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900000009

第9章 大学竞技体育研究文献的内容

一、开展大学竞技体育的可行性及意义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强化了各行各业开展体育活动的意识,此时一些人士提出在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设想,当时对大学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认识主要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19】

张诚认为,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员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如校、系领导重视支持运动训练;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有较好的运动场地设备;有强大的科研力量和较好的仪器设备;特别重要的是能够把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较好地结合起来。其必要性则体现在这三个方面:(1)年龄规律决定了高校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必要性;(2)国外实践经验证明高校培养优秀运动员的优越性;(3)国内外形势要求的迫切性。

刘德佩等在《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认为,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优秀运动员,是世界体育先进国家发展竞技体育的一条共同经验。以高等院校作为发展竞技体育的重基地之一,又是世界体育先进国家发展竞技体育共同经验中的一个鲜明特征。【20】据此他们对我国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必需满足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和信息条件进行了论证指出:教练力量在其他方面基本可以满足高水平运动训练的要求,唯有高水平的运动体验训练经历和经验,与承担高水平运动训练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目前没有具备高水平运动员的大学生,要从招生途径入手,招收有前途有发展的青少年运动员。管理和科研人员是高水平运动训练必不可少的一支力量,高等院校的师资和科研力量雄厚,通过本校或校际协作,完全有能力解决高水平运动训练的有关管理和科研问题。高校的体育经费偏低,完成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任务是十分困难的。场地设施有限,在不能满足学校体育的工作计划情况下,满足高水平运动训练的需要是不可能的,器材基本可以满足高水平运动队的需要。训练时间、恢复时间、学习时间略显不足。高等院校加工信息能力比较强,完全能满足高水平运动训练的需要。在这些论证的基础上得出:鉴于我国高校的现有条件,通过教育系统、体委系统以及社会各系统的通力合作和努力,在部分高校中办高水平运动队,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大学生这样的新型人才是可行的。尤其是集体项目和对心理、智力因素要求高的项目在高校办,效果会更好。

吕铭华认为高校就组织领导、人才资源、教学力量、场地设备等各方面来看应该是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21】其主要原因是,从整体看来,当今世界的竞技体育,依附于现代科学技术来培养训练人才,谁占有最新的科学技术来进行选才、训练、组织竞赛,管理乃至改善场地器材等,谁就获得主动权,谁就取得这个领域的领先地位。而高校在财力、物力上对于办好某一、两个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将起着促进作用,特别是高校在教练员、运动员的知识结构,对于采用引进新的科学技术上,为国家多培养、输送体育人才将会发挥独特的优势。

黄渭铭认为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2】首先高等学校具有一支水平较高的体育师资队伍。这些教师均受过高等教育,有相当于一部分是各项运动专业研究生或在国外经过深造的。而且救灾有一批运动技术全面,专项运动技术特长、较强教练能力的人才。其次,高等学校具有科学技术攻关的优势。高等学校人才密集,学科众多、专业设置不断扩大,不少重点大学都创办了高精尖和边缘学科专业,拥有现代化的科研设备,科研力量雄厚,在科学技术攻关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第三,高等学校的运动场馆、训练设施比较优越。长四,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较高,可塑性强,这也是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所不可缺少的条件。第五,领导重视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运动队的关键因素。

祝瑞雪等从4个方面论述了高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的社会战略意义及可行性。【23】(1)在我国部分高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这是我国训练改革的组成部分,这一措施对改变我国的单一训练体制,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普及与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高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加强了运动员的科学文化教育,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不仅是提高训练水平,竞赛水平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未来体育队伍素质的一项措施。(3)高校拥有一个体育人才群,拥有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等各类人才。(4)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现实,使我们认识到离开科学的训练,运动水平就不能提高,而高校具有专业门类多和多学科的优势,这是任何训练阵地无法比拟的。所以在我国高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是可行的。

许峰在《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综述》一文中认为,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对我国今后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4】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也是竞技体育的重要保证。多开渠道,在普通高校中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为省、市、国家输送人才。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振奋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推动体育教学和群体工作,以及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开展国际交流,扩大高等教育事业的影响都有重大意义。同时他认为普通高校具有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有利因素是:(1)高校拥有雄厚的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能力。(2)高校具有良好的环境,有利于运动员完成训练任务和学业。(3)高校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精神素养和道德水准。(4)运动员新陈代谢问题容易解决。

蒋玲等在《略论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价值》一文中【25】,从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对体育体制改革的价值、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社会价值与人才价值三个方面作了论述。指出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可改变我国运动队整体文化素质低、限制运动员创造力和想象发挥的状况,并解除因怕耽搁文化学习而不愿参加业余体校训练的学生及其家长的忧虑,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实现社会价值和人才价值。

张军等人在根据暨南大学从1996年~1999年所取得的竞赛成绩,以及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成功经验,得出高校在培养优秀运动员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实力,是能够办好运动队、培养出优秀运动员的。【26】他们认为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优势是:高校体育师资专业知识全面、扎实、功底深;高校的体育设施、器材完备;高校有利于运动员综合文化素质提高与运动成绩并进。

谭震皖等人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论述了对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认识和如何发展,他们认为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必须促进高校的全面进步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体现,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高水平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培养大学生运动员是普通高校高水平队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27】

二、大学竞技体育的建设与发展

大学竞技体育如何建设和发展呢?从理论上应该怎样去认识呢?不少学者对此也做了研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彭源在论述高校招省市体工队退役运动员弊病的基础上,【28】提出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1)大力宣传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和意义,使各级领导和体育工作者进一步明确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指导思想。(2)要制定严格的制度和贯彻执行这些制度的严明纪律。(3)从财政上要扶持学校一条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严格控制和限制搞运动员的“第二次投资”现象。(4)控制数量,保证质量。(5)充分利用竞赛杠杆作用。

戚晓明认为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战略应实施与国家竞技体育同步的“超前”战略,即利用有限的资金让少数人超前从事专门训练。第二应切实解决好生源问题。第三要抓好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第四要把“三从一大”作为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原则,确保训练时间。【29】

徐明欣等认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竞技实力的发展需要进行3个阶段,【30】即竞技运动水平初级发展阶段、抗衡阶段、达到世界水平阶段。而制约高校竞技水平发展的条件因素主要是运动员选才、师资、财力、物力、时间、科研等6大因素。指出一条龙的训练体制是高水平运动队人才输送的主要渠道,摆正课余训练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理顺训练教学竞赛群体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运动员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的矛盾,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姚若驹等在分析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31】初步探讨了我国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战略,提出战略实施的一些基本条件是扩大生源、改变教学计划、延长学制;面向社会联合攻关;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练员队伍;加强投资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设置奖学金;深化改革,加强领导。

孙兴岱在山东省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设想中提出竞技运动水平的发展要从宏观上、战略布局上、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科学实效地发展。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加强现有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整顿与优化;真正解决“一条龙”体制;切实关心学生在校的文化学习;体育院系要成为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龙头;严格管理,做好思想工作。【32】

曹景伟等指出在21世纪,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中国高校办队正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33】中国体育的社会化将有力推动高校校际体育的快速发展。中国高校办队具备较好的基础硬件——场地条件和智能潜势,这将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办队的质量和效益提供现实可能。同时也指出中国高校办队的难点是高校校际体育的产业化滞后,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依托社会,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加快高校校际体育产业化的进程,提高高校办队的层次。

黄景东等认为要完善和发展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应该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明确办队目标,坚定办队信念,切实发挥高校的优势,促使教育与竞技有机结合,加快队伍建设的步伐,加强队伍管理的水平,迅速提高高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34】

三、大学竞技体育的现状与对策

随着大学竞技体育的开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研究人员为了大学竞技体育更好地发展,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安儒亮对全国57所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进行了全面调查【35】,发现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普遍存在着指导思想混乱、生源经费短缺、运动员年龄偏大、场馆破损陈旧、项目布局不合理、重训练轻文化、教练素质较差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作者提出了几条建议:要更新观念,加强改革;建立大、中、小学一条龙训练体制,协调相邻关系;适当增加投资,面向社会,广开财路;优化运动队管理结构;合理调整项目布局,提高教练员队伍素质;逐步完善竞赛、奖惩制度。

葛新发在谈到高等院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障碍与对策中指出,【3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办竞技体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所面临的障碍主要有:经费来源不足,训练、竞赛工作难以正常运转;国家体委现行的关于运动员注册和参赛代表资格的有关规定,增加了高等院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困难;招生指标、经费分配上的不公平,严重影响了各校办学的积极性;项目设置不合理、招生管理制度不完善,影响了各校的办学效益;工资、奖金等待遇低,缺乏激励机制,使高等院校教练员、运动员队列不稳定;学生重运动训练,轻文化学习,“读训矛盾”未能很好解决。

于振峰等在对全国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调查基础上发现,【37】依靠行政方法管理体育是我国各级高校的特点,这种管理“统得过死”使高校缺乏活力。在生源上由于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有的高校走从体工队拉运动员的路子,只顾眼前,严重影响了运动队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教练员队伍经验不足,缺乏提高和学习的机会,应加强对教练员的岗位培养,聘请高水平教练员来校执教是提高教练员水平的有效途径。经费不足是高校运动队普通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多种途径筹集训练资金。

石宏等人认为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问题是:【38】(1)对高水平的认识不足、要领模糊,未对高水平的运动训练作有效的规划和管理。(2)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规模在一开始就严重失控,严重超越了普通高校办队的条件和能力。(3)普通高校并未真正具有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基本条件。(4)普通高校的现行学制,不支持普通高校自身进行高水平的运动训练和培养。他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应与体委系统联合进行,国家应对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进行重点扶持,高校办运动队不应全面出击,对运动员的学籍应灵活。

李明清从招生、学习与训练、办队形式等方面讨论了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应实行主教练负责制、加大对竞技体育的科研力度。【39】

高林洲指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观念上的片面性,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为奥运培养人才;选才的随意性;项目布局不合理性;运动训练大纲尚未制定;竞赛不够完善。提出的对策是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对总体目标的认识;对理论体系的再认识;重视选才与生源渠道;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40】

姜丽娟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面临的挑战:【41】(1)受中国国情的制约;(2)预设目标与现实间的冲突;(3)运动竞赛次数太少,不利于调动学校的投入运动员训练积极性;(4)现行竞赛训练体制对高校办队仍有掣肘;(5)项目发展无序,缺乏统筹规划;(6)高校办队缺乏专项训练人才;(7)缺乏客观的操作性强的训练质量评估体系;(8)科研潜势尚未转化为现实优势;(9)训、教不分易导致高校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失衡。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10条建议:(1)拓宽招生渠道,改变过去那种免试只能招收优秀退役运动员的被动局面。(2)合理规划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项目发展布局。(3)迅速改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运行机制。(4)缩短竞赛周期,改革竞赛办法。(5)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试办俱乐部制的院校办队模式。(6)积极引进竞技训练人才。(7)建立高水平运动队质量评估体系和定期评价制度。(8)加强科技投入,正确引导科技服务方向。(9)加强与体育院校和体育科研单位的合作。(10)实行训、教分离,保证高校竞赛、群体协调发展。

四、大学竞技体育的科学管理

在科学管理高校高水平运动方面,也有不少学者做了研究,有的从管理机构层面、有的从管理目标方面、还有的从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王春生在分析高校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上提出,传统的由高校校长领导下的体育部管理方式不利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应该在学校设立与体育部平行的高水平运动队办公室,全面负责学校运动训练工作,形成以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为中心的高水平运动体系。具体在高水平运动队办公室下又设训练竞赛室、科研室和后勤管理室。【42】

张万和在《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目标管理问题的初步研究》一文中,【43】提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目前存在着对建队目标认识不清的现象。尤其对战略目标认识模糊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国家一级决策部门还缺乏对高水平运动队目标管理的微观指导。运动员水平和运动项目配备和实际需要仍有一定的差距。国家应注意限制运动员水平和全面展开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项目。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管理过程中,其目标的实施与达成主要包括运动训练过程最优化和教练员与运动员管理的最优化。

赵鹏南等讨论了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模式,设计了“两块三部分”的管理模式,即入学前的管理工作,包括人才基地、人才基地管理方法;入学后的管理工作,包括管理、训练、竞赛几个部分。【44】

郭永峰指出要抓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整体建设,科学训练固然是关键,而它的前提却是抓好科学管理。科学管理主要包括教练员的组织训练过程,指导队员的文化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运动水平。因此他提出了高水平运动队整体建设决策系统包括管理教育系统、训练实施系统和训练科教系统三部分。【45】

黄光汉等认为科学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制和训练机制,是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合格的大学生的基础与保证。而在科学的管理体制中应注意竞技与教育结合的体制、目标的管理体制、运动员等级奖励管理体制等。【46】

李慧林等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应从几个方面出发:试行俱乐部制、增加竞赛机会、规范招生、转变观念、加强运动队的教育、成立结构合理的教练员班子、加强科研工作。【47】

张又新等从课余训练的组织形式、运动队生源、经费来源、教练员和运动员管理体系等方面论述了普通高校运动队课余训练的组织管理模式。指出课余训练有业余和重点两种训练形式,二者有逐步统一的趋势;教练员由兼职向专职过渡,改用聘用制;运动员学习管理上要严格把关;经费来源必须多样化;课余训练要普及与提高并重。【48】

五、中美大学竞技体育的比较

有对比才有不足,有对比才有认识。学者们对国外大学竞技体育特别是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的介绍和引进,为认识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不足提供了有力的对比平台。从对比中也找出了差距。那么是从什么方面、如何对比的呢?

刘绍曾等在分析我国高校培养运动员的现状基础上,指出美国高校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原因主要是:(1)对大学生实行学分制。(2)美国大学设立体育运动奖学金。(3)美国高校有先进的体育设施和训练条件。(4)美国高校拥有一批高水平教练员。(5)大力开展竞赛活动,促进运动技术的提高。(6)美国大学体育经费充足。(7)大批黑人运动天才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得到高水平的训练,也纷纷拥入大学,并创造优异成绩。【49】

饶远等从中美两国高校高水平竞技运动训练的管理体制方面做了对比,尤其是在体育体制和教育体制方面的对比说明了中美的实质性差异。【50】

王波等人指出美国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内部管理机构可分为独立型和非独立型,我国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内部管理体制,实际上是一种介于独立与非独立之间的管理类型,建议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扩大自主权保持相对独立性。美国在学生体协NCAA作为管理美国竞技体育的社会组织,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我国大体协还处于起步阶段。美国高校竞技体育注重运用法律方法,我国这方面还比较薄弱。【51】

王永盛等通过中美大学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比较指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整体水平,尚未不具备在世界大赛上争金夺银的实力。在选择、招生、管理上缺乏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法规和标准。在美国各大学招收运动员实行学校运动部、教练员负责制,教练员对中学生运动员早期训练,多年观察,视野开阔,教练员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我国应逐步改革招生制度,给高校以较大的自主权。【52】

王波【53】、凌平【54】通过对中美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管理体制的比较中得出,美国NCAA管理体制比较完善、运行机制比较畅通。

六、对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反思

中国大学竞技体育已办了10多年,是成功还是失败,有什么经验值得总结,有什么地方值得反思呢?在这方面也有部分学者做了探讨。

苏景春分析了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所处的几对矛盾,即主观努力与经费极度缺乏之间的矛盾、学习与训练的矛盾、良好的愿望与基础条件之间的矛盾、高目标与低效益之间的矛盾、文凭与出路的矛盾。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质疑。【55】

陈春政等认为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训练经费不足;训练场地设施落后;比赛少、水平低,没纳入国内高水平竞赛体系;教练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经验;管理不规范。没有长远规划。【56】而这些因素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因此高校能否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是值得怀疑的。

石宏等总结多年来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经验,提出普通高校尚未具备自身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基本条件。【57】如不降低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总体目标,则必须重新研究、制定并切实落实保证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达到预期目标的各项措施及其管理办法。【58】

朱萍等提出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它的出现给高校的教学行政管理带来了新的矛盾,因为普通高校的学生来源基本上是高中优秀毕业生直接考入,在学生的专业设置、学籍管理等方面已形成了良性状态,而部分运动成绩优异,文化课成绩差的优秀运动员直接进入普通高校学习,就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地方,造成了许多麻烦。【59】

张德新等在对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工作的反思中指出:客观地说,高校这些年来的试办工作并不很理想,首先当时制定的规划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规划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目标是否合理还值得怀疑。其次十几年来,依然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切合高校实际的发展高水平运动队的办法。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要高校组建自己的队伍,这是试办的本意,结果却出现许多“借鸡生蛋”的现象。【60】

丁海勇等认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经过十多年的探索,虽取得了一些成绩,还是存在招生渠道单一,办队目的不明确、运动训练质量不高、不能引起社会重视等问题,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我国高校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和运动队的发展。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就很难发展高校竞技运动。【61】

黄景东等认为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不仅是为了提高学校的运动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为国家培养出真正高水平优秀体育人才。其根本任务是实现“奥运争光计划”。他认为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立足点要高,前瞻性要强,要着眼于为国家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真正高水平体育要才,但要实现自己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各类比赛任务,还是在各种国际性比赛特别是奥运会上创造佳绩,争夺奖牌,为祖国争光,为中华民族争光。【62】

大部分高校办队目标与教委的精神有很大的出入。由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正处于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单一制”向“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优秀运动员体制的摸索、过渡阶段。如果目标期望值过高,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操之过急,产生相反结果。这在办队初期最为典型。只有根据现实情况,把为国家培养优秀运动员作为长远的、最高的目的;把推动高校群体体育竞技水平的发展为中级目标;提高学校知名度,加强学校建设作为初级目标。同时,各部门也要相应协调处理好这三级目标的关系,激发学校办队的潜力,使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成为我国将来竞技体育立足世界体育强国之林的重要支柱。【63】

七、有关硕士、博士在大学竞技体育方面的研究

目前,选择有关大学竞技体育方面的硕士和博士论文相对来说较少,特别是在本书稿完成之前则更少有学者问津此领域。

如娄德玉1997年硕士论文《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64】该文对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评价体系做了研究,主要从政治思想表现、文化学习及知识运用、运动训练及其基本知识、社会活动能力四个方面做出了评价。1998年张平在硕士论文《中美普通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较研究》中,【65】从中美两国传统文化背景对学校竞技运动的影响、中美两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形式及运动员来源、经费来源、教练员情况、校际比赛资格与组织管理的比较5个方面做了比较研究。赵志坚在《中美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中从系统目标、管理体制方面、管理过程、管理绩效四个方面做了比较,认为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是有效的,基本上能够实现其系统的预设目标,而中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无法实现预设目标。【66】2000年陈浩对山东省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山东省各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工作效率较低,国家制定的《规划》脱离了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全国缺乏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统一的管理法规和评价体系。【67】张疆之做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制所处的困境及向俱乐部制转化的可行性研究。认为从我国普通高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来看,部分高校已具备了创办高校竞技体育俱乐部的一些必要条件。【68】张平在2000年的博士论文《论中国高等院校竞技运动的驱动机制——人力资本投资、制度创新》一文中,对高校竞技体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大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培养优秀人才;如何进行制度创新,提高管理经营水平、建立健全高效的人事、管理、比赛各项制度,使高校竞技体育健康发展进行了探讨。【69】2001年陈伟强在硕士论文《中美大学体育竞赛的比较研究》中,对中美大学体育竞赛管理体制、竞赛制度、竞赛规模、竞赛内容和类型以及中美高等教育的投资结构与大学体育竞赛等方面做了比较研究。认为中国大学体育竞赛管理体制、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70】

八、国外大学竞技体育研究的现状

美国是大学竞技体育搞得比较好的国家,已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对大学竞技体育的研究文献也比较多。仅在http.//www.Amazon.com网上以“college sport”为关键词所查到的书籍就有95本。对这些书籍的内容进行归类,发现主要研究的主题。

这类书籍的主要内容可分为17类,其中以年鉴最多。这17类丛书里几乎包括了大学竞技体育中的所有问题,有从理论方面探讨大学与竞技体育的关系的、有从历史角度来描述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的、有从大学竞技体育的管理层面讨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也有资料汇编、会议文件整理等等。总体来讲,虽然由于条件所限无法阅览这些图书,但从分类情况足可看出国外对大学竞技体育研究的一些基本状况,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是比较深入、比较全面的。

九、对先前文献研究的评价

经过对20年来有关大学竞技体育研究文献的归纳与整理,可以发现这些资料对大学竞技体育(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推进和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先前的研究中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对大学办竞技体育(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可行性过于乐观,没有认识到办竞技体育不成熟的一面,如教练员水平低、运动员生源差、经费不足、竞赛次数少、教育部和体育总局管理制约性等问题。

(2)对高校开展大学竞技体育的意义认识不深。开展大学竞技体育于学校、于教育、于体育、于国家、于社会皆有重要的意义,还没有认识到。

(3)在现状调查基础上提出的对策,只是对原有模式或现状进行的修补,而其处于指导地位的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规划》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有些内容已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4)缺乏对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整体、宏观、系统性研究,而正是这种宏观发展理论方面的或缺,给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带来了困难,使其缺乏理论方面的指导,在实践上带有盲目性。所以,我国如何办好大学竞技体育,如何与当前国家竞技体育发展形势和社会总体发展形势相结合,对其进行宏观性的发展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注释:

【1】 A.P.瑟尔瓦尔.增长与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P:9

【2】刘佐等.发展社会学.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3,P:8

【3】朱启贵.可持续发展评估.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6,P:15

【4】刘佐等.发展社会学.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3,P:8~9

【5】张琢等.发展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P:18~19

【6】张琢等.发展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P:20~21

【7】刘佐等.发展社会学.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3,P:18~19

【8】田建国等.大学教育综合化.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2,P:2

【9】张琢等.发展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P:2

【10】安德鲁·韦伯斯特.发展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P:1~2

【11】刘佐等.发展社会学.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3,P:25

【12】国家体育总局文件(体政字[2006]79号)关于印发《“十一五”体育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的通知

【13】 lisa pike masteralexi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port management,aspen publisers,inc.gaithersburg,maryland 1998,167~171

【14】 Lisa Pike Masteralexi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port Management.Aspen Publishers.inc.Gaithersburg,Maryland,1998.P:167~171

【15】苏竞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3.P:33

【16】苏竞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3,P:34~37

【17】苏竞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3,P:92~105

【18】苏竞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3,P:170~174

【19】张诚.论高等学校的运动训练和竞赛工作.体育科学,1986.2,P:9~15

【20】刘德佩等.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可行性研究.体育科学,1988.1.P:6~10

【21】吕铭华.此同时试论其必要与可能——对全国部分高校及我院高水平运动队的看法.北京高校体育,1988.1,P:28~31

【22】黄渭铭.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战略思考.北京高校体育,1989.4,P:39~43

【23】祝瑞雪等.对高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的再认识.北京高校体育,1989.4,P:51~53

【24】许峰.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综述.中国电力教育,1996.1,P:52~54

【25】蒋玲等.略论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价值.体育科技,1998.2,P:79~81

【26】张军等.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优势分析.体育学刊,2000.2,P:113~114

【27】谭震皖等.论高校可持续发展理与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0.2,P:113~115

【28】彭源.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发展方向的探讨.湖南体育科学,1988.3,P:13-16

【29】戚晓明.试论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战略.山东体育科技,1990.3,P:64~66

【30】徐明欣.高等学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内在规律的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4.1,P:50~54

【31】姚若驹.我国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战略初讨.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4,P:24~27

【32】孙兴岱.山东省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设想.山东体育科技,1996.4,P:41~44

【33】曹景伟等.21世纪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机遇.浙江体育科学,1999.3,P:1~5

【34】黄景东等.完善和发展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理论探索.体育科学研究,2001.1,P:31~34

【35】安儒亮.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2.4,P:59~64

【36】葛新发.高等院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障碍与对策.体育高教研究,1995.4,P:9~13

【37】于振峰等.我国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体育科学,1998.3,

【38】石宏等.试析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学校体育,1998.3,P:40~41

【39】李明清.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总是及发展对策.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9.1.P:122~126

【40】高林洲.目前普通高校课余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1,P:83~85

【41】姜丽娟.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体育学刊,2001.3,P:46~48

【42】王春生.论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机构的模式.北京高校体育,1988.3,P:21~24

【43】张万和.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目标管理问题的初步研究.体育高教研究,1989.1,P:79~87

【44】赵鹏南等.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模式研究.山东体育科技,1991.2,P:6~9

【45】郭永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的科学管理与整体建设.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6.2,P:59~64

【46】黄光汉等.我国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制和训练机制的研究.汕头大学学报,1997.4,P:69~73

【47】李慧林等.论高校高水平运动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2,P:145~147

【48】张又新等.普通高校运动队课余训练的组织管理模式.体育学刊,2001.3,P:43~46

【49】刘绍曾等.国外高校培养运动员的经验与我国的对策.体育高教研究,1990.2,P:62~665

【50】饶远等.中美两国高校高水平竞技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云南高教研究,1996.2,P:75~78

【51】王波等.中美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外部领导和内部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1,P:26~31

【52】王永盛等.中国、美国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比较.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3,P:5~8

【53】王波.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因素比较研究.体育科学,2000.4,P:15~21

【54】凌平.中美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竞赛管理体制的比较.体育与科学,2001.3,P 5~8

【55】苏景春.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质疑.新疆体育科技,1991.1,P:31~34

【56】陈春政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水平不高探因.山东体育科技,1997.2,P:79~81

【57】石宏等.对我国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新思考.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P:19~22

【58】石宏等.对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若干方向性问题的初步探讨.浙江体育科学,1991.4,P:24~27

【59】朱萍等.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学校体育,1998.1,P:42~43

【60】张德新等.对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工作的反思.中国学校体育,1998.1,P:40~41

【61】丁海勇等.从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看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育科研,2000.4,P:14~16

【62】黄景东等.完善和发展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理论探索.体育科学研究,2001.1,P:31~34

【63】丁海勇等.从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看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育科研,2000.4,P:14~16

【64】娄德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1997年.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5】位论文张平.中美普通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较研究,1998年.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

【66】论文赵志坚.中美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2000年.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

【67】陈浩.山东省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及发展研究,2000年.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8】张疆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制所处的困境及向俱乐部制转化的可行性研究,2000年.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9】张平.论中国高等院校竞技运动的驱动机制——人力资本投资、制度创新,2000.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70】陈伟强.中美大学体育竞赛的比较研究,2001年.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同类推荐
  • 重生之勇夺世界杯

    重生之勇夺世界杯

    百岁球迷重生,挑起足坛大旗,不求可以代表国家队,但是希望代表国家,另辟蹊径,率领地区球队打入世界杯,一路披荆斩棘,为国家夺得世界杯!
  • 教你学游泳

    教你学游泳

    水上运动是集竞争性、观赏性和刺激性于一体的、富有现代文明特征的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为了区别于陆上和空中体育项目,全部过程或主要过程都在水下、水面或水上进行的体育项目。
  • 超级小前锋

    超级小前锋

    新书《篮坛大流氓》已发,人品保证,求收藏~
  • 篮坛父子兵

    篮坛父子兵

    社会我三哥,玩球骚话多;篮坛乱不乱,三哥儿子说了算。想看篮球的书友请从12章开始。
  • 火拼篮球

    火拼篮球

    这是一部讲述一名非常热爱篮球但不会打的少年在教练你教导和他自己努力下成为了一名一流的篮球选手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就爱就爱调戏你

    就爱就爱调戏你

    当年,纯真的她,不明所以的被他报复,成为地下情妇,被他当众羞辱,把她扁的一文不值,可是,却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这个给她伤痛的男人。明知他不会爱上她,但是,她依旧想要守住那小小的幸福。她义无反顾,爱的无法自拔,最终却是心伤了,情断了。一年后,了解事实真相的他,能否再次夺回她的心?一场虐人反被虐的故事就此展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方不败与魔尊重楼

    东方不败与魔尊重楼

    魔堕凡尘难谴流年老,当无欲无求的魔爱上情误一生的东方不败,会产生怎样的情愫。又会有怎样的波澜,谨请关注。
  • 丫头抢红包

    丫头抢红包

    天天抢红包是什么样的感觉?爽到飞起!天天被帝少骚扰是什么样的感觉?精神倍足!不,电量充足。时清清穷得只剩下裤X的时候,天上掉下一个红包手机来!“滴,恭喜您抢到一千块钱!”“滴,恭喜您抢到国民帝少一枚!”时清清:什么?帝少!NO,我不要!谁要谁拿走~~某帝少:不要?吃了她还要不要……推荐辰辰完结文《腹黑帝尊,抱一抱》《恶女擒夫:邪帝请轻轻》
  • 盛世女官录

    盛世女官录

    穿越后成了一代盛世御膳女官,瑞芷从此过上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品阶属性:逐步上升。战斗属性:各路开挂。日常属性:能吃能做。宏观属性:锦绣荣华。恋爱属性:有婚约,无自由。
  • 情绪与健康

    情绪与健康

    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类善于思维和创造,在每天的紧张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不免给我们带来情绪的波动,带来焦虑,也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正确保持身体健康、心里健康,调节、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绪与健康》这本书中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阳光,可以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 拐个忠犬来种田

    拐个忠犬来种田

    一朝穿越,变成人人口中唾弃的荡妇破鞋。神秘婆婆救了她之后硬逼她嫁给村里不受待见的男人。三番四次之后,脑子一热答应了下来。结果发现……她是捡到宝了吗?!这男人简直妥妥的宠妻狂魔及忠犬属性啊!逢事这男人挂在嘴边的只有三句话:我会、我来、我做!不管遇到渣男贱女还是极品亲戚,她只要优哉游哉地喝着茶随口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觉元危机

    觉元危机

    世界随着觉醒者的崛起,贵族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对抗日益强大的觉醒者带来的危机,新的秩序者产生,维护天枢的权威,阻止觉醒者的强大,谁善谁恶,孰对孰错,平民的胜利还是贵族胜利。。。
  • 初恋是一种朦胧的喜悦

    初恋是一种朦胧的喜悦

    初恋是一种朦胧的喜悦
  • 最强王者修真记

    最强王者修真记

    游戏里他是最强王者,吊打主播代练,游戏外他是全能修士,碾压八方敌,装尽天下逼。且看一个普通高中生,如何一步步成为大千世界最强王者!
  • 神探王妃:王爷独宠小萌妃

    神探王妃:王爷独宠小萌妃

    [神探大小姐vs腹黑世子爷,宠文,悬疑,1v1]某日,沐依然心血来潮问某人:“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那在你眼里我其实是不是没有你说的那么糟糕?”某人:“嗯,如果没有那么贪吃,孩子气,矮,时不时的智商不在线的话。”沐依然“......”我忍,眨巴着眼睛看着,“那你猜我眼里出什么啊?”某人认真的盯着沐依然的眼睛看了会儿:“眼屎。”某女累觉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