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小和尚非常苦恼沮丧,禅师问他何故,他回答:“东街的人称我为大师,西巷的人骂我是秃驴;张家的阿哥赞我清心寡欲,四大皆空;李家的小姐指责我色胆包天,凡心未了。究竟我算什么呢?”禅师笑而不语,指指身边的一块石头,又拿起面前的一盆花,小和尚恍然大悟。
禅师所指的石头与花已经道破了生命的本义:石头就是石头,花朵就是花朵,自己就是自己,根本不必因别人的说三道四而烦恼。否则,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评论,有的如同飞絮,有的好似利箭,一一迎面扑来。这时,我们就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
别人说的,让人去说;别人做的,让人去做。嘴巴长在人家脸上,你想控制也控制不了。然而,绝不要被人家的评论牵住自己,更不要为别人的言语苦恼自己。我们活着就是为自己而活。
其次,以静制动,反败为胜。
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不要为了敌人而过度燃烧心中之火,不要烧焦自己的身体。”是的,一个人把宝贵的精力、宝贵的时间放在生闲气上实在不划算。对于外界的打击辱骂,也许我们也达不到宽容一切的修养程度,但至少也应该爱惜自己,尊重自己,不要让他人来影响你的情绪和健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巴金曾受过无聊小报、社会小人的谣言攻击。巴金先生有一句斩钉截铁的话:“我惟一的态度,就是不理!”因为受害者若起而反击,“小人”反倒高兴了,以为他们编造的谣言发生了作用,而采取不理他们的态度,使他们的目的落空。
人的一生谁都难免要遇上难堪的误解,遭到他人不公正的批评甚至辱骂。不论是卑鄙的,恶毒的,残酷的,你千万不要让对方一句不公正的批评或难听的辱骂,而变得像对方一样失去理智。获胜的惟一战术,就是保持沉默,以静制动。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争吵辱骂,既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快乐,也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胜利,只会带来更大的烦恼,更大的怨恨,更大的伤害。
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受了委屈或受到他人的误解,总想当时解释清楚,通过解释去化解矛盾,洗刷自己的清白。其实这时最好不要去解释,最佳的方法是把它放下,保持沉默。因为这时的解释只会越描越黑,越解释越对自己不利。
最后,把别人的嘲笑视做完善自我的力量。
一个人受到了嘲笑,不要窘态毕露,无地自容,因为嘲笑中有真实性,事实愈准确,刺激也更利害。
美国利诺斯州的康农,在他初任众议院的议员当众讲演时,言词流利的新泽西代表斐普士插话说:“这位从伊利诺斯来先生,口袋里恐怕还装着雀麦呢?”斐普士讽刺康农还未脱掉农村气息,而全会场的人听见了,哄堂大笑,这该是多么窘迫,多么难堪的事。
但是康农十分冷静,他坦白承认斐普士先生所说的,虽然是嘲弄,但也是事实,从容不迫地答道:“我不仅口袋中有雀麦,而且头发里还藏着草籽,我是西部人,难免有些乡村气,可是我们的雀麦和草籽,却能长出最好的苗来。”
康农因为这虽似自贬身份的反驳,却名闻全国,大家反而恭敬地称呼他“伊利诺斯最好的草籽议员。”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付嘲笑这一类事,不能躲闪,也不能害怕。你愈躲闪、愈害怕,它便愈攻击你,使你日夜不宁;你若迎头痛击,反而能为你所克服。对付嘲笑我们更应该像康农一样,立刻承认,而这些无关大体的小弱点,正表白了自己的忠实的性格,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头脑清晰的人,决不以完人自居,他自知有许多缺点,亟待改进,而别人的批评,正可把这些不自知的缺点揭露出来。如果我们被别人言中自己的缺点,便神经过敏而不能镇定,这便是最大的缺点;但如果我们漠然无动于衷,而不接受别人的批评,改进自己的缺点,这也是不对的。
因此,面对嘲笑,心里放不下的人,会被嘲笑的力量压弯了原来挺拔的脊梁;而心里能放下的人,则会把别人的嘲笑视作一种完善自我的力量,这种力量会不断激发自己前进。
第三要素:体味快乐
21健忘,让你的生活更快乐
生活中小小的问题,抱怨、烦恼、困扰、痛苦等等,很容易搅乱我们的精细思维,使我们的心理失去平衡,破坏我们的欢乐和头脑的平静,这是多么的不明智啊!我们应该学会忘记,才会体味到快乐的存在。
做一个健忘的人,永远都会觉得生活更加快乐和有趣。这是因为:健忘的人思想像泉水一样,永远清澈流畅。他觉得今年更加有趣,因为他对本质上大致一样的去年已经印象模糊,于是在他的生活中永远充盈着快乐。
忘记和记忆一样,是心灵的活动。要想起忘记了什么,和要想起记得些什么同样伤脑筋。伟大作家所知的几乎永远都是当前目标所需,没有累赘。音乐和诗,大概都是从遗忘的状态中提炼出来的。令人惊讶的是:健忘的人总是奇峰突起,连他自己也觉得诧异。他不像记忆力强的人那样提出那么多事实,却有更多见解。他们从内心深处不断地把思想发掘出来,并坦然表示想不到自己竟蕴藏这些东西,真是一件乐事。这些人物,思想永无枯竭,是最健谈的人,也是对你最有帮助的朋友。他们的思想并不肤浅,可以供人无穷无尽地探索下去。
对于一个记得每件事情的人,经过数千年,天堂也会变成无聊透顶的地方;但对于健忘的人来说,天堂确是乐土,有机会重读无数旧书,重新结交旧时的相识,他们没有理由不永远继续快乐下去。
现在,就让精神到“天堂”做一次旅行,它是一种使你忘却烦恼、和自己的内心进行交流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心灵之旅。这种运动由来已久,并且人人都能实现。
李先生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他和他的妻子以及孩子住在偏远的市郊,每天他搭乘公司的班车上班,一上车,他就闭上眼睛养神。有时候一天就进行几次这样的心灵之旅,在他的社交活动特别紧张、繁忙时更是如此,他发现,这种活动可使他精神愉快、工作富有效率。
这种精神旅行曾帮助很多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实际上不仅能帮助我们摆脱缠绕于心的思虑,还能教你如何接受、享受情绪,而不是和情绪为敌。
世上往往有很多事情,聪明的人应该索性避开,起码暂避一下。我们要知道,勇气存在于全力以赴的艰辛行动中,同样也存在于安详与沉着之中。不时脱下盔甲的人,其勇气并不比连睡觉也穿着盔甲的人逊色。
面对许多残酷的现实,人都是脆弱而敏感的,科技的急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这种文明病。自我失败和别人的行为往往容易伤害我们。然而,我们生活之所以快乐的意义在于今天,我们的机遇在于今天,我们要抓住现在的每一份机遇。
诚然,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挑战,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最佳优势迎接这种挑战。我们应当为自己制定目标,了解目标的局限,选择最佳的方式,以一种平静祥和的心态去迎接各方面的挑战。正视每天的目标,这样就培养了我们达到这些目标的习惯,寻找这种目标会为我们带来追求的快乐。争取这样的机遇就要克服消极情绪,消极的情绪与毫无目标是一回事。目标就是欲望,你一旦感受到这种欲望,就会产生一种原动力。
我们忘不了过去的好时光,也同样忘不了过去的难堪与悲剧。但是人生的阶梯,我们为什么刻意去记住那些不快乐的东西呢,难道现在的成功与快乐不是我们最需要去享受的吗?
遗憾的是许多人一直生活在“我是不幸的”、“我是个苦命人”的阴影中,他们像某个悲剧的角色,浑身充满了悲剧情调,给别人的情绪也会蒙上阴影。
人生之途需要我们轻装上阵,只要我们毫不畏惧的面对现实,让一切烦恼随风而去,那么我们会更加轻松地打造一个真实的自我,我们的生活也会更美好,更快乐。
22欲望越小,人生越幸福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或意识到的幸福,通常表现为自身需要的满足状态。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便会产生内在的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种心满意足的状态,植根于人的需求对象的土壤里。
那么,欲望的满足能不能成为必然幸福的定律呢?针对这个问题,伊壁鸠鲁把欲望分为三类:“有些欲望是自然的和必要的,有些是自然的而不必要的,又有些是非自然而又非必要的。”他举例说,面包和水属于第一类,牛奶或奶酪属于第二类,人们偶尔享受这些东西,可以用面包去代替;第三类就是那些虚妄的权势欲、贪财欲等等,理应舍弃。
伊壁鸠鲁进而认为,只有自然而又必要的欲望,才会与幸福相关联。也就是说,人的需求越少,越容易获得幸福的满足。
托尔斯泰曾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句话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它是相对欲望越大,人越贪婪,人生越容易致祸而言的。
有一个仆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旗杆的地方都归你。”那人就拼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已精疲力竭,摔倒在地上就再也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究竟需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吧。”
就像故事中的仆人一样,人的欲望是很难完全满足的。因此,我们不能任人的私欲自由放任,甚至用种种不合法的手段去满足自己的私欲。如果这样的话,只会是贪小失大,适得其反。
如果你期望得到真正的幸福,那就不要到遥远的地方,不要到财富和荣誉中去寻找,不要向别人乞求。用这些方式只能捞到财物、官位和各种不必要的东西,而人人需要的真正的幸福,从别人那里是得不到的,既买不到,也讨不到,即使得到了也徒劳无益。
古代南朝的中书令王僧达,从小聪明伶俐,但却养成了不知检点的毛病。孝武帝即位时,他被提拔为仆射,地位十分显赫。王僧达也因此更加自负,以为自己在当朝大臣中,无人能及。他的欲望开始不断地膨胀,他开始觊觎宰相的位置,并时时流露出这一情绪,谁知,事与愿违,就在他踌躇满志时,却被降职为护军。此时,他并没有醒悟,仍惦记着做官,并多次请求到外地任职,这又惹怒了皇上,他再次被削职,最终被人诬为串通谋反而被赐死。
王僧达对当官的欲望越来越大,这也是造成他最后被赐死的直接原因。其实,按照他的年龄,资历,没几年就升到仆射一职,已属不易了,可他竟想入非非。岂料,事情的发展有许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于是,一个筋斗使他从云雾中翻滚了下来,真正遭到了灭顶之灾。可以这样说,是追名逐利的贪心送了王僧达的性命。
过多和过高的财富、地位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幸福之门能否打开,要看我们对需求的把握程度。
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常忧,人要是不知足,就永远不可能获得幸福;人要是知足,幸福就会不请自到。幸福的真谛就在于:珍惜所拥有的,不去奢求那些遥不可及的或者本不属于你的。
23快乐是内心的感觉
快乐是一种感觉,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有人觉得衣食无忧是一种快乐;有人认为学业有成是一种快乐;有人说梦想成真的一种快乐;有人则说,玩就是一种快乐。其实快乐就在我们心里。
人的追求永远没有满足,永远想要更好的,这样活着会很辛苦。其实太执著也是一种负担,何必让自己生活得有负担呢?心灵的满足是最重要的。心灵的满足可以满足你一生的快乐。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贫穷而善良的兄弟,在山上砍柴时,正好遇见一只老虎在伤害一位老者。兄弟俩从老虎口中救下那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而这位老人是一位神仙,他念及兄弟俩的善良和勇敢,于是许愿给兄弟俩每人一件宝物。
哥哥因为穷怕了,想要有永远用不完的金银财宝,于是,神仙送给他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任何东西,只要他用这手指轻轻一触,就会立即变成金子。哥哥如愿以偿地成了富人,买了房子置了地,娶妻生子,过着十分富有的生活。但是金手指也成了他的一种负担。因为,只要他稍不小心,他眼前的人和物就会在瞬间变成冷冰冰的、没有生命的金子。他甚至差一点把自己也变成了金子。
而弟弟希望自己一辈子快乐。于是,老神仙给了他一个风铃,并告诉他: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要轻轻地摇动风铃,他就会变得快乐起来。
弟弟还是像以前一样,过着贫穷而又充实的生活,每当他遇到一些不称心如意的事情的时候,他就取出那只风铃,那动听的铃声,就像一缕缕和煦的阳光,像一阵阵温暖的春风,驱走了他的忧伤和愁苦,给他带来快乐。
同样,现代生活中有很多人,像故事中的哥哥一样,纵有万贯家财,可是他们却得不到快乐。要知道,快乐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追寻的,这种追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然而,快乐的源泉在哪里?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找得到的。因为生活中的不满足,使我们的心一直都在流浪旅行,我们从来没有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永远不满足。
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满足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求。我们要想活得轻松一些,就得凡事豁达一点,洒脱一点,不必把一点点小惠小利看得过重,而要达到这种超脱境界,关键是寻求心灵的满足。如果一心想着个人享乐,贪恋钱欲、官欲,便无异于作茧自缚,不仅自己活得精疲力竭,还会危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