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但还没有较为系统地进行过研究。特别是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的理论目前还处于雏形阶段,在实践上也处于摸索起步阶段。那种寻求大而全的普通体育院校的办学理念一直影响着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实质上运动员本身所从事的就是一种职业,他们长期接受训练,有着丰厚的专项运动实践经验,如果通过高职教育的系统理论学习及实践锻炼,会为将其培养成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提供体制上的保障和智力上的支持;同时为运动员的二次择业提供了职业技能的准备。研究这种特殊的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对寻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多元人才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可为国家大力倡导的行业办职业教育,具体到体育局系统办职业教育探寻发展道路,提供理论支持。
一、社会转型、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对经济社会的管理趋于宏观,市场的运作更多地依靠经济规律,投资主体多元。“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整个社会的经济关系、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利益等都在发生根本性的历史变革,从而对竞技体育产生了多方位、多层面的影响。”【4】目前中国正处于我国体制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转型不是社会制度转型,而是社会结构转型,即社会的结构性变化。从理论上来界定社会转型,可以简单地说,社会转型既是一种整体性发展,也是一种全面的结构性过度,不仅意味着经济结构的转换,还意味着其他社会结构层面的转换;二是指它的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性特征,是在持续的结构变动中从一种状态过度到另一种状态。”【5】此时期对社会发展事业的教育和体育都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使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就业、抓扶贫、抓和谐。”【6】2005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体育职业教育也遇到了良好的发展机运。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实用人才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三、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世界对2008年北京奥运表示出极大的关注。然而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后,我国竞技体育如何做到健康有序地发展。外部表现是在国际体坛与体育强国一比高下,展示我国体育健儿的丰采,内部则符合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规律,使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这样既要发扬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优势,又要克服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既要符合竞技体育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既要学习发达国家的竞技体育发展经验,又要吻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既要保证尖子运动员的争金夺牌,又要保障后续运动员的不断成长;既要使运动员完成特定的训练任务,又要让他们学习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寻找其结合点的规律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四、以人为本、促进运动员素质的全面提高
由于竞技体育十分残酷和竞争的特点,运动员的训练年龄及出成绩的年龄普遍提前,训练周期相对延长。此阶段年龄的运动员正处于接受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机,由于他们被赋予参加全国运动会和奥运会的使命,故不能像同龄人那样全天候进行文化学习,运动成绩又往往成为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忽视文化学习的最好理由。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机制促使运动员进行正常的文化及学历教育,那么一点点运动成绩掩盖大面积忽视文化学习的现象将会蔓延开来;竞技体育界一俊遮百丑的现象随处可见。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养,促进其训练水平的提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要贯彻到实处,即把文化学习贯彻到运动员的整个运动寿命当中则极为困难,但确实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依托学校,读训并重,集训练、教学、科研一体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全面发展显得非常重要。
五、依托职业教育,为运动员退役后的二次择业做好准备
使运动员在役期间完成相应的文化和高等体育职业学历教育及退役初期的职业培训;培养有一技之长,动手能力强、能初步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体育人才。优秀运动员大都从小接受专门运动训练,国家对其投入了大量资金,每名每年按约7万元计(仅按云南运动员年个人消耗计),10年的运动寿命总投入约为70万元,如果退役后80%都转行,同时又从另外渠道培养大量的体育人才,可见资源的浪费非常巨大。竞技体育现行的人才培养体制形成的巨大金字塔,除极少数获得优异运动成绩的运动员能领略塔尖上的无限风光外,绝大部分形成基础的累积。如果他们没有接受较为系统的文化学习和职业教育,一旦流失到社会,难以立足,还要通过再次的职业培训进入二次工作岗位。运动员所从事的专项运动训练含有职业成分,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可以说为其将来从事相关的体育职业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通过一定的理论及实践,完成相应的职业技术教育,从事相关的行业工作顺理成章。然而实际并非如此,据统计运动员退役后所从事与体育有关的职业不到20%。而大量的运动基础较差的求职者又要接受运动和职业双重训练;一方面是原有资源的浪费;另一面开发新资源的浪费,这种双重的浪费为时已久,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必须面对这种实际,寻求解决办法。从江苏省近几年退役运动员的走向看,由政府分配的数量呈直线下降,自谋职业的趋于稳定,而进学校学习的明显增加。
六、寻求“体教结合”的有效途径,对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补充及支持
“体教结合”有多种方式和途径,职业教育与竞技体育的有效结合符合国家大力提倡的行业办职业教育的精神,也是现有“体教结合”的主导形式,以职业教育与竞技体育的结合,寻找有效的发展途径,是对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有力支持和补充。“体教结合”从实际内容来讲,就是寻求教学规律与训练规律的最大结合。由于教学规律与训练规律所需要的时间要素具有一致性,即需要学习、训练主体的最佳年龄和学习、训练的最好时间。两者都在争夺这些要素,如何在两者当中寻求到更多的结合点,需要进行大量研究。运动员本身只能按一定的比例分配时间,按照现有的竞技体育体制运作方式,运动员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训练,有的甚至完全挤占学习时间。实际上,过度地投入训练时间并不是创造运动成绩的保证,适当的训练时间和合理的训练方法才能使运动成绩突飞猛进。由此可见,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给运动员留下学习的保证,如何在这特定的量中提高教学的质,这是寻求两个规律更多结合点的关键及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