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0800000006

第6章 前言:互联网文明与新轴心时代(2)

第二个里程碑是文字。文字的出现使得文化基因可以不只存在于大脑之中,还可以存在于文字载体中,人类由此出现了“外化”的文化记忆,文字有如人类集体意识的一个外存和硬盘。通过文字,一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便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在千年之后的遥远国度点燃另一个人心灵中的精神火花。设想一下,即使有一天人类文明灭迹,但外星人发现了地球上刻有文字的石碑并进行了破解,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的文化基因起死回生。

第三个里程碑是印刷术。早期的文字只能手抄书写,传播的效率非常低下。

印刷术的发明,解决了文化基因传播的规模和效率问题。

第四个里程碑是大众媒体。报刊书籍、广播影视的出现,都使得文化基因的传播变得更为有效和规模化,从而带来了知识和信息的民主化。但大众媒体亦有其局限性:文化基因只能自上而下做单向传播,具有规模性,但缺乏互动性。

第五个里程碑便是今天出现的互联网,互联网使文化基因的传播得到了质的飞越。在互联网上,文化基因的拷贝和复制几乎没有成本,而且可以实时传播、双向互动。文化基因第一次从底层的物理介质中“脱嵌”了出来,可以无阻地进行传播。互联网是文化基因的超导体,是一个让文化基因自由创生、变异、碰撞、组合、传播的新媒介。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我们不只是生物基因的载体,更是文化和思想基因的载体,互联网最终带来了充分实现人性的可能。

人类有表达和传播自己文化基因的冲动,这在某种意义上同构于动物本能地想传播自己生物基因的性冲动。作为智能的符号动物,人需要通过创造文化基因来进行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作为社会动物,人需要与他人连接来传播交换文化基因。而个体的文化基因也只有通过社会网络的复制和传播才能实现其价值。互联网同时满足了个体自我实现和社会依赖这两种最基本的需求,使人性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虚拟世界不是在有了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才出现的,人类自从产生了文化基因,就从来都存在于双重现实之中。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这个虚拟的意义世界得到了彻底的表达和释放。

互联网带来了新的连接。宇宙的演化,便是不断以新的连接方式涌现出更高秩序连接的历史。138亿年前,宇宙在大爆炸中创生,这是时间、空间、物质、能量的开始,也是物理学所描述的纪元的开端。

宇宙起初是一个混沌和无序的世界,随着宇宙暴涨的冷却,在1/1000000秒之后,夸克通过胶子连接在了一起,便形成了质子和中子。38万年之后,当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开始和电子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稳定的原子。1亿年之后,第一批恒星开始形成并发光,核聚变反应产生了各种重元素,当不同数目的质子和中子连接成的原子核和电子结合在一起,便有了形形色色的物质元素。当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排列方式连接成分子时,便开始了化学的纪元。46亿年前,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开始形成。38亿年前,当高分子连接成复杂精细的结构并产生了自我复制的机制,便开始了生物的纪元。20亿年前,多细胞生命出现,当细胞通过组织连接起来,便形成了丰富的生命形态。12亿年前,开始了有性繁殖,当基因通过性组合起来,便增加了多样性。20万年前,进化出了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大约7万年前,人类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认知革命,语言出现了。当符号连接起来,便产生了意义的世界,人类开始进入了文化的纪元。进化的主旋律由物理化学反应到生物基因的复制,最终演变为了文化基因的传播。

今天,当互联网将全人类连接成为一个如神经网络般的超级有机体——“全球脑”时,我们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又是什么呢?连接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当低级的单元连接成网络时,便涌现出更高级秩序的系统,产生了“元系统跃迁”或“重大进化转变”。在物理、化学、生命、智慧之后的下一个纪元又会是什么呢?

新技术,新人类

在19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中,机器替代了人力,造成了大量拥有传统技艺的工人失业,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抗议,甚至打砸工厂和机器,这就是著名的勒德运动。在远古,当文字和书写刚刚被发明时,同样会有人认为人们会因不再需要背诵而在未来丧失记忆力。在历史上,每当重大的技术变革出现时,都会带来同样的问题:技术到底是解放了人类,还是异化了人类?技术到底是善还是恶?

其实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善恶。但是,没有技术的进步,人类连选择更多善恶的可能性都没有。技术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带来了更多选择的自由,不断延展了可能性的空间,这本身就是技术的至善。

技术的变革必然会带来人类认知、思想、信仰和价值体系的变迁。采集和狩猎时代的人类只关注当下,有一天过一天;而农耕时代的人类需要审慎和规划,未来便变得更有意义。部落社会里的人类只会接触到自己认识的人,而城市兴起使得人们遇到大量的陌生人,航海和贸易会带来各种文化的碰撞交融。文字的出现使得人类开始有了持久而外化的文化记忆,可以形成比吟游诗人口传神话更庞大复杂的理论体系。所有这些,都为产生轴心时代的超越视野奠定了基础。

今天,新技术的兴起又将如何改变人性?有五大科技领域被普遍认为是最有可能影响人类文明未来的:互联网、新能源、太空探索、人工智能、基因工程。

这五大领域,无不触及人类存在的根本条件。

互联网正在逐渐改变我们对距离和时间的感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群的组织方式、自我的认知和边界,甚至人的自由意志。

乐观的看法认为,信息的无障碍流通使得个人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解放,每个人都有机会超越传统的物理限制而充分地表达和实现自我,互联网才最终使人真正成为了人。而悲观的看法认为,隐私正在被侵蚀,个人的边界正在慢慢消失。

全球最大的在线影片网站Netflix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精准地预测每个用户喜欢看哪部影片,而用户也更喜欢Netflix推荐给他们的影片,甚至超过他们自己挑选的影片。不难想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的电脑和手机可能比我们自己更知道我们每顿饭都想吃什么、下一次旅游想去哪儿。机器会帮我们做出选择,人的自由意志将被慢慢腐蚀。无孔不入的多介质媒体将我们完全包围,使每个人都变成肤浅的信息复制器和传话筒,所有人都活在永恒的当下,只关注转瞬即逝的时尚和此地此刻(Here and Now)。人类会面临存在的碎片化以及应然世界和终极信仰的坍塌。

能源问题则是人类生存的底线。备受争议的石油峰值理论(Peak Oil)曾预测:由于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和总储量的有限性,人类的常规石油产量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美国的常规石油产量在20世纪70年代曾达到峰值),之后将开始进入减产期。如果不能找到可持续的替代性能源,人类文明将不可避免地衰退,所有基于能源的上层建筑都将崩溃(大规模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工业制造、市场经济等)。人类将根本无法养活几十亿人口,而不得不面对文明灭亡和世界末日的挑战。

当然,乐观的一派认为峰值理论早已过时,人类可以找到未被探明的非常规石油储量(页岩油等),并可以在足够的经济利益刺激和危机感压力下开出发其他新能源(可控热核反应、太阳能等)。一旦找到可持续的新能源,市场和经济体便可以继续无限扩张。

但即使解决了可再生能源的问题,由于地球资源的终极有限性,人类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碰到天花板,变成一个最终会崩塌的“庞氏骗局”。只有突破地球生态系统的限制,才能将零和游戏变为非零和游戏,继续无限的扩张,太空探索便成为保证人类未来可持续生存发展的唯一途径。人类终将迈出地球的摇篮移居其他星球,我们在宇宙中的足迹将由单点变成网络的存在。

当未来有一天,人类真正移居火星建立新的殖民地时,人们会制定一部什么样的宪法?民族国家是否还会存在?人们会有什么样的信仰?火星上有限的资源和土地是否应该私有化?是否会有统一的货币(比如比特币或其他)?卡梅隆·史密斯(Cameron M.Smith)在与人合著的《超越地球》(EmigratingBeyond Earth)一书中,探讨了未来当人类离开地球开始星际旅行和殖民,并经历了数代人的生存繁衍之后,我们的物种和文明将可能面临的种种变化,从我们的生理特征、生活习惯,到文化价值。例如,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将发生变化:星际旅行的人或许不会再用“天”这样一个概念,这个地球上的时间单位对他们来说毫无特殊意义;因为引力的微妙变化,我们的肢体语言和舞蹈艺术或许也会发生改变……太空探索不只是一项技术实验,更是一场社会和人性的实验。

在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人与神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神是不朽的,而人终有一死,死亡是人性的终极条件,也是所有轴心文明超越视野的基准线。医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或许不能让我们获得永生,但是可以大大延长人类的寿命,使我们远远活过被生物进化选择的生育期。人口的老龄化也将不可避免,这或许会影响我们对于死亡的态度。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甚至激进地预言,当2045年“奇点临近”时,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高度发展可以使人类实现永生和不朽。基因工程带来的新机会将使我们面临种种的伦理困境和价值选择。而悲观者则认为,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的发展将使人类被异化或奴役,甚至最终导致人类的毁灭。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莎士比亚笔下的这个难题,困扰的并非只有哈姆雷特。生命与死亡,个体和社会,人与自然……这些问题源起久远,让多少聪慧哲人困扰,殚精竭虑穷思之处,缺乏的并非是智慧,而是远超我们可设计世界之外的宏大视野。

40余亿年前,我们栖居的这个星球上出现了水,于是有了之后波澜壮阔的生命演进: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在一个繁芜庞杂的大生态网络中,历经岁月耐心的雕琢,终于在原子世界出现了智慧的人类,继而才有了今天辉煌的文明。

互联网的崛起,不仅将我们身外的世界,更将我们的思想连接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整个人类推进比特世界。它所改变的绝非只是我们身外的世界,而更关乎我们自身。互联网正在把我们塑造成一个新的物种——“网络人”(Homo Interneticus,有如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即Homo Economicus),这就意味着,如水的出现能够滋润生命的萌芽一样,在此之后,这半个世纪里随互联网崛起而兴起的比特世界,将与原子世界比肩相依,连接共生,滋养无数多的可能性,由此掀开这个星球又一个全新的篇章。未来将更加扑朔迷离,却也更加让人期待!

人类今天所经历的这些深刻变革,或许会改变未来数千年的文明走向。互联网文明与新轴心时代,正在开启。我们无比幸运,因为我们正在其中!

同类推荐
  • 销售圣经

    销售圣经

    本书不但适用于初涉销售行业的新手,也适用于销售行业的行家里手。同时,对于那些想让自己和团队的业绩上一个新台阶的销售教练和销售经理而言,本书更是他们的指导手册。
  • 我最想学的销售技巧:销售是个技术活儿

    我最想学的销售技巧:销售是个技术活儿

    《我最想学的销售技巧:销售是个技术活儿》中所提供的种种技巧,不管是挖掘需求还是推动成交,都是拿来就可以使用的绝招,杜绝含糊其辞,没有空话套话,一看即懂,一用就灵,即学即用,实用、搞笑的销售技巧,切实解决销售中的问题。
  • 世界500强企业岗位执行标准

    世界500强企业岗位执行标准

    这不是一本一般地介绍世界500强企业的书,不是对500强企业新闻式的报道,也不是对500强企业成就的赞歌,而是在参阅了500强企业的工作分析、实施准则等方面的成功实践标准的基础上,总结了从最高管理层到普通员工的各个岗位职责要求、行为规范及执行标准,以便读者参考和借鉴。
  • 许三多精神:打造不抛弃不放弃的优秀员工

    许三多精神:打造不抛弃不放弃的优秀员工

    培养“不抛弃、不放弃”的王牌员工,缔造“士兵突击”式的超战斗力团队,铸就“钢七连”式组织的全套落实方案。“许三多精神”折射出许多正在被国内外优秀企业、员工成功实践的职业理念。在商业伦理和社会价值观日趋功利化的时代,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关于企业和个人全面和谐成长的、多赢的生存哲学。
  • 技术性人力资源管理

    技术性人力资源管理

    2008年是作者进入高校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在进入高校前,他先后在两家企业工作十多年,担任过驻外分公司经理、特大型企业集团的办公室副主任和人力资源部经理等职。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经历,使他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书中内容大多都出自亲自操作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学习心得。
热门推荐
  • 高级商务礼仪指南

    高级商务礼仪指南

    这本《高级商务礼仪》专为高级商务人员量身定做,着重论述了商务活动中应遵循与注意的礼仪规范,具有很强的系统完整性和实用有效性。本书首先从日常社交礼仪入手,介绍了个人仪容仪表与仪态礼仪、见面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电话礼仪、礼品馈赠礼仪、演讲礼仪与礼仪文书写作。针对商事活动的特点,又详细介绍了包括办公室礼仪、会客礼仪、商务接待礼仪、商务会议礼仪、商务谈判礼仪、仪式礼仪、餐饮礼仪与舞会礼仪在内的高级商务礼仪。
  • 中国瓷器

    中国瓷器

    中国直到东汉时期才烧制出成熟的瓷器,这是我们祖先为世界文明史作出的重要贡献。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北方邢窑白瓷风靡一时。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个黄金时代,宋代**窑系除了为数众多的民窑外,宫廷还建立了汝窑、钧窑、哥窑等官窑,生产了大量精美的瓷器。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明清两朝制瓷业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元编著的《中国瓷器》主要介绍了有关瓷器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包括:说瓷、中国瓷器种类、中国瓷器史、中国**瓷器、瓷器的吉祥图案、瓷器的保养。
  • 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

    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白云蓝天,雾霭流岚、花香鸟语、蝶舞莺飞……如此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的呵护。不要让小河的水总是恶臭,不要让机动车的尾气令人掩住口鼻,不要让草丛里的塑料袋不计其数……让我们牵起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使我们的地球更美丽,更精彩。《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典藏版)》(作者纪康保)旨在引导新时代的青少年一起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绿色低碳生活。这本《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典藏版)》是“低碳科普馆”系列之一。
  • An Inland Voyage

    An Inland Voy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长生殿

    长生殿

    主要内容包括:人宫受封、杨国忠弄权、春困人乏、姐妹争宠、横生枝节、贵妃被逐、剪发传情、重召贵妃、不详的预兆、梦中闻仙乐、谱写霓裳曲、将相不和、神笛偷学霓裳曲、无人知是荔枝来、初演霓裳、安禄山野心膨胀等。
  • 勾吴癸甲录

    勾吴癸甲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鸣天倾

    凤鸣天倾

    他是一国之君,众人眼中打破天命的皇子,现任的昏君,无权左右朝廷,在世间落的个酒池肉林的骂名,实心有宏图。她,艳动八方,聪慧灵敏,却常活在迷茫中,她身上掩盖许是自己也不知道的秘密。天下的命格,才刚刚开始转动。
  • 灵魂傀儡师

    灵魂傀儡师

    一个傀儡魔法师打破了平衡。就在他为自己的事业和爱情奋斗的时候,属于异界的恶魔终于嗅到他所创造灵魂的味道。人类无法战胜异域的恶魔,当人类为这个世界的覆灭哀悼时,他带着属于自己的傀儡踏上了光复人类的道路。
  • 鸟事(短篇小说)

    鸟事(短篇小说)

    这鸟事,其实不复杂,但说来就话长了。正月好时光。那楠街进行一年一度的“画眉搏击大奖赛。所谓画眉搏击,实是俗称中的斗画眉。十万山中的那楠街,斗画眉是有传统的。明朝万历年间留下的街谱有载:山中那楠,地广人稀,草多林密,多寒少温,旱涝无期;唯有百鸟,常年欢语,每度年至,必有鸟趣,方圆百里,妇幼汉苍,皆来观聚……这个“鸟趣”,说的就是斗画眉,可见其历史之悠久。“文革”年岁,有一“四清”工作组进驻那楠过“革命化春节”,视斗画眉为“四旧”之围,而明令禁止,“鸟趣”便断了多年历史。
  • 日谍越狱案

    日谍越狱案

    1937年2月25日,元宵节。上午10时,一支由摩托车、满载武装军人的卡车和囚车组成的行刑车队,从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中央监狱内驶出,一路警笛长鸣,行抵雨花台刑场。车队停下后,法警从4辆囚车中分别押出4名五花大绑的死囚,来到早已设于刑场中间的一张法案前,面对监斩官站立。面无表情的监斩官圆睁双眼,目光在4名死囚的脸上一一扫过,缓声问道:“各位,今天送你们上路,还有什么话需要留下的?本人负责转达。”4人中的三位一齐摇头,只有一个瘦瘦的高个中年人哑着嗓子道:“委座要咱死,咱不得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