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研究现状综述
一、发展背景
职业技术教育源远流长,与人类的发展相伴随,但就系统的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为时不长。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的现代职业教育发轫于清末,1867年创办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到现在仅一百多年的历史;而高等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则更为短暂,从民国开办体育专科到今天也不过近百年历史。新中国诞生,百废待兴,竞技体育得到蓬勃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职业技术教育也通过了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得到较好发展,形成了较大规模。竞技体育与教育结合开始,是在1952年在“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方针指引下,成立第一所新中国的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今上海体育学院)之后陆续在北京、武汉、成都、西安、沈阳共六所直属体育学院,恢复了28个体育院、系、科,在发展过程中,培养了大批优秀运动员【1】。以体育学院举办运动队的形式开创了“体教结合”的先河。1958年“教育战线掀起了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为中心的教育革命热潮”。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有力地冲破了单一的教育模式,走多种形式办学的道路”【2】。全国成立了许多以培养运动员为主的体育学院。1960年国民经济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职业教育进行了调整,这类体育院校受到调整与合并。1977年改革开放以后,“体教结合”才有了新的发展。竞技体育与教育的结合,以多种形式、多个层面展示出来。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积极争办高水平运动队,更多的跃跃欲试、不甘落后。然而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与竞技体育的管理体系截然不同,两个系统的任务和目标相去甚远,加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同,群众体育的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距离。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特殊的“体教结合”形式便应运而生。即以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式与竞技体育相结合;以行业办学的形式在本系统内实现竞技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运行模式。
1980年原国家教委、原国家体委联合下文,有条件的省市可以成立运动技术学院,部分省市纷纷成立运动技术学院。直到21世纪职业教育的大发展,特别是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各地相继成立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并形成一定规模和气候。由于这类高等体育职业技术院校分布较广、办学程度不一、投入条件不同,办学理念、办学渠道、生源及入学条件、毕业生的社会需求、管理格局不尽相同;优秀运动队的分布也各有特色,所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区域,但有着基本一致的目标和任务,都在不同程度上担任优秀运动队的文化及学历教育;大部分院校还担任直接管理优秀运动队,参加全国运动会的目标和任务。这种在同一系统内,实际性的体教结合在运作上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给发展带来了较大的空间。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间,外环境的变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如何继续发展;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方式和新的运行机制建立,都与体育运动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有明显的相关。为了研究社会转型期间,高等体育职业技术院校如何应对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建立适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式和新的运行机制,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体育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及其存在问题进行文献资料归纳。(本人从事高等体育职业技术院校的管理工作20余年,经历了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全部过程,参加了十余次高等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院校长协作会,对近百名专家访谈,两百多篇相关文献的查阅。)
二、关于职业技术及办学模式的界定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界定
何谓“职业教育”,目前理论界尚无统一定义。《辞海》的解释是:“给予学生或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世界银行的定义是:“职业教育是在学校中为技术工人做准备的,部分课程是专门职业理论和实践;技术教育指的是为技术人员做准备,大多在中学后进行,这些机构大多被称为理工或工业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的第二届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中,首次使用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的概念,包括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技术教育”和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可见职业教育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等各方面。可以由学校实施,也可以由社会上的职业培训机构实施。它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模式”概念界定
“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美国比较政治学者比尔和哈德格雷夫);
“模式”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我国学者查有梁、郭庆光等)。
“模式”概念的界定:“模式”就是“方式”,即方法与形式。
(三)办学模式界定
“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育制度、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诸要素的组合。”【3】
“办学模式包括管理体制模式、培养模式、学制模式等。管理体制模式包括投资管理模式等模式”。【4】
“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有如下几种:(1)独立设置的职业大学以及职业技术学院;(2)普通高校办高职;(3)依托中等专业学校办高职;(4)专科学校办高职;(5)成人高校办高职;(6)民办高校办高职六种办学模式。”【5】
所谓办学模式就是办教育的模式。“办学就是办教育,就是组织教育活动、实施教育过程。所谓高等教育办学模式,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系统构成形态与运行方式的统称,其内涵多样,外延宽泛。由于人们对办学模式的不同理解,其研究的逻辑点不尽相同。大体上是沿着两个纬度展开,其一是从宏观的高等教育系统出发,探讨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其二是从微观的一所高等学校出发,探讨某所高校的运动状态。所谓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是指为了办好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充分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特点,准确把握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高职教育发展体系或运行机制所做的归纳或设计。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可分为宏观高职办学模式和微观高职办学模式。宏观高职办学模式,是以整个高职院校为最小研究对象,对国家和地区的高职教育构成形态或运行方式进行研究。微观高职办学模式,是以高职学校内部影响高职教育的诸要素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内部运行机制,运行状态进行研究。”【6】
按办学主体不同可以分为:“(1)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大学)高职办学模式;(2)普通专科学校高职办学模式;(3)独立设置成人高职办学模式;(4)本科二级学院高职办学模式;(5)民办高校高职办学模式。”【7】
按投资主体不同可分为:“(1)政府主导性办学模式;(2)民办主导性办学模式;(3)多元复合性办学模式。”【8】
按管理自主权的大小可分为:“(1)集权式办学模式;(2)分权式办学模式;(3)混合式办学模式。微观高职办学模式主要包含:(1)人才培养目标模式;(2)教学管理模式;(3)学校运行模式等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