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9900000008

第8章 爱情路:碰到 爱上与特立独行(1)

有一次,王小波把信写在了五线谱上,他说:“做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上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因《绿毛水怪》与李银河结缘

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王小波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这个时期他写了大量的作品,之前提到的《地久天长》正是在这个时候写成的,此外还有《歌仙》、《这是真的》、《变形记》、《绿毛水怪》、《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等。王小波把这些小说写在了一个大笔记本上,只有和他关系要好的朋友才能看到。后来他的小说《绿毛水怪》被他朋友胡贝带了出去,辗转流传到了李银河的手上。

李银河,1952年2月4日出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社会学家,师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主要研究家庭、性别和性。她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也是中国最著名的性学家。在1999年的时候,她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人物之一。

认识王小波的时候,李银河还在山西上大学,当时王小波依旧在生产可控硅。后来李银河从朋友那里看到了王小波的《绿毛水怪》,当时就被其中掩饰不住的才气给震惊了。王小波的这个作品写得的确很好,从文学的质量上讲,其当然不能和他后期的那些作品相比,但是在文字和趣味性上,这个小说已经很有境界了。当时在朋友之中流传的时候,大家也都觉得很有意思,后来小说被当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社长看到了,也是赞不绝口。

李银河初看《绿毛水怪》时,她就暗暗想,这是一个和她心灵相通的人,她觉得他们之间早晚会发生点什么。后来她的一个朋友去拜访王小波的父亲王方名,李银河跟着一起去了。当时他们说的是,要去听听王方名的教诲,李银河那朋友倒的确听了,和王方名聊了很久,李银河也聊了,但是她只聊了一句,就跑到王小波房间里去了。其实那时候她就存着个心眼,想要去看看王小波。不过,她对王小波的第一印象并不怎么好,主要是觉得他长得太难看了,而且对她也不太热情,只随便地打了个招呼。但是后来,他们两人还是相爱了。

王小波和李银河相爱之前,他还有过两段恋情。第一段恋情是在70年代初,那时候王小波刚刚二十出头,喜欢上了同是教育部大院里的一个姓温的姑娘。这段感情是悄悄进行的,家里人谁都不知道。后来网上出现了一篇讲王小波在青虎山的经历的文章,大家才知道这件事。

据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推测,这很可能是王小波对那位姑娘的单恋。但网上的资料却说,他们两个人的确是在一起了,并且还交往了两年之久。后来那姓温的姑娘患上了脑瘤,王小波还常常去医院里面看她,鼓励她要好起来。可惜的是,后来王小波到了青虎山插队,那姓温的姑娘在这期间不幸去世了。

王小波的小说《地久天长》里面就写到了女主人公小红因罹患脑瘤而去世。有评论说,小红是作者美好理想的人格化。因为她太美好了,所以不现实,只能是短暂地存在,一闪即逝。这是对残酷现实的悲观喻示。但事实上,这或许并不是喻示,而是王小波身边真的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孩去世了,就是他的恋人,他切身感受到了这样的痛苦,于是他用他的笔写了下来。所以,这篇小说和他别的作品有很大不同,读的时候能明显地体会到悲伤的感觉。

当王小波在青虎山得知自己的恋人去世之后,他感到非常难过和痛苦,痛恨自己没能陪在她身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在《地久天长》里王小波也写到了这样的情节,主人公“我”得知小红去世之后,“感到脑后一阵冰凉,我坐了很久,天黑下来,又亮起来,我机械地吃饭,又机械地去地里干活,机械地回家来。我很孤独,真正的哀痛被我封闭起来了,我什么也不想……没有声也没有泪,只有无穷的惨痛从粗重的喘气中呼出来,无穷无尽”。这其实正是王小波当时的真实写照,得知恋人去世后他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和哀伤。

后来从青虎山回到北京之后,王小波又谈了一个女朋友。这次恋情是他家里人都知道的,那女孩还到过王小波的家找过他。据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描述,那女孩长得很苗条,文文静静,娉娉婷婷,有一种温柔娴雅、宜室宜家的神态。不过后来两个人还是分手了,因为女孩的母亲对王小波不太满意,当时王小波正在街道厂当工人,家里的政治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他的文学天才也没有完全展露出来或得到别人的认可。他这样的情况,当然不能让丈母娘感到满意。

为值得付出的人付出所有

李银河大学毕业后,到《光明日报》社当了一名记者。这期间王小波和她单独见过一次面。当时他们两个聊了会儿天,还没聊多久呢,王小波就问李银河说:“你有朋友没有?”李银河一听十分意外,如实相告说:“还没有。”王小波单刀直入道:“你看我怎么样?”问得李银河非常震惊,当时她没有回答,但心里恐怕会暗暗回一句:“你怎么这么直接啊!”因为王小波实在是太直率了。

要知道,当时是在70年代,那个时候青年男女对待自己的感情都是讳莫如深的,王小波却是如此的直率,当然让人感到意外了。再者,当时他们两个人的社会地位也相差甚远。李银河那时已经是全国关心政治的青年的偶像,文章都上了《人民日报》,读者来信每天要用麻袋来装;但是王小波呢,依旧在街道厂工作,他的文学创作还在草创时期,谁也不确定他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才智杰出如他哥哥王小平,对王小波的写作之路也持不看好的态度。因此,在那时候,王小波的前途是非常暗淡的,和李银河简直是天壤之别。

但是,王小波完全没有考虑这些,后来李银河回忆,王小波当时是非常自信的。这不仅是他对自己充满自信,同时也是相信李银河考虑爱情不会想到社会地位这种事。他知道李银河是这样一个人:如果她爱了,她就会去爱,完全不会去想世俗所谓要考虑的东西。正是因为他拿准了这一点,所以才敢直率地向李银河表白。李银河当时也的确没考虑到社会地位的问题,她根本就没想到这一点。后来她写信给王小波,用了《人民日报》的信封,以至于让王小波的工友大为震惊,她才知道他们的社会地位原来差别这么大。

后来李银河去南方出差,王小波开始和她通信。最初主要是王小波在写,一封接着一封,几乎很少能有回音,但他还是继续写,把自己的声音发出来。他会讲到他自己,因为他不知道李银河在从事什么工作,无法谈论她,就只好谈谈自己了。这里说一点,那里说一点,说到自己的一些看法等,以一种围炉漫谈的方式向李银河诉说着。有时候他会觉得自己说得漫无边际,就决定不再写信给她,但是第二天他马上就自食其言,又提笔给她写信了。

现在流传着这样一种看法,恋爱中的人不应该把自己放得过分卑微,应该高傲地活着。譬如说,如果对方怠慢你,就离开他。譬如说,不懂得珍惜你的人不要为之不舍,更不必继续付出你的友情或爱情。这种看法当然很有道理,但其实,这种看法并不一定正确,在恋爱中没有高傲和卑微之分,问题只在于,对方是不是一个值得你付出的人。如果值得,那么就算你的付出没有回音,也应该继续爱下去,因为对方是那么美好的一个人,不该放下。就像王小波对李银河一样。

愁容骑士的思念

看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信,就可以看出他对李银河的感情有多么深!李银河到南方出差的那段日子里,王小波几乎天天给她写信,诉说对她的思念。他还在信里用了一个比喻,说当时他的情况就像是在黑山里思念杜尔西内娅的堂吉诃德一样。那位老先生当初因为思念杜尔西内娅,跑到了黑山里面发疯,把盔甲四面乱丢,把衣服扯掉,把脑袋往石头上撞,最后还赤裸着下身,做倒竖蜻蜓状给他的侍从看。王小波用了这样一个比喻,可见他对李银河有多么思念了。

李银河从南方出差回来,看到王小波所有给她的信,有一些信她已经收到了,还有一些信王小波写了,但是没有发出来,总之,那里有一大堆写给她的信,于是她就顶不住了。后来李银河说:“想想一个小说家,他动了真情之后能写出来什么样的东西,一般的人,我想谁也顶不住。”

其中有一次,王小波把信写在了五线谱上,他说:“做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上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还有一次,王小波说:“我和你就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这些话都让李银河感动不已,甚至是到了现今都难以忘怀。

高高大大的王小波,将自己的心扉袒露在李银河面前,告诉她说:“我有点两重人格,冷漠都是表面上的,嬉皮也是表面上的……内里呢,很幼稚很傻气。”并且说,将来有一天他要试试创造一点美好的东西,他要把所有的道路全试遍,直到她对他说“算了吧,王先生,你不成”为止。他告诉李银河,因为认识了她,他应该有一点长进了,他要为了她而前进。听了这样的话,李银河又怎么能不感动呢?正如她自己说的,没有一个女人能够抵挡这样的浪漫。

王小波的这些信件,之前一直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着,后来在2004年的时候集结成册出版了。有一个作家曾说,溯时间之流而上下,如果他遇见王小波,他会告诉他,他写得最好的东西不是小说,而是他写给妻子的那些信。王小波曾在信里面对李银河说道,他总也写不好爱情,但是,读着他给李银河的情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他已经把爱情演绎得如此美好了!

在王小波笔下,爱情的浪漫、爱情的患得患失等,都一一呈现了出来,他把这份爱完完全全地给了李银河。他曾说,人就像一本书,你要挑一本好看的书。李银河觉得,她生命中最大的收获和幸运就是,她挑了王小波这本书来看。她从1977年认识王小波到1997年与他永别,这20年间她看到了一本最美好、最有趣、最好看的书,“作为他的妻子,我曾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爱上了,就没办法了

在王小波和李银河交往的过程中,一开始似乎并不顺利,李银河甚至还提出过一次分手。后来有人问她,和王小波恋爱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李银河回答说,最大的障碍,还是她觉得王小波长得太难看了点。王小波的确长得不够帅,他的哥哥王小平说,他们兄弟几个都人高马大的,脸模子也确实是糙了点。他们的邻居甚至还大为感慨道,这王家三兄弟怎么这么丑!

在之前,李银河交往的男朋友比较帅,因此她总是觉得,王小波的长相是他们交往中的巨大障碍。她甚至还在写给王小波的信中一本正经地提到了这件事,说他长得不好看。这倒把王小波给逗笑了。但是王小波万万没料到,李银河真会因为这件事和他分手!这下可把王小波气坏了,他喝了很多酒,还写信给李银河说,他要到爬虫馆去和那些爬虫比一比,看看他到底是不是真有那么难看!然后他还反击说:“你也不太好看嘛!”于是两个人就这样扯平了。

这次分手波折持续了一天,第二天他们就和好了。王小波当然是爱着李银河的,他无法不爱她。在他看来,所谓爱情就是,“碰上了,然后就爱上了,然后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对李银河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不管她是不是爱他,甚至她可以不爱他,去爱别人,他都会一直爱着她。

事实上,李银河也是这么觉得的,分手之后她马上就意识到了,他们还是得在一起,没办法分开。尽管她心里犹疑:两个不美的人在一起,爱情会美吗?但是她也无法因为自己的犹疑而离开王小波。他们在心智和精神上有着一种平等愉悦的交流,这种交流把他们紧紧地缠绕在了一起。用王小波的话来说就是:他扔一个球,对方要接得住。李银河当然接住了他的球,他同样也接住了李银河的球,两个人就这样把球扔来扔去,好像在玩打乒乓,是多么愉快!

但是,李银河的父母对他们的这段感情似乎并不看好,特别是李银河的母亲,反对很激烈,简直有点气急败坏。李银河的父亲反对似乎没那么激烈,还曾反过来劝李银河的母亲说:“是你女儿找对象,还是你找对象?”不过他显然也不赞同他们的恋情,认为王小波是个坏小子。

后来据李银河说,她父母之所以反对他们,并不是真觉得王小波有哪里不好,而是感觉他挺危险的,思想出格,怕他将来会惹什么事,这让他们比较担心。据李银河的母亲自己说,她觉得王小波傻大黑粗的相貌让她心里有点嘀咕。后来看王小波的作品,她也有些看不惯,觉得有点黄、有点怪,不过马上就有人反驳她了,说王小波的作品既不黄也不怪,主要是她没看懂。

最后李银河的父母都接受了王小波,但这件事是很不容易达成的。甚至有一次,李银河家里还打算给王小波家里写信呢。这简直要把王小波气疯了,甚至想到,如果那封信来了就把它抄成大字报,请过路人评评它有什么道理!当然了,这只是他的一时愤怒。李银河也向他表示了:“我愿意爸爸妈妈都高兴,都满意,但他们不高兴不满意我也会不顾一切。我是一个自由人,谁也管不着。”

同类推荐
  • 漫画一生 一生漫画:华君武传

    漫画一生 一生漫画:华君武传

    本书是描绘我国漫画大师华君武一生的传记式作品。作者从华君武的童年起笔,按照时间顺序,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著名漫画家从求学到参加革命,以及建国以后从参加工作到最终辞世的生命历程。作品图文并茂,在展现华君武一生经历的同时,也带领读者赏析了华君武的多幅漫画作品,使读者对这位漫画家的创作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他的生平与思想。
  • 灵魂与美感:杨飞云范学德对话录

    灵魂与美感:杨飞云范学德对话录

    本书是油画家杨飞云第一部有关自己艺术生涯的谈艺录。本书以与美籍华人作家范学德对话的形式,讲述了杨飞云艺术生涯的点滴:从童年的生活;少年时期的学画过程;青年时期的工作生活经历,尤其是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之后,就油画学习、创作、风格的思考;担任中国油画院院长之后,组织的一系列促进油画发展的展览活动,对青年油画家的提携和推荐,对中国油画的期待和展望等等。在这部对话录中,杨飞云对自己六十多年生涯作了详细的叙述,第一次历史地、系统地、准确地说明了自己的艺术见解。这既是一部艺术对话录,也是人生对话录;既能给年轻的艺术家以艺术上的指导,更能给他们以精神上的启发。
  •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本书以沈从文的一生为经,以与之交往的人为纬,由此编织了一幅五彩缤纷、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的历史画卷。
  •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记录的是毛泽东在1936年至1946年之间的外交活动。严格地讲,毛泽东在此期间的外交活动只能算是一种“民间外交”。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1)》本书分为塞缪尔·莫尔斯、威廉·汤姆孙、阿尔弗莱德·诺贝尔等部分。
热门推荐
  • 我的贵族忠犬男票

    我的贵族忠犬男票

    “喂!朱可可,干嘛躲得那么远?”“……”宫少超:“朱可可,你的发卡又掉了!”“……”平泽西:“哈!小妞儿,我们又见面了!”“……”拓跋磊,宫少超,平泽西:“喂,朱可可,你再跑一步试试!”朱可可:“拜托,我要赶班车!”三个酷帅狂霸拽的大帅哥异口同声:“班车?什么是班车?!别找借口!站住!”
  • 爸这好像是北宋

    爸这好像是北宋

    爸爸去哪?北宋。人家穿越,不是带着仓库就是带着系统,为啥我却带着爹?且看主角重回北宋初年,画一副不一样的清明上河图。书友群:532037754
  • CHITA A Memory of Last Island

    CHITA A Memory of Last Is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吴船录

    吴船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深渊猎手集团

    深渊猎手集团

    意外收到奇怪邀请函,自信满满去公司应聘的毕业生,却发现自己似乎卷入了一场毁灭世界的阴谋之中。附身的元素领主,邪恶聚集的深渊,来自远古的神明……一切,在十多年前的一场车祸时就已经书写完成?“这局棋下了快有百年了,是时候将军了。”少年站在屋顶望着远方的教堂,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笔记本,撕下了其中一页,“计划早就开始了,没有人能逃脱。”
  • 唐朝小白领

    唐朝小白领

    唐朝贞观年间。叶檀不想做那些大人物,只是想做个小人物。让乡亲们吃的饱,穿得暖,如果可以,不受欺负是最好。看着李世民、李承乾、那些世家们在尘世中沉浮。他想说,我就是自由人,我稀罕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如果你欺负我,我拍死你。
  • 平吴录

    平吴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第一宠后

    第一宠后

    现代当红女模特碰上古代专制俊皇帝,是阴差阳错?还是命中注定?是前世孽缘?还是今生重逢?世人只知他残暴无情,又有谁能懂得他的内心?世人只见她狐媚惑君,又有谁能明了她的内情?她一舞倾城,他一笑倾心。第一次心动时,她说:大王如今这般,可知将来史册会如何写你?他毫不在意:我若不这般,将来的你会如何想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上海民营股份企业第一人

    上海民营股份企业第一人

    第一个在上海创建股份制的民营企业。此举不仅在上海这块热土上燃起一片辉煌,而且使整个中国大地躁动不安,这种在当时敢为天下先的现实意义与以后的历史意义,已经远远跃出了经济这个范畴,启迪与影响极其深远。第一家上市股票的民营公司。民营企业中第一个在上海的“钻石地段”——外滩金融区抢滩成功,投资四点五七亿元,建筑了总面积达三万六千平方米的金融大厦,与世界各国金融巨头逐鹿于中国第一滩,其志凌云,令世界金融界对中国民营企业刮目相看。第一个个人捐资一千万,创建慈善事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 快穿:神秘男神撩上瘾

    快穿:神秘男神撩上瘾

    夭宁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普通人,然而别人总有不同意见。系统:上啊,宿主,撕逼!打脸!让渣渣们怀疑人生!夭宁[悠闲脸]:哦。系统:等等,宿主,你在干嘛?夭宁:如你所愿虐渣渣。系统:所以,宿主你为什么这么流弊,和资料不符!夭宁:不知道,你猜。系统:……游走与万界书之中,夭宁的职责就是消除怨气,保护世界和平!保护世界和平之前,先整一把天灵灵地灵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