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类推荐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经典,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古代塾师教导幼童的重要教材,是昔日知识分子重要的知识资源,深刻影响着他们成长。合共约二千七百多字,是古人用来识字的书目;同时,涵盖道德、文化及历史基础知识的教育。古人在识字及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写作及研读经典。
热门推荐
从奥登到叶芝:30诗选的批判性分析
本书对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有裨益,能帮助有志于此的读者梳理19-20世纪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本书批判分析了30首诗歌,作者包括W.H.奥登,泰德·休斯,约翰·济慈,菲利普·拉金和叶芝,旨在帮助读者大致了解每个诗人代表的生活和工作,并深入理解其诗作的内涵。其中更有惊喜内容:即读者自学指南。皆付笑谈中之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逝水,光阴如水,旧物似水。逝去的不仅只有旧时光,还有旧事物,谓之消亡,引申为“破”,即打破、淘汰之意。何为旧事物?它可以是一个政权、一套制度、一种秩序、一群人等等。既有消亡、打破、淘汰,便有诞生、建立、替代,姑且笼统地称作为“更迭”(这是后话)。更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少不得会有探索、追寻、尝试,甚至还会有对抗、杀戮和牺牲,直到出现新的平衡这个过程才算完成。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太多这样的更迭。试着从武侠的视角,解读历史轮回中的破与立。中国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 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及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 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 ”、“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 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年画》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