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二:工作稳定、待遇高
“请问贵单位的待遇怎么样?”
“有没有奖金、年终分红?”
“能不能解决住房?会不会经常辞退人?”
这是很多人在应聘时,会经常提到的问题。提到具体的待遇和福利,这本身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很多人的要求往往过高,特别是有些应界毕业生,月薪要求都在一般在2500——4000元左右。大部分人自持自己是大学生或者拥有更高的学历,理应拿几千元的月薪,可是他们根本不考虑他们能为单位创造多大价值,况且时代在变,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唯学历是从的时代,看重的是实际的专业能力。
仅仅以“高薪”作为“好工作”的标准不免有些偏颇,因为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挣钱,我们不仅要研究哪些工作有“钱途”,培养胜任这些有“钱途”的职业的能力,更要培养自己综合素质,选择职业不仅需要考虑是否“钱途”,还要考虑是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利。
误区三:追求热门职业
热门职业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理想的“好工作”,待遇好,工作环境好,社会地位高,热门职业都被披上了美丽的外衣,事实上“美丽”的热门职业未必对谁都适合,热门职业因为其“热门”,必然会成为众人争抢的对象。“热门”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也会很高,最终能够成功地找到“热门”工作的人也是有限的。
因此,我提醒广大的年轻人,不要盲目地选择热门的专业和工作,除非是自己所爱的,可以投入全部精力去经营的,就另当别论。当然,如果不幸选择热门的专业,而又并非自己所擅长的,就要果敢调整,结合当前人才市场短缺情况,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增加自己的含金量,让自己在就业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误区四:迷恋大型企业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只有到大型企业去才能充分发挥出聪明才智。他们认为大型企业具备了实现人生价值的物质和精神的条件,机遇好、福利好、工作稳定,而小企业只有几十或几百号人,资金不雄厚,更谈不上什么发展前途了。基于这种想法,很多人根本不选择小型公司,更不愿选择私人公司。他们觉得私人公司待遇低,工作不稳定,办公环境及配套设施都没有大企业好。
有人曾询问职业专家,是选择做大池塘的小鱼好呢,还是做小池塘的大鱼好?职业专家的答案是,两者都可以成功,但是他最后强调说,选择做小鱼池的大鱼的人,会得到更多历练的机会,会更具开拓精神。
的确如此,大型企业里面人才济济,竞争十分激烈,而一般的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如饥似渴。事实上,近年来,大企业里的大学生往往“大材小用”,而小企业却多“小材大用”。其实,不管在小企业里,只要有真才实学,脚踏实地,同样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误区五:付出少回报高
有的人只想付出很少,得到很多,期望工作是“活少钱多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抱有这种心理的人,明显是缺乏对工作的正确认识,还没有做好足够的生理和心理准备,这种状态进入职业生涯中,迟早会被淘汰出局。
社会上真的有少干活,多拿钱的工作吗?当然有,但对绝大多人来说,别指望这种美事会降临到你的身上,持这种想法的人,劝你早日打消这种念头,“好工作”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抛开“高薪体面”的误区
一些人并非找不到好工作,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期望过高,对基础职位不屑一顾,盲目追求脱离自身实际的高工资、高待遇的理想工作。在企业管理者眼中,年轻人既欠缺实践经验,又心高气傲,需要先到一线锻炼,积累经验。年轻人都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在他们看来,应聘基层工作似乎是自贬身价,但却忘记了,要想有长远发展,就要先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能只将目光放在眼前。
另外,很多人都有外企情结,更有人是非外企不进。很多人偏执地认为,外企是高薪的代名词,其成型的企业文化、良好的工作氛围、规范化的管理和完善的培训机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实大型民营企业用人灵活,薪酬待遇也充满诱惑。一般的小企业更是求贤若渴。相对于外企人才“大材小用”的现象,小企业更懂得“小材大用”。我们如果只将关注目光投向外企,那么必会错失不少机遇。要知道,职业发展的道路有许多,被趋之若鹜的却不一定适合自己。
课堂总结
泰戈尔说过:“我们看错了世界,偏说世界欺骗了我们。”对于工作,我们最容易只看到它的表象,却无法一眼看到它的实质。所以,很多人常常被“高薪体面”的好工作迷惑,实质它们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最好的。
“好工作”的庐山真面目
小时候,父母、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说: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每个人都渴望找到一份理想当中的好工作,这些人,不仅包括待业的人,也包括那些在职的人士,甚至有的人,大辈子都在寻找好的工作。可什么才是“好工作”呢?高薪、权重,被人羡慕的就是好工作吗?实际上“好工作”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答案。搞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满意的“好工作”,不仅能帮助你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也能帮助你找到一份“好工作”。
什么样的工作,才算好工作
什么是好工作?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答案。当然我们可以这样回答你:美国的总统、IBM总裁的职位,那样的就是好工作。这话虽然没错,却又有何用呢?各行都有各行的难处,真正十全十美的工作,上哪里找?可见,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好工作,一切都要依赖于求职者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社会评价而定。
“好工作”经历了很多时代的变迁。从80年代的国营单位、政府机关,到90年代的外资企业,到现在的自主创业,社会风潮和热点在变,人们心中的标准也在变。不说时代的差异,就说个体对“好工作”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虽然说众口难调,也很难界定具体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但是从许多事业有成者的经验来看,“好工作”还是存在着一些共性的。要准确地判断一份工作的好坏,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要看工作能否实现我们想要的
一方面要符合职业人的价值观,也就是说,能够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并能通过工作实现自身最大的价值。所以,想要稳定收入和发挥技术专长的,可以去企业作技术专家;想要自由工作时间和发挥技术专长的,自己开工作室;想要把握技术方向和管理团队的,作技术主管;喜欢用自己的技术开拓事业的,找人合伙创业。
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工作,职业人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薪酬。想要不同的东西,代表了你的价值观,是你无论如何不能放弃的东西,也会是你工作的原动力。只有符合价值观,才能持续地积极工作!
要看公司人员是否有素质
判断一份工作的好坏,要首先看从事这份工作的人,是否具备完成某些事情的素质;是否有促使事情完成的热情和动力;是否每个人都满怀信心;他们是否亲切友善、精诚团结、仁爱互助、真诚合作。
好的老板应该是那些对公司远景有着清晰的规划,在任何时候都知道带领大家前进的人;你值得追随的好老板应该是在决策时雷厉风行,能够驾驭公司在既定轨道上实现目标并超水平发挥的团队;你应该寻找的同事应该是那些时时刻刻以工作为重,为实现工作目标而忘我投入的人。只有一帮志同道合的人聚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干出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
总之,如果一家公司有这样的一群人存在,那么这个公司将会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公司,而它所提供的工作也将会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好机会。
要看公司的事业是否有前途
除了要有一帮能够干事业的人以外,我们还要看公司所从事的事业是否有前途,以及这份事业是否能适合自己。
首先,你得关注公司的业务流程是否通畅,远景规划是否合理,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员工的工作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公司提供的是否是具有特色的产品或服务等等。此外,还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对目前运作的业务是否有信心。这些方面确定以后,你还要明确这份工作自己是否感兴趣,能有多高的热情以及多深的投入程度。
其次,还要衡量一下这份工作能否发挥我们的能力。好工作能够为个人能力的发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或者能够为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某一个阶段的积累。也就是说,适合的工作应该让从业者看到工作的未来,看到自己事业发展的前景。
要看公司是否有发展潜力
这一点要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要看公司发展的潜力。不管它现在境况如何,如果能够为你提供施展才华、创造价值的机会,保证你至少可以在这个行业里干上10年,那么这份工作所具有的潜力当然值得你全力关注。其次,你还要关注这份工作与你的关联度,也就是说,如果你加入了公司,从事这份工作,那么一旦公司成功,你在其中扮演的将是什么角色?公司的成功是否与你密不可分?你是否为公司的成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贡献了多少力量?再次,对于你来说,谋生仅仅是职业生涯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能否通过良好的学习和培训掌握各种谋生的本领。最后,你还要关注公司是否会给员工提供公平的升迁机会。
适合自己的就是好工作
“乱花渐欲迷人眼”,当我们周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成功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我们该如何找到心中那份“好工作”呢?
我认为,所谓“好工作”不要跟别人比,适合别人的工作并不一定适合你。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的脚才知道,别人认为再好的鞋子,不适合自己,也是无用的。工作跟婚姻一样,合不合适,自己知道。
如果因为跟别人比较了而感到不愉快,不妨静下心来想想:所有能看到的光鲜,其实只是他们的一部分,更多的辛酸苦辣是不为人知的。再抛开跟别人的比较来想想自己的工作:我做这份工作愉快吗?我能获得想要的东西吗?如果我只是想要按时上下班好照顾家庭,又何必羡慕别人出差加班加薪升职呢?如果我就是喜欢画画,非得让我去做别人认为很光鲜的职业经理人,那又有什么快乐可言?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这样的话:“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做适合的事。有人适合做总统,有人适合扫地。如果适合扫地的人以做总统为人生目标,那只会一生痛苦不堪,受尽挫折。”而他,不偏不倚,就是适合做一个漫画家。他从小就知道自己能画,所以才十五岁就开始画,尽早地画,不停地画,结果,他在漫画界的表现如异军突起,尤其“庄子说”、“老子说”系列更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向国外输出,他也一度是全台湾纳税额最高的一位作家。
蔡志忠的说法也让人想到巴西的世界足球王“黑珍珠”贝利,他曾经说:“我是天生踢球的,就像贝多芬是天生的音乐家一样。”
能够真切地认识自己,做适合自己的事是件多么幸运的事啊。但别以为只有那些天才才知道自己的能力,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物,因为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事,从而活得非常的自在、快乐。
有一位小学老师,她从大学毕业后就想要教书,但是因为不是师范系统的大学毕业生,当时没有找到教书的机会,她便到日本留学,攻读教育硕士学位。
刚回国时,一时还找不到教职,她就到一家公司担任日文秘书,很得老板的信任,待遇也相当好。但是她仍不放弃想要教书的意念。后来她去参加国小教师考试,考取后立刻就辞去了秘书的工作。
教书的薪水不如她担任秘书的职务,同时,周围的朋友很不解的是,以你的学历绝对可以去教高中,为什么要去教小学呢?可是她很坚定地说:我就是因为喜欢小孩子才选择这个工作呀!
有一回朋友碰到她,问她近来如何呢?她长得胖胖的,是个很可爱的女孩子,她马上很兴奋地告诉我:“今天刚上过体育课。我也跟小朋友一起爬竹竿,我几乎爬不上去,全班的小朋友在底下喊‘老师加油,老师加油’,我终于爬上去了,这是我自己当学生的时候都做不到的事呢!”
这是一个多么快乐、跟小学生多么打成一片的好老师。而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如果她因为薪水或是其他因素而违背自己的愿望,选择做个秘书,或者到年龄层比较高的学校教书,就不会那么快乐了。
不管人生的物质利益有多么的吸引人,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快乐。而快乐的前提是要做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可见,所谓的好工作,并不是别人身上光鲜而华丽的时尚外衣,而是穿在自己身上舒适而自在的那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