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7400000007

第7章 谁的“大清”

“大清”是汉人的还是满人的,这似乎不成问题,按惯常说法,满人是“夷”,在明代人的眼里这个“夷”字和野兽的意思差不多,这些“野兽”占据了大明江山,怎么可能被承认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去掉身上的膻腥,心里至少还得经过一番文化的洗澡,这番身体到心灵的刷洗,有一个专有名字叫“汉化”。

可偏有人说大清统治成功的秘诀是依靠满人的特性,猛一听有些奇谈怪论的感觉。这些“奇谈怪论”被编到了一本书里,叫《“新清史”的研究与争鸣》。“大清”历史既然被“新”了一次,自然有新的道理。我的理解是,“新清史”新在认为满人即使要洗澡,跳进的也不是汉人一个澡缸,膻味也未必洗净才有资格做咱们“中国”的皇上。乾隆爷不仅是汉人的君主,还自封是蒙古的可汗,西藏的文殊菩萨转世。他在紫禁城和避暑山庄之间来回迁移,绝不是常人所知有利于防暑这么简单,而是要回避为了去除膻腥老爱在汉人浴缸里洗澡这种印象。在他们看来,除了多沾点汉人的文气,再留点满人的膻气似乎没有什么不好,反而显示出大清不同于明人那般狭隘偏执。

明人修长城,把满人挡在外面,理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是一个族群堆里长起来的,心里的想法一定是拧着的。可明朝从此自画界线,占据的地盘却变得小多了,皇帝还被蒙古后裔瓦剌给掳去羞辱了一番。于是清人嘲笑说,我们与蒙古、西藏结盟,他们就是天然的屏障,明人费了那么大劲儿,不但长城内的中原地盘守不住,连南宋苟延残喘的样子都维持不下去,南明只存在了十八年,南宋却存活了百年以上。所以,大清皇帝把宋朝贬得一塌糊涂,康熙皇帝捧宋代的儒学大师朱熹,可到了乾隆爷就开始不断“辟宋”,就是批判宋代那些士人的思想,好像是和他爷爷的想法打架。其实不然,宋代流行把北方人(金人、辽人、西夏人)当作野蛮人的想法,一直让大清皇帝耿耿于怀。

大清皇帝喜欢说汉唐的好处,甚至屡屡羡慕古代的黄金年代——周代,不愿说宋朝的好话,为什么呢?有一个理由是,周代取代商朝,不过是西夷取代东夷罢了,“夷”只是相当于一种户籍,和文明与野蛮的区分扯不上关系。如果“夷”是野兽,那么,周人也是野兽了,因此,“夷”是野兽这个宋代以后出现的解释自然不成立,这是雍正皇帝的看法。乾隆爷和他爸爸不一样的地方是,他更喜欢提及汉唐盛世,因为唐代君主李世民就是个“杂种”,按陈寅恪先生的考证,出自北方蛮族血统,按宋人的标准也是个“野蛮人”。乾隆爷说,你看,连唐太宗都是个“杂种”,我们这些“杂种”当皇帝有什么不可以吗?这问题问到了要害。关键在于,乾隆爷自己接受了不少汉人的文化思想,但他死不承认自己变成了汉人的文化奴才。这与我们汉人学者一厢情愿地说什么满人被汉化了,好像还有点距离。

以上是对新清史新在哪里的一点归纳。但新过头就有点语走偏锋、故作惊人的意思,比如说乾隆帝曾一度连篇累牍地在谕旨中提倡“满语骑射”,意思是要教导满人保持自己民族的传统语言和生活习俗。这事单看起来是死守自己民族那点骨血特征,但更大的背景却与此正好相反,因为满人大臣大多不喜用满语书写奏折,或者通篇频频出现病句错字,弄得乾隆爷不断发火,才用谕旨骂人,恰恰说明满语骑射的习俗衰落得把持不住,而不是什么区别于汉化的统治特点。所谓“缺什么才吆喝什么”,正如当今社会,越是道德缺失才提倡树立“新道德”的意义,而绝非表示现在道德空前的纯洁高尚。如果脱离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去想当然地推测,可真有点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味儿了。

再有个例子是“正统”的问题,每个新王朝建立时都要给自己的出身找个说法,必须清楚地说明自己正统的根儿埋在什么地方,大清是关外蛮族入主大统,这个统到底应该接到哪里去?如果按照种族的接续原则,满人从人种上说都是位于宋朝北方的金人后代。所以他们在东北时还叫“后金”,但有了“大清”的名号后就犯了难了,到底是接汉人的统,还是接金人的统?一些史臣乱拍马屁,说编历史时咱们大清应该接着辽金的统,结果马屁拍在了马腿上,被乾隆爷一顿臭骂,乾隆说,大清应该接的是宋元明的朝代,把那么重要的统接在了一个地方政权上,这不是自己贬自己吗?可见,乾隆爷脑子里的统不是狭窄的种族观念,并不是非得把大清名号和自己的祖先绑在一起,在他的脑子里,对更广大空间疆域的控制才是建立正统最重要的因素。

以上所举两条,没有为汉化翻案的意思。在此想为“新清史”和“老清史”的区别简单归纳几句。

首先,新清史强调断裂,老清史强调连续。在新清史的眼里,满人的清朝几乎完全可以割裂成一个和汉人的明朝不一样的朝代,这显得有点耸人听闻。

再有,新清史强调区分,老清史强调涵化。新清史中满人和汉人的区别(语言、服饰、军事、社会习俗)是焦点,可老一辈看大清却满眼都是满人被汉化的历史。

另外,新清史更强调东—西,老清史更重视南—北。老一辈眼中,满人由北向南,步步紧逼,先入关抢占中原,后大兵吞噬江南,张扬的完全是南北纵贯而下的蛮狠态势,汉人文化也是以柔克刚步步涵化,不慌不忙地给这些塞外“禽兽”洗澡洗脑,刷洗膻腥,到最后不分彼此,这想法骨子里有点大汉族主义,却也不无道理。

新清史却说周代东夷西夷可以相互换位,哪有什么汉人中心。于是大清的疆域延绵不绝地应该向西延伸到蒙古、新疆、西藏和中亚。大清西进被想象成了一个类似西方世界不断东进、到处殖民的翻版。这种时髦的全球化史观把大清纳入到东西交流的世界史框架中定位,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汉人在里面几乎完全消失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问,如果把东西和南北的视角调和起来后效果如何?我想,在那时,清史解释是不是可以出现一个第三条道路?

同类推荐
  • 你是我温暖的依靠

    你是我温暖的依靠

    爱是人生永不落幕的演出。滚滚红尘中,那些美丽而温暖的爱总是充斥着你我生命的每个角落,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每个时刻。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你是我温暖的依靠》中的每一段文字都能带给你心灵的启迪,每一个情节都能带给你美的历程,每一个温情故事都能触动你内心柔软的一面,让你久久共鸣。
  • 人不好绝望,但也不可乱希望

    人不好绝望,但也不可乱希望

    《一绿色之候鸟》是陈映真小说中高度难解的一篇,它在隐晦的寓言形式中包含着政治与思想的批判性。“一绿色之候鸟”不只是泛泛的希望,而有一个更具历史性的所指。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代表了1960年代台湾知识分子的三种可能的主体状态和面对“未来”的方式。关于赵公的勾勒隐藏着对国民党统治的批判以及对知识分子精神与人格状态的悲叹;年轻的陈老师缺少主体性,一心只想生活在远方来日,是作者批判的对象;低调的季公是小说的核心角色,承载了作者关于出路的探索。
  • 青春似酒

    青春似酒

    青春美好而阴晴不定,我们都曾经历,用文字,把它定格下来,我们就成了追逐阳光、露出灿烂笑脸的向日葵。这本书是余红人生经历和生活美景最真实的记录,像一扇扇门窗,每一篇都带你走进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和你分享青春的秘密,带你游历美不胜收的大自然,一起感悟生命不可多得的智慧和哲理。余红用书写留驻了青春,将生命变成一条潺潺流淌、浅吟低唱的小溪,让我们在阅读中获益匪浅。
  • 浮生六记(增补版)

    浮生六记(增补版)

    沈复编著的《浮生六记(增补版)》以作者夫妇的生活为主线。是一本追溯往事的书。其中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此外还附有失传已久的《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
  •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

    人气作家水木丁畅销随笔集《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姊妹篇——从情感、生活、阅读三个角度,讨论在残酷喧嚣的世界,如何追寻到真正的自由与爱。书中收录关于情感、生活与阅读的散文随笔五十余篇。延续《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的风格,作者从现实生活里、从情感经验之中、从阅读思考之间,引发出有关生命、成长和自由的讨论。每一篇都闪耀着智性的光辉,记录了一位理智与感情并存的作者,挥别青春的脆弱与伤感,臻至成熟温暖的过程。而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共同问题的答案:在这个残酷喧嚣的世界,如何追寻到真正的自由与爱。
热门推荐
  • 永怛神壂

    永怛神壂

    当人类掌握神的力量,神驾驭人类的躯壳,恶魔披上人皮,鬼怪带着画皮,真实与虚假焦灼着,灵魂被信仰奴役,形形色色的恶魔是内心的鬼。生命是否还有意义,否定了规矩,心魔,跨越了底线,一切都无所谓。战吧,改变世界,拯救被奴役的人们。
  • 黑色序列

    黑色序列

    欢迎来到黑色序列。 冰凉的女声在尹陌然耳边响起,预示着下一轮逃亡的开始。 无尽的游戏,死亡的危险,兴奋的战栗。 究竟她能否逃离这无限的轮回....................无限流,有cp
  • 俊俏女太子

    俊俏女太子

    拔一柄神剑,破亿年宁静。架一虚幻界,解千年封印。穿一身男装,扮俊俏太子。携一双玉手,历重生繁华。执手相看,是姐妹情深。血染长衫,是旧人相忘。一柄折扇——相遇,纵使扮作男儿也注定相知相恋。一片竹林——归处,既便是懵了心智也注定将记忆唤醒。穿越不是仗剑天涯,而是活出自我!
  • 每日氪金计划

    每日氪金计划

    ?一发入魂十连改命,没有什么是氪金不能解决的事情!这是一个不愿意屈居于系统的系统流大佬,利用系统客串金手指老爷爷针对各大世界男女主角进行恶意骗氪的故事。“嘿兄弟,我这里有一本太初混沌轩辕决,给我三百块钱,以后它就是你的!”
  • 十八岁的大海

    十八岁的大海

    基地家属招待所就在海边。由于舰艇部队多,招待所一年四季总是爆满,尤其是到了冬季,更是紧张。冬季农闲了,家在农村的老婆孩子都赶在这个时候来队探亲,所以家属住招待所都得提前排队,有的来队了,却住不进去,只好先住大通铺,那个年代不似眼下,满街都是宾馆饭店,还有家庭旅馆,那个年代别说是宾馆,就是饭店,整个城市也是数得过来的。舰长三天前才接到嫂子来队电报,拿着电报去排了个号,可是要到十天后才有单人房间,因此我将嫂子接到招待所,就安排母子俩在一个摆满大通铺的房间里住了下来,随后就骑着自行车赶回码头。
  • 阴债

    阴债

    大姑打死了奶奶,我偷了爷爷的命,刚出生的女儿开口说话,一切的起源,皆因祖传的《术经》而起,祖上欠下的阴债,需要后人偿还。后山坟地突然出现的小屋;安静的小镇巷子男人死绝;白日病床昏睡,夜里魂魄离体的美丽女人;医院查不出的怪病,却使人头疼欲裂,口吐黑水,我身边的怪事不断发生。麻衣相术,马仙附体,茅山传人,各种民间的隐秘传承相继而来……
  • 玩个小号遭雷劈

    玩个小号遭雷劈

    她的大号是《盛世》天龙里的所谓大神一枚,让无数小女子趋之若鹜。她建了个小号,想要导正性别,试试玩女号的感觉,却在建号的第一天就乌龙地卷进了天龙里最狗血的一段八卦恋情之间。她只是出来打个酱油的,怎么突然就成了重要女配?
  • 德闻视界:我在德国当记者

    德闻视界:我在德国当记者

    本书是作者在驻德期间所当记者采访的一些文字集结,可以作为一段心路历程,一个时间标签,一种历史纪念。此书不是的单纯叙事,而是一部触景生情的思想札记,它更偏重于抒发作者内心感受。通过作者的采访纪实,本书为我们展示出德意志家多姿多彩的风俗画卷,而且,又涉及了外交时政、人生、社会、历史等重大的时代课题,并不断地给人以精神启迪。本书作者是央视驻外记者,从2005年2月28日到2008年6月30日,3年多的光阴,40个月,作者在德国当央视驻外记者。那是一段忙忙碌碌、风风火火、变动不居的日子,作者接触了不同层面的人,采访经历了不同的事,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德国,但是却似乎总是无暇看风景。
  • 拳台杀手

    拳台杀手

    二十一岁那年,当了三年朝奉的春日先生次离开纽城,奉老板之命到费壹城去会一位四川来的客商。在此之前,春日先生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一直是在纽城万盛烟行的账房里进进出出。万盛烟行,是纽城中一家小小的烟行。当年也就不过是一爿铺面,几间作坊。门,是杉木做的;墙,是杉木做的;就连上头的瓦片,有许多地方也是用杉树皮做的。整个烟行看上去斑斑驳驳,老态龙钟,一副其貌不扬的样子。但是,这却是一家历史悠久而且名声蜚然的百年老店。纽城,地处赣北平原。城外肥畴沃壤,地旷人稠,自古以来,一直是一方富庶之地,鱼米之乡。此地除了出产上等的稻米之外,还出烟叶。饶州的烟叶,历来就名声在外,所以饶州黄烟就远近闻名。特别是其中的那种“皮丝烟”,更是饶州黄烟中的珍品。皮丝烟,不仅色泽黄润,味道醇厚,更主要的是它的丝缕既细又长,而且柔韧不绝,所以被称之为“皮丝”。历来被行家和那些“瘾君子”们视为黄烟中的上等货色。据说晚清年间,这种皮丝烟还是专门孝敬“老佛爷”的奴才李莲英的“贡品”。万盛烟行虽然是一家小小和烟行,但这家出产的皮丝烟却是珍品中的珍品。其原因就是这家烟行有一位刨烟高手。因为这种烟质地的好歹贵贱,除了清尘、打捆、上油、添水、压刨等基本工序要到位之外,其关键的功夫全在刨烟师傅的手上。不同的师傅就能刨出不同的品质来。万盛烟行的这位刨烟高手,历来都是春日先生的先人。先是他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然后就是他的父亲。所以,他们家祖传的这种绝招是独行独艺,在纽城代代相传几十年。因此他们祖上几代人,一直深受老板的器重。
  • 平天帝

    平天帝

    九州平,人皇现,神鼎出,天道灭当曾经的勇者重新开始他的人生后,整个天下都将匍匐在他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