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林澄远禅师把悟得禅理、求得解脱看做是识见自性。
有一天,他在法堂上对弟子们说:“你们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是否识得自性?不妨站出来说说看。”众人面面相觑,无人回答。
禅师说:“既然不识自性,即便走南闯北,云游四方,也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平常你们在衣食住行之间就没有悟到什么是自性?”众弟子还是默不作声。
禅师见依然无人回答,便继续开示道:“你们整日高谈,自性始终不生不灭,亦无高下丑恶之分,可知自性空间在何方?如果你们知其下落,也就知道了诸佛解脱之法门。如此一来就会悟道见性,知道自己乃是生命之惟一主人,就能始终不疑虑,言行理直气壮,任何人都对你奈何不得。好比买田必得契约,无契约则田地不能归属于你。无凭无据,田地终究被人夺去。所以参禅学法亦是如此,必定要有自在之心。你们谁有契约?拿来我看。”
说完注视着众僧,依然无人做答。香林又继续说下去:“不了解自性,即便学会各种理论,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也不过是鹦鹉学舌,亦步亦趋。”
【禅悟管理】
修行学禅,要知其精髓,得其根本,方能悟道见性。工作学习也应当抓住根本,得其要领。不要仅仅看到空洞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应用和实践理论的方法。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太多的管理者都热衷于追求形似的表面文章,而忽略了神似的苦练内功。一些肤浅的公司,为了追求现代化管理,也煞有介事地将人事部改名为人力资源部,把计划部改名为战略研究部,如此等等,做足了表面文章。
《菜根谭》说:“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作为管理者,你追求的是表面上的道貌岸然呢?还是历经千辛万苦后的水到渠成呢?
佛学有云曰:知人、识人应往好处看,往大处想,往细处察,往深处解。
做管理正是如此,正所谓“识不是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只有将人与岗位两个因素都考虑周到,才能真正做到对人才的“适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