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览》560引《皇览冢墓记》:
鲁大夫叔梁纥冢,在鲁国东阳聚安泉东北八十五步,名曰防冢。民传曰:防坟,于防地微高。孔子冢,鲁城北便门外,南去城十里。冢营方百亩,冢南北广十步,东西十步,高丈二尺。冢为祠坛,方六尺,与地方平;无祠堂。冢茔中树以百数,皆异种,鲁人世世皆无能名其树者。民传云:孔子弟子异国人,各持其国树来种之。孔子茔中不生荆棘及刺人草。伯鱼冢,孔子冢东边,与孔子冢大小相望。子思冢,在孔子冢南,亦大小相望。
索隐:“《家语》云丘生三岁而梁纥死。”“谓孔子少孤,不知父坟处,非谓不知其茔地。徵在笄年适于梁纥,无几而老死,是少寡,盖以为嫌,不从送葬,故不知坟处,遂不告耳。”何按:后儒以“野合”、“不婚而孕”为非礼。又耻圣人之无父,且孔子不知其父葬地,乃杜撰孔纥求婚故事(王肃《家语》),又所谓“非不知坟处”,所谓“笄年而适”,“以少寡为嫌不送葬”云云。
何按:《孔子世家》云孔丘初生即父逝,而《孔子家语》云三岁父死,两说不同。折衷之,可能是三岁死,也可能孔子生前从未面见过其父,故有生而父逝之说。
鲁侵齐,楚伐郑以救齐。
楚为舟师伐吴。
鲁大水,大饥。
鲁襄公二十五年(前548年),孔子四岁。
齐崔杼帅师,伐鲁北鄙。
夏五月乙亥,齐国政变。齐大夫崔杼弑其君,立齐景公。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楚使蒍掩书土田,量人修赋。
吴王诸樊伐楚,攻巢邑城门;被巢人射杀。
郑伐陈,入其城。子产献捷于晋,以文辞答晋之责难,晋人不能对(后来,孔子曾以此事论文辞之重要性)。
鲁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孔子五岁。
卫大夫宁喜弑卫君剽,谥殇公。卫献公复位,宁喜为执政卿。
吴王余祭即位。
孔门弟子秦商生,商字不慈,鲁人。
鲁襄公二十七年(前546年),孔子六岁。
孔子无父,幼从母居。
孔母颜氏居阙里,乃鲁之执丧相师聚居之乡也,为鲁贱民之所居。
何按:《史记》云:孔子少时,游戏“好礼”,“常陈俎豆(祭器),为礼容。”盖亦上述居处环境之耳濡目染使然也。
弟子曾点生,点字皙。其子曾参。
曾氏,出鄫子之贵族。鄫灭于鲁,曾氏遂沦为平民也。
冬十二月乙亥朔,日食。
卫公孙免余杀宁喜。
齐庆丰杀崔杼。
鲁襄公二十八年(前545年),周景王元年,孔子七岁。
春,无冰。(早暖,融冻。)
春,无冰。梓慎曰:“今兹宋、郑其饥乎?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以有时菑,阴不堪阳。蛇乘龙。龙,宋、郑之星也,宋、郑必饥。玄枵,虚中也。枵,耗名也。土虚而民耗,不饥何为?”
齐鲍、高、栾攻庆丰,庆丰奔鲁、奔吴。
楚康王卒,郏敖即位。
鲁旱。
夏,齐侯、陈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晋。
齐侯将行,庆封曰:“我不与盟,何为于晋?”陈文子曰:“先事后贿,礼也。小事大,未获事焉,从之如志,礼也。虽不与盟,敢叛晋乎?重丘之盟,未可忘也。子其劝行!”
周灵王死,王子贵立,是为周景王。
弟子颜由生(又名无由),字季路,即颜回之父。
齐景公三年,齐公族庆封谋政变,陈无宇阻之。
陈无宇,陈公子完之后也,即田无宇,出身陈国王室。齐桓公时,陈国内乱,公子完奔齐,桓公用为齐工正(司空)。陈、田古字通,故陈氏亦记为“田氏”。陈无宇掌收国税,其收地租,用小斗,贷种粮,用大斗,深得齐民之心。
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孔子八岁。
春,正月,鲁公访楚。五月,归。
季武子取卞邑为自邑,鲁公不悦。
吴伐越,吴王余祭被越俘所杀。
八月,吴季札来聘。观礼,言:“周公之礼尽在鲁矣!”
吴公子札来聘,见叔孙穆子,悦之。谓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好善而不能择人。吾闻君子务在择人。吾子为鲁宗卿,而任其太政,不慎举,何以堪之?祸必及子!”
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
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讽讽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
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
见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其出聘也,通嗣君也。故遂聘于齐,说晏平仲。谓之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获所归,难未歇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
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紵衣焉。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之以礼。不然,郑国将败。”
何按:子产,名公孙小侨,出郑国公族公孙氏。为执政大夫子所器重,后遂继子皮为政。
适卫,见蘧瑗、史狗、史鰌、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自卫如晋,将宿于戚。闻钟声焉,曰:“异哉!吾闻之也:‘辩而不德,必加于戮。’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惧犹不足,而又何乐?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君又在殡,而可以乐乎?”遂去之。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瑟。
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族乎!”说叔向,将行,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家。吾子好直,必思自免于难。”
弟子冉耕生,字伯牛,鲁人。
鲁襄公三十年(前543年),孔子九岁。
子产在郑国为执政,重建井田公社制度:“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左传》襄公三十年)
何按:西周时中夏诸国之田制为井田(即共田公社制度。东周以后,田制废坏,井田瓦解。子产执政后改革,恢复重建郑国几近废坏的井田制。改革之初受到贵族反对。
改革使国民受益。郑之舆人诵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鲁襄公三十一年(前542年),孔子十岁。
郑士子于乡校诽子产,子产不毁乡校。
郑有乡校,乡校之士,以论执政,然明欲毁乡校。
子产曰:“何以毁为也?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若之何毁之?防怨犹防水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导,不如吾所闻而药之也。”
后来孔子评论此事:“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游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极言子产之惠也,可得闻乎?”孔子曰:“夫子产者,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弗能教也。”子游曰:“其事可言乎?”孔子曰:“子产以所乘之舆济冬涉者,是爱,无教也。”
六月,鲁襄公卒。立子野。
九月,子野卒。季孙氏意如立襄公庶弟、齐归氏之子稠为君,是为鲁昭公。
卞氏子路生,子路名仲由。后曾为季氏大夫,以季氏邑为氏,故亦称季路。
卞氏子路名仲由(前542年一前480年),卞邑人(今山东泗水县)。字子路,又字季路。孔门大弟子,政治家、军事家。
子路曾为季氏大夫,协助孔子“堕三都”。孔子亡命后,弃官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与孔子亦徒亦友也。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为人伉直好勇、重友朋、讲信义,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
孔子晚年,仲由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杀。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卫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河内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卫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
鲁昭公元年(前541),孔子十一岁。
昭公姬稠立。年十九,即鲁公位,“犹有童心”。
鲁伐莒,取郓邑(今山东沂水县东北)。
“昭公年十九,犹有童心。鲁司马叔孙豹(穆叔)不欲立,曰:‘太子死,有母弟可立。否,则立庶子之长。年均择贤,义均则卜之。今绸非嫡嗣,且居丧不戚而有喜色。若立,必为季氏忧。’季武子弗听,卒立之。比及葬,三易衰,君子曰:‘是不终也。’”
《世家》:“孔子少孤,贫且贱。”
《申子》:
子曰:“丘少而好学,晚而闻道,以此博矣!”
《庄子》:“孔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鲁公欲入晋,至河。晋谢拒之。
鲁昭公元年(前541),孔子十三岁。
楚公子围弑楚王郏敖,自立,是为灵王。
鲁伐莒,取郓。
鲁昭公二年(前540),孔子十二岁。
晋侯命韩宣子聘于鲁,入鲁太史观册书,见《易》、《象》、《(鲁)春秋》,言:“周礼尽在鲁矣!”
弟子漆雕开生,字子若,蔡人。
鲁昭公三年(前539),孔子十三岁。
鲁大旱。
齐景公使晏婴送女子到晋国,请晋君选择以充姬妾。(何按:和亲之策也。)
晋大夫叔向问齐政,晏子云:“此季世也,齐政将归于陈(田)氏。齐民之心尽归陈氏。”叔向云:“晋国亦然,公室将卑矣!”
《左传》: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民参其力,二人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
叔向曰:“然。吾虽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马不驾,卿无军行,公乘无人,卒列无长。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道瑾相望,而女富溢尤。民闻公命,如逃寇仇。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政在家门,民无所依。君日不悛,以乐慆忧。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谗鼎之铭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况日不悛,其能久乎?”
晏子曰:“子将若何?”叔向曰:“晋之公族尽矣。肸闻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则公从之。肸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肸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
《左传》: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
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
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踊者,故对曰:“踊贵屦贱。”既已告于君,故与叔向语而称之。景公为是省于刑。
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其是之谓乎?”
鲁昭公四年(前538),孔子十四岁。
楚帅诸侯伐吴,杀庆封,灭赖。
郑子产作丘赋。
鲁取鄫。
吴伐楚。
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11]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弟子有若生。
鲁昭公五年(前537),孔子十五岁。
孔子云:“我十有五而志于学。”
“我少小贫贱,常自执事,故多能为鄙人之事,君子固不当多也。”[12]
何按:志学者,有志向学。孔子少年未入学庠,乃自学而成者也。
《御览》六百七引《慎子》:
孔子曰:“丘少而好学,晚而闻道,以此博矣。”
《荀子·法行》: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