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1000000008

第8章 衡量领导讲话艺术高低的标准(3)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说过:“既不要把重大的事说得很随便,也不要把琐碎的小事说得冠冕堂皇。对于一些平凡的普通名词,不应加上一些漂亮的修饰语,否则就会显得滑稽。在表现情绪方面,谈到暴行时,你要用愤怒的口吻;谈到不虔诚或肮脏的行为时,你要用不高兴和慎重的口吻;对于喜事,要用欢乐的口吻;对于可悲的事,要用哀伤的口吻。”王德春在《修辞学探索》中也指出:“上课时间在教室里,说话一般比较庄重、严肃,话题也比较集中;休息时间在公园里,说话一般比较自然、随意,话题也比较分散。在公文事务处理中,一般不用谈家常的语气和口吻;在亲人促膝谈心时,则不适宜用公文程式。宣传科学理论,要在理智上使人信服,不适宜用过分的文艺腔调;描写文艺形象要在感情上打动人心,不宜用过多的说理口吻。面对千百群众的公开演说,不宜轻声缓语;亲友个别交谈则不宜大声疾呼。对一般群众说话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专家说话则可使用专门术语,言简意赅。”他俩都强调语境不同,表达的方式、语气就应有所区别,力求切情切境,入旨入理。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阔人家,在孩子满月时举行庆宴,前来庆贺的人见到孩子,有的说孩子将来一定能当大官,有的说孩子将来一定能发大财,有的说孩子将来一定能成大材,等等。这时有一个人却说:这孩子将来会死的。前面的人都是随口奉承,没有根据;最后一人所言确有根据,符合客观规律。但从口语表达的效果看:对前者,主人眉开眼笑,连连道谢;对后者则怒气冲天,棍棒相加。

孩子满月是喜事,主人这时愿听赞美之词,尽管是信口之言;而说孩子将来必死确是有据之言,却使主人反感。因为说话的场合和喜庆的气氛不相协调。由此可见,在庄严的场合言语也要庄严,在轻松的场合言语也要轻松,在热烈的场合言语也要热烈,在清冷的场合言语也要清冷,在喜庆的场合言语也要喜庆,在悲哀的场合言语也要悲哀。

有的时候,为了使口才表达取得成功,还应精心设计,善于创造一种交谈的具体场景和气氛。据说,1945年7月1日,黄炎培等六位国民参政员应邀访问延安。“我们20多年不见了。”这是毛泽东和黄炎培握手时说的第一句话。黄愕然,毕竟是第一次见面呀!毛泽东笑着说,1920年5月某日在上海,先生主持会议欢迎杜威博士,演讲内容如何如何,那一大群听众之中就有我毛泽东。黄炎培深感意外,想不到当年在一群听众之中,竟有这样一个盖世英豪。他盛赞毛泽东的好记性,原先的陌生感一扫而空。次日,黄炎培等6人又应邀到杨家岭,他走进毛泽东的会客室,蓦然发现当中有一幅画极为熟悉,画面是一把酒壶,上书“茅台”二字,壶边几只杯子——此乃出自沈钧儒之子叔羊之手。画上还有一首诗:

“喧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假是真我不管,天寒且饮两三杯。”一种怀旧之感不禁油然而生,这不正是自己的题词吗?不错,这幅画原是叔羊为沈钧儒画的,作于1942年国民党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时,在请自己题词时,因忽然想起长征中共产党人在茅台酒池洗脚的谣传,针对这个谣传,他题写了这首七绝以讽喻之。万没想到,这幅画竟挂在中共领袖的客厅里!顿时,一股知遇之情似暖流溢满了黄炎培的周身。他深感与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一见如故,可以推心置腹。事实证明,延安会谈坚定了黄炎培先生今后的方向,而毛泽东精心创设的会谈气氛与环境,又为会谈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毛泽东不愧为口才大师,他精心布置的语境使黄炎培倍感亲切,两人一见如故。这无疑是有利于争取国民党左派、加强抗日的统一战线的,最终促成了会谈的成功。

第五节逻辑性标准

——让群众接受你的信念

领导者讲话,逻辑一定要严密,有条理,通过逻辑分析的方式,把自己讲话的目的明明白白地表露出来。

讲话首先要严格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思维形式是指人们思考问题时所用的概念、判断、推理。思维规律是我们在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维活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这些规律要求人们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时,要保持同一性,不能自相矛盾,不能模棱两可,要有充足的理由等。遵循这四条基本规律,是讲话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总体表现和要求,必须贯穿于讲话的全过程,体现在讲话的每一个环节中。

一、中心明确

求同去异是同一律在讲话中的具体运用。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性。也就是说,每一个概念、判断都是确定的,是什么就是什么;一个判断是真的就是真的,是假的就是假的。一篇讲话中必须有一个确定的思想,这个思想是贯穿整篇讲话的中心,不准有另外的中心,否则就违犯了同一律。

讲话中运用同一律要做到以下几点。

1.概念必须明确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用概念要有确定的内容,也就是要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如果概念保持了确定性,那么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也就可以保持确定性。相反,如果概念内容不确定,内涵和外延不明确,语言表述就难以做到准确、具体,就容易造成思想混乱。

某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要求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学习。他说:“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对社会科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这句话就犯了逻辑错误,对社会科学、经济学的概念不明确。经济学、哲学、历史等都包含在社会科学的外延内,不能并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也包含在政治经济学的外延之内,也不能并用。正确的表述方法应该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对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的学习,尤其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

有人说:“管理很重要,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企业取得良好效益的重要条件。”这句话的错误在于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取得良好效益的重要条件。就是说无论管理水平高还是低,都能取得好效益。这显然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提高管理水平,是企业取得良好效益的重要条件。”类似的逻辑错误在某些人的日常讲话中可能会经常出现。

2.不能随意转移讲话主题

在一篇讲话中要有一个确定的思想,这个思想必须是贯穿整篇讲话的中心,不准有另外的中心,也不准随意转移中心。否则,一篇讲话有好几个中心,听众就不知道你在讲什么,你在表述什么思想;随意转移中心话题,容易给人造成错觉,分散听众的注意力。一些领导在讲话时经常犯的错误就是脱离主题,任意发挥,海阔天空,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让听众如坠云雾,不知所云。

如在经济运行分析会上,讲话的重点应该是深刻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造成的原因,以及今后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加快经济发展。讲话中谈到经济数据不实、虚假现象严重、水分多的问题是可以的。假如你离开经济这个主体,对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等问题进行痛斥,大谈其危害和表现,这恐怕就离题太远。听众的注意力就会被引导到一些枝节问题上,影响讲话效果。

这就要求领导在讲话时,一定要心中装着主题、想着主题,紧紧围绕主题讲。在围绕某一具体问题展开讲解时,也不能偏离这个大主题,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3.不能混淆和偷换概念

概念和判断的确定性,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来说的。讲话中不要转移论题,偷换概念,否则就会犯诡辩论的错误。

古希腊的一个诡辩论者对他的朋友说:“你没有失掉的东西,那么你就有这件东西,是不是这样?”对方回答说:“是这样。”这个诡辩论者接着说:“你没有失掉头上的角吧?那么你头上就有角了。”

“没有失掉的东西”应指原来就有现在还没有失掉的东西,不是指从来就没有的东西。诡辩论者在第一句话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后一句“没有失掉的东西”则变成了从来就没有的东西。前后两句“没有失掉的东西”概念不同,从而得出了荒谬的结论。

当有人说欧谛德谟说谎时,他狡辩地说:“谁说谎,谁就是说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因此没有人说谎。”

欧谛德谟在这里是故意混淆了概念。他讲“谁说谎,谁就是说不存在的东西”,这个“不存在的东西”是指说谎者所说的话不符合事实,同实际的东西不相符合;而他讲“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因此没有人说谎”,这里所说的“不存在的东西”则是指那种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因而在思维中也根本想象不到,当然也就无法加以述说。前后两个“不存在的东西”所表达的涵义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前后一致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反对或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真,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或两个都是假的。如果同时为真,就是自相矛盾。

矛盾律要求在一篇讲话中所确定的思想必须首尾一贯,前后一致,不允许两个相互矛盾或对立的观点在一篇讲话中存在。

现实生活中,某些领导在讲话中经常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如“我基本上完全同意他的意见”。这句话就违反了矛盾律的错误。“基本上”与“完全”是两个有着不同逻辑意义的词语。“基本上”具有“绝大部分但不完全”的涵义。这句话表达了“我既不完全,但又完全同意他的意见”的意思,这就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作出了两个互相矛盾的断定。

再如:“如果大家都动手大搞卫生,那么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健康”与“疾病”是两个涵义相反的概念,不可能同时都有了保障,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战国时期,《韩非子·难势》中讲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说的是一个卖矛和盾的人,鼓吹自己的矛和盾是如何的好,“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旁边的人戏之:“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卖者顿时哑口无言。卖者的话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违反了矛盾律的规则。

在辩论中抓住对方言论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予以驳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皖南事变”发生后,1941年1月22日,毛泽东发表讲话说:“至于重庆军委会发言人所说的那一篇,只好拿‘自相矛盾’四个字批评它。既在重庆军委会的通令中说新四军‘叛变’,又在发言人的谈话中说新四军的目的在于开到京、沪、杭三角地区创立根据地。就照他这样说吧,难道开到京、沪、杭三角地区算是‘叛变’吗?愚蠢的重庆发言人没有想一想,究竟到那里去叛变谁呢?那里不是日本占领的地方吗?你们为什么不让它到那里去,要在皖南就消灭它呢?啊,是了,替日本帝国主义尽忠的人原来应该如此。”毛泽东通过对重庆发言人的谈话和重庆军委会的通令之间自相矛盾的分析,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勾结日寇、反共反人民的真面目,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三、观点鲜明

排中律要求二者必居其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假,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排中律要求在讲话中表述的思想观点必须鲜明,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折中骑墙。

排中律要求在讲话中肯定什么,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批评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决不能模棱两可。

如某单位在研究是否给某人纪律处分时,有位领导说:“我是不赞成给他处分的,但也不赞成不给他处分,我认为适当给予处分也是必要的。”这位领导的话显然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赞成给他处分”与“赞成不给他处分”是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对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同时加以否定,既不赞成给他处分,也不赞成不给他处分,陷入了含糊其辞的境地,让人无法琢磨,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态度。

四、有理有据

充足理由律要求在思维论证过程中,要确定一个判断是真的,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充足理由律在讲话中尤为重要,以充足的理由证明所讲的观点,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之有理,持之有据。领导讲话贵在有理有据,提出一个观点后,要有大量的、翔实的材料来论证,听后让人觉得很有说服力。

在讲话中运用充足理由律,要求以大量的事实为论据来为讲话主题服务。特别是运用的例子要真实、准确,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推敲,不能引用差不多、大概、可能之类的资料,更不能胡编乱造,尤其是数据更要核准。只有所用材料准确可靠,讲话才能做到事真、情真、理真,才能令人信服。如果你引用的资料被听众发现有失实或错误之处,那么你所使用的全部资料都将被听众怀疑,整个讲话也将被大打折扣。

有些领导讲话无内容、无观点、无新意,从根本上说是掌握材料少的缘故。

没有翔实的材料,而硬要加些优美的语言,那肯定是空洞无物的呓语;如果只有虚假平庸的材料,那只能是一些骗人的谎言和俗不可耐的说教,纵使有华丽的辞藻,也会让人感到苍白无力。

领导讲话只有和群众有共鸣点,才能被群众所理解和接受。那么怎样产生共鸣点呢?关键是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给人一种朴素实在、无可辩驳的感觉。其实,共鸣点就蕴藏在实实在在的材料中。这就要求平时注意多收集实践中的活材料,丰富讲话论据,增强讲话的说服力。

同类推荐
  • 格局决定命运

    格局决定命运

    如果把人生当做一盘棋,那么人生的结局就由这盘棋的格局决定。想要赢得人生这盘棋的胜利,关键在于把握住棋局。舍卒保车、飞象跳马……种种棋着就如人生中的每一次博弈,相同的将士象,因为下棋者的布局不同而大不相同。本书精选名人新锐的精彩案例。多角度、全方位深入解读格局内涵,帮助你我打开人生大格局!
  • 低调是一种大智慧(精华版)

    低调是一种大智慧(精华版)

    低调是一种做人处世的大智慧。低调是表示一种谦虚谨慎的生活态度,低调是不张扬的处世经。低调是暂时隐藏自己的能力,不到处炫耀自己,张扬自己,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的人确实很聪明,但因为不懂得低调做人的道理,结果一事无成,甚至是落得了很悲惨的结局。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大有人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很多。其实,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人怎么使用。懂得低调的人会使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那是因为他们懂得低调,懂得深藏不露,不到火候不会轻易使用。一味地耍小聪明,时时处处显露精明,不仅不会帮助你成功,反而会招灾引祸。低调是一种更具智慧的竞争策略,低调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自我保护。
  • 名人名言金典4

    名人名言金典4

    名人名言透过历史的风尘,超越国界的阻隔,俨然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对我国当代青年陶冶品性、提高修养、掌握良好的方法、学习名人的奋斗精神等,有着极大的价值和实用性。本书收录了世界着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等各方面卓有成效者的名言5000多条,涉及的古今名人有苏格拉底、尼采、黑格尔、歌德、培根、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爱迪生、拿破仑、席勒、蒙哥马利等千余人,涉及到的名言包括人生奋斗、志向追求、友谊爱情、伦理道德、婚姻家庭等诸多方面,这些名言对青少年朋友具有极大的启迪性和教育作用。
  • 不要抱怨

    不要抱怨

    没有任何抱怨,不仅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更是一种非凡的气度,一种超俗的境界。种下牡丹不会收获蒺藜,播下龙种不会长出跳蚤。收成不是梦想出来的,而无疑是取决于我们的播种、侍弄和耕耘。
  • 当你和世界不一样:自我成长修炼书

    当你和世界不一样:自我成长修炼书

    在茫然的青春里,看不到远方和希望,是因为我们不够勇敢。做自己,才敢大声呐喊,才有前方的曙光和希望。本书是一本自我成长修炼手册,带领你感受自我、寻找自我、实现自我,让你重新发现你自己,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热门推荐
  • 精灵战歌

    精灵战歌

    青云天绕春风寒,蓝云雨滴水漫漫。不知此时何事错。天已旦,望空山,森林迷糊水雾漫。小时不知大时愁,不时不知愁何有。春时无悲也无伤。《精灵战歌》是作者(陈重之)继《木塔传奇》和《漫长之旅》的作品。讲述了大雨哗啦哗啦地落下,化出一层薄薄的雨雾。这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然而加肯村的烈酒客栈,却是灯火通明、一派狂欢的气氛。
  • 淡定的智慧

    淡定的智慧

    淡定是心灵的修炼,是人生的境界和智慧。弘一法师修行,修得了一份淡定与超然。我们羡慕这份淡定,我们追求这种超然。淡定的智慧就像佛的修行,这种修行让一切回归内心,让人宠辱不惊。《淡定的智慧:弘一法师的人生幸福课》的文字中渗透着弘一法师的风骨和智慧,让浮躁的人们学会放下,告诉人们一切顺其自然便能宁静致远。它让人们在淡定中滋养心灵,在智慧中升华人生;它让人们的内心清澈如水;让生命重新回归平衡;让人们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大彻大悟、超凡脱俗。
  • 李自成第四卷:李信与红娘子

    李自成第四卷:李信与红娘子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重生赌卿生

    重生赌卿生

    明明她苏萦才是定安王府高高在上的嫡女,你们这些欺负过我的人,我会让你们全都还回来!
  • 清宫情空净空

    清宫情空净空

    管它宫廷诡谲,任凭风起云涌,只愿留在心爱的人身边,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哪怕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也甘之如饴!
  • 九陆修仙传

    九陆修仙传

    温觉平淡无奇的生活,被一次意外所改变。激发了体内古老秘钥的力量,从此走向强者一途,最终成为霸主,一统九陆。世间万物,皆为其次。温觉成为了万人膜拜的至尊后,却总感觉到莫名的空虚,一副卷轴,开启了新世界的隧道……
  • 风住尘乡梦如故

    风住尘乡梦如故

    《风住尘香梦如故》作者用温柔而美好的文字,写出了一个女子在爱情、生活以及旅行中遇到的点点滴滴,她记述了在这些平凡生活中的令她触动之处,其文字意境优美,隽永清新,是同类作家中非常有特点的,对中国女性散文的创作有独到的新的开拓,具有出版价值。
  • 九元剑尊

    九元剑尊

    混元大陆中有九种元素,分别为金、木、水、火、土、风、雷、光、暗。九大皇族各掌控一种,从未出现过一身兼并多种元素之人。一天陆家一位身怀九种元素的妖孽出生。取名陆九元,从此开始了他的故事。
  • 悬疑惊悚:人皮猜想

    悬疑惊悚:人皮猜想

    一个叫陈家坞的村庄连续发生死亡事件,离奇诡异,死因不明,连同搬走的村民、警察还有到村里采访过的记者都受到死亡威胁。出现在尸体周围的来路不明的头发,村民们关于闹鬼的传说,几个留守在村里的可疑村民,处处疑云。凶案,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场接一场发生。同时城里也在发生恐怖谋杀案件,死者都是一刀致命,双眼被挖,生殖器或者子宫被毁,背部被切割掉长方型的一块人皮。一个微小细节,把两个不同地方的命案,串联到了一起……
  • 张瑞敏的儒商智慧

    张瑞敏的儒商智慧

    他倡导无为而治,用传统哲学智慧引领海尔;他提出流程再造,让再造后的海尔跻身国际市场;他为客户找产品,让消费者享受到产品外的服务魅力。张瑞敏正是用他的“君子风度”和“儒商哲学”将海尔打造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张瑞敏的儒商智慧》以张瑞敏的企业文化理念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案例与深度的解析,为读者展示了一位具有?商哲学智慧的企业家。《张瑞敏的儒商智慧》由张兴龙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