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80400000009

第9章 彗星划过中国:理想与现实的碰撞(4)

延安的群众路线正如火如荼,而重庆则在脱离百姓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白修德曾与孔祥熙有过一次激烈的争论。他向孔祥熙质疑,国统区几年间物价上涨了100多倍,这是通货膨胀,而孔祥熙则暴跳如雷:“通货膨胀?什么通货膨胀!你们美国记者就喜欢说通货膨胀,中国根本没有通货膨胀!有人愿意花两万块钱去买一支钢笔,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不是通货膨胀。就这么回事,他们根本就不该去买嘛。”

孔祥熙(1880—1967),"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孔祥熙的妻子为宋霭龄,孔与宋子文、蒋介石为姻亲关系。1938年当选"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任中央赈委会委员长。

1940年的5月,南洋侨领陈嘉庚率团来到延安。在延安的见闻,让他彻底改变了原来的看法……

陈嘉庚(1874—1961),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同安县集美社人。17岁时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经历家业衰败后进行艰苦创业,成为百万富翁。1910年,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启迪下开始支持民主革命和振兴中华的活动。1940年,他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访问重庆、延安等地。访问延安后,通过与国统区的对比,陈嘉庚观念发生很大变化,他称赞陕甘宁边区的新气象,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国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陕北公学学员洪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洪戈,河北人,1921年出生。1938年到延安,曾任晋察冀边区军工厂厂长。1949年,同无产阶级杰出革命家蔡和森、向警予的女儿蔡妮结为伉俪。1951年赴苏联红色乌拉尔矿实习,1953年回国。历任东北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处长、北京有色冶金设计院副院长等职务。

毛主席那时候就宴请他一次,宴请他一次用什么东西呢?就自己种的豆角、自己种的西红柿,还有老乡前天送他的一只鸡,炖的鸡,就这么一些东西,就招待客人,招待陈嘉庚,这么一个大资本家。相对比之下,陈嘉庚就说,蒋介石来的时候招待他,用了八百个银圆。

感受到边区人民的朴实、勤劳,目睹了共产党人的朴素、勤政,从重庆来到延安的陈嘉庚,对中国的政治得出了新的结论:国民党蒋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

中国的长袍马褂,农民的粗布短袄

在我们想象,边区一定是共产理论像洪水一样泛滥的世界。然而不然,马列主义固是边区的基本思想,但已经不再以本来的面目出现了:因为现在边区马列主义已经照毛氏的口号化妆过,那便是“马列主义民族化”。换一句话说,马克思和列宁,不再以西装革履的姿态出现,却已穿起了中国的长袍马褂或农民的粗布短袄来了。

——赵超构《延安一月》

中国的共产党,对于他们的信仰、执政理念与伟大目标的传播,即如何“到群众中去”,不是标新立异,是活学活用,懂得依靠传统的力量,在旧习惯和旧形式这些“老瓶”中装入了新酒。

中国共产党在老百姓中宣传革命思想,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的。陕北是民间文艺的沃土,延安还来了很多“了不起”的文艺家。但高雅的和通俗的艺术还没有形成合唱。你看不起我的,我听不懂你的。

老百姓对鲁艺学员的评价,让王昆她们哭笑不得:

王昆,中国女高音歌唱家,1925年出生,河北唐县人。1939年春天在家乡晋察冀边区加入西北战地服务团,1944年随团至延安,进入鲁艺戏剧音乐系学习。1945年在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中首演女主角喜儿,此外她还主演了新秧歌剧《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歌舞团独唱演员,东方歌舞团艺术委员会主任、团长。代表曲目有《二月里来》《农友歌》等。

老百姓说我们,音乐系哭爹哭妈,戏剧系是装疯卖傻——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文学系吹牛拍马,美术系画他爸爸。

民族危难之际,抗战艰辛时刻,必须凝聚文艺的力量。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解决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和怎样为的问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就在接下来的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也进入最为艰难的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面积急剧缩小,陕甘宁边区陷入极端困难之中。

此时的延安,文艺界多年存在的理论纷争和文学家、艺术家们表露出来的某些创作倾向,引起毛泽东深深的忧虑。为此,毛泽东主动提出由自己负责文艺界的整风活动。1942年春天是毛泽东一生中同文艺界接触最频繁的时期,仅4月这一个月里,有文字记载的就有一二十起。

毛泽东的忧虑

1942年春节期间,鲁艺美术系的蔡若虹、华君武和《解放日报》美术编辑张谔在军人俱乐部举办了一个小型漫画展,对延安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进行了讽刺和批评。毛泽东也来参观。几天后,毛泽东特意邀请3位漫画家到杨家岭来谈话,指出漫画要考虑到全局,对人民的缺点不要冷眼旁观,应该多加鼓励。此外,延安文艺界存在的一些纷争也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1941年7月下旬,与毛泽东交往较多的萧军,因为与一些人意见不合想离开延安。毛泽东在给萧军的信中,恳切地挽留萧军,称“延安有无数的坏现象,你对我说的,都值得注意,都应改正”。同时对他身上的缺点也提出批评,提醒其“要故意地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方有出路”。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的文艺栏,在反映延安火热生活的同时,也刊登了一些批评与不满的文章。

1942年4月13日下午,周扬、何其芳、周立波、陈荒煤、严文井等人应邀来到杨家岭毛泽东的住处。同与党外人士的谈话相比,毛泽东同他们的谈话更加直接。他说:“我看你们鲁艺的同志要经常到农村去,要认真了解农民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只要你们真正懂得了农民,农民就会懂得你们的。”[19]

毛泽东以他政治家的洞察力和概括力,把文艺的全部问题归结为“为什么人”和“如何为”两个方面。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的。”[20]文艺作品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毛泽东认为,走向人民大众,在生活中汲取艺术的养分,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感动、启示和教育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他从抗日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明确号召“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21]与工农群众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创作出“为人民大众所热烈欢迎的优秀作品”。

《讲话》获得了强烈反响,文艺家们创作出大量时代迫切需要的优秀作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让文艺家们获得了丰富的题材、主题和艺术营养,人民大众在文艺作品的感召下,得到了思想与感情的升华。

1942年的年末,元旦来临、春节将至,正是传统戏剧表演的大好时机。鲁艺副院长周扬因此提出:“这次演出,不但要让老百姓懂得所宣传的内容,而且还要让他们爱看。”粗犷、豪放、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陕北秧歌引起了鲁艺师生的关注,他们专门把桥儿沟的秧歌把式杨家兄弟等一些当地闹秧歌的“头行人”请来教秧歌。

本来老百姓就有秧歌,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头行人”是一个“老爷爷”,一手执扇其意为“风调”,一手擎伞寓为“雨顺”。在于蓝的记忆中,传统秧歌领头人的形象被丑化了,“最初演那老太太的是个男同志,脸上画的红的,这地儿挂两个辣椒当耳环,都丑化了”。[22]

鲁艺学员在传统秧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创作出《兄妹开荒》等经典秧歌剧。

《兄妹开荒》这台秧歌剧是根据开荒模范马丕恩父女的事迹编写的,第一次采用了秧歌这种当地老百姓喜欢的形式,摒弃了旧秧歌中的丑角以及男女调情的成分,代之以新型的农民形象和欢乐的劳动场面。

鲁艺戏剧系学员李波至今还能回忆起当时的热闹场面:

改进秧歌剧

过去延安秧歌队唱的是旧秧歌,演员打着伞,手里拿着大团扇、绿手帕,内容或是“骚情秧歌”,一对男女对扭,表情夸张做作;或是头扎朝天辫,脸画白眼窝的“傻柱子”形象。鲁艺秧歌队成立后,对秧歌剧的道具、表演形式和内容都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将扁担、绿手帕等旧道具改作代表工农形象的镰刀、斧头;将演员造型改造为头扎英雄结,身穿天蓝色上衣,腰系彩绸缎的英姿飒爽形象;在内容上,结合当时农村新气象,突出表现人民群众的劳动形象,体现新时代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景象。同时,鲁艺秧歌还破除了封建残余思想及其对妇女的迫害,让妇女投身到“新秧歌”运动中,扮演符合性别身份的角色,结束了旧秧歌中“男扮女装”的历史。

马丕恩父女

1941年,米脂县人马丕恩一家六口,从家乡逃荒来到延安城南的边区农场种地。父女俩起早贪黑,每天开荒劳作10多个小时。农场组织劳动竞赛中,15岁的马杏儿每天开荒最多达2.5亩。通过辛勤劳作,马家很快实现了边区政府提出的“耕二余一”(耕作二年余粮一年)。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对他们予以嘉奖,授予他们“父女劳动英雄”的称号。后来“父女开荒”的故事被改为秧歌剧《兄妹开荒》。

李波(1918—1996),原名任秀英,鲁艺戏剧系学员。1918年出生在山西太行山深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938年参加八路军,在西北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宣传团当演员。1942年到延安鲁艺戏剧系学习。在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1943年和鲁艺教师王大化采用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歌曲调创作了《拥军花鼓》。后又和王大化等根据劳动模范马丕恩父女的事迹创作《兄妹开荒》,并饰演其中的"妹妹”一角。因其嗓音嘹亮、动作活泼,一时间,成为延安人心目中的明星。

在这个时候,党中央下了一个动员令,动员全边区的军民统统起来搞生产大运动。那个山头上、山沟里才热闹呢,早上起来,鸡叫头遍的时候人们就起来到地里开荒去了,我们当时那个《兄妹开荒》就是想把大生产中涌现出来的很多劳动英雄、生产模范反映一下。

预演的时候,周扬同志看了就拍手叫好,他说:“好好,你们出去,走出学校,到桥儿沟先给老百姓看。”所以我们就到了桥儿沟了,老百姓一看也特别高兴,对我的唱特别叫好,为什么?他们听得清楚,是他们陕北样儿的。[23]

当年,《兄妹开荒》一经演出立刻风靡延安。当时在延安的各个文艺团体也纷纷跟进,他们认为他们真正贴近工农兵了。鲁艺实验剧团导演张水华感慨道:

张水华,湖北钟祥人,电影艺术家。1934年加入左翼戏剧联盟。抗战爆发后,加入了党领导的上海救亡演剧四队,为鼓舞广大军民的斗志,长年做巡回演出。1940年赴延安,在鲁艺实验剧团任导演。曾和王滨联合导演了反映十月革命的苏联名剧《带枪的人》,受到热烈欢迎。1947年任合江鲁艺文工团团长。曾导演大型歌剧《白毛女》等作品。

这个是完全表现边区的劳动生活,表现边区劳动人民的那一种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自由劳动那种情绪。像作家、艺术家,不得了,《兄妹开荒》都是最高的演员,现在都穿上农民的服装,我为什么流眼泪,我这是真正的人民了。

柯仲平本来对鲁艺有很多意见,说鲁艺是“关门提高”,脱离工农兵,他看到这个节目以后,跳起来了。他老人家跳起来了,胡子那么长,大叫:“这下鲁艺搞对了!”

毛泽东看后也欣慰地说,鲁艺秧歌队“有一点为工农兵服务的样子了”。[24]

1943年春节,毛泽东在杨家岭接见向中共中央拜年的农民秧歌队。由于鲁艺宣传队演出的秧歌,内容主要是宣传拥军家属、拥政爱民,歌唱边区的新人新事,赞扬生产模范,批评“二流子”懒汉,形式上也与过去农民闹社火时表演的秧歌有所不同,所以被老乡们称为“新秧歌”“斗争秧歌”,受到老乡的热烈欢迎。于蓝回忆:

后来下乡参加这种秧歌剧,一兴起秧歌全延安都欢迎,老乡跟你在这儿,你走到哪儿,他也跟着你到哪儿。你走,他又跟你去了,就是大家都非常渴望这种精神食粮。

同类推荐
  • 初衷

    初衷

    初衷,就是自己最初的念想,就是自己要做什么以及达到什么样状态的梦想,它不是一个特别实的概念,也不是一个特别具体的概念或者框架,它是一个价值观指导下的最初轮廓。就像愚公移山之初的想法,我要前面的路便利了,就像共产党人最初要把人民解放出来的想法一样,后来到底怎么做,实现什么样的具体形态,不会有实貌,也正是这样,初衷才不应该忘记,因为它不是死板的,但却是你要实现什么样人生的最初设想。初衷,是可塑造的,但其内核很难改变,不过我们容易被外界纷繁的东西覆盖,在你短暂的人生中,可能都不会再现,所以千万不能忘记,因为这是你人生的根,唯独属于自己的根。
  • 读书随感(黑塞作品08)

    读书随感(黑塞作品08)

    世界文学是一个丰富无比的宝库,因为太丰富了,以致常使我们有不知从何处下手阅读之感,黑塞这本书正是作为阅读世界名著初阶而写的。黑塞是个优秀的作家,具备了作家本有的、深具人性的智慧,同时又是一个善于读书、博览书籍的人,由他来写这样一本书,可说再恰当不过了。他写书,他爱书,所以最能知道书的魅力。他不以学者的立场,而以自由自在的笔法,足可信赖的知识,娓娓道出他对世界名著的看法,读者可以在本书中品味世界文学的全般风貌,同时锻炼出一把开启世界文学的钥匙。
  •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在毛泽东的笔下和口中,古老的国学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它能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提供方针政策的指导,它能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贡献力量,更奇妙的是,它能与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水乳交融,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原理呈现出大中华气派!对于国学典籍中的成语、典故、诗词歌赋,甚至神话传说,毛泽东能信手拈来,随意驱驰。他能以古典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来说明一个革命道理,令听者拨云见日:他能从初见者的姓名中寻找到楚辞唐诗,让对办惊叹不已……
  • 空灵之约

    空灵之约

    《空灵之约》汇集的十七篇文稿,是何为近几年关于古今中外名家名著的札记。
  • 放飞心灵的风筝

    放飞心灵的风筝

    土地,蓝天白云覆盖的土地,我们身躯亲近的土地,在平常情况下,有谁会更多地关注呢?即使关注又有谁会倾其全心呢?一般的人~大概很少有。
热门推荐
  • 蓬莱随笔(蓬莱文化丛书)

    蓬莱随笔(蓬莱文化丛书)

    蓬莱阁与八仙渡迤北海面上经常出现变幻莫测的海市奇观,令每个得饱眼福的人惊叹不已,“异事惊倒百岁翁”,一代文宗苏东坡大学士的感叹,正是所有目睹海市者的共同感受。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这一海天景象所陶醉,所倾倒。在历代文人雅士留在蓬莱的诗文中,以海市为题材的咏唱俯拾皆是,占了很大比重,充分印证了它的魅力所在。
  • 寒毒王妃

    寒毒王妃

    这年头,穿越不奇怪,说白了,那是赶流行。只是穿越得太没天理,居然被一刚进门的小三给害得穿越了。早上进门,下午杀人。她发誓,这辈子跟小三界的人势不两立。而且还穿了一不受宠的王妃身上,不受宠也就算了,还中有寒毒,终年忍受冰寒之苦。话说他不是小鱼儿大哥的小仙女,也不是赵敏大姐的张无忌。怎么这种事会碰上她呢?想当初她可是个万能健康宝宝,说白了她就是流年不利倒大霉了。*风澈夜:“玉清颜,本王告诉你,好好的做你的王妃。想让本王拿正眼瞧你,你就再等八辈子吧。”某人不耐烦的掏掏耳朵,朝旁边的某个下人招呼了下,“你,过来。”立马就上来一人听候吩咐。“你给我大声的告诉某位王爷,就说老娘我也瞧不上他。”
  • 异能重生小甜妻

    异能重生小甜妻

    新书《左少他今天又黑化了》“老公,你当初因为什么喜欢上我的啊?”“全校就你最好看。”男人毫不犹豫脱口而出。“哎,你就这么肤浅的吗?”其实啊,他当初喜欢上她是在她正值青春期满脸长痘痘那会……世人都知道生人勿近、不可一世的肖左琛有个嚣张跋扈的夫人。重生前,宋柒柒被谎言冲昏了头脑,爱错了人,竟然在爱她的那个男人死后才明白了一切,重生后,宋柒柒第一时间就是去向肖左琛认错求和,奈何男人傲娇了起来。前世男人默默地守护让得宋柒柒以为肖左琛是个温柔没有脾气的男人,直到某次她才知道,这些都是表象表象昂。【重生+高甜+爽文+双洁】
  • 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

    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

    TRPG,即是指桌上角色扮演游戏,游戏的特色就在于可以身临其境的扮演自己的角色,并且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行动有各种开放式的故事发展,达成不同的结局。而克苏鲁跑团则是TRPG的一大分类,由玩家扮演的探索者只是普通人,却要去探索神秘的事件,面临未知的神话生物,以及未知的恐惧,在这里只有一个忠告,那便是知道的越少,活的越久。而刘星不过是因为好奇想要在网上跑一次克苏鲁团,结果误入了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一群655622053(已经升级为2000人群,位置充裕),二群455841754欢迎各位的加入。
  • 环城与远航

    环城与远航

    两本书均是维多利亚时期少儿诗歌绘本,文字为简洁明快的诗歌体,另配有富于维多利亚时代特色的插图。《环城》描绘了生活在伦敦城的小女孩与家人游览城市时所见的风物与人情,展现了伦敦塔、大英博物馆当时的风貌,以及伦敦市民的城市生活。《远航》讲述了小女孩与家人一行乘船至法国的旅途见闻,对异国生活进行了风物志式的展览。菲利克斯·利沃尔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多产作家。插画作者托马斯·克兰(1808—1859)与艾伦·伊丽莎白·霍顿1853—1922)都是知名的英国插画家,对儿童文学影响深刻。
  • SOHO创业黄金方案

    SOHO创业黄金方案

    能自己体面地挣钱,不用看领导的脸色,还能躲避办公室的明枪暗箭……这样的SOHO生活你不想试试吗?不过,SOHO是新的,SOHO的压力也是“新的”:孤独寂寞、投资风险、养老保险……本书带你职场DIY,减轻压力,让SOHO们放手一搏去创业。
  • 故乡的回忆

    故乡的回忆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忆江南》中有这样的句子:“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说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但我最忆的是童年时那贫瘠而略带苦涩却很温馨的故乡。那时,我的故乡是一个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的小山村,村后是连绵起伏的大山,村前的荒滩里有一块块农田,二十多户人家很不规整地分布在簸箕形的山湾里。向阳的山坡下排列着六七户人家,可能那是最早来这里拓荒的先驱,选择了穷山村里最好的居住位置,因而成了村上最早的“坐地户”,人们称他们是“阳坡人”;后来者住在山湾阴坡的山脚下,因人们把山脚俗称为“山嘴嘴”,所以称他们是“嘴嘴上”。
  • 长寿王经

    长寿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法学院:千年睡公主

    魔法学院:千年睡公主

    一千年前魔幻世界发生一段孽恋,西方一位高深的魔法师-迦罗尔,爱上了东方的龙之子后代雪非霖公主,但雪非霖公主心有所属……在雪非霖公主大婚的日子,迦罗尔用黑魔法使公主进入沉睡状态,公主的夫婿龙魂气杀之千年后,迦罗尔与龙魂重新转世为人,而龙魂则转世到另一个时空。眼看一场浩劫将至,龙之魂学堂的院长同是师傅们接到陛下命令,要将转世的龙魂带回魔幻世界……转世龙魂的女友,意心亦被力量之石卷入魔幻世界,且不幸的跌倒了西方的圣德林魔法学院。一对情侣分隔东西,千年前的孽情是否会持续,雪非霖公主是否会醒来……
  • 地球武学异世纵横

    地球武学异世纵横

    新书《巨星大导演》已上传,有兴趣的大大们请移步一观!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