上地面,这时人们才发现,它几乎已经是全国最大的制造中心了。

①:“八大王”的版本,流传至今的不止一份,最为公认的八位大王分别是:“电机大王”胡金林、“线圈大王”郑祥青、“目录大王”叶建华、“螺丝大王”刘大源、“矿灯大王”程步青、“合同大王”李方平、“电器大王”郑元忠和“旧货大王”王迈仟。

在这一年的12月11日,那个名叫章华妹的19岁小姑娘,从温州鼓楼工商所领到了一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她的编号是工商证字第10101号。执照上的字是用毛笔填写的,清楚地写着:姓名:章华妹;地址:解放北路83号;生产经营范围:小百货。在拿到了这份执照后,小章姑娘想了一想,把开业日期改成了1979年11月30日,因为是那一天的早晨,她第一次把小桌子摆到家门口的。

同类推荐
  • 赢在责任

    赢在责任

    世界五百强金牌员工的成长法则,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吐血推荐。赢在责任,就是赢在职场。责任是员工与企业缔造双赢的关键;责任是员工在职场获得成长、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如何培养、树立、增强内心的责任感?本书将告诉你答案。
  • 从攫取到共容金融改革的逻辑

    从攫取到共容金融改革的逻辑

    本书认为,经济增长的绩效取决于包括企业家才能、资本和优秀人才在内的创新要素是配置到实体经济或生产性领域,还是配置到金融业或非生产性领域,而决定配置方向的关键因素便是报酬结构。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金融“发展过度”,构成了对实体经济的“攫取”,具体表现为金融业利润高、金融从业者收入高,使创新要素和资源“脱实向虚”,源源不断地由实体经济流向金融业,从而降低了整个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构建一个金融与实体经济和谐共生的高效率、共容性金融体系,而非仅仅提高金融效率,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和逻辑起点。
  • 零售的哲学

    零售的哲学

    全球最大的便利店连锁公司创始人——铃木敏文,结合40多年零售经验,为你讲述击中消费心理的零售哲学。铃木敏文的很多创新,现在已经成为商界常识,本书把那些不可思议的零售创新娓娓道来。关于零售的一切:选址、订货、销售、物流、管理……他一次又一次地在一片反对声中创造出零售界的新纪录。翻开本书,看铃木敏文如何领导7-11冲破层层阻碍,成为世界第一的零售哲学。
  • 给马云一个团队,他会怎么管?

    给马云一个团队,他会怎么管?

    这是一本直接向全中国最牛团队取经的团队管理书籍。如何带好一个团队?这让许多中高层管理者、职业经理人感到困惑!尽管有很多书籍在向我们不厌其烦地传授带团队的方法,但仍无法完全解决带团队过程中诸多潜在而未知的新问题。本书将用直接简单的语言,以“像马云一样带团队”为视角,展现阿里巴巴这支神秘的团队,向广大读者诠释马云及其团队执行力的管理之道和创新理念。本书颠覆了传统经管书说教式的、高深莫测的管理理论,以马云日常工作中如何抓团队的简单实用语录为主线,用这些企业内部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和全新的不落俗套的幽默生动诙谐的小案例作为辅助,力图帮你解决管理团队过程中复杂棘手的问题!
  • 定战略:老板只做一件事

    定战略:老板只做一件事

    柳传志认为企业就是三件事: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尤其定战略,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头等大事。然而,众多老板却不以为然,把最宝贵的时间、经理、资源都浪费在了无穷无尽的小事上,不知不觉中让企业被战略的大问题所吞噬。罗雲怀老师及其团队,十余年深入企业一线、亲自为二十多个行业、上百家企业提供实战咨询,并从中精挑细选出经典案例与方法,帮企业家理清思路,把企业家从关注“效率”的沼泽中,拉回到重视“商业战略”的正道上来,并从战略定位、品牌定位到战略传播,为企业战略落地提供了简单可行的思路。
热门推荐
  • 孤猫的战歌

    孤猫的战歌

    一只出生时头上长着恰似北斗七星斑点的小猫,被主人起名叫阿斗。她由宠物成长为斗狗捕蛇的勇士,因为猫类自行其是的天性,在远离山寨的山林里被偷猎者的捕兽夹误伤。为了避免成为大狗的美餐,她咬断了被夹住的一只腿,逃了活命。因为村民为她疗伤的疼痛,他误会了村民,逃进丛林,在与雕隼、黄鼬、红豺等食肉动物的争斗中变成了野兽。但它仍然顽强地活着,直至成为一位母亲。
  • 我家小屋会穿越

    我家小屋会穿越

    遭雷劈的,顶着个大太阳补房顶居然都被雷劈。不仅自己被劈,全家人跟着被劈,甚至阿猫阿狗都被劈……好吧,连房子都被噼里啪啦!劈完之后没有事儿?谁说的,你出来我保准打不死你!明摆着遭雷劈、要穿越,怎么可能说是没事儿呢~
  • 蒋介石全传(上)

    蒋介石全传(上)

    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作为旧中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和最高统治者,曾经统治中国22年,其后又统治台湾27年,前后近50年。蒋介石(1887—1975)浙江奉化人,名中正,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1907年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1923年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率师北伐途中,于1927年发动了“4·12”政变,在各地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不断进行新军阀混战。1931年“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 纯情王爷腹黑妃

    纯情王爷腹黑妃

    她是有恩于皇家的护国公府嫡出小姐——高门闺秀。他是一出生便备受父皇疼爱的八王爷——天之骄子。她和他,一朝相遇,便是天雷勾动了地火——冤家!天之骄子便迎娶了高门闺秀,从此日日有精彩,处处是惊吓。他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不放过任何机会——找茬!她对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游刃有余!他抗旨拒婚,她就夫唱妇随,结果弄巧成拙,一个人的生活变成了两个人的世界,失策;他流连花丛,她就替他纳妾,让那些个如花的美人儿,将他缠的不得安宁,眼不见为净;他一往情深,她仍云淡风轻,气得他抱醋狂饮,三十六计轮番出动,只为虏获佳人芳心;他有红颜知己,她有妖孽师兄;若说他道高一尺,她便是魔高一丈;究竟是纯情王爷虏获了自由的她,还是腹黑王妃驯服了高傲的他?【片段一】洞房花烛夜:“你给本王听着,娶你不过是因着父皇一道圣旨,就你这病怏怏的模样,别妄想爬上本王的床!”男人说的义愤填膺,语气激昂。女子大红嫁衣内粉拳紧握,喜帕下绝色的小脸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王爷,先掀了喜帕再说可好?”轻轻柔柔的声音,就像是一鸿轻柔的羽毛轻轻飘落,搔的心头痒痒的。男子猛地回神,不行!怎么能够未战先降?!一鼓作气掀开了盖头,喜帕落地,女子清雅如莲。男子一时间愣在当场,然后…跑了!【片段二】女子睁着水汪汪的杏眼,一脸无辜的看着眼前气得发抖的男子。“王爷这是怎么了?妾身听闻王爷这些时日一直宿在如嫣姑娘这里,想必是非常喜欢的,所以特地来向老鸨赎身,接回家给夫君暖床啊。”女子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眼底闪着看慧黠的光芒。看她多大度多贤惠,一听说夫君有了心头爱立刻冲了过来,抢也要给他抢回家养着,方便天天看!男子气得嘴唇抖了抖,面色黑如锅底。“你…你…好样的!”重重一甩衣袖,他夺门而出,全然不顾身后满脸伤心泪的梦如嫣和那个笑得如偷腥狐狸一般的小妻子。这一局,他居然又输了!【片段三】女子慵懒的躺在贵妃榻之上,半阖的星眸带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风情。男子坐在她的身边,修长的十指熟练的剥着葡萄皮,一边小心翼翼的送入女子红润的檀口中。一旁的太子看得一脸抽搐,忍不住出声道:“八弟,这种小事,交给下人们去做不就好了。”男子鄙视的瞅了一脸太子,认真地说道:“我家娘子说了,夫君就是应该服侍好妻子。”“…”太子一脸呆然,被这番惊世骇俗的论调震惊得不知该如何反驳。
  • 宇宙奥秘我来破

    宇宙奥秘我来破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诞生,那就是宇航时代。该书一步一步告诉小读者们,人类是怎样开发宇宙的、又是怎样进入宇宙的?读者关心的很多重要问题在这里都有一个充分的讲述。书中既有科学原理的生动讲解,又综合运用图片、图标等具象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读者直观、迅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和理念。
  • 九权荒兽传

    九权荒兽传

    是否曾经想过一朝得道,成神化仙?如果打着游戏突然有个神位你要不要?虚无缥缈的神找上了几个毕业生,十拿九稳要上神界装一把的时候出了岔子流落异世大陆无依无靠,游走之间却与这处神奇的世界结缘,有异兽,腾龙,花里胡哨各种生物……这下神界不知道有什么东西,这地方倒是让众人有了建功立业的想法。御兽控龙,尽在掌握。
  • 皇室酷公主

    皇室酷公主

    【极品玛丽苏—>慎戳】这部小说极尽所能地表现了幻想中的玛丽苏生活,如感不适,请勿打脸。( ̄ε(# ̄)☆╰╮( ̄▽ ̄///)
  • 调戏文娱

    调戏文娱

    风属于天的,我借来吹吹,却吹起人间烟火。……新书《这号有毒》已发布,欢迎品尝。
  • Misc Writings and Speeches

    Misc Writings and Speech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