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2700000011

第11章 唐乾陵陵园与唐长安城大明宫设计思想初探(1)

刘向阳邹林

唐王朝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都城长安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之一。历经千余年的沧桑岁月,如今能够体现唐代灿烂文化,让人直观地感受唐代社会蓬勃发展磅礴气势的文化遗存已是凤毛麟角。位于今陕西乾县梁山之巅的唐乾陵陵园和位于今西安北郊龙首原的唐大明宫遗址,作为唐代保存至今的唯一可能没有被盗掘的唐代一对夫妇皇帝合葬陵和最高规格的皇宫建筑遗址,无疑是这一辉煌时代最好的历史见证。大明宫和乾陵陵园的设计、营造时间,正值唐朝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上升时期,二者的设计思想、营造规模及其蕴藏的文化内涵,突出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唐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理念。笔者试对大明宫和乾陵陵园的设计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大明宫遗址与乾陵陵园概说唐都长安有三大皇宫建筑群,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合称三大内。大明宫是其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处建筑群,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朝及其以后的朝宫所在地和政治中枢。文献记载,贞观八年(634)十月,唐太宗李世民为备太上皇李渊“清暑”,于龙首原南坡修建,由“百官献赀以助役”。初名永安宫,贞观九年称为大明宫。龙朔二年(662),武则天以高宗患风痹,筹资大规模修建,并改称蓬莱宫。宫殿建成后,高宗与武则天自太极宫移居于此。咸亨元年(670)三月,又改称含元宫。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十一月,复称大明宫,遂成定称[1]。大明宫位于唐长安城北禁苑内东南的龙首原上,坐北向南,地势高亢,南接长安城外郭城之北垣,西接宫城的东北隅,东、北两面有禁苑围护,占据城北龙首原高地形势,规模比西内太极宫更为宏伟。

宫城中轴线为南北向,自南而北,依次有丹凤门、含元殿、宣政门、宣政殿、紫宸门、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太液池、玄武殿、玄武门、重玄门等。并于宫南新开辟丹凤门前大街,街宽一百二十步。大明宫是盛唐初期规模最大且最重要的建筑,遗址位于今西安市东北郊龙首原大明宫乡(今西安火车站北约1公里处)。据考古调查,遗址平面略呈一南宽北窄的长方形,其中西宫墙长2256米,北宫墙长1135米,东宫墙长2310米,南宫墙即长安城北郭城东边的一段,长1647米,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整个大明宫可分为两部分:南部为朝政区,规划严整,以含元殿为第一座正殿;北部为后宫区,依地形建有太液池和多座殿宇,以麟德殿的规模最大。丹凤门是大明宫宫城的正门,门内即主殿含元殿,其后是宣政殿。这里是自高宗龙朔年间及其以后皇帝举行“外朝”大典和处理朝政的场所,成为实际上的国家政治活动中心。

唐朝立国290年,历21帝,其中有19位皇帝死后葬于陕西渭河以北的第二道黄土高原和北山山脉各主峰之南麓,因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624-705)与其夫唐高宗李治(628-683)合葬一处,所以成陵18座,人们称之为“渭北唐十八陵”或“关中唐十八陵”。位于最西端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其所居之梁山为一石灰岩质山峰,四周开阔,平地涌出三峰,北侧主峰挺拔峻秀,海拔1047.3米,南侧东西对峙之二峰稍低,分别海拔941.8米和932.5米,二峰呈东北——西南方向,间距约380米,距梁山主峰分别为1290米和1550米。按照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唐代帝王“因山为陵”的埋葬制度,乾陵寝宫凿建于梁山主峰之中,是唐代帝王“因山为陵”葬制的典范。乾陵陵园的地面布局仿唐京都长安城格局,分为内城、外城和陪葬墓区三部分(分别相当长安城的宫城、皇城和外郭城)。据文献记载,乾陵“周八十里”[2],占地20余万亩。陵园原有城垣两重,内城周长591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内城垣四面正对山陵处置东、南、西、北四门(或称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门)。城内外建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六十朝臣画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遣右谏议大夫平章事崔损充修八陵使,及所司计料,献、昭、乾、定、泰五陵各造屋378间”[3]。这是乾陵地面建筑被破坏后的第一次修葺重建,与合葬武则天相隔92年。乾陵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

陵园内现存有唐代大型石刻120余件,其中内城朱雀门(南门)外现存113件,依次对称排列于长达649米的司马道两侧。从南侧双乳峰之间沿司马道主轴线往北,计有八棱形石华表(又称石望柱)1对,翼马(又称天马或飞马)1对,高浮雕鸵鸟1对,石仗马及牵马人5对,戴冠着袍拄剑的中郎将石像(或称直阁将军或奉阁将军,又称翁仲)10对,石碑2通(无字碑和述圣纪碑),蕃臣石像61尊(东群29尊,西群32尊)。内城四门外各置石狮2尊,北门外另有石仗马及牵马人3对。这些石刻,高大雄浑,雕琢精美绝伦,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

乾陵的东南隅即陵园神道以东为陪葬墓区,分布有皇亲国戚和重臣等陪葬墓17座。

文献记载,陪葬者有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邠王李守礼、义阳公主、新都公主、永泰公主、安兴公主、特进王及善、中书令薛元超、特进刘审礼、礼部尚书左仆射豆卢钦望、右仆射刘仁轨、左卫将军李谨行、右武卫将军高侃、左仆射杨再思等。[4]这些墓葬,分别依墓主人生前的地位高低,由远及近排列。

二大明宫与乾陵陵园之营造缘起及总策划者唐王朝取得天下后,选择隋代首都大兴城为国都,改其名为长安。同时,改大兴城中心的大兴宫为太极宫,其正殿大兴殿改名为太极殿。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年号武德,将位于长安城中心的太极宫作为唐帝国的统治中枢。唐王朝的开创者虽然登基于此,设朝于此,但却多次声称太极宫地势卑下潮湿。这种态度,说明唐朝统治者对太极宫并不满意,将太极宫作为朝廷的统治中枢只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

贞观年间,唐太宗听从了公卿的建议,开始另行择地,营建一处新的朝廷,这处新朝廷即历史上着名的大明宫。

大明宫之营建缘起,最早出自众公卿的建议。《旧唐书·太宗纪上》载,贞观二年(628)八月,太宗李世民“以军国无事,每日视膳于西宫”,公卿奏曰:“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但时值国家初定,国库空虚,李世民以“糜费良多”而不许[5]。贞观六年(632),监察御史马周上疏提出:“(大安宫)尚为卑小,於四方观听有所不足,宜增修高大,以称中外之望。”[6]正式提出建筑新宫之议。直到贞观八年(634)十月,唐太宗李世民为备太上皇“清暑”,才正式决定营构,由“百官献赀助役”。《资治通鉴》卷194记载,贞观八年七月,“上屡请上皇避暑九成宫,上皇以隋文帝终于彼,恶之。冬十月,营大明宫,以为上皇清暑之所”[7]。初名永安宫,次年正式改名为“大明宫”[8]。大明宫是唐朝初期新建的一处宫殿区,但是,宫还未建成,太上皇李渊就在第二年的五月病死在大安宫了。大明宫的营建工程也就此停工。据有关专家考证,唐太宗贞观八年给太上皇李渊最初营建的“永安宫”不在唐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应该在唐代麟游县的九成宫附近。次年以“大明宫”为名称时的营造地点在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9]。

大明宫再次大规模营建是在高宗龙朔时期。唐高宗永徽六年(654),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实现了她政治生涯上的第一次大转折,可以直接影响高宗施政,而高宗偏偏在此时患风痹,百司表奏均由天后详决。武则天开始凭借天后的身份,以高宗患风痹为由,决断朝事,开始兴修宫宇。她选中了太宗贞观九年(635)在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为其父高祖避暑而修建的“大明宫”旧址,以司农少卿梁修仁充使营造,大兴土木修建大明宫[10]。《旧唐书·高宗纪上》载:龙朔二年(662),高宗染风痹,恶太极宫卑下,故就修“大明宫”,并改名为蓬莱宫。当时为修此宫曾征关内道陇、雍、同、岐等十五州户口,并减京官一月俸,以助修建。龙朔三年夏四月,“丙午,幸蓬莱宫新起含元殿”。

《旧唐书·高宗纪下》亦载:咸亨元年,“三月丁丑,改蓬莱宫为含元殿(应为含元宫)”[11]。其中麟德殿大约是改元为麟德时建造。“大明宫”建成后,武则天与高宗即徙居与此,直到高宗去世时。此后大明宫尚有多次营建和修葺,如玄宗开元元年(713)曾修大明宫,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十三年曾两次增修大明宫宫殿,“新造蓬莱池周廊四百间”,疏浚龙首池,起承晖殿,等等,这些工程只是增修补葺而已。以上说明,大明宫在太宗朝并未完成,直至高宗与武则天朝,方基本建成。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丁巳(初四日),高宗李治病逝于东都洛阳贞观殿,武则天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即着手营建陵寝。她选定了位于太宗昭陵之西的梁山为陵地,以司徒摄司空霍王李元轨为山陵使,侍中同中书门下三品刘齐贤为山陵副使,户部郎中、朝散大夫韦泰真为将作大匠,开始营建乾陵寝宫[12]。文明元年五月丙申(十五日,公元684年6月3日),唐睿宗李旦护送高宗灵柩回长安。八月庚寅(十一日,公元684年9月25日),葬天皇大帝于乾陵。神龙元年十一月壬寅(二十六日,公元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崩逝于洛阳上阳宫之仙居殿,终年82岁。“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13]。次年正月丙申(二十一日,公元706年2月8日),中宗李显护送则天灵驾还西京。五月庚申(十八日,公元706年7月2日),与其夫李治合葬于乾陵玄宫。

武则天当皇后时期的第一次大兴土木,是为高宗和自己修筑新的朝寝之所——大明宫。临朝称制的皇太后时期的第一次大兴土木是仿都城长安城的格局,营建高宗李治的“万年寿域”之地——乾陵。无论是当皇后还是当皇太后,实权在握的武则天无疑是这两项浩大工程的总策划者。

三中轴对称的设计思想大明宫南部的朝政区,严格遵循中轴线对称的思想来设计布置。这条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排列有丹凤门、御道、含元殿、宣政殿以及内朝的紫宸殿等建筑。轴线东西两侧各配有左、右金吾仗院,东、西朝堂,中书省、门下省、御史台、史馆、弘文馆、命妇院、集贤院等衙署,对称地布置在宣政殿和含元殿之间的空间内。

乾陵陵园平面南部集中地布置阙楼、石刻。从南到北,以神道、内城南门(朱雀门)、司马道、献殿、玄宫和内城北门(玄武门)为中轴线,东西对称分布有鹊台、乳台。乳台、朱雀门和献殿之间,左、右对称依次排列华表、翼马、鸵鸟、仗马及牵马人、直阁将军(翁仲)、蕃酋像、石狮等100余件大型石刻。

中轴线对称布局是中国历代正统建筑的设计思想,应用在一个规模建制宏大的建设区内,除了给人以传统、规则、整齐的感觉外,还能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同类推荐
  •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本书对“月球真相”及“外星生命踪迹”提出的大胆科学猜想,将向您揭开隐藏在神话、甲骨文、远古遗址中的外星人踪迹,并道出美国宇航局“突然终止”登月计划背后的真实原因。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人生,不过是一段来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梁实秋一生讲究雅量,喜怒忧惧不形于色,任情不随于俗,举止不拘礼法,纵酒任性,放诞不羁,始终追求一种优雅从容的风度。他有他的生活方式,他的人生趣味,对他人概不艳羡,亦不模仿;他总是以“有趣”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即便面对令人不快的事情,他也做着愉快的文章,令人易生亲切、有趣之感。
  • 趣谈中国文化

    趣谈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本书以生动的文采带你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 诗意的村庄

    诗意的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热门推荐
  • 屠狼城

    屠狼城

    我月风雨狼雪碧,狼孩复仇边塞城,人狼不知性本色,传奇再现难猜测?
  • 你不知道他多不爱你:朱碧的爱情“小说”

    你不知道他多不爱你:朱碧的爱情“小说”

    通过随手拾来的心情碎片、生活故事、广人为知文学影视等作品细节以及倍受关注的一些娱圈艳事……解析谈论爱情和男女关系,论之有据,亲切风趣。既现实、毒辣又温情,包涵着“对女性的悲悯理解……(不自知的)美好良善,对年轻女孩难以言喻的重要意义”。
  • 税收的逻辑

    税收的逻辑

    从过去大众普遍对税收和财政预算漠不关心、一无所知,到现在“税痛指数”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可见我们已进入税感时代,财税知识的普及势在必行。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几年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的财税类时评、随笔文章和接受的一些媒体访谈,延续了作者平实严谨的行文风格和人文视角。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感受到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发生的实质性进步,了解与我们切身相关的财税制度,从而积极有力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 还好我是龙

    还好我是龙

    何生很痛苦,他不希望人生始终这般无聊。然后,他便来到了一个迷团种种的世界。女鬼要杀他,丧尸要吃他,无常要抓他,死神要斩他......何生终于不会感到无聊了,他只能时刻想着怎么活过今天。可在这遍地都是死亡的世界里,他要怎么活下去呢?幸亏他得到了救命稻草。还好他是一条龙。
  • 侠武倾天下

    侠武倾天下

    初入江湖,初见便倾心。半卷残书,半年杀六人。不想这一切,却只是一场阴谋的开始……是智取巧夺?还是以杀止杀?是引颈受戮?还是改天换命?是天各一方?还是终成眷属?一切尽在,三尺青锋下、风云江湖中!
  • 东厂督公

    东厂督公

    穿越到大明,莫名得了个<东厂督公>系统。秦书淮舍不得那二两肉,于是只好曲线救国,从一个小帮派的楼咯做起,一步步成长为权倾天下的妖人,人称大明之妖。嗯,妖人和人.妖差不多,人.妖又和太监差不多,反正都差不多,皇上,要不东厂督公让我做了吧?谁反对谁赞成?本书讨论群:473518001
  • 职场新人不可不知的98个职场秘密

    职场新人不可不知的98个职场秘密

    本书从资格培训、职业中介、岗位招聘、签订合同、薪酬福利、管理手段、同事关系、社交应酬、离职跳槽9个环节出发,把隐藏在其中的鲜为人知的职场秘密一一摆到读者面前,并深入剖析其中的奥秘,以期为职场新人提供帮助。
  • 缘来我情已至深

    缘来我情已至深

    她追了他三年,却被拒绝了,之后用计谋,成功让他答应跟她结婚,不过却是隐婚,他也因此退出了娱乐圈。舞会过后,他离开了她,她沉默半晌,终是抛下了所谓的自尊去追他,可是他的身影已经随着黑夜消失不见。又过了三年,他重出娱乐圈,出现在她面前。这次……不会再错过了。
  • 诗经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标志着我国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本书在继承历代《诗经》研究的优秀成果基础上,精到地诠释每首诗的主题、立意,清晰注解每章每句,以求读读者感悟《诗经》的古朴纯美,做到与古人情感共鸣。
  • 九绝神祖

    九绝神祖

    曾经的天才少年自一个神秘的组织中逃出来,身负九绝锁的他,身背血海深仇誓要逆战伐天。复仇间,残暴的远古宗门,古老的神秘圣兽,上古的饕餮王朝,在这个天才如狗,神魔遍地走的时代。看拥有纪元神器的夏飞如何一步步走上复仇的深渊,脚踩着血色尸骨,血幕拉开,这是一个末世的罪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