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0900000004

第4章 文学抒写(1)

阳关对我国文化的影响一直存在着,支撑这种影响存在的就是阳关文化。很明显,阳关更大意义上不是一个关隘,而是我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阳关文化主要表现在多少年来,无数迁客骚人、文人墨客对它的吟诵,阳关的诗词、曲赋、散文等文学抒写,使这个军事要塞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一)庾信笔下的阳关

南北朝时期的曾经是东宫学士,后成为宫体文学代表作家的庾信,写过一首《重别周尚书》。诗写道: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写这首诗时,庾信从南方的南朝出使北方鲜卑族政权西魏,被扣留在北方。在以后的岁月里,陈朝取代了梁,北周取代了西魏,而被扣留的庾信却一直未能南归,心情十分痛苦。

在这样的处境中,庾信的老朋友陈朝派来的使者周弘正将要回南方去了,更触发了他的烦恼。周弘正原来在梁朝做过左户尚书,所以诗题中称他为“周尚书”。

诗的起句“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一句,诗中呈现的那一条万里古道被描绘得空寂无一归人,从中流露出作者期盼南回的一种心情。

雁在诗中又用来比喻南还的周弘正,同时也借用西汉时期出使凶奴著名的苏武鸿雁寄书典故,借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个人命运的痛苦感受。

(二)王维笔下的阳关

景以文名,对于阳关来说,如果没有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就没有后来的《阳关三叠》,就没有后来阳关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也就没有更多人知道这个关隘。也许它会像其它的古关一样,被历史所淹没。因此,提到阳关,就必须要介绍《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王维,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维诗后来留传下来的不满四百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同时,王维的绘画成就也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也许正是有了在诗、画等方面的造诣,王维才写出了《送元二使安西》这样留传千古的诗篇。诗中说道: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为王维赠别友人而作。诗名中的安西,即安西都护府,在阳关附近的新疆库车县。

诗开头的“渭城”一语,点出诗人饯别元二的地方。渭城在陕西境内,从这里西行可至阳关,穿过阳关,即进入西域。

写离情别绪,王维笔下的景物也往往成为有情之物。代人伤心,为人垂泪。诗篇头两句,写“浥轻尘”“柳色新”几个字,描绘的是一个空气清新、盎然生意的春天的早晨。这种带有欢快情愫的写法,似与“送行”的气氛不十分谐调。

然而,诗人明显用了反衬手法,这种愉快的场景描写和后面的“西出阳关”形成了对照。阳关之外的荒凉、悲壮,与“浥轻尘”“柳色新”相对比,使阳关的分割繁华与荒凉的作用更加明显。

诗的后两句直接写离别之情,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此时主客彼此可能有许多话要说,由于离别在即,心情复杂,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因而,饮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

“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即写出了主客依依惜别的心情。友人即将要奔赴荒凉的阳关之外,两人对饮,一杯又一杯,主人总觉得似未尽意,总是劝客人再饮一杯。

送别劝酒的常情写在此处,读来特别朴实深厚,紧相呼应的第四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使这杯酒具有极重的分量,是故人的一片心肠。

唐代由于国力强盛,对外的交流往来也空前频繁,因此经常有人“西出阳关”,或出使,或经商。出阳关向西,面对异域山川,风俗不同,语言有别,而且要涉足杳无人烟的大漠,所以将出阳关的人,内心无限凄凉。

诗中被送之人元二的心情,也有离国出关之感。此时的故人之情,较之寻常情况下,弥足珍贵。也正因为这殷殷的送别之情,才使“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成为千古佳作。

“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的影响是巨大的。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对酒》诗中就曾写道:“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这里的阳关第四声即“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句。由此可见,此句打动人心的力量。

正因为《送元二使安西》说出每个出阳关送行人的内心感情,得到许多人的强烈共鸣。后来由乐人谱曲,才有了赫赫有名的《阳关曲》。

除了那首广为人知的《送元二使安西》之外,在留传下来的王维作品中,还有写到阳关的诗。和《送元二使安西》一样,王维的《送刘司直赴安西》,也是一首送别诗。

王维在《送刘司直赴安西》中写道: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诗名中的“司直”,是掌弹劾宫僚,纠举职事的东宫突官属。正七品上。诗人鼓励刘司直赴边立功,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希冀有所作为以使国家强盛的壮志豪情。

诗的前两联介绍友人赴边的道路情况。第一联“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指出路途遥远,环境恶劣。“绝域”,指阳关之外,极远的地域。

这两句是写这条西去路的前方是边塞,接近胡人居住的地区。那里烽烟弥漫,沙土飞扬,一望无垠,满目凄凉。

第二联以空中与地上景象相互映衬,进一步表现阳关之外路途的寂寞荒凉。正值三春季节,南国正是“江南草长,群莺乱飞”之时,无奈阳关之外,一路上唯见偶尔飞过的归雁,平视前方,漫漫长路上极少有行人往来。

诗的最后一联中以“不敢觅和亲”,指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唐王朝的臣服。这两句看似泛指,实际上是针对“刘司直赴安西”而言的,希望刘司直奔赴阳关之外,干出一番事业,弘扬国威。

王维的阳关的诗,还有一首《送平澹然判官》,诗中说道:

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

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

瀚海经年到,交河出塞流。

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

此诗写于盛唐时期,“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之句,可以反映出大唐强大的国力使西域诸国畏服。

(三)艺术作品中的阳关

除了《送元二使安西》之外,对阳关影响较为巨大的当数《阳关三叠》了。《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或《渭城曲》,是根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

千百年来,《阳关三叠》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而在历史上,《阳关三叠》也曾发生不少变化,这些变化使其更加令人感到神秘。

《阳关三叠》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这首乐曲在唐代非常流行,不仅是由于短短四句诗句饱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情绪,也因为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唐代诗人曾用许多诗句来形容过它,如李商隐的“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等。

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后来人们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阳关三叠》传至后代,有多种曲谱和唱法,仅宋时就有三种,苏轼曾说他本人就听过两种。

元代以前乐谱无存。明代初年龚稽古所编《浙音释字琴谱》收有《阳关三叠》琴曲谱,为所见最早的谱本,但与唐代乐谱是否有关,无复考证。

后世留传下来的《阳关三叠》琴歌谱共三十多种,它们在曲式结构上有些差别,曲调则大同小异。全曲曲调淳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强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

后世留传较广,经常演奏的《阳关三叠》琴歌,出自清末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全曲三大段,即三次叠唱。每次叠唱除原诗外,加入若干词句,系从原诗诗意发展而来,结束时添加尾声。

新中国成立后,《阳关三叠》被改编为混声合唱,成为了人们广为熟悉的形式。

当代作曲家王霞亚曾据近代琴家夏一峰的演奏谱改编为合唱曲,并录有唱片。《阳关三叠》除作为歌曲演唱外,亦经常作器乐演奏,其中以琴曲、筝曲、二胡曲较有影响。

据1864年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记载:《阳关三叠》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

曲谱的每叠又分前后两段,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为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

曲谱的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淳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跳进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阳关三叠》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阳关三叠》的《琴学入门》琴歌歌词写道: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

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先已醇。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辚?能酌几多巡!

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尽的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阳关三叠》还有《阳春堂琴谱》。此版本被视为是《阳关三叠》最为凄凉的一个调。歌词写道:

同类推荐
  •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自洪武三年(1370)朱棡始封晋王计起,至崇祯十七年(1644),开府太原长达274年,几与明朝存亡相始终。
  •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8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重门天险:居庸关

    重门天险: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一些基本的人情风俗就产生了。我们今天虽然知道见面握手是一种礼貌,结婚时要遵守种种礼仪,以及全国各地的风俗迥然有别,不懂地方风俗的人甚至还会闹出笑话来,人情风俗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累和沉淀才逐渐形成的,那么谁又是这些风俗的创始者呢?不要着急,谜底就将在本书中一一为你揭晓。
  •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天柱峰宝鸡天台山有一座巍然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的奇峰,人称天柱峰。天柱峰上有座“莲花顶”。每当日落日出之时,这里霞光辉映,雾海翻腾,石莲游浮,蔚为壮观。人们称誉此峰此景为“三味生奇花”。相传中国国名“中华”即由此而来。传说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热门推荐
  • 恢国篇

    恢国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从院子内向外看去,马路上自行车流顺着横贯汴津城东西的滨湖路分两侧相向而行,那大多是归家的人们,下班的高潮似乎还未完全过去。苏艾卿从车棚里推出那辆乳白色的摩托车,戴好头盔,径直穿过滨湖路,过三岔口,驶上了汴江大堤。
  • 快穿:女配上位手册

    快穿:女配上位手册

    快穿是一份三高职业——高逼格、高竞争、高bug别人在宇宙空间站里苦搬砖,咱有时空执掌者在这开后门。卿痕在心里笑得嘚瑟。独享一个看起来十分危险大妖孽的‘关爱’,背靠大树好乘凉哇。妖孽美丽且危险。但卿痕决定好好傍住这颗大树,努力地去攻略任务中的各色男主。霸道总裁啦、冷面明星啦、腹黑帝王啦等等,都是小case~只是攻略的过程中,怎么觉得有点不对呢。姑娘我在位面中混得风生水起,就是在妖孽面前直不起腰来!不要贴我那么近啊,表脸!卿痕炸毛:“excuseme,有话好好说,你能不能不要缠着我?”妖孽男微笑:“我们的缘分,很久以前就已经缔结。”【内容正剧有男主1v1】
  • 2015年中国短篇小说排行榜

    2015年中国短篇小说排行榜

    《2015年中国短篇小说排行榜》由原《小说选刊》主编贺绍俊选编,精选2015年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作品20余篇,包括毕飞宇、张楚、胡学文、叶弥等新老作家,所选作品,贴近现实,风格多样,代表2015年度中国短篇小说创作的整体风貌。
  • 华胥寻梦

    华胥寻梦

    邯郸一梦,黄粱引。大梦三千,终将破。这是一个有关魂穿女主成长的江湖故事。
  • 问远师

    问远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云雾月明

    云雾月明

    云里雾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他,当朝皇帝第四个皇子,七岁那年,皇帝把他送往梁国当质子。现实告诉他,不能信任何人,也不能爱上任何一个人,可偏偏他遇上了她,让他着迷。而她,将军府六小姐,十五岁那年,她入宫,她遇见了他,被他萧声吸引,他吹萧,她抚琴。一曲完毕,她上前,看到他的侧脸,他的背影,他的笑容,无不在透露他的凄凉,心酸。不知为何她为他心疼。为他,从一个娇滴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成为一个女诸葛,为他出谋划策,辅佐他成为一代明君。他以他的命护她,不惜把他一切赌在她身上,只因为他爱她,她信他。即使负了天下也不负她,爱江山更爱美人。一生所爱
  • 王爷你家人设毁了吧

    王爷你家人设毁了吧

    申屠承傲和卿落是一对青梅竹马,关系很好,人神共愤的那种好!从小时看到卿落的第一眼,她还尚在襁褓,申屠承傲却知道,这个女娃娃,将会是自己穷尽一生的守护!“这一把剑,这一双手,能屠世人,亦能护你!”这是申屠承傲心中所念,他却从未将这话说出口。年少的喜欢是细水长流,卿落喜欢申屠承傲却抵不住曾经恩怨的疯狂,为了活着,她将身体交给了异界一个同名同姓的灵魂,她却在身体内长眠。一场刺杀,异界的灵魂不知所踪,曾经的卿落回来了,却失去了记忆,日日面对温柔体贴的申屠承傲,她好几次怀疑自我……“我真是这世界的卿落吗?好不真实!”卿落倚在窗台悠哉悠哉与传说中的暴虐王爷聊着天。传说中的暴虐王爷立在一旁,一身黑衣从小时候穿到成年:“你是!我认得你!”
  • 红楼黛影

    红楼黛影

    她是下凡历劫归来的绛珠,虽然是已经还了一世的眼泪,可是却是欠着别人更大的情谊,所以只能再次的下界历劫,还当初的以命相救的恩情。西窗的群号码是94737621,欢迎加入一起讨论。喜欢则看,不喜莫入,绕道远行,勿坏和谐。推荐好友碧绿青竹的作品《红楼圆梦之情挽黛玉》推荐西窗的新作《黛魂玉影》推荐夏轻尘红楼新文《潇湘辞》
  • 弃女重生之相公别乱来

    弃女重生之相公别乱来

    江兮浅,你这个贱人!你如此声名狼藉,不安于室;你当真以为我会喜欢你这个一无是处的草包不成?可笑相府嫡女却到那一日才看清所谓良人,所谓姐妹,所谓父兄,不过只是一场笑话!索性上天怜悯,重回十岁那年姐妹言笑晏晏,欲毁她声名良人勾三搭四,想暗度陈仓江兮浅嘴角微勾,你们勾搭的勾搭,渡仓的渡仓,老娘素手银针走江湖,真金白银当米虫去!可是神马?嫁人?还是有钱有权有势力,无妻无妾无通房的绝种好男人?这个……其实传说他不喜欢女人,江兮浅无语望天,思索再三,好吧,反正她也没有喜欢的男人,换个地方睡觉而已,于是乎——她嫁了!可是尼玛,她亏大了有木有?谁说无妻无妾无通房的就是龙阳君?谁说面冷心硬就不喜欢女人?谁说她一嫁人就要守活寡的?尼玛……那个那个谁,给老娘死开!谈情说爱神马的,能当饭吃么?神马?您说心上人?!咳咳,公子,您搞错没,奴家心上真滴木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