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会令你的人生得以完整和成长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正在遭受自由主义的激烈碰撞,尤其是现代育儿所要付出的金钱和精力,以及这背后的妈妈要面临的人生种种改变,更让很多已婚的女人望而却步。于是,生还是不生?这已经成为一些年轻夫妇面临的焦虑问题。
也有一些已婚女人说:“我自己还没长大,怎么会去照顾别人呢?那谁来照顾我呢?”确实,现在处于黄金生孕期的已婚女人很多本来就是独生女,在亲人的照顾下长大,结婚后由丈夫照顾,她们喜欢毛绒玩具,喜欢和丈夫撒娇,生了孩子,岂不是会和孩子成了竞争对手?更不要说那些生了孩子后无休止的家务了,想想都恐怖……
以上都是现代社会存在的现象,也是令一些发达城市日益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但是,仍有绝大多数女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做母亲,她们没有一定要将人类繁衍下去的历史责任感,但是她们知道,做母亲,是关乎生命的大事,是实现自我的必经之路,只有经由做母亲的过程,才能让她们的生命得以完整,否则,即便拥有丰厚的物质,享有无人束缚的自由,但心灵,永远空落落的没有一个稳固的依附。
确实,孩子会让一个女人真正得以完整和成长,他会教你忍耐、坚强、温柔和如何付出爱。孩子的无邪的笑声让你感受这世界的单纯和美好,即便孩子的哭声也会令人感受到的是旺盛的希望。在他充满期待的眼神里,让我们感到自身的责任,激发了我们无限的潜能,在他稚嫩小手的触摸下,让我们从心底升起一种力量,让我们无比坚强。
孩子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我们人生前所未有的门,一个新的世界从此敞开怀抱,一段新的人生体验充满着爱和向上的力量。
·没有人天生就会当妈妈
妈妈是孩子温暖的港湾,也是有些孩子走向罪恶的直接推手。你如果听了后一句话是不是感觉不可思议?天下那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怎么能害自己的孩子呢?那我们先看看一个真实的案例:在浙江,一名成绩优秀,品德优良的孩子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而这个母亲呢?工资不高,就帮别人加工毛线衣赚点钱供儿子读书,让孩子过着“吃穿全包,一心读书”的生活。所谓为了儿子也费尽了心血,但是她为了儿子的学习,不允许他有任何的兴趣爱好,动辄打骂,逼孩子考取他认为没有能力考取的学校,孩子在高压管教中,终于拿榔头朝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
这个妈妈看似为了孩子呕心沥血,但却获得了这样的下场!妈妈虽然满怀爱孩子的心,但是教育方法不当不仅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因此,对于孩子,光有爱,没有方法和智慧同样是行不通的。
现在处于80后的新妈妈们,似乎面临的挑战更大了。因为现在的妈妈们不仅要照顾家庭,还要卖力工作,而且工作时间更长,压力更大。
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我们的妈妈们应该怎样去了解我们的孩子?如何有效地沟通?如何更有效地培育孩子?成了妈妈们的当务之急。
蒙台梭利曾强调,人的功能在0~3岁这一阶段上比3岁以后直到死亡的各个阶段的综合还要大,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可以把这三年看做是人的一生。既然1~3岁对于人的一生如此重要,那么在这一阶段,我们的孩子的都发生了怎样的成长,而作为妈妈,我们又该如何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因“时”施教?
我们这本书虽然谈的是孩子3岁前的教育与培养,但是人的一生除了婴儿期之外,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每个人生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主题,作为妈妈的你,是否有了相应的准备呢?
“妈妈”这个社会角色的担当,说容易很容易,只要你生下了孩子,就可以当妈妈了,但是,说难又太难,要保证孩子的心身都能健康的成长,你不仅要具备一些医学常识、营养学常识、尤其要具备一些发展心理学的常识,甚至需要了解胎教相关的知识……所以说,一个好妈妈,是需要大量的学习的。
然而,现在这个消息爆炸的社会,各种信息又太多了,这时候更需要妈妈的自信,相信直觉,相信自己,不盲从,在铺天盖地的信息和各种声音的轰炸中进行独立思考与判断——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但是,这样的强大的自信从哪里来呢?
现在干什么工作都需要“上岗证”,但是,很遗憾,我们国家的的父母们,在岗前是没有经过什么培训的,都是仓促到位,有很多妈妈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怀孕了,在未来的育儿路上,往往不能安心地履行妈妈的责任;
即便是做了一些准备的妈妈,她们的辛劳往往达不到期盼的效果,因为她们的思想、说话和行为,受到传统文化、社会状况、上一代的熏染等,只能重复过去的做法;
有的妈妈确实为孩子付出了全部的爱,每天像仆人一样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结果一方面使孩子无法独立发展,而且变得没有力量,甚至使孩子心理、智力都发展滞后;
……
如何做一个好妈妈呢?做一个好妈妈的前提是要做好自己,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将自己的生活活的有滋有味、丰富多彩,这样我们才能在培育孩子的时候,分清楚什么是自己的需求,什么是孩子的需求,这样才能建立最基本的自信,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直觉,才能以真爱面对孩子。
因此说,培养孩子的过程何尝又不是妈妈自我修炼的过程!要做好一个妈妈的角色,着实不容易,就让我们以专业的要求来面对这份赋予我们的神圣工作吧!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我们自身也都能得到全新的成长,从这个角度说,这又是何等神奇的人生过程!
过来妈妈贴心话
现在有一些社会机构开办“父母课堂”,已经怀孕的或者准备怀孕的准妈妈们可以带着老公去学习一些“父母学”的知识,为培育宝宝奠定一些基础,还能促进夫妻两个人的相同的教育理念,避免将来在育儿方法上存在太大的差异而影响夫妻感情。
另外,如果自己在幼年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些负面事件或者由于父母的原因造成了心理创伤,建议准妈妈先到一些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疗伤,或者参加一些工作坊的心灵成长小组,只有自己的问题解决了,保证自己的人格健康,才能在未来对自己的孩子施以好的影响,否则可能会造成新的轮回。
·记住,你不会是一个完美的妈妈
我在和一些妈妈沟通的时候,发现很多妈妈存在育儿焦虑:看到有的妈妈给宝贝报了亲子班,她就算借钱也跟就去报,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到有的妈妈给宝贝买了漂亮的新衣服,她就感觉自己宝宝的衣服是不是太旧了?有的妈妈表面上一个劲地夸自己孩子“宝宝真棒”,背地里却对我说“我家宝宝特别不爱说话可愁死我了!”更有焦虑过分的妈妈,总是担心自己做的不好,时时处于内疚之中,孩子感冒了,她怀疑是因为自己后半夜睡的太死,没能及时像猫头鹰一样彻夜值班导致的;看到别的孩子能流利地说几个儿歌而自己的孩子做不到,就责怪自己平时没有多花时间开发孩子的智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个子矮,就觉得自己在孩子的营养上没有多下功夫……
妈妈们,请记得,你是个普通的凡人,不是神。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局限性,都会有遗憾有想不到的地方,陪着孩子成长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你对宝宝的照料过于投入,事无巨细都要费尽心思,时间长了,便会感到自己情绪低落、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严重的还会变得脾气暴躁,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等生理不适症状。随之而来的便是生活质量下降,仿佛育儿生活成了让人烦恼的责任,过去平静的小家庭似乎因为宝宝降临而被扰乱,丧失了生活最初的乐趣。这种严重的焦虑不仅伤害了你的身心健康,同时,这种不良情绪还会传染给宝宝,给他(她)造成不良影响。
这些妈妈焦虑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的恐惧,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大,所以,成人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要有超前意识,因此,这往往导致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值过大,总喜欢拿自己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作比较,一有差距就惊慌失措,坐立不安,想方设法让孩子被动地接受你的调教。殊不知大人过多的焦虑会让孩子不知所措,有时反而会让父母的预期失算,甚至适得其反……
我曾看到一个妈妈在女儿七八月的时候就开始训练学习走路,嘴巴里还念叨着:“宝宝真棒,你看别的宝宝都不如你学的快!”殊不知,在孩子的肌肉和骨骼还没有发育到成熟的时候,就让她进行身体不能承担的事情,对孩子的发育没有好处只有伤害!千万要根据孩子的生发发育的阶段和特点去培养孩子,不要做揠苗助长的事情!
另外,还有一些妈妈对孩子的安全问题非常焦虑,担心孩子会生病,天气冷点儿就不让下楼玩,有点危险性,坚决避免参与。这些过度的担心只会禁锢孩子的天性。要知道,我们没有力量去保护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也要给孩子受挫的机会。
虽然很多妈妈懂这个道理,但是还是不肯放手,围着孩子婆婆妈妈的让孩子厌烦。这些妈妈焦虑的背后都有着担心失去孩子的恐惧,这是很多妈妈沦为“孩奴”的终极原因。由于自己极端恐惧这种后果,因此可能会为了孩子的安全而让孩子失去快乐。对于三岁之前的孩子来说,只要孩子在自己的视野之内,不要太顾及孩子玩的是泥巴还是树叶,只要孩子玩的很开心,都不应该剥夺孩子的兴致。
过来妈妈贴心话
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个妈妈和一位智者的对话。孩子已经青春期,执意要和朋友们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探险,妈妈由于担心安全问题而坚决阻止,结果母子两个闹得很僵。其实这种问题会在孩子未来独立性更强的时候频频出现。智者建议妈妈放手,和孩子一起做好必要的安全准备之后让孩子去,并给他祝福,不要让担心这种消极情绪影响到孩子的快乐。这位妈妈说:“那如果我就此失去了他该怎么办?”智者的话意味深长:“事情分我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我们只能管我们自己的事,对于他人和老天的事我们是无能为力的。”
·你的家庭将不止三个人那么简单
宝宝出生后,如果你不肯放弃工作和事业,孩子的爸爸也不能抽出时间来帮忙,而双方父母又到了需要照顾的年龄,一场新的家庭重组势在必行。
同学小蓓最近因为这个正打算闹离婚,因为单身的婆婆在孙子1岁时,自告奋勇要来看孙子。小蓓以为婆婆至多来住个十天半个月就走,但是没想到,婆婆来了之后就没有离开的意思了。婆婆的到来,让一家三口的生活规律全都打乱了。小蓓是独女,以前隔两天一家人就抱着孩子回她娘家。现在婆婆来了,不叫上老公,小蓓不乐意独自回娘家;叫上老公,小蓓又觉得把婆婆一人丢在家里不好。时间长了,小蓓的忍受变成了冷漠,她不吃婆婆做的桂圆汤,也不喜欢婆婆给她织的毛衣,只希望婆婆快点回老家。
婆婆本人也感觉到了小蓓对她的排斥,一天,婆婆拿着火车票对着儿子和儿媳妇哭了,她说她很失望,多了一个孙子,却失去了最心爱的儿子。她责怪媳妇对她的冷漠,责怪儿子不为她说句话……珍珍和婆婆吵得很凶,老公站在中间,越拦她们火越大。最后,母亲指着小蓓老公喊道:“你给我记着,这个家要是有这个女人,我就从此不踏你的门槛!”
面对婚姻中的家庭关系,怎么样做才能尽可能达到和谐呢?媳妇当然要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夹在中间的双面胶——老公的中介作用更重要。儿子的这种中介作用如果发挥得好,则可以加强婆媳之间的情感联系,反之,则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出现“两面受敌”的困境。
因此,如果要决定和公婆长期生活,重点要看老公的协调能力如何。如果老公能智慧地“做人”,就能有效避免婆媳之间的不愉快发生。
例如有的婆婆认为家务活应该媳妇干,儿子应该闲着休息。如果婆婆让媳妇做家务,儿媳让老公来帮忙,婆婆肯定抢过来说:“我来我来!”但几次下来,婆婆心中就会对媳妇不满。但是如果婆婆让媳妇做家务,丈夫在一旁看电视,上网玩,长此以往,媳妇心中就会不满。如果这时候儿子表明立场:“老婆和我一样要上班,下班她也挺累的,我一个大男人干这点活儿没什么。”婆婆看见儿子挺疼老婆,渐渐习以为常,也就不在叨咕了。
婆婆一代节俭习惯了,看到年轻人花钱大手大脚的非常生气。在买菜、买衣服、洗澡用水、夏天开空调等多个方面都可能发生摩擦。如果婆婆说:“这样的衣服就这么贵!”用言语限制媳妇的花费,媳妇就会认为婆婆干涉个人生活,自己赚的薪水自己不能做主。也有的媳妇买了衣服,如果婆婆问起,打个半价或者8折报给老人,老人对价钱也就不说什么了。最好的方式是儿子对母亲说:“现在女人都打扮得漂漂亮亮,您就让她多买几件衣服也没什么。我老婆出去漂亮,我脸上也有光。”
以上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如果你打算和婆婆公公一起生活,要避免两个女人短兵相接,一定要先给老公做好培训。对于媳妇来说,不要期望没有血缘关系的婆婆来像对待女儿一样对待自己,“公司不是家,婆婆不是妈”,对来自婆婆的关心和爱的期待要降低,这样生活才容易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