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说过:“宝贝放错了,就是垃圾!”换而言之,所谓天才,就是放对地方的人才;反过来说,你眼中的蠢材,很可能也只是放错地方的人才。天底下没有傻瓜,只有放错位置的人。而工作是每个人施展才华和实现人生梦想的平台,如果工作错位了,纵使是天才也会无用武之地。
搭错职业这趟车的烦恼
有人把公司招聘比喻成坐车,意思是说,必须请正确的人上车,如果乘客发现方向不对,一定会半途下车,从而影响汽车驶向目的地的进程。对于找工作者而言,找工作同样也可以比作坐车。记得等公交车的情景吗?往往是不想坐的公交车接二连三频频为你停留,而真正想坐的,却怎么也等不到,像是一场存心的恶作剧。仔细想来,还真有些形象。我们每个人,在面临众多职业选择的时候,难免会花了眼,乱了心,做出错误的选择——像搭错了车一样,入错了行,陷入了迷惘的境地。
高不成低不就,最容易错位
有很多的人,具备优秀的潜质,但是,工作几年下来,却往往一事无成,对前途更是一片茫然。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最初选择工作时,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最后一念之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导致自己与最理想的工作偏离。
蒋秋芳的境况正是最真实的写照。大学毕业后,聪明漂亮的蒋秋芳决心在上海扎根并做出一番事业来。她的专业是服装设计,本来毕业时是和一家著名的服装企业签了工作意向的,但由于那家企业在外地,她经过考虑没有去。如果去了,她会受到系统的专业学习和锻炼,并将一直会沿着服装设计的路子走下去。可是一想到会几十年在一个不变的环境里工作,可能会永远没有出头之日,这点让蒋秋芳彻底断绝了去那里的念头。
在上海找了几家做服装的公司,大公司不愿意要没有经验的学生,小公司的条件又让蒋秋芳看不上,无奈只有转行,到一家贸易公司做市场。一段时间以后,由于业绩迟迟得不到提高,蒋秋芳感到身心疲惫,对工作产生了厌倦。心气很高的她感到还是自己干更好,于是联系了几个同学一起做服装生意。本以为自己科班出身,做服装生意有优势,可是服装销售和服装设计毕竟不是一回事,不到半年,生意亏本不说,同学间也因为利益闹得不欢而散。
无奈,蒋秋芳只好再找地方打工,挣了钱还要还债。由于对自己环境的不满意,蒋秋芳又换过几个地方,几年下来,她感到几乎找不到自己前进的方向了。专业知识忘得差不多了,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再想做已经很难。经历倒是很丰富,跨了几个行业,可是没有一段经历能称得上成功……现实的残酷使蒋秋芳陷入很尴尬的境地,这是她当初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
像蒋秋芳这样又聪明又漂亮的女大学生,为何工作几年下来,却落得这样的田地呢?一言可概之:聪明反被聪明误。造成错位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过于看重环境,为了留守上海,不明智地放弃适合自己的好工作;二是对小公司有偏见;其三,背离了自己最喜欢和擅长的行业,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蒋秋芳这种情况代表了很多就职者的心态,他们在较好的高校中获得文凭,在就业中难免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明智的作法,应该是广拓出路,不要怨天尤人,要放低姿态,小企业也没关系,可从基层做起,先求生存,再谈发展。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仔细看看那些成功人士,有多少人一开始就处于良好的平台呢?况且工作平台的好坏也是相对的: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处,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好处;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处,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好处。条条道路通罗马,你又何必独走繁花锦簇大道呢?你如果真是金子,何愁没有发光的机会呢?所以,关键在于你是否在适合你的平台上。如果错位,一切都是痴人说梦。
盲目追求热门行业,也易错位
择业颇有些像是找意中人的味道,心仪的对象再多,你也只能选择一个,正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不管有多少行也只能入一行。现实情况出乎我们的意料,也许是乱花迷人眼,人们往往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选择那些看起来最美丽、最有面子、最时髦的工作。据有关调查证明,几乎80%的人选择自己的行业和职位时,都参照了“行业热门指数”之类的职场报告和社会潮流走向,偏向选择眼下高收入的行业和职位,这就是导致职业错位的重要根源所在。
这个世界上,之所以有那么多有才华的穷人,而成功的人却是少数,就在于大部分人盲目地选择热门、体面工作时,造成了职业的错位,结果是,纵使自己有满腹才华,也无处可施,陷入失意的泥淖不能自拔。
房地产行业一直是个热门行业,一波三折,从未平息过。黎江涛当初读大学时选择的就是房地产专业,因为那时候房地产看上去很热门。但当他大学毕业时,房地产行业一落千丈,成为一个十足的低薪行业。于是黎江涛进入当年最热门的IT行业,做了程序员。
在这一行,他明显没有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同事们有专业优势,干得寂寞难熬。一年后正逢房地产行业再度兴起,他毅然跳入了房屋租赁业,做了租房中介。借着当初的大好形势,他的薪水也水涨船高。但他发现这几年,他除了拿几个月高薪外,没有在职业上积累任何优势。终于有一天,公司宣布缩小规模,黎江涛的名字赫然出现在裁员名单上。
从黎江涛的职业经历来看,他是一个热门、高薪行业的逐浪者,这是极度危险的身份。不明白自己的职业定位,不知道自己具体适合做哪行,使得黎江涛一直处在得过且过的状态中。因此,他首先要做的是,应该明确自己是否喜欢房地产这个行业,因为在这个行业里多少也有点经验积累。进入其他行业要重新开始,重新开始的风险和代价自己是否能承受。
然后,果敢抛弃过去错误的“赶潮流”念头,重新认识自己,找到和个性吻合的工作,给自己重新定位。要不然,一味追随热门工作、贪图一时的高薪,必将导致终身的遗憾。
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认识,也会错位
人们在开发一项产品时,会认真地去做市场调查。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把自己的样品放到市场上去做试验,卖卖看:卖得好的就行得通,消费者不喜欢的就行不通。可决定人生方向时有的人连起码的调查都不做,就一条道跑到黑,自然会与正确的方向发生偏离,甚至是南辕北辙。
余伟就是属于这样的人,他对职业规划没有足够的重视,对自己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只好凭着感觉和兴趣来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他当初选专业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概念,最后征求了很多人的意见,糊里糊涂选择了电气工程专业。可是,刚踏入大学,他就发现自己的选择是个错误。但是,转专业是不可能的,只好为了一张文凭硬着头皮学下去。
本科毕业后,余伟在一家通讯公司工程部工作。刚开始就是一般的技术人员,但是薪资待遇方面很稳定,待遇水平在毕业的同学中还算高的。他干了三年,从基层工程技术人员做到了工程师助理。但三年的工作,让他感觉简直是一种折磨,工作虽然兢兢业业,内心却没有一点激情。其实,他真正感兴趣的是经济学,大学时经常读一些专业书籍,而且学起来要比学习本专业开心。就是在后来的工作期间,他也经常阅读经济书籍,一直没有停止过。
余伟觉得光业余学习是没有用的,必须要拿到过硬的文凭才有出路。于是,他报名参见研究生考试,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考上了国内一所知名大学的经济研究院研究生,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教授的好评,毕业之后就留校任教。
他一共在学校中待了六年,这其中自己也经常单独或跟着教授到外面帮助企业做项目,他渐渐发现,理论的积累应该在企业实际操作中才能发挥最大效能,而且学经济学的他也十分清楚其中的经济回报问题。于是他决定从“象牙塔”中跳出来,想把自己的专业理论在实际中考证。于是他进入一家投资咨询公司工作,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从一个普通的咨询助理升到了咨询部经理。积累了咨询公司的工作经验,他更希望到实际的企业中去锻炼自己,然后实现他冲击企业高管的道路。可是问题就出现了,他的专业经验偏向金融投资项目的管理和控制,可是他的兴趣却在宏观经济导向下的企业战略管理方面。他投出很多简历,有兴趣的工作没有回音,兴趣不大的工作却经常有面试机会。
他内心一直很迷惑:到底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哪里?到底人家怎么才能认可自己?如何过渡好兴趣和实际之间的鸿沟?
余伟的错位在于他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认识,无法权衡好兴趣和特长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感兴趣的,就是自己最擅长的,但有的人却未必,譬如这里讲到的余伟。当然,最好的情况,莫过于兴趣和特长合二为一。余伟有的人错把感兴趣的方面,当作自己的特长了,而且唯兴趣是从。余伟的问题就在于,一开始就没有选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而是通过业余学习去提高感兴趣方面的能力,后来的专业学习,显然是很明智之举。但是,在发展中,同样又遭遇到了兴趣与擅长难以取舍的尴尬。
感觉好并不一定能够卖得好,卖得不好就说明行不通、拼搏奋斗的劲儿很重要,盲目用力却只是白搭。勇气也许并不仅仅是坚持,人生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更可贵的勇气不是在错误上坚持,而是发现自己错了后笑一笑,坦率地说一句:“我错了。”生命的指南针有叫恰恰是告诉我们什么地方不该去,回头是岸。因此,余伟所要做的就是权衡好兴趣与特长之间的关系,花点时间,认真了解一下自己,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自己真正的竞争力是什么?听从内心的召唤,做出抉择。
解读职位错位的根源
对于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而言,有句话大家听得耳朵都发聩了,那就是“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道理再简单不过,那就是一个男人,一生最可怕的事,莫过于选错职业;而一个女人呢,当然莫过于嫁错人了啊。这话对于现代的人而言,有失偏颇——在这样一个讲究女性经济独立,男女平等的社会,选择行业,男女同等重要。其实上天是公平的,不管你是天资平平的人,还是百里挑一的佼佼者,如果选错了行业,同样会让你壮志难酬。
然而,世界上绝大部分人正在从事着与自己性格格格不入的工作。尽管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管他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但是,平庸就像挥之不去的梦魇一样,依然伴随其左右,他们的脚步仍然无法踏向成功的大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他们走的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他们越是在这条路上努力,成功离他们也就越遥远。他们背离了自己的天性、背离了自己的使命和归宿。
以上几个案例并非特例,而是反映了很普遍的职业错位的现象,它们代表着当下几种职业错位的不同情况,但总体上都体现了大部分人对于职业选择的盲目性、冲动性。用《谁动了你的奶酪》里的话来总结就是,不慎重选择自己从事的行业,对于拥有你自己的奶酪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它将使你远离你的奶酪,与奶酪无缘,因为——天才也怕入错行。
课堂总结
无法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而是随波逐流跟随别人上车,这是搭错职业这趟车的根源所在。道理其实很简单,热门也好,高薪也好,体面也好,如果这份工作与你想要达到的目的地南辕北辙,只会与成功渐行渐远。
英雄为何无用武之地
有机构针对上千人做过很专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一千人中有过怀才不遇之感的竟然达到近八成,这说明怀才不遇在职场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如果每个人所说的都是事实的话,那么就是说,大部人都是真正的英雄,只是人为的错位埋没了其才华,让他们壮志难酬?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却与之大相径庭。
对落寞的英雄,自古有同情之心
英雄感喟无用武之地,自古有之,“士不遇”的千古哀怨也一直鸣唱至今。楚汉相争,项羽陷入四面楚歌,自刎于乌江。一曲《霸王别姬》,唱尽英雄泪,让人思绪难平。每每看到“霸王别姬”这一段,不知道什么原因,对于项羽的喜爱远远超过那个从无赖发家的刘邦。但回到现实仔细想来,我又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刘邦是真英雄,而项羽最多算一个草莽英雄而已,他的刚愎自用害了他。我之所以偏爱项羽,仅仅只是同情心在作祟。
每个人都可能会和我有过同样的感受,对于那些壮志未酬的英雄,总是被他们的悲壮所感动,对他们的际遇充满了同情。然而,纵观中外古今历史,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者从来就不乏其人。不论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韩愈,还是“举世混沌我独醒”的屈原,我们都能明显地体会到他们那种怀才不遇的痛苦心情。
怀才不遇是如何造成的
就像开头所说,时下的社会,抱有怀才不遇的人士比比皆是。他们自喻为被埋没的珍宝,因为平台的错位让别人看不到他们的闪光点,强烈的错位感让他们处在尴尬的境地,进退两难。然而,根据我多年的职业生涯的切身体会和研究发现,怀才不遇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