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1400000002

第2章 立志建德——自古成大事者的必修课(1)

一个成大事的人,首先要有成大事的理想,在理想的引领下,规范自己的言行。衣冠整齐,态度严肃,令人望而生畏,这就是威而不猛。在曾国藩看来,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才会担当大任,从而成为受世人尊重的人。

有理想和抱负才会成大事

沅甫九弟左右:

廿二日写就一函,拟交首宅来足带省。廿二夜灯后,右九、金八归,接弟十五夜所发之信,知十六日已赴吉安矣,遂不寄首宅信。屈指计弟廿四日可抵营,廿五六当专人归来,今日尚未到家,望眼又复悬悬。

九月廿四日六叔父六旬晋一冥寿,焚包致祭。科一、科四、科六亦往与祭。关秀姑娘于十九日生子。临三、昆八于十月初一日散学,拟初间即往邹至堂处读冬书,亦山先生之所荐也。枚谷先生十月中旬可散学,亦山先生不散学。科四已读《离娄》八叶,科六读至“点尔何如”,工课尚算有常。家中诸事,弟不必挂虑。

吉字中营尚易整顿否?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弟之综理密微,精力较胜于我。军中器械,其略精者,宜另立一簿,亲自记住,择人而授之。古人以铠仗鲜明为威敌之要务,恒以取胜。刘峙衡于火器亦勤于修整,刀矛则全不讲究。余曾派褚景昌赴河南采买白蜡杆子,又办腰刀分赏各将弁,人颇爱重。弟试留心此事,亦综理之一端也。至规模宜大,弟亦讲求及之。但讲阔大者,最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颟顸,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顷胡润芝中丞来书赞弟,有曰“才大器大”四字,余甚爱之。才根于器,良为知言。

湖口贼舟于九月八日焚夺净尽,湖口、梅家洲皆于初九日攻克。三年积愤,一朝雪耻,雪琴从此重游浩荡之宇。惟次青尚在坎之中,弟便中可与通音问也。润翁信来,仍欲奏请余出东征。余顷复信,具陈其不宜,不知可止住否?彭中堂复信一缄,由弟处寄至文方伯署,请其转递至京。李迪庵近有请假回籍省亲之意,但未接渠手信。渠之带勇,实有不可及处。弟宜常与通信,殷殷请益。

弟在营须保养身体,肝郁最易伤人,余生平受累以此,宜和易以调之也。兹着王芝三赴吉,报家中近日琐事,并问迩好。余俟续具。

咸丰七年十月初四日,兄国藩手草

外澄弟信一件,温弟信一件,山写信一件,陈心壶家信一件,京信一件。

曾国藩在这封家书中提到了:“古之成大事者,须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意思就是说,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必须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其实,决定人发展的主观因素主要是个人发展的愿望,即动机。而动机又取决于个人过去与现在的理想目标。因此成大事者,必须要具备两方面的基本素质,一是“规模远大”,二是“综理密微”。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王极盛,曾经对北大99级31名高考状元的调查表明:他们都是为人生而学习的:“学知识使人生更快乐,学习是从愚昧走向智慧的道路。”他们都认为自己智力一般,成功靠的是勤奋,是快乐的勤奋。可见,远大的志向不仅能提供给人们不懈的动力,而且能提供个人最大的发展空间。

曾国藩说“古之成大事者,须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后来的很多成功学大师对其都有相同的见解。

美国成功学的宗师拿破仑·希尔博士研究总结了数百位世界级成功人物的终身经验后,提炼出了十七条成功原则,其中之一就是:要成功,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成功激励大师陈安之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成功等于目标,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解;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只要你能够达成,这就是成功。”

走向目标,就是走向成功,目标对于成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只有目标才能铺就我们的成功之路。一切成功的前提都必须是有个明确的目标,而没有目标时奢谈成功,仅仅是幻想和妄想罢了。

有一群美国的天之骄子即将从哈佛大学毕业,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并且都怀着渴望成功的信心和愿望。在临行之际,学校对他们的人生目标进行了一次调查。

结果是这样的:百分之二十七的人没有目标;百分之六十的人目标模糊;百分之十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百分之三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二十五年以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得了跟踪调查。其结果是:

那百分之三的人,二十五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百分之十的人,他们成为了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那百分之六十的人,他们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七,他们的生活过得很不如意,并且经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这个结果表明,一个人有没有目标,对未来的发展和是否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这封书信看出,曾国藩不仅是在告诫他的九弟,同时也是在告诫我们:当我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行速度和与目标相距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巩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跟曾国藩学立世智慧

设定一个标志着成功意义的目标非常重要。只有确立了前进的目标,我们才会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主宰自己的命运。

“敬恕”二字为立德的基础

字谕纪泽儿:

余此次出门,略载日记,即将日记封每次家信中。闻林文忠家书,即系如此办法。尔在省,仅至丁、左两家,余之轻出,足慰远怀。

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

至于写字,真行篆隶,尔颇好之,切不可间断一日。既要求好,又要求快。余生平因作字迟钝,吃亏不少。尔须力求敏捷,每日能作楷书一万则几矣。

至于作诸文,亦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过三十后,则长进极难。作四书文,作试帖诗,作律赋,作古今体诗,作古文,作骈体文,数者不可不一一讲求,一一试为之。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过时不试为之,则后此弥不肯为矣。

至于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仲弓问仁”一章,言敬恕最为亲切。自此以外,如立则见参于前也,在车则见其倚于衡也;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其为泰而不骄;正其衣冠,俨然人望而畏,其为威而不猛,是皆言敬之最好下手者。孔言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孟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已。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是皆言恕之最好下手者。尔心境明白,于恕字或易著功,敬字则宜勉强行之。此立德之基,不可不谨。

科场在即,亦宜保养身体。余在外平安,不多及。

涤生手谕

七月二十一日舟次樵舍下去江西省城八十里

再,此次日记,已封入澄侯叔函中寄至家矣。余自十二至湖口,十九夜五更开船晋江西省,二十一申刻即在章门。余不多及。又示。

曾国藩坚持“主敬”之说,他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做人之道,圣人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敬,就是恭谨。无论是对多数人还是对少数人,也无论是对地位高的人还是对地位低的人,都不敢怠慢,这就是泰而不骄;衣冠整齐,态度严肃,令人望而生畏,这就是威而不猛。

在这封家书中,曾国藩从读书学习开始谈起,认为一个人应该在二、三十岁前有所作为,否则年纪再大了就很难有发展了。最后并着重指出“敬恕”为做人的基础,要立人先立自己,要豁达先要自己心胸开阔。只要把仁义存于心中,把礼仪放在心中,便不难成为有成就的人。

有人说:恭敬是福气的源泉。此言不差焉。

《百喻经》记载了一则猎人赠予四个商人儿子猎物的故事。

在梵授王统治的波罗奈国有四个富商。他们各有一个儿子,都长得风流调俊,且喜欢结伴而行,共闯江湖。有一天,四位商人之子又一起出城,途坐在路边休息,互相交谈自己近来的所见所闻。这时,有一位猎人打猎回来,车上装了许多猎物,其中光鹿就不少。猎人驾着马车疾驰而来,准备进城卖掉这些猎物。

四个年轻人看到满载猎物的马车驶来,其中一个迅速从地上站起来,说道:“我向猎人要块肉去。”话音刚落,他已经走到马车前,很不礼貌地说:“喂!打猎的,割块肉给我!”猎人见这个年轻人如此傲慢无礼,便不卑不亢地回答:“向人索要东西,怎么能以这样的口气呢?要和气换和气才对呀!我不会拒绝你的要求,但是会按照你的言辞来决定给你哪一块肉。”说完这番话,猎人便念了一首偈语:

“公子所要肉,出言欠和逊;按君言粗鲁,只配得筋骨。”

第一位商人的儿子拿着猎人给他的鹿骨,悻悻地退回原来坐的地方。第二位商人的儿子也站了起来,说道:“我也向猎人要块肉。”他来到猎人面前,和颜悦色地说:“大哥,能给我一块肉吗?”猎人笑着说:“当然可以。我也会按照你的言辞来决定给你哪一块肉。”接着,猎人扶着车把,也念了一首渴语:

“人说尘世中,兄弟手足情;按君言辞和,送君鹿腿肉。”

第二位商人的儿子拿着猎人给他的鹿腿,高兴地回到路边。第三位商人的儿子也站了起来,说道:“你们都向猎人要了肉,我也去。”他来到猎人面前,满脸笑容,用温和、尊重的语调说道:“老爹,请给我一块肉好吗?”猎人也报以一笑,很爽快地说:“我会按照你的言辞决定给你哪一块肉的。”说完这话,他又念了一首渴语:

“呼一声爹,为父心头颤;按君言辞敬,赠君心头肉。”

第三位商人的儿子拿着猎人给他的鹿心,愉快地回到年轻的朋友们身旁。第四位商人的儿子迎着他站起身来,说道:“我也去向猎人要肉。”他来到猎人面前,含着亲切的微笑,诚恳而又尊敬地说:“朋友,打猎辛苦了。能否赏我一块肉?”猎人也礼貌地微微颔首道:“没问题,朋友,我将会按照你的言辞来决定给你哪一块肉。”第四次念起渴语:

“村中若无友,犹孤居森林;按君言辞美,赠君倾我车。”

猎人恐怕年轻人没听清楚,再次强调:“朋友,上车来吧!我要将这整车猎物都送到你家里去。”第四位商人的儿子也不客气,让猎人驾车把满车鹿肉送回自己家。他吩咐仆人卸下肉后,让厨子马上烹煮,热情招待猎人。他俩边饮酒边交谈,吃喝了整整一夜,尽兴而散。

向同一位猎人索要鹿肉,但是因为态度不同,结果也是大不相同。态度傲慢、言语不敬的年轻人得到的只能是筋骨;和颜悦色,以兄弟相祢的年轻人得到的是鹿腿;满脸笑容,用温和、尊重的语调相称的年轻人得到的是鹿心;真诚、恳切,把对方视为朋友的年轻人得到的是满车鹿肉。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敬恕的态度对人,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跟曾国藩学立世智慧

古书上说:君子庄敬日强。吴竹如先生说:“‘敬’字最好。”但真正做到‘敬’,还需添加一个‘和’字,这样才不会勉强,才会自然而自愿地去做。

立世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

字谕纪泽儿:

初四夜接尔二十六号禀。所刻《心经》微有《西安圣教》笔意,总要养得胸次博大活泼,此后当更有长进也。

尔去年看《诗经》注疏已毕否?若未毕,自当补看,不可无恒耳。讲《通鉴》,即以我过笔者讲之。亦可将来另购一部,尔照我之样过笔一次可也。

冯树堂师诗草曾寄营矣。尔复信言十二年进京,程资不敢领。新写闳深肃穆四匾字,拓一分会回。余不多及。

再,同县拔贡生傅泽鸿寄朱卷数十本来营,兹付去程仪三十两,尔可觅便寄傅家,或专人送去,又示。

父涤生字

五月初四日

曾国藩在家书中借评价儿子读书之机,教育儿子要“养得胸次博大活泼”。在曾国藩看来,如果一个人心胸狭隘、贪图蝇头小利,必定成不了气候,只有那些心境宽广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培养豁达、淡泊的心胸对于一个人的正常发展很有帮助。豁达就是要对事物进行观察、理解,再观察、再理解,直到事物在你面前透明起来,不再有盲点或黑暗的部分。淡泊则是一种情趣,也许它没有理智作用,近乎于天然而生的一种倾向,它凭借的是直觉、直观,印象或体悟。

每个人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做人和交友都应该胸襟坦荡、虚怀若谷。人与人之间只有以诚相待、互相信赖,方能获取支持和帮助,事业才有成功的可能。曾国藩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善于因势利导,取长补短,主张以“度”容“士”,宽和待人,诚待天下,从而博得了众人的拥戴。

同类推荐
  • 百家姓

    百家姓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 了中华姓氏的起源、类别、特色、郡望和堂号,以及中华百家姓。
  • 三言二拍精编(第一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一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故事的构架和枝叶,可以追溯到《尚书》、《吕氏春秋》、《史记》和《帝王世纪》等秦汉古籍。如《尚书》中《武成》篇有一句:“维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说周武王求助于鬼神讨伐殷纣。这已经是一种神话传说。《孟子》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专家们且认为《武成》篇经东晋人改窜。又如《逸周书》之《克殷篇》说周武王攻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九十有九,浮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这里把魔与人分说,已经具备神魔打斗的雏形。
  • 千字文·增广贤文

    千字文·增广贤文

    《千字文》为南朝梁周兴嗣所撰,因辑录书法家王羲之笔迹不同字一千个,因而出名。《千字文》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但其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热门推荐
  • 我变成了电视

    我变成了电视

    我叫陈雨石。我穿越了,来到了以武为尊的大陆。哈哈哈...我的命运终于改变了,是时候大展拳脚了。诶...等等...为什么我没有手脚。我为什么变成了一台电视。
  • 刘练江先生集

    刘练江先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责任比黄金更重要

    责任比黄金更重要

    此书是一本完整阐释责任意识的权威读本,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提升责任感,树立完美职业精神的必读之书。《责任比黄金更重要》结合员工的工作实际,用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和案例,详细阐述了责任的重要性,倡导人人负责的企业文化,目的在于培养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 沙漠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沙漠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共有10本,包括《荒岛历险故事》、《海上历险故事》、《沙漠历险故事》、《森林历险故事》、《古堡历险故事》、《登山历险故事》、《空中历险故事》、《野外历险故事》、《探险历险故事》和《恐怖历险故事》。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惊险、历险故事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阅读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还可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
  • 半笺娇恨寄幽怀:李清照

    半笺娇恨寄幽怀:李清照

    她是婉约词宗,一生为爱枯荣。爱之繁花,绽放心头,她“半笺娇恨寄幽怀”。相思无处,她唯有看尽“花自飘零水自流”。她绚丽的人生,婉转如歌, 她在寂寞的深处浅浅吟唱。她就是——李清照。朱丹红编著的《李清照(半笺娇恨寄幽怀)(精)》为“倾城 才女系列”中的一本,《李清照(半笺娇恨寄幽怀)( 精)》评述了宋代才女李清照坎坷而又传奇的一生。
  • 阿丝地狱

    阿丝地狱

    十四个人,离奇地出现在阿丝山谷中的一辆客车上。漆黑的雨夜,塌方让他们弃车而逃,山崖上的鼓声将他们引至一处漆黑的小楼内。翌日,少妇房中出现腐烂的尸体,许多已死去多时的人,如同有约般朝着小楼逼近,并在小楼前再次倒地毙命。黑袍的巫师唱起远古的歌谣,慑魂的鼓声再度响起。小楼前的尸体神奇地复活,并在黑袍巫师的带领下,消失在群山之中。十四人中的警察秦歌追踪尸队,意外地发现隐匿在深山中的小镇。在那里,他们发现自己其实都已经是死人……
  • 至此之前

    至此之前

    “其实,我们早就见过。”“我知道。”“那天是,2016年7月21号”“是2015年10月23下午四点半”她心里有个地方,只有那个在细雨微茫中驻足回望的少年。他心里有个地方,只有那个在灿烂阳光下落荒而逃的少女。原来他们的故事,早已开始....(宠文1v1,无虐,主要讲述了男主的漫漫追妻路)
  • 青山隐

    青山隐

    九叔出院后,一下子苍老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天到晚笑呵呵了。売子他们去看他,也是干坐着,坐累了,各回各家。有一天,売子说,九叔,你不想知道为什么公开拍卖时只有朱四儿一人竞标吗?九叔不言。売子说,九叔,你不想知道我也要告诉你,朱四儿那天带着好多手下来,凡来竞标的,要么塞点钱打发走,要么横眉瞪眼撵人家。本来,也没几个人来竞标,都知道朱四儿要买,谁敢来虎口夺食?九叔不言。売子说,九叔,你知道打伤你的是什么人吗?九叔不言。売子说,九叔,怪我们窝囊。九叔不言。
  • 佛国行者的故事

    佛国行者的故事

    本书广泛摘取了佛教经典中的一些故事,略作增删。其选材侧重于印度佛教经典故事,内容短小明快,通俗易懂,近乎寓言。
  • 衰落还是转型: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变化研究

    衰落还是转型: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变化研究

    本书以中外学术界激烈争论的“政党衰落”问题为切人点,考察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对政党模式的演变造成的影响,分析政党与选民、政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政党组织结构的相应变化,肯定政党在当代西方国家中所发挥的表达和整合各种利益、政治动员、录用政治精英、维持政府运转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指出西方政党政治中存在着脱离选民、疏远社会等不利于政党长远发展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