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道德准则已经评判一家企业和其领导者的重要依据。领导者不但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建设,还需要为组织内所有成员的道德和行为负责。
领导者的以身作则无疑是在企业内建立道德准则的最佳方式。什么样的领导带什么样的员工,领导者是员工的榜样和标准。如果领导者缺乏道德,那么,就不能够责怪员工的道德缺失。
领导者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任用管理者体现,选择道德观念强的人与选择品行恶劣的人传达出来的信息截然不同。很多企业中存在着很多喜爱钻营的人,其根本在于领导者喜好这样的人。
一个企业是否拥有道德准则并始终坚持它,往往反应出该企业领导者的领导才能。
实践指导:
很多缺乏道德感的企业在现实中遭遇了困境。如果中国企业不能够重视道德建设,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道德建设已经成为目前的中国企业重要职责之一。而道德建设的根本在于企业的领导者。
以往我们在探讨企业财富的积累时,时常喜欢探索他们的“原罪”。今天“原罪”一说已经销声匿迹,但是与“原罪”相关的企业道德却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似乎证明中国企业家并没有走出当初“带有罪恶”的经营观念。今天,我们看到了三鹿集团董事长被刑拘,而这一事件的背后则是整个企业界道德的沦丧。
我们时常说拥有了财富之后人们才能够变得善良、变得富有同情心。但是现实恰恰相反,中国企业界布满了为富不仁的身影。
一个企业的道德感取决于其领导者,真正对企业命运负责的领导者不仅注重自身的业绩,更应该注重企业的道德建设。也惟有如此,中国才能够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杰出领导者。
道德型组织
未来成功的组织不是那些高效运作的企业,也不是那些赚取高额利润的企业,而是恪守高度道德感的企业。领导者必须能够建立有道德的组织,并将道德感始终灌输在企业之中。
因为,在个体意识逐渐恢复的社会之中,要员工们发挥出最大的潜力,缺少道德是根本无法想像的。同样,当消费者消费意识不断提升时,缺乏道德的企业同样无法生存下去。
本尼斯认为道德型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保持对共同愿景的一致性、确保对所有组织成员的授权、创建不断提升自我的学习型文化。
实践指导:
企业的道德决定企业的成败,这种提法并不新鲜,社会学家们很早就提出这种论述。但是大多数企业似乎并不在于道德的建设。他们为了利润不择一切手段,甚至拿消费者的生命当儿戏。近年来食品企业的道德感便在面临严峻的考验。缺乏道德可以使一家领先企业瞬间化为乌有,如奶粉事件中的三鹿集团。
但是,本尼斯尽管总结出道德型组织的三个要素,但是他依然没有提出一个很好的行动方案。我认为对于企业组织来说,进行道德建设最好的办法是不断的询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是消费者,我会这样对待我自己吗·”如果三鹿的员工们能够时刻询问自己这个问题,他们还会生产出害死孩童的奶粉来吗?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认真学习的东西,很多问题先人早已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方案。例如要建设道德组织,我们必须记住这样八个字:“己所不欲,勿使于人。”
道德十诫
在西方文化中,摩西是最有影响力的领导者之一。他是运用愿景和责任说服人们采取行动的杰出领导者。当时他面临的是一个严重缺失道德的社会,他采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进行领导。这一方式就是他借助神的旨意设定了道德十诫,为人们提供了一套完善的道德准则,最终改变了人们。如今,我们看到的摩西的塑象正是他手持着十诫在进行宣导。
本尼斯对当下社会表示出绝望,他认为现实社会与摩西当时有着很相似的情形。当然,他是那种渴望改变社会的人。于是,他认为今天的领导者也需要有能够在组织中设定新的道德十诫。
当我们谈论道德规范、价值观以及诚信时,如果没有一套明确的道德准则,这一切都是空泛的。总之,在本尼斯看来,企业组织需要道德十诫。
实践指导:
我很赞成本尼斯的说法:企业组织需要新的道德十诫。现在的企业总是给我们传达这样一个感觉:这是一个道德沦丧的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领导者,丑闻总是在不断爆发。尽管有很多领导者装着一副慈善的面孔,背地里却是无恶不作之徒。山西境内发生的煤矿事件年年发生,但是从未曾有人真正关注和改善过采煤条件。总之,生命的尊严在当下社会中已经毫无意义。
但是,同本尼斯一样,我要告诫领导者们:如果你依然弃道德于不顾,你将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失败。或许今天你还风光无限,明天你则可能在监狱中度过余生。
当然,道德十诫只是道德准则的代名词,我们并不一定要制定出十条诫律。道德准则应该追求容易理解并能够得到采用。
董事会
企业董事会的角色重要性越来越得以体现,与之相对应的却是董事会力量很薄弱,根本无法担负起应负的职责,如审查管理层、监督领导者等。
正如本尼斯所说,董事会已经陷入了危机。他们采用着一种“闭着眼睛”的态度和方式对管理层进行监控。但是,由于董事会本身的职责,当企业发生丑闻以及遭遇麻烦时,董事会往往被迫承受相应的责任。董事会迫切需要增加能力来行使他们的职责。
要为董事会提供一条出路,就必须了解他们的现状。说实话,他们的现状可不容乐观。按照本尼斯的说法,董事会至少陷入了以下七种困境:
1、董事会的构成。董事会成员更多的注重自身的声誉和待遇,他们在此是为了安享晚年,派遣无聊的晚年岁月而已。他们注重形式远胜于内容。
2、董事会追求稳定反对创新。对于这些年老色衰的老人们来说,追求的是能够从稳定的经营中获取自身的利益,而创新对于他们来说则是风险。但是正因为如此,企业失去了发展的灵魂。
3、责任不够清晰。当企业遭遇困难和陷入危机时,这到底是谁的责任·几乎没有人能够弄清楚,当责任不清时,董事会就成了摆设。
4、削弱高层管理者。尽管董事会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但由于他们的存在却削弱了高层领导者的决策权,导致了许多市场机遇擦肩而过。
5、领导者处于双重束缚之中。他们一方面要考虑股东的回报,一方面又要思考通过创新促进企业的发展,在冒险与安全之间的选择使得他们难以充分释放出自身的才华。
6、利益冲突。董事会成员往往身兼多职,很多决策往往在一个人身上都体现出自相矛盾,因此,他们往往选择自身利益而牺牲组织利益。
7、董事会成员教育也存在问题。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身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职责,他们看似身份显赫,事实上毫无决策权力。
这些困境使得董事会的存在成为一种摆设,甚至一些首席执行官将董事会视为推脱责任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