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与信义:知足常乐的源泉
就像北欧对付熊孩子不能打屁股一样,北欧对待触犯法规的子民,永远也不能施行如新加坡那样的挞刑。怎么办?说来其实简单,无非各党派之间的互相监督以及透明的制度,和时刻惦记着娱乐政治家的媒体,仅此而已。所以说起北欧各国的廉政之路,似乎乏善可陈。掰着指头数一下那些因“贪污”而下台的官员,你甚至有一种“这样也行?”的感觉——一不小心忘填一张个人税单都可导致逃税和不讲信义而下台!媒体天天端着镜头拿着笔头想要找到政治家的污点,但要从经济上发现问题则极为困难。所以公务员这样的职务在北欧永远也不会列为“丈母娘选女婿”的标准。
北欧国家的政府首相和大臣们没有什么特权,甚至在1986年社会民主党人首相帕尔梅遇刺以前,首相外出也不配警卫。国家“重臣”们一般都乘公共交通工具或自己驾车上下班。如果出差去外地,则常自己乘出租车去机场,亦无人迎送。首相和大臣家里,不讲究有服务人员或厨师。北欧人工最贵,首相请不起。所以有一天你忽然发现新搬来的住在隔壁的邻居好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不要怀疑,也许他就是当年才当选的当红首相!
北欧国家政府官员医疗照样要排队,生病没有特护病房,退休没有老干部疗养中心,关键是隐形存款藏不住,甚至想要合理避税都得想尽办法。比如全球知名品牌宜家家具的创始人英格瓦·坎布拉德,传老头子创业时为了避开瑞典高税收,而将公司注册在了避税天堂瑞士。如今年老恋乡,落叶归根搬回瑞典居住,被瑞典人民鄙视得狗血喷头:年富力强时逃税,年老时却要来享受瑞典的高福利,唾弃之!其实老头子身家千亿,自然不在乎一点老年福利。但对于向来不崇富的瑞典人,千万富翁和一介平民的价值是一样的,大家要的是公平奉献!
北欧人的观点是你挣多少钱与我无关,你花政府多少钱却与我息息相关。因为那些税收里的每一分钱都与社会每一个人有关。这就是欧美政府官员明白的地方,宁可惹些桃色新闻对不起夫人,也不敢贪一分钱失去在社会与民众中的信用!当然惹了桃色新闻一样下台,因为北欧人眼里爱情、婚姻的神圣同样是不可侵犯的。
就像北欧几乎所有公司都是开放式空间或透明玻璃墙一样,大家工作时间在做什么一目了然。即便是非透明空间,办公室通常也总是开着门。办公场所的功能就是与人交流沟通,大脑和大门都要最大限度地开放。下班后回到家的地方,才是个人隐秘之所在,任何人非主人允许不得踏进其家门槛半步。
北欧习惯了公共场所凡事透明,计划、任务如此,财政亦如此。何况北欧人一直提倡均贫富,不分行业贵贱,重视人的劳动价值。大家收入低也低不到哪儿去,高也高不到哪儿去。收入低交税低,收入高交税高。税后一清算,一下子就把大多数人的收入拉到一个相差不多的水平线上了。
在北欧即便个人收入保密,但是你所处行业的收入并不保密,稍微一算,只要知道你所从事的行业,就大概能算出你的个人收入。奖金等这种弹性很大不利于走税的收入,在北欧机制里几乎不存在,做得好的话就直接涨工资。
在这种外有盯梢、内有机制透明的双重监督下,北欧大小官员时刻处于“十面埋伏”。别说偷偷接受贿赂,或偷偷利用工作之便贪污,公开透明的一键制简直让你无处遁形。只要在国家互联网上键入你的人口号,那么你所有的信息都会一览无余地出现。所以你除了能从办公室里带走用来补充体力的几颗糖,是带不走任何其他东西的。
每一个北欧人都深深懂得,在这样以诚信和名誉为本的社会,丢了诚信甚至比丢了官职更可怕。人们将贪污、逃税甚至逃票这样的人生污点称作墨鱼事件,一个人只要有过墨鱼事件,你求职、贷款、开公司,都将会遭到相关部门异于常人的严格审批,且通常会遭拒。北欧人自古崇尚骑士精神,具有英雄主义情怀,如果因此而使人格受损,自己也是无法原谅自己的。虽然媒体经常拿他们开涮,但那是另一回事。
除了道德体系的建立,公平与分享亦是北欧人社会意识的基石和前提,甚至在幼儿园里一岁半入园的孩子都已经开始慢慢接受公平与分享的意识。近几年的幼儿教育更是打破传统,率先提出在性别上的公平待遇。最明显的就是在玩具上不再强调男孩玩具或者女孩玩具,以免过早地确立孩子的性别意识。
另外学校淡化特权意识,孩子很少攀比谁家比谁家有钱,其实北欧社会一贯提倡“均贫富”的治国理念,不仅提倡,而且认真执行。收入越高,交税越多,所以孩子们在一起,若要论虚荣,只能比谁比谁酷、有个性。
如果只是做到公平,那么显然低估了北欧国家的文明高度。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公正,才是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共赢。
公平并不一定意味着公正,在公平的前提下,重视和关注个性化的突出和发展,将人性化发展到极致,关注每一个哪怕最微小的单元,才是公正社会的意义之所在。在这一点上,北欧国家早就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如在北欧国家东风渐起的同性恋群体,提出国家的婚姻法赋予了每一位公民受到婚姻法保护的权益,这是公平的。但是对那些不愿与异性相恋结婚的公民,便无法享有婚姻保护的权益,这是公正的吗?所以近年来包括冰岛、瑞典在内的北欧诸国,率先对同性恋婚姻持开放态度。
2010年6月27日,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议案在冰岛议会被一致通过。从此同性婚姻也受到与传统婚姻一样的公正待遇。不仅议会通过,冰岛女总理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和她的爱侣、女作家乔尼娜·莱奥斯多提尔更是当天结婚!每年一度的同性恋游行规模越来越庞大!每到夏日,北欧街头彩虹旗到处飘扬。在这些飘扬的彩虹旗里,你不仅看到北欧社会人们的宽容,也看到对待不同事物量身打制的公正。
当推动一个社会进步的阶梯是基于包容、公平、公正、信义之时,人们才会得到真正的福利,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
平等的精神
北欧是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高平等性和高均衡性社会发展模式的国家。其经济运行体系可以简化为:斯堪德纳维亚模式=福利国家+国家干预+合作主义+平等的精神。
北欧的社会平等体现在诸如国民收入、福利平等、官民平等、性别平等方方面面。
在中国年轻的妈妈爸爸一直热衷于探讨孩子富养穷养之问题,在北欧国家这并不能成为问题。北欧国家的父母们,用爱心和耐心培育孩子的观念,则会使孩子终其所生受益无穷。
性格乐观,为人平和,工作无贵贱之分,凭兴趣选择工作的北欧人,是北欧国家发达与进步真正的基础,而为之奠基的,必定是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早在社会民主党成为瑞典政治舞台上的主角之前,瑞典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社会保障,这与宗教传统的影响有密切关系。从路德宗16世纪传入北欧诸国,信仰里的“爱你的邻居”的观念,立刻与瑞典、丹麦等民族在海盗时期形成的互助合作精神产生强烈共鸣,两者融合在一起,深刻地影响了北欧民族精神的形成。
19世纪是现代社会福利政策的“孵化期”,政府开始逐渐从教会手中接过社会福利的责任。瑞典政府鼓励妇女就业和参政。女权之风在以瑞典为首的北欧国家甚盛,从英国女王、丹麦女王及未来的瑞典王储维多利亚公主来看,就知道北欧国家在性别方面从来都是必须平等的。
早在20世纪以前,瑞典就有不少支持女权主义的良好传统。曾经读过一本经典瑞典小说《汉娜的女儿们》,一个家庭三代女性的故事。讲了这个家庭三个女人的命运:奶奶汉娜生活在瑞典农业治国年代,给富有的农场主当帮佣,小小年纪被农场主的儿子强奸也忍气吞声,把遭遇的不幸归结为个人命运。在男权具有绝对权力的时代,即便她发出呼声,蒙羞的还是自己。
汉娜的女儿约翰娜目睹母亲的境遇,性格独立而坚强,选择向社会发声。而她处的时代,也正处于瑞典社会转型和女权意识觉醒期。父亲的教育角色开始参与到儿女的成长过程中来,两性平等的意识被摆到桌面上,以约翰娜为代表的女权主义崛起的一代,开始从厨房走向职场。不仅如此,在爱情和婚姻中,也不再扮演被动和任人摆布的一方。
约翰娜的女儿安娜,像现在瑞典社会所有新一代的女性一样,通过妈妈和奶奶两代人的努力和争取,女权意识早已融合进骨子里,血液中,且会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我们也不妨把这部小说看成是瑞典女权主义崛起之路的“女权运动史”。在这方面,“汉娜和她的女儿们”功不可没。
也许直到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国家,还在为女儿的嫁妆而常和亲家闹得脸红脖子粗,又或者直到现在很多国家家庭遗产根本没有女儿的份儿。而早在1845年的瑞典,议会就已经通过了给予妇女遗产继承权的《妇女继承权法案》。所以现今的瑞典议会中,女性议员的比例高达47%,高居欧洲之首。
女人的修养与文明高度,代表着整个社会的文明高度。在全民关注的收入和福利上,瑞典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分配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突出了“全民”的意义。在瑞典,养老金人人都有权享受,并不是有工作的人才有。给妈妈和小孩的补贴也一样,每个家庭都有份,按小孩的人头发给。比如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政府视每个孩子为己出,每个月针对每个孩子免费发放的1000克朗左右“牛奶金”,一直到孩子16岁成年那天,其间不会中断。
在孩子两岁以前,妈妈会有每天200多克朗的“妈妈金”。有工作资历的会按工资比例来发放,得到的更多。像新移民那样没有工作资历的妈妈们,则最低限度亦如上所述,每天至少补贴200多克朗。我的女儿出生于2006年8月,而那时作为新移民的我才刚刚踏上瑞典土地不久,别说去工作了,为了适应以后的生活得首先学习瑞典语,受到的都是免费教育。但作为新移民,除了我的“妈妈育儿补贴金”,孩子也享受着“宝宝牛奶金”的补助,直到她年满16岁。
相对其他成千上万享受着这笔补助的孩子,我的女儿只是其中一例。作为妈妈,如果是工作的,育儿补贴会根据其工资收入的80%来核算,相当可观了。这也是为何很多瑞典女人会一拖再拖生孩子的期限,过了三十五六岁生孩子的大有人在。诚然,享受无拘无束没有孩子的自由生活是原因之一,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工作几年之后一旦育儿,就可享受高额的带薪育儿假。这笔账,即便是被丰厚的国家福利惯坏的瑞典男女们,也还是会算的。
北欧人对待利益的特点是:不合法不属于自己的绝不染指,合法范围内的则积极争取。北欧的经验充分证明高增长和公平分配是可兼顾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公正之间不仅并不冲突,而且福利和社会公正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是可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同时,福利导向体制和民主、自由之间也没有冲突。
因为有闻名遐迩的瑞典奶爸假,瑞典的爸爸们是不会错过陪着孩子一起长大这个过程的。如果收入没有老婆高,那就乖乖在家带孩子吧!被瑞典女权主义驯化了的瑞典男人们晒出来的奶爸照,一个一个都是标准的“贝克汉姆+小七”组合。那绝对的是:老婆你就负责风华绝代吧,孩子交给我!居家汉子的不二写照。
长达一年的带薪“爸爸假期”,爸爸们在孩子6岁以前,可以随便选择一年,尽享与孩子亲密相处、共度美好成长岁月。且近年来,爸爸休育儿假成了几乎硬性的一个规定,为的就是避免孩子在婴幼儿期缺少爸爸的关爱。
这是北欧国家从长远看的聪明之举,虽然妈妈爸爸们这么多假期貌似消耗了工作资源,但是在双亲的共同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健全的人格与体格,以及早早养成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将来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对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与其后来去投入资金与精力纠正一棵长歪的小树,不如早早施以优厚的阳光雨露,使其茁壮成长,用正确的态度尽一己之力而奉献于社会,这是社会制度与制度下的个人双赢的局面。
如何福利不养懒人——信誉与自律
北欧的福利制度有多好?除了那些明显用在瑞典人身上的优厚福利,在移民身上的福利一样丰厚。2006年我刚来瑞典时,在语言班结识了一个来自斯里兰卡的移民同学。这位身为母亲的同学,带着脑瘫的15岁的儿子,她和丈夫来到瑞典时几乎一无所有:语言不通,儿子重度脑瘫根本不认得人、无行走能力必须坐轮椅,丈夫失业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获得人口号,同学立刻毫无悬念地申请到了瑞典的生活福利补助。
过了两年,同学一家签证到期,该回国了。同学哭述不愿离开瑞典,因为一旦回到生活匮乏的斯里兰卡,先不说她和老公的生活状态,儿子的医疗会立刻失去保障。这意味着像所有智障者一样,儿子会在斯里兰卡度过无所依靠、任人欺侮的一生,而且很有可能早夭。然后不出意料,同学苦难的申述打动了瑞典移民局,全家获得永久居留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