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地灵人杰。
三十年前,一批悄然而起的个体工商户,顶着压力艰难起步,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市场风浪中觅商机。此后追求富裕生活和实现人生理想的温州人,逐渐加入创业大军,历经艰辛拼搏,渐成燎原之势,以致形成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效应——“温州模式”。
但是,“温州模式”的产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公有制经济,在人们的意识中,社会主义和公有制经济是划等号的,因而,领先一步走非公有制经济的温州,要排除这一固定的思维模式,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在改革开放十多年后,温州究竟姓“资”姓“社”,还是一直萦绕在温州民营企业界人士的心头之“痛”。值得庆幸的是,在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下,从中央到地方,仍有不少有识之士一直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鼓与呼。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十多年中,主政温州的党政领导干部,顶着压力和温州人民一起艰苦创业,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鞠躬尽瘁,终使温州“正名”,并形成现今声名遐迩的“温州模式”和“温州精神”。
本书的第一作者,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周德文院长,虽然不是温州人,但在温工作的机遇,使他有机会融入温州的改革开放,他以学者的角度,从宏观方面阐述了温州民营经济的成长经历,也以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的身份,从微观方面来察看一个个早已熟悉的温州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剖析企业走过的创业道路和企业家的心路历程。因此,这本书,对想了解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脉路,解读“温州模式”,洞悉“温州精神”实质内容的人士来讲,是很值得一读的。
现实很残酷,明天会更好。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造成的全球经济影响,无可避免的波及到温州。温州的民营企业面临新的考。
为有效地应对国际国内急剧变化的经济形势,温州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的温州精神,已着手企业的创新、转型、升级。预计,在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搏击出来的温州民营企业,凭借应对市场变化的坚实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经验,一定可以变危机为契机,化挑战为机遇,在新一轮的创业和博弈中,浴火重生。
温州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中瑞财团董事长、神力集团董事长郑胜涛
“该典藏的正在坠落,该坠落的正绽放着荣光。”霍拉斯《诗艺》中的一句话或许可以成为温州民营经济三十年境况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