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7200000004

第4章 先驱者(1)

犹太人在亚伯拉罕的领导下,沿着阿拉伯沙漠向西去寻找新的牧场。这时埃及的金字塔已建成多年了。

亚伯拉罕是一位先驱。他虽然在几千年前就已去世,但他的生平事迹让我们联想我们西部的征服者们,那些在十九世纪不畏艰险开发西部的男女英雄们。

亚伯拉罕的家在幼发拉底河西岸的乌尔地区,他的祖先是诺亚的儿子闪,他们世代为牧,家业兴旺。亚伯拉罕自己是个富有的农场主,拥有几千只羊,雇佣了三百多青壮年。他们对主人极为忠诚,随时愿意为主人效命。他们组成了一支私人的军队。亚伯拉罕在地中海沿岸争夺新的牧场时,这支小小的军队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亚伯拉罕七十五岁时,得到了上帝的召唤,要他离开故居,迁到迦南重建家园(迦南即现在的巴勒斯坦)。亚伯拉罕高兴地服从了,因为这位爱好和平的犹太老人厌恶周围的迦勒底人,他们终年与邻居争斗不休。他命令大家收起帐篷,男人圈起羊群,女人捆起睡毡并备好穿越沙漠的食物。这样犹太人的第一次大迁徙就开始了。

亚伯拉罕的妻子名叫撒拉,一直没有生育,亚伯拉罕于是让他的侄子罗得担任副首领。准备停当后,他下令出发,朝着日落的方向前进。

犹太人的队伍没有进入广阔的巴比伦平原,而是沿着阿拉伯沙漠的边缘走,这是为避开强大的亚述军队。他们安全到达亚洲西部的牧场。

他们在靠近示剑村的一个叫摩利的地方停下来,亚伯拉罕建起了祭祀耶和华的祭坛。随后,他们又到了伯特利,停留一段时间,做下一步的计划,他发现迦南并不像他想像的那么富饶。

犹太人的羊群,很快把山边的青草吃光了,亚伯拉罕和罗得的牧羊人互相争夺牧场,内乱就要爆发了。

这不符合亚伯拉罕的天性,他把罗得叫到他的帐篷里。提议分地而居,像亲属应该的那样和平相处。

罗得是个明白事理的青年,他和叔叔达成了协议,罗得选择了约旦河流域,亚伯拉罕得到了剩下的地方(即现在的巴勒斯坦)。他在沙漠的烈日下度过了大半生,现在终于找到了一块有大树遮荫的地方。

在希伯伦旧城附近叫幔利的橡树林中,亚伯拉罕搭起了帐篷,并且筑起祭坛,感谢耶和华赐予他幸福的新居。

但和平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他的侄子遇到了麻烦,亚伯拉罕被迫为家族而战。当地最强大的统治者是以拦王,他的势力足以与亚述的国王相对抗,他向所多玛和峨摩拉两个城征税,遭到拒绝,于是率军进攻这两个城市。

但不幸的是,战争在罗得所居的平原展开,以拦王的士兵打昏了头。他们在带走所多玛和峨摩拉的俘虏时,把罗得的族人也带走了。

亚伯拉罕从逃回来的邻居那里得知这个消息,立即率领全部人马前去搭救,到达以拦王的居住地时,正是半夜时分,他立即发起进攻。没有等睡眼惺忪的警卫弄清怎么回事,亚伯拉罕就把人救出来了。

这样,亚伯拉罕成为远近闻名的大人物。逃过劫难的所多玛王,前来拜访亚伯拉罕,同来的还有撒冷王麦基西德,撒冷的另一个名字是耶路撒冷,是迦南地区的一座古城。犹太人迁到迦南的时候,这座城已存在了几百年。

亚伯拉罕和麦基西德很快成为好友,因为他们共同信仰耶和华为世界的统治者,但所多玛王信奉异教,亚伯拉罕不喜欢他。所以当所多玛王把战利品赠送给他的时候,他和他正在挨饿的部队只吃了几只羊,其余的全都还给了所多玛城的原主。

遗憾的是,这些所多玛人并没有接受这件事的教训。

所多玛人和峨摩拉人在西亚地区恶名远扬。他们懒惰、作恶多端,而且罪行不受任何惩罚。尽管不断受到人们的告诫,他们却不以为然,我行我素。当地的居民对此厌恶至极。一天傍晚,落日的余晖渐渐消失在黑沉沉的群山后面,亚伯拉罕坐在他的帐篷前,心中充满幸福的感觉,因为耶和华的许诺就要实现了——他和撒拉快有孩子了。

他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忽然看到三个陌生人从大路上走来,他们看上去疲惫不堪,亚伯拉罕请他们休息一下,他立即吩咐撒拉准备食物。吃完饭后,他们聚在树下聊天。

天色晚了,陌生人告辞说他们还要赶路。亚伯拉罕得知他们要去所多玛和峨摩拉,忽然间,他认出来了,原来是耶和华和他的两个天使。

亚伯拉罕知道了天使的使命是什么,因为他的亲人也在那里,他请求宽恕罗得和他的家人。

耶和华同意了,他还答应,如果能在两座城市中找出五十个、三十个甚至十个正派的人,他就赦免这两个城市。可是,他没有找到。

罗得得到警告,所多玛和峨摩拉在天亮之前会被烧毁,他必须带领家人赶快走。而且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不能回头看。

罗得听从了,他叫醒了妻子、女儿,连夜逃走。但未等到达安全地区,罗得就失去了妻子。当时大火烧得天空一片通红。罗得的妻子知道自己的邻居都留在火海中,她不禁回头偷看了一眼。

耶和华看到了,立即把她变成了一根盐柱。从此罗得独自一个人带着两个小女儿生活,后来一个女儿成为摩押的母亲,形成摩押部落。另一个女儿的儿子名叫使亚米,他建立了著名的亚扪部落。

罗得的遭遇使亚伯拉罕非常伤心,他决心远离那两座烧毁的令人厌恶的城市,忘记那些可怕的回忆。

他离开森林和幔利平原,向西走到离地中海不远的地方。

地中海沿岸居住着腓力斯人。他们来自遥远的克里特岛。在亚伯拉罕出生前一千多年前,他们的首都诺索斯被敌人所毁,逃出的人本想在埃及立足,但被埃及的军队赶走,于是他们向东,凭借他们的武力,在地中海沿岸的迦南地区得到了一席之地。他们的国家叫腓力斯地亚,今天称巴勒斯坦。

腓力斯同当地人、犹太人之间的争斗直到罗马人到来才停止。腓力斯人的祖先曾是西方世界最文明的人。当犹太人还是野蛮的牧羊人的时候,当美索不达米亚的农民还在用石头和棍棒做武器的时候,腓力斯人已经能够铸铁造剑了。正因为如此,为数不多的腓力斯人能够抵挡成千上万的迦南人和犹太人。

尽管这样,亚伯拉罕和他的随从们还是勇敢地进入腓力斯人的国土,定居到贝尔谢巴附近。他们建起耶和华的祭坛,挖了一口深井,种植了一片树林提供给孩子们玩耍。

这真是一个乐园,亚伯拉罕和撒拉的儿子在这里诞生,取名为以撒,意思为“欢笑”。他的双亲在高龄无望的时候得子,确实应该欢笑。

但实际上,在婚后多年不育后,亚伯拉罕依照当地的风俗娶了第二个妻子。

第二个妻子是埃及女仆,名叫夏甲。撒拉不喜欢她,夏甲生下名叫以实玛利的男孩子,撒拉更加仇恨她,总想把他们赶走。

以实玛利与同父异母的兄弟一起玩耍,有时也会争吵,打成一团。撒拉更不高兴,她知道自己又老,又不及夏甲漂亮,所以一心想除掉这个争宠的对手。

撒拉要亚伯拉罕送走夏甲和以实玛利,亚伯拉罕拒绝了,因为他喜爱以实玛利,这是他的孩子,他不能赶走他们。可是,撒拉不肯让步。最后耶和华出面了,他要亚伯拉罕顺从妻子的意思。

在一个悲伤的早晨,亚伯拉罕与他忠实的女仆和儿子告别。他让夏甲回到埃及去,可是从腓力斯到埃及,路程十分遥远,而且危险。夏甲和以实玛利走了还不到一个星期,就在贝尔谢巴的荒野迷了路。若不是耶和华搭救了他们,指给他们有水的地方,他们早就渴死了。夏甲和她的儿子终于到达了尼罗河岸,受到亲戚的欢迎。以实玛利长大以后,成为一名战士。而亚伯拉罕却再也没有见到过他。夏甲走后不久,亚伯拉罕又差一点失去他的另外一个儿子。事情是这样的,亚伯拉罕绝对服从耶和华的意志,而且是一位正直和虔诚的人。耶和华想最后再考验他一下,结果差一点送了一条人命。耶和华突然出现,要求亚伯拉罕把他的儿子带到摩利亚的山上杀掉,焚烧作为祭品。这位老先生始终忠于耶和华,他命令家仆做好旅行的准备,准备好木柴、水。第二天,亚伯拉罕带着儿子,牵着驴向沙漠出发了。他没有告诉妻子去做什么。耶和华说了,这就够了。

以撒边走边玩,快活极了。三天之后,到达了摩利亚山。亚伯拉罕让两个仆人等着,自己带着以撒爬到山顶。

这时以撒感到奇怪,他常常随父亲去献祭,可这次不同,他看见了祭坛、木柴,还有父亲手里拿着的长刀,可是羊在哪里,他问他的父亲。

父亲说:“时候一到,耶和华就会准备好羔羊。”然后,亚伯拉罕抓起独生子把他按在祭坛上。他举起了长刀。

这时他听到了一种声音,耶和华说话了,他现在知道亚伯拉罕是他最忠诚的信徒,他不需要更多的证明了。

以撒站了起来。这时恰好有一只大黑羊的犄角被树枝缠住了,亚伯拉罕便用它来代替。

三天以后,父子俩回到撒拉身边。亚伯拉罕再一次离开贝尔谢巴,这里的一切都使他想起夏甲和以实玛利以及那可怕的摩利亚山旅行。他回到幔利平原。

撒拉太老了,经不起长途跋涉的辛苦,她死了,葬在亚伯拉罕为她买来的麦比拉山洞里。亚伯拉罕感到非常孤独。他一生劳作,迁徙,还要打仗。他累了,想休息了。

但他还需要操心以撒的婚事,附近的女孩子都是迦南部落的,他不想找一个异教的女子做他的孙子的母亲。他听说老家的弟弟拿鹤家人丁兴旺,他希望以撒和表亲成婚,这会使家族更兴旺,免去了娶外族女子的麻烦。

于是,他把老管家叫来,讲了自己的要求——找到一个喜欢操持家务、能干农活、心地善良、宽容大量的姑娘。

老管家受命而去,他带去的十二匹骆驼载满礼物,因为他家主人是迦南地区的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必须让老家的人了解这一点。

管家沿着亚伯拉罕八十年前走过的同一条路到了乌尔,慢慢打听拿鹤的家。

同类推荐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为介绍近代基督教在华传行历史的编年体工具书。从公元180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抵达广州写起,至公元1949年停笔,涉及在华基督教相关人物和团体机构近19000个。所收内容包括:一、各国来华布道的差会——名称、国别、宗派、开教、立会设堂等;二、历年来华的传教士——姓名、身份、驻在地、调转及相关事工等;三、教会所办医院、学校、慈善机构、报纸杂志及社会文化团体;四、相关教案;五、编者认为应该收录的其他资料。书末附有人名及教会团体机构汉字音序索引、西文原文索引,方便检索。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修行诸法:洗心禅3

    修行诸法:洗心禅3

    眼睛所见受物质世界限制,如何达到心所见而无所不及?何又为佛家“五”眼?如何禅坐,才能由身体的平静达到心灵的静谧?贤宗法师尽毕生修行所悟,引据佛家典籍,为读者们讲述如何看透尘世苦难,开阔心境,收获快乐人生。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热门推荐
  • 贵女拼爹

    贵女拼爹

    穿越成侯门未婚媳,可高贵的继母与未来婆婆长公主视她如眼中钉肉中刺,一心除了她为心仪世子的继妹开道。不怕,未来侯爷公公可是她前世爱女如宝的老爸,有老爸护着,看她如何斩五关过六将,为已造一世福运绵长。这拼爹的时代,宅斗也悠闲啊。--------------推荐轻轻的文《雍正小老婆》,新文《六十年代白富美》,感兴趣的亲们可以去看看哦。感谢然然制作的封面,辛苦然然了,抱抱~
  • 漠北雄风

    漠北雄风

    (【环塔·沙域】优胜奖作品)为追寻父母踪迹,七战环塔,为完成梦中夙愿,执手前行。天山论剑,八大门派齐聚首,几经辗转,二十四处追行踪。以高超的车技摆脱冥冥之中的束缚,用天地的绳索扼住命运之神的咽喉,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
  • 技击余闻补

    技击余闻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王霸宠:丑颜倾天下

    邪王霸宠:丑颜倾天下

    前世,她在冷宫度过十六载,忍气吞声却被活埋致死。她发誓要让他们付出惨痛的代价,却发现自己竟重生成一个人人厌恶的丑女!易容术、羽衣曲,她用尽全身解数复仇,却不知不觉间早已落入某人的圈套。重生一次,她再不会重蹈覆辙。这辈子的她只要做一个足够恶毒的女人就够了。至于什么以德报怨?抱歉,她从来就不懂。【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幽冥桃花

    幽冥桃花

    一株桃树,生在幽冥地府,八百年修炼在碧落黄泉化为人身,一世情结,留恋凡间,爱上一代帝王,化身渡劫的时候劫数太重,化身鬼魅,永生不得再留凡间,后来她留在孟婆桥上熬汤超度众生,后来阎王将她媚献,她桀骜一生不愿意委身他人,散尽毕生的修为,在碧落黄泉做了个摆渡人引人超度,后来天上的神仙说起来她,都啧啧称奇,一个地府的桃花精,能入得碧落黄泉,喝的黄泉水,吸得碧落气,不知是怎样一个奇女子……
  • 恋爱记99天

    恋爱记99天

    有梦就去实现,实现不了就要去做,应为那是梦想的必经之道。张小军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那是他梦想计划中的开始,应为他有个老同学就是在北京做小说编辑,他这是去投靠。在火车暴躁的噪音之中,听得最多就是那火车的汽笛声,“呜!呜!呜”听过三天之后,张小军终于解脱了。下了车,迎接人群是数不过来呀!嬉笑,兴奋,激动,开心围绕着他们。
  • 清宫妾妃

    清宫妾妃

    不想当皇后的嫔妃不是好嫔妃,我们的目标是——教育乾渣龙!!新书《清穿咸鱼攻略》求收藏求养肥!宅女林羡余被宫斗APP绑定,开启快穿之路,本应智斗嫔妃、攻略帝王,然鹅……看看那些渣得各有特色的渣渣,林羡余表示,争宠是不可能争宠的,她宁可当一条混吃等死的咸鱼!谁敢坏老娘享乐大业,咸鱼甩尾抽死之!
  • 纵横星际

    纵横星际

    星夜无云,一个年轻人,独自打量着眼前的繁星皓月。他知道,那浩瀚星海,时刻诞生着奇迹,茫茫天宇,处处演绎着传奇。而他的目的,就是在星辰穿梭、斗转星移之间,找到下一个抢劫目标……
  • 东城杂记

    东城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典型的美国佬

    典型的美国佬

    怀着"美国梦"的移民们一旦踏上美利坚的国土就面临两种文化的左右夹击,接受还是抛弃?只有适者生存。本书是译林出版社华裔美国文学丛书中的一部,是一部关于"美国梦"的小说,而作者就是"典型的美国佬"成功故事的一部分。该书在美国受到读者的欢迎,《波士顿环球时报》这样评价它:"移民的经历从不雷同,一场喜剧、悲剧,也是一次愉悦的阅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