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厌学变成好学
广角镜头
电话铃声响起,从爸爸的表情中,林雪知道,这又是老师打过来的。面对着老师的苦口婆心和爸爸的暴跳如雷,林雪依旧不愿意再去上学。对她来说,能够离开学校,就是一种自由。过去虽然林雪的学习成绩并不好,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用功读书。然而,父母的恨铁不成钢,让她背上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学校对她来说,再不是个快乐的场所。
在他人看来,宋波已经一只脚踏进了重点大学的门槛。然而,他自己的不快乐,只有自己才能够体会。考场上,宋波做出了一个骇人的决定,他故意把这次的试卷做得不及格,目的仅仅只是想要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对未来的迷茫,已经让他失去了继续奋斗的动力。
你是否意识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开始变得大不如前?你有没有觉察到最近他只是沉迷于电脑游戏,买回来的参考书到了学期末也没有翻过一页?当你还不清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的时候,孩子们早已经厌倦了学习。
在青春期的孩子眼中,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
调查显示,约有三分之一的中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被动且令人烦恼的事情。面对日渐增重的学习负担和越来越频繁的考试,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已经到了疲累的边缘,因此就会产生消极厌学的情绪。
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教育内部的原因,有来自社会、家庭的原因,有来自学生本身的原因。这几方面的原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出现了我们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真实案例:16岁高中生主动要求退学去当打工妹这已经是这个月老师打到家里面的第五次“投诉”电话了,林爸爸面对女儿的现状,显得无能为力。电话中,老师把林雪在学校的“不良表现”向林爸爸又描述了一番。林爸爸挂了电话,把林雪叫到身边,气得脸上的肌肉都颤抖了:“我和妈妈辛辛苦苦地赚钱,就是为了能够让你上一个好大学,有一个好前程!你们老师说你要退学?你胆子够大啊!”林雪站在爸爸面前,脸上没有一丝悔意,在她看来,能够离开学校,就是一种自由,作业每天要写到晚上11点的煎熬真让她受够了。
林雪是一名高一的学生。在学校里面,她的成绩处于下等水平。虽然爸爸妈妈和其他孩子的父母一样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一个好大学,但他们并没有给林雪多么大的学习压力。在爸爸妈妈看来,林雪能够高高兴兴地上学学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每次看到林雪不及格的试卷时,爸爸依旧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每次责骂虽然可以让林雪自省一段时间,但却起不到长期的效果。林雪的妈妈很反对丈夫对孩子大呼小叫,但面对“不争气”的孩子,也只有叹息。
老师和林爸爸曾见了几次面,每次都反映林雪在学校里面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无精打采。因为林雪是住校,老师多次发现其在宿舍睡觉而不去上课。当着老师和爸爸的面,林雪很直白地说:“上学太没劲了,既然我是你们眼中的坏孩子,不如让我退学吧,我想去打工。”
爸爸妈妈苦口婆心地劝说,依旧没有起到效果。新学期开始后,林雪的成绩变得更糟糕。与此同时,她还经常和同学翻墙到学校外面玩。为了保证林雪的人身安全,老师不得不致电给林爸爸,希望他能够想出一个有效的办法来,否则就算她不主动退学也早晚会被学校开除。
案例剖析:
林雪的情况,属于典型的厌学情绪。但这种情绪真的只是青春期的一种叛逆行为吗?其实未必。从林雪的性格来看,虽然案例中并没有过多提及,但依旧可以隐约看出父母对其平时的教育不当,什么事情都由着她的性子来,而干预时又过于粗暴,这致使林雪在面对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时,不但不会及时改正,相反却选择了放弃自己的学业。林雪处理事情的情绪化倾向,很容易让自己走上极端的道路。
1.学习环境是诱因,沉重的学习负担是造成孩子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
虽然林雪的学习成绩一般,但青少年都有一定的自尊心,当身边的同学、朋友拿到满分试卷的时候,他们一样会心有不甘。而家长口上虽不明说,心里依旧期盼女儿能上一所好学校,不论孩子考得是否比上次进步,只要达不到自己的预期,都会对孩子大加指责。一次次的“失败”让孩子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再加上“每天作业要写到11点”的学校压力,最终导致了林雪的厌学。
其实,学习成绩不好并不代表孩子将来不能成为一个对有社会有用的人。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价自己的孩子,未免过于片面化。林雪的父母虽表面上没有这么做,但内心中对女儿的期望依旧在隐隐约约中给林雪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所以,身为父母,在面对孩子学习成绩差这一现状的时候,不要盲目地提出自己的批评。双方都静下心来共同寻找一个解决之道,或者在老师的帮助下商讨如何尽快提高孩子成绩的办法。快乐是学习之本,如果只追求成绩的高低,就失去了学习本身的意义。
2.家庭环境是造成孩子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错误的教育方式可以给孩子的学习情绪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
在一些家庭中,当孩子的成绩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是去正确引导,而是斥责甚至暴力相向。“棍棒之下出孝子”这样毒性的教育信条早该被抛弃了,孩子是我们要尊重的独立个体,唯有先肯定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哪怕孩子只是比上次多付出了一点点的努力,我们也应该积极地肯定这份努力,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然后再去分析学习方式上的不足。一味只知道埋怨的父母,只会让孩子更为消极地去对待自己的学习。
3.父母的榜样作用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若是我们自己都对学习持有反感的态度,这也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孩子对学习的态度。
如果家长对知识不重视,对本身素质的提高不重视,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这等于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有不少的家长认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情,和成年人无关,放弃了继续成长的念头,潜移默化之中,孩子也会形成对学习的漠视态度。如果家长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平常就爱看书,不断追求自身修养和能力的提高,当孩子看到父母在学习中得到的享受和进步,自然也会受到良好的影响。
真实案例:故意考不及格的优等生
在同龄人看来,宋波学习成绩优秀,是重点高中的佼佼者。似乎一切同龄人羡慕的光环和大人们引以为傲的资本,在宋波身上都体现了出来。可是,这次考试宋波却没有及格,看着老师惋惜的神情,他心里面突然感觉有一丝好笑。因为,这是他故意做出的恶作剧。
在父母看来,宋波是个听话的乖孩子。好不容易从千军万马之中脱颖出来进入重点高中,正当大家都以为宋波已经一脚踏进重点大学的门槛时,他却自己做了一张不及格的试卷。同学们都不明白宋波为什么会这么做,老师更是想不明白平素学习那么好的学生怎么会在一夜之间成绩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