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一:丰富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感性认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小学生都逐渐具备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知识经验毕竟还是不足,生活经验还是稚嫩,特别是体育活动中的各种技术动作与生活中相差较大。所以,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向学生提供各种感性材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更可以通过直观教学来提示客观事物、客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以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直观教学在中小学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室外场地、器械的合理布置
室外的身体练习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它学科教学的本质区别,在每一节室外体育课教学中,首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和感觉是场地布置与安排,它犹如室内房间的装饰,虽不经意但却潜意识地深深影响着房间主人或客人的心理感受和反映。体育教学也是如此,一个事先精心设计的室外体育课场地,会无意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潜意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产生愉悦的感觉,自然教学效果会大大地提高,而这方面在具体的教学中,却不受体育教师的关注,从而失去了一次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机会。下面我们根据感知觉规律例举几例说明。
【例4】注意视错觉
MullerLyer错觉,两条水平的线条AB与CD虽然长度一样,但AB这条线看起来好像比CD长。
A与B的空间虽然一样大,但没有分割的空间A,看起来却比分割后的空间B要小。
正三角形的顶点B虽然是在同样的正三角形的顶点A与C中间,但令人感觉从B到C的距离长于B到A的距离。
【例5】利用颜色错觉:白颜色从感觉的经验与定势上总比黑颜色轻。因此,可以把实心球的颜色涂上浅颜色,避免深颜色。
【例6】利用时间错觉:在有趣的紧张活动中,觉得时间过得快,而在枯燥乏味的活动中觉得时间过得慢,因而体育教师应随时注意课中学生情绪的调节,注重用灵活多变、生动有趣的教法为教学气氛和效果增色。
【例7】利用颜色对比来突出教学重点。
其中背越式跳高的弧线可以用白颜色,为学生的助跑提供较为明显的线路;最后一步及倒数第二步,是跳高起跳技术的关健,因而要明确地加以区分:一是两步的轨迹不同,二是颜色不同。最后一步可用红颜色,倒数第二步可用其它颜色,这样会使学生特别注重最后二步的轨迹点。
【例8】利用宽度、高度等错觉:
①在跳高练习中适当加宽横杆长度,感觉高度低一些。
②在跳远练习中可从高处跳下,提高空中动作感受性;也可加高沙坑沙面,利于成绩发挥。
③在跳远练习中可利用助跳板提高学生的腾空感受能力。
(二)运用直观教学,树立清晰运动表象
直观教学的形式丰富多样,实物形式在教学中应用最多,特别在中低年级中更为广泛采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也可运用除动作示范的直观方法,还可以大量使用其它的直观教学方式。使学生能更直接认识动作技术,具体的采用方式主要有:
【例9】在传授新动作技术前,让学生观看该动作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中有关该技术的图解分析、重点、难点分析,使学生对该技术动作有一较清晰的动作表象认识。
【例10】利用教学模型,如“变型金刚”等,配合动作的示范,运用多关节的可活动性质讲解动作技术的要领、难点与重点。
【例11】灵活运用并结合教师示范、学生示范、学生正误对比示范、不同侧面角度示范、不同观看角度重点示范等多种动作直观示范的形式。
【例12】运用助力或阻力,提高学生的动作定位准确性。
如在做单杠骑撑前回环动作时,当学生向前下回环180度过垂直位置时,教师可在后背部以助力帮助学生,一方面帮助那些因力量不够或前回环速度不够的同学,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体会此时的肌肉用力感受;而当学生前回环360度时,由于某些学生用力过猛常制止不住而继续使身体旋转,此时教师又可以阻力的形式制止前脚,以前脚的制动使身体处于平衡状态。
策略二、加强教法,提高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
对初学者而言,身体的内部感知觉能力较差,动作往往做不到位,因而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可以增加一些障碍物或辅助器械,限制或帮助学生体会空间的感受。
【例13】腾空步是跳远中的关健技术之一,学生常常因跳不起来而形成多种错误动作,因此教师可以用图示教学,在起跳板后设置低箱迫使学生提高起跳高度;可以用鲜目的标志物示意学生起跳后用头部尽量触到橡皮筋红布处,以提高腾空高度。
策略三:运用知觉特征和规律搞好体育教学
知觉的特征主要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是广泛的,如:
【例14】在视知觉中,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我们看到一个人依次站在离我们3米、5米、10米远的地方,虽然我们的视网膜上的映象在这些不同条件下是在改变着,但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人的大小却是相对不变的。同样,你也不会把离你3米远的餐桌上的盘子,知觉得比你身边的盘子要小,因为它们实际上是一样大小的。从不同角度看篮球板上的篮框,视觉形象均不同,但也仍然以篮框是“圆”的而不是“椭圆”的形状来知觉,而真正要看到“圆形”的篮框,只有在篮框的正上方和正下方才能看得到。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不断改变不同位置的示范与练习,使学生从各种角度来把握同一运动技术动作。
【例15】我们通常把较难的动作分解为几个部分来教学,这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是教学中的必需,是学生学会动作技术的条件,但是分解势必就会造成完整性的割裂,从而形成“学生做单个部分动作不错,但完整动作不会做”的现象,这就是分解时不注意部分动作的连贯性,完整性而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完整中的分解,分解中的部分完整,保持动作的连续性。
知觉的选择性(selectivity of perception)是指在许多知觉对象中,对其中部分对象知觉得特别清晰,其余的对象则作为背景而知觉得比较模糊。所以,知觉的选择性表现为对象和背景的关系。
【例16】体育教师可运用色彩来标示动作过程的重点和难度,使学生特别注意教师特意标示的背景。在纵箱跳跃中,箱上的红色横线,必须是学生撑手处,这是学生跳过纵箱的关键所在。
【例17】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对事物进行理解和补充,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understanding of precep-tion)。在理解新事物过程中,过去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传授和学习新动作内容时,务必应结合过去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产生有意识学习,如学习前滚翻可利用滚球的知识与经验,学蛙泳动作可以利用观察青蛙在水中游动的经验;投掷可以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投小石头的经验等等,使学生产生正向迁移作用,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动作的性质。
策略四、提高学生在动作练习实践中知觉品质
知觉有许多品质,主要有广度、速度、精确性和清晰度。
(一)知觉的广度:知觉的广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呈现的刺激所把握的数量。知觉的广度与注意的广度相似。知觉的广度对迅速、精确地形成动作表象有很大意义。
(二)知觉的速度:知觉速度是指完成某种知觉任务(外形)和对客体的难度形成精确的表象。在动作练习方面,知觉的精确性不仅要包含一般的外形,而且要包含一定的动作参数方面:指向性、幅度、速度、肌肉紧张与松弛程度等,错觉则会降低对客体的知觉的精确性。
(三)知觉的清晰度:知觉的清晰度指对对象的各个细微部分能区分到什么程度的特征。
[本章思考题]
1.结合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谈谈对开发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视觉效果的意义?
2.举例说明运动中的内部感知觉在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过程中的重要性。
3.分析体育教师在运用分解教学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何为错觉?你能各举二例来说明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如何利用与消除错觉吗?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王斌.试论人体感知觉在排球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
2.卢亮球.影响少年女篮运动员投篮命中率的主要感知觉因素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1.
3.方士敏.浅谈提高感知觉能力在运动实践中的作用.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4.试析小学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一般特点.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5.4.
5.王冬立,魏平,侯可森.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内在感知觉能力的简易诊断方法.山东体育科技,1997.2.
6.王光,张秀萍.对高原地区运动前后感知觉变化的研究.中国学校体育,1997.1.
7.黄路阳.认知心理学对感知觉的新理解.安康师专学报,1997.2.
8.赫秋菊.篮球运动员感知觉与投篮命中率关系的探讨.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2.
9.张建人.幼儿感知觉发展与心理健康——兼谈感觉统合异常与防治.山东教育,2000.15.
10.靳如玉.体育教学中的感知觉规律.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11.张建永.脑的感知觉无意识加工及其研究进展.心理学报,2001.1.
12.徐春枝,邓小红.体育心理教学初探.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5.
13.马德明,朱建国.篮球运动员运动感知觉能力与投篮命中率的相关性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14.丁忠元.体育心理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15.李薇等.体育心理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6.张安稳,张立元.论色彩效应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育函授通讯,1997.
17.高玉祥.个性心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18.张子沙.体育教育心理学—打开体育教育心理的神秘黑箱.北京:北京警官大学出版社,1998.8.
19.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2.
20.郭黎岩.心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8.
21.朱智贤.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3.
22.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1.
23.黄煜峰,雷雳.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1.
24.郑和钧,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1.
25.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26.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5.
27.张楚廷,母庚才,燕国材.学习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28.马启伟,张力为.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