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0800000015

第15章 暗箭连连,谁是幕后黑手?(2)

晚上,沈万三和乌兰戈密坐着马车去了一家酒楼,要了个雅间。乌兰戈密把自己在衙门里打听到的事情说了一遍:“但凡有兵事,衙署里的官员们老早就提前准备粮草、军械,这几日衙门里静悄悄的,我打听了几个人,都说这仗一时半会儿不会打。”

沈万三道:“你的意思是府里一时不会对张士诚用兵?”

乌兰戈狡黠地笑了一下,给沈万三斟了杯酒,道:“这你就不懂了,此事已层层上报,苏州城的那些官员们恐怕早退避三舍了,主理张士诚反事的不是省里的,就是州路的大员。打仗不是小事,风险太大,说实话,朝廷看家的无论蒙古人还是汉人都不行了,十几年下来,蒙古铁骑早不见了当年的骁勇!”

沈万三道:“那你是说张士诚剿不了?如果张士诚在泰州扎下根来,对我来说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乌兰戈密道:“有方国珍、刘福通,就能有张士诚,朝廷是剿不胜剿。”

沈万三有些感慨,说道:“乱世怪事多,我的家业就这么没了,唉!”

乌兰戈密已经听说了藏在蔡德福家的银子被盗之事,惊讶之余,发现沈万三居然不怎么伤心,不知道是因为定力奇高,还是留着后手。他心里反反复复把这件事情想了几番,已经有了些想法,本来不想提起,以免沈万三伤心,这时候听他主动说起来,就道:“万三,人心隔肚皮,你怎么就知道不是有人监守自盗呢?蔡德福和李海天都有嫌疑,当然了,我也有,呵呵。”

沈万三摇摇手,道:“乌兰兄别这么说,对你我是一百个放心……”

乌兰戈密忽然哈哈一笑,道:“沈兄,亲眼看到那么一大堆银子,我自己都不敢断言不动心,你凭什么对我就放心?知道银子藏在哪儿的,都有嫌疑……”说到这里他停了停,又道:“就连你,也有嫌疑不是吗?”

沈万三和他对望一眼,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或者该不该回答,只是当作应付笑了一下,心想:“乌兰戈密的心机不在我之下,难道他真的知道我把银子藏在了船里?可是他如果知道了,为何不取了银子一走了之,还在这里说这些话干什么?看来他只是无意中说说,或者是猜疑银子没有全丢。平白无故不能怀疑自己的朋友,就算怀疑也不能被对方看出来。很多本来可以做朋友的人,就是因为无端的怀疑,在不知不觉之间,被自己逼成了对头。多想一步是好,但是对朋友还是信任一些对自己更有利。”

通过自己无意间给年士儒脸色和对乌兰戈密的无端怀疑,沈万三明白了一个道理: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也要有一个度。先假设对方为自己的对头,无形之间就会让人感到一种隔膜感,这样一来,本来是“友”也会因为这“无形的疏远”而变成“敌”。“幸好我还留着一手,银子带在身上一些,老家又有些田产,不至于倾家荡产!”沈万三道。

乌兰戈密又给他倒了一杯酒,道:“当务之急是查出偷盗银钱的真凶,只要真凶找到了,银子说不定还能拿回来。唉,想到这一次大都之行,咱们辛辛苦苦赚了这些银子,却为别人做了嫁衣,谁能不恼呢?”

沈万三一口把酒喝了,道:“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内鬼上,也说不定蔡德福看守得不机密,被人知道了底细,设计将银子偷走了。”他心里虽然怀疑是内鬼,但是不想在别人面前说得太多,显得自己只会怀疑自己人,“心胸狭窄”。

两人回去之后,已经半夜。沈万三走到李海天和蔡德福住的屋子外,看蔡李二人都没有睡,他知道这二人是在为丢银子的事情担心发愁,索性把脸冷下来,询问自己进城之后,蔡德福家附近有没有出现过什么可疑的人。

自从听到老婆说家里被人动了手脚,藏银子的大箱子被挖了出来,蔡德福就悔恨交加,恨不能一头撞死,但是找不到真凶又觉得不甘心。他听沈万三问,就把这几天以来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道:“我日日夜夜守在西屋,李老弟白天带人在外面巡查,晚上我睡在西屋,他住在大门旁的东屋里;那些小厮们有睡在院子里,有睡在外面船上的,看守得严严实实,一个外人都没让进过我家,怎么会有人知道西屋里藏着银子呢?”说着,紧锁眉头,仰头沉思,这个问题他想了很久,可一直想不通。

李海天道:“德福大哥说得是,我看外人是不会知道银子在哪里的,会不会是哪个小厮知道了咱们的事,偷偷和外人勾搭,内外合谋做了这惊天的大事呢?”

蔡德福不同意他的观点,摇摇头,大声道:“不会,那些小厮都是自己人,而且咱俩看得这么严,谁知道银子藏在哪儿?”

沈万三默然不语,听着他们的话,心想:“蔡德福果然没有心机,在没有定论之前,自己就贸然替别人担保,万一真的是有小厮从中坏事,那你面子上恐怕也不好看。”

乌兰戈密道:“官府审问你们的时候有没有透露过,是什么人告首的你们?”沈万三早前和乌兰戈密谈过,两人已经商定,如果蔡德福和李海天不能提供告首的人线索的话,那乌兰戈密就准备去府衙里打探一番。只要找到诬告李海天和蔡德福的人,就能顺藤摸瓜,找到使这招“调虎离山计”的人,进而找到幕后黑手。

蔡德福和李海天对望一眼,都摇摇头,又道:“我们被抓进监牢,又审又打,根本没跟我说透露任何事情。这事儿还幸好我和海天都是老苏州,在地方上认识一些人,海天又在老公主手下做过事,才得清白。挨顿打不算啥,就是这银子丢得太窝囊了,沈爷您这么信任我,把这么多银子放在我家里,到头来却让我给看丢了,我现在死的心都有!”蔡德福说着哽咽起来。

李海天眼圈也红了,道:“我跟人做了半辈子事,从来没出过差错,这回……这回……”连说几个“这回”却什么都说出来,只有叹息连连。

沈万三本来不想在他们面前流露出温情的一面,不想说一句安慰他们的话,但是看到两个加起来有一百岁的汉子哽咽流泪,还是忍不住安慰了他们一番。安慰完之后他才觉得,如果银子不是事先被他藏在了别的地方,而是真的丢了,他还会这么主动安慰两个负责看守的人吗?显然不会,他心道:“我装得还是不像,自己所有的家财都丢了,怎么还有心思顾及别人怎么伤心、怎么感怀?最该被劝慰的是我才对。不过,不管银子丢不丢,也不管是内鬼还是外人,一定要把这件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第二天,乌兰戈密就带着沈万三的使命去了官衙,而沈万三却悄悄和沈贵出了城,买了一口棺材,把藏在船上的银子,都装进棺材,然后找了一片坟地,郑重其事地把棺材埋了起来,然后又堆起一个坟堆。这样,谁也不会怀疑,棺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了。

“你可得把嘴给我拴住了,这是沈家全部的财产了!”沈万三道。

沈贵重重地点点头,道:“我死也不说!”

乌兰戈密交友遍天下,在苏州本来就有很多朋友,他找关系在衙门里就认识了几个公人,想办法把他们请到酒楼,吃喝了一番,却什么也没有问到。那几个公人表示,他们也不知道诬告李海天和蔡德福的人是谁,事先更不知道有这件事,等两人被抓进来,衙门里的人才知道有人“通贼”。

“诬告的人有背景……”一个衙役道。他喝了一口酒,又接着说:“按理说,有人到衙门告首,应该先找我们几个当值的说话,可是,这个人就有通天手段,人家直接找到了上头的长官,把事情告诉了上头的人。抓人的都不是衙门里的人,而是军营里的兵卒。可见,府里的老爷们对告密的那人有些信任,不问消息的真假,就惊动官兵拿人,这有悖常理。”

另一个公人觉得如果自己不说一些不同看法,会被乌兰戈密看不起,就道:“这也不一定,现在是非常时期,但凡和张士诚有关的消息,府里的那些爷们都当正经事儿办,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也不能一口咬定对告首的人信任不信任的。”

乌兰戈密对他们的种种说法,反复对比,最后自己斟酌出一个离真相最近的方案。回去之后,他将公人们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了沈万三,然后又将自己的分析说了出来。沈万三沉思一会儿,道:“当堂的老爷都有幕僚书吏,有人告首就算他本人不和幕僚商量,幕僚也会看出一点端倪。你想办法去和那些幕僚接触下。”

两天之后,乌兰戈密凭着自己超凡的交际能力,真的攀扯上了苏州达鲁花赤的一位幕僚。可是那幕僚也不知道是什么人诬告的蔡李两人,不过,他自称有办法从自己的主子嘴里套出真相。在拿了乌兰戈密一笔好处之后,他从自己的主子文牒中,找到了一封密信,偷偷地交给了乌兰戈密。乌兰戈密看到那封信,急忙把信交给了沈万三。沈万三看了一遍之后,脸色瞬间变了,喃喃自语道:“这封信上的笔迹,好熟悉,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泰州城离苏州不远,不管陆路还是水路,用不了半天的事情就能赶到,自从杀死丘义一家之后,张士诚就带着一班兄弟,攻占了泰州城。大旗竖起,投靠到他麾下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多数是无法维持生计的贫苦百姓,还有盐场的工人,他们本来就仰慕张士诚的为人,愿意跟着他大干一场。泰州城原来的官衙就成了张士诚居住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

一天早上,他接到了高邮知府李齐的亲笔信,于是召集了手下亲信,商讨对策。

“儿觉得李齐的话信不得!”说话的是张士诚的女婿同时又是他最贴心的心腹人——潘元绍。此人相貌伟岸,孔武有力,头脑又十分灵活,但却颇为自负,自以为有勇有谋,日后会成就一番事业。看到李齐信中有招降张士诚的意思,他自然是极力阻挠,如果张士诚归附了朝廷,那他青史留名的美梦就泡汤了。

张士诚平时待人宽厚,虽然现在称雄一方,手握生杀大权,对手下人却极少疾言厉色加以斥责,所以大家说话都很放得开。潘元绍开口之后,坐在最末尾的黄敬夫坐不住了。他本来是一个落魄老书生,世代居住泰州,张士诚占据泰州之后,衣食无着的他就毛遂自荐,因为能识文断字,就被张士诚视作了谋士幕僚。他虽然跟着张士诚,但是知道凭张士诚的声势恐怕不能和朝廷分庭抗礼,心里觉得一有被朝廷招抚的机会就应当趁势归顺,邀得官爵,才是最务实的选择。看到李齐的信,他欣喜不已,听潘元绍反对归顺,就不以为然道:“潘公子此言欠妥,诸位可知道李齐为何写信来招抚咱们吗?”

张士德心狠手辣,但是却极有城府,每次众人讨论时,他都默默不语,很少发言,但只要说话就有理有据。此时,他只是用心听着,暗暗判断着谁的意见更可靠。坐在他一旁的张士信脾气却直爽一些,道:“我觉得元绍话不错,不管李齐招抚我们是真是假,我们这大旗刚刚竖起来,就偃旗息鼓,我心里不甘!”

张士诚也抱着同样的想法,他不在乎李齐招抚的诚意,只是觉得自己是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怎么可能刚刚起头就要走回头路呢?所以,他从心里不想归顺朝廷,但是,潘元绍是他的女婿,怎么说都是自家人,又是一个后辈,自己公然赞同他的说法很可能会让手下人觉得,他只相信自家人的话,而不听“忠言”。黄敬夫对潘元绍不怎么看得上眼,可是对张士信却有些敬畏,他耐心地解释道:“天下起事造反的不止我们一家,朝廷应付不迭,地方官员又害怕担事,自然人人巴望小事化了。李齐是一方牧守,他在意的不是治下百姓的生死,而是屁股下面的官位。张爷带着兄弟们起事,他打不起,更打不过,只有安抚这一条路可以走,所以我觉得他招抚咱们的心是真的。”

一个体型壮硕的黑脸大汉忽然跳起来,指着黄敬夫骂道:“你说的都是屁话!老子不管他李老儿是真心还是假意,老子就是不想跟狗官们扯在一起,就想跟着张大哥一起打天下,将来辅助张大哥坐龙庭,谁来听你胡咧咧!”

黄敬夫气势一衰,连声道:“李……李伯升,你……你……”

张士诚看他气得脸色发青,急忙安抚道:“黄先生,别和伯升这等粗人一般见识,他就知道拿刀砍人,方略筹划还是要靠黄先生这样的智人。”然后把头转向怒目圆睁的李伯升,脸色一沉,喝道:“出去,叫你进来的时候再进来!”李伯升是张士诚手下的一员悍将,每遇冲杀,必是冲锋在前,脾气也是出奇地火暴,但是对张士诚的话,他是从来不敢有半点违逆的,当即气呼呼地甩袖子走了。

潘元绍看黄敬夫被骂了一顿,暗自高兴,嘲讽似的看了黄敬夫一眼,站起来,走到他身边,说道:“黄先生,您别生气,我说句您不爱听的话,读书人胆子都小。我上私塾时,教书的先生连杀鸡都不敢。你不用怕,打仗冲锋有我,有伯升大哥,还有吕珍吕大哥,你只管安安生生坐在家里,什么事情也别管。”

黄敬夫气呼呼道:“哎呀,这……这……乱弹琴,简直是乱弹琴嘛!我怎么是怕死呢?我要是怕死为何还要投靠到张兄弟麾下,老老实实在家不好吗?我是为大家伙着想,现在咱们的实力还不够,不能以卵击石,朝廷真的动用大军来攻,小小的泰州怎么能守得住?”

张士信听黄敬夫说的话太晦气,便说道:“也不尽然,方国珍、刘福通之流能立而不倒,我们为何不能?论智谋,有你黄夫子,有徐义先生,论武功,有李伯升、吕珍,潘元绍年纪轻轻的也是上马杀贼的好手……”

“有道是双拳难敌四手,咱们英雄好汉再多,也不敌不过蒙古鞑子人多势众呀……”随着这一句话,一个身材矮小,但是颇有精神的黑脸汉子走进来。

同类推荐
  • 请慢一点忘记我

    请慢一点忘记我

    这是一本关于梦想、希望、与爱的故事集。这其中有遗憾、有错过,也有感动。作者余儒海 用最温暖的笔触诉说:人这一生就像一列单向列车,一路向前走,不会也不能回头,在这过程中,珍惜那些带给你温暖的人,原谅那些带给你伤害的事,忘却那些不堪回忆的场景,感恩这个世间美好的一切。
  • 绝对秘密

    绝对秘密

    景泰蓝,是珐琅制品的一种。珐琅的制作工艺最早起源于波斯,中世纪盛产于西亚、阿拉伯和东罗马帝国等地,元代传入我国(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唐代时我国就有这种工艺制作),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达到鼎盛时期。当时以蓝釉最为出色,故习惯称为“景泰蓝”,是我国特种工艺品之一,以北京产最为有名,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品。与景泰蓝同属珐琅家族的是日本产品“七宝烧”原称“本七宝”,是在明代由我国经朝鲜传入日本的。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在“本七宝”的基础上引进吸收了德国和荷兰的珐琅技术,制造出具有日本特色的珐琅制品——“七宝烧”。
  • 艺伎回忆录(章子怡、巩俐等主演奥斯卡获奖影片)

    艺伎回忆录(章子怡、巩俐等主演奥斯卡获奖影片)

    章子怡、巩俐、杨紫琼、渡边谦、桃井薰主演奥斯卡获奖影片《艺伎回忆录》原著小说。讲述了:从渔家孤女千代到京都名艺伎小百合,她的命运,如同漂浮在潺潺流水上的片片落花,永远无法预知未来的方向。优雅而精致的艺馆是富人声色犬马的天堂,却也是小百合每天要直面风刀霜剑的地方。男人们或贪婪或深邃的目光,织成了一张她赖以生存又难以挣脱的网;“妈妈”、初桃、南瓜……女人们或落井下石或慨然相助的双手,撑起一方危机四伏的舞台,纵然如履薄冰,小百合也满含微笑,盛装登场。
  • 靠近

    靠近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和谁一起去远方

    和谁一起去远方

    方如,本名侯春茹。1972年生于内蒙古。现居山东青岛。先后从事过电台主持人、电视新闻记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2007年春天开始,先后在《黄河文学》《作家》《青年文学》《山花》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近十五万字,有小说被《小说选刊》《青年文摘》转载,入选花城版、漓江版小说年选,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安妮没有想到,在她临要离开伦敦回国前,还能有机会再见到苏,见到苏生命故事的最终结尾。那是一个阴冷的冬日正午,安妮如约去唐人街一家旅行社拿提前出好的机票。从地铁出来的时候,被塞了份报纸在手上。
热门推荐
  • 赵大年卷

    赵大年卷

    古人讲究惜墨如金,大概与刀刻竹简之费力有关。埃及的羊皮书,朝鲜的陶片书,我国的钟鼎铭文,肯定都是短文章。本书收集了作者的151篇小散文、小随笔。小,就是短小,每篇五六百字。一篇一页,每篇配一页插图,文图并茂,更好看。古人讲究惜墨如金,大概与刀刻竹简之费力有关。埃及的羊皮书,朝鲜的陶片书,我国的钟鼎铭文,肯定都是短文章。 一个故事、一点醒悟、一篇文字、一幅图画,互相映衬,蕴涵了生活多彩的色调与悠长的滋味。
  • 出马仙:我当大仙的那几年

    出马仙:我当大仙的那几年

    南茅北马,自古以来以山海关为界,南方属茅山道术,北方则是出马仙马家,出马仙继承了上古萨满教的传承,信奉,胡,黄,长,蟒,这类野仙,胡三太爷,黄三太奶,常小跑,黄小花,蟒天龙,这些东北仙堂的名字,或许只是存在于传说当中。具有东北灵根的王莫枫,一个困扰几代人的诅咒,不想成为出马弟子可却偏偏与马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命运会如何,成为出马弟子后又会有着怎么的命运。一本《天荒道典》,一段曲折的身世,白驰所谓的南茅弟子,又会有着怎样的故事。
  • 朝歌叹晚欲长安

    朝歌叹晚欲长安

    “你还爱他吗?”“不,比这个更可怕,他是我这一生的执念。”两世纠缠,倾了江山,负了你。长安故里,朝歌叹晚。一曲凤求凰,终是凤囚了凰。
  • 西游八十一案:大唐泥犁狱

    西游八十一案:大唐泥犁狱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实为八十一案,这些案环环相扣,连绵不绝,穷尽了人世间罪案的种类,案案直指人性深处的贪婪,自私,恶。大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春三月,霍邑(今山西霍县)县衙远远走来一名僧人,这僧人年有三十,眉目慈和,仿佛眼内的一切都让他充满了喜悦。他叫玄奘。他的身后,跟着一个满脸大胡子、高鼻深目、肤色黝黑、偏生裹着白色头巾的西域胡人。这胡人身材高大,背着个大包袱,一路上东张西望,活泼有趣。他是玄奘的大弟子天竺人波罗叶。……这一前一后走来的二人,便是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的真实原型。从踏入霍邑第一步起,他们便注定卷入整个西游阴谋与诡案的核心——十八层泥犁地狱,这座地狱是局亦是饵,是人世间所有的罪恶,是九九八十一案的起点,更是大唐国祚得以延续289年的历史绝密。这座地狱大门早已开启,只待玄奘师徒入局见证……
  • 唐宋八大家(第三册)

    唐宋八大家(第三册)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着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他们的作品在许多方面给现、当代散文写作以深远的影响。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编者精选了八位大家的著名篇章合做而成《唐宋八大家》一书,希望读者面对纷繁复杂,文字艰深的古书之苦,能够直面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一边学习,一边就可以运用。
  • 元光纪

    元光纪

    灵秀的江南小镇,一个负剑而行的青衣游侠手里牵着一头大黑倔驴,游侠嘴里念叨着:“黄仙芝,我带着你的剑到你家乡了”
  • 求知力学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求知力学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腹黑帝君:将女不好惹

    腹黑帝君:将女不好惹

    "皇座上,男人袍子微敞,“叶儿,给我锤锤腿捏捏肩。”萧叶一脸不爽的跪在地上给他捶腿,恨不得一拳砸在他的脑袋上,不过是在桃花林里误把他抢回家当相公,一时冲动误终生。“宁长安,你不是说这辈子只爱我一个吗?一转眼就左拥右抱,不打得你满脸桃花开,你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暴力女将军遭遇腹黑美男皇帝,这日子要怎么过?"
  • 宠婚:妻逢对手

    宠婚:妻逢对手

    她是豪门千金,却身负债务,她是疼爱手足的妹妹,却被姐姐陷害,她是体贴入微的女友,却被男友劈腿,一场签约将自己卖了三年…却是输钱又输人!望着未婚夫的齐人之福,姐姐的挑衅示威,她怅然一笑,挽着身边之人,傲然抬眸,“姐不要的,你捡吧!”抽风版简介:净璃要是知道当初她那一脚错把油门当刹车踩的后果是遇上这么一位大爷,她决对不松脚!顾净璃要是知道当初泄愤踹了几脚吉普会滩上这么一位阎王,她一定多来几脚!S撒丫子就跑顾净璃要是知道当初第一次拿脱鞋打小人会杆上这么一位流氓,她一定不穿短裙!顾净璃要是知道当初这死大爷身边有这么多烂桃花,她定在自己自边多插几株绿柳,压得他付花不生!顾净璃要是知道……佛曰"千金难买早知道!"佛更日"顾净璃,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是某作者抽风之作,纯属娱乐!大家别较真,看文是用来放松的!本文纯属虚构,鉴于某无良作者心思不正只求发泄,喜欢的捧捧人场,记得叮咚一下收藏,某作者会感激不尽!(偷笑ing)
  • 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本书是安徒生这位童话大师笔下最具魅力的作品,迄今仍代表着世界童话的最高水平。这些人类心灵的篇章,处处凝聚着作家的实际生活感受洋溢着作家的浪漫向往,加上诗一般优美的语言,不仅使孩子们为之着迷,成年读来也会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