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7300000015

第15章 文艺祭(3)

在与其交流中,我提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古老金陵文化源远流长的象征和沧桑历史的见证,更是属于世界的一条大江。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后,大批难民和溃退的中国军人被驱赶到了城北的长江边被集体屠杀,无数尸体漂浮江面,许多受伤的同胞在波浪中挣扎,鲜血染红了滔滔江水……写南京大屠杀一定要把这段不能遗忘的苦难写进去!大江里流淌的,是南京人民的血泪,是国家的耻辱、民族的悲愤—我的提议撞开了作曲家的“灵感之门”。突然,赵季平一拍自己的大腿,站立起来,说了声“有了!”这部讲述南京历史和人类命运的气势恢宏的民族交响乐,就这样找到了“大江”这一意象系统和信息载体。

《和平颂》酝酿3年,写了3个多月,是赵季平耗时最长的一部音乐作品。动笔后,赵季平每天都要写5个小时,整个创作过程感觉很好,十分畅快。他感觉创作过程也是心灵净化的过程。

《和平颂》分为“金陵?大江”“江泪”“江怨”“江问”以及“和平颂”5个乐章。其中,“金陵?大江”,表现了世代居住在长江边的古城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江泪”,展现了在国难之际中华民众内心深沉的悲愤;“江怨”,反映了历史进程中人民经历的苦难历程;“江问”,是全曲最重要的地方,它体现了一种对历史的思考,让人们记住这一页,以史为鉴,呼唤和平。这种思考最终在“和平颂”中,形成万众为和平呼唤、为和平而呐喊的气氛。让南京人感到亲切的是,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贯穿了整部作品的始终。《茉莉花》象征着善良的、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的南京人。这段旋律在作品中反复变化出现,在最后的乐章中用合唱的形式升华了主题。

《和平颂》是一部表现南京大屠杀重大历史题材,反对侵略战争、呼唤世界和平,抒写时代主题的大型民族交响乐;2005年5月1—2日,“海峡两岸暨香港”民族乐团的首次合作,由南京、香港、台北160位演奏家和80人的合唱队以“超大阵容”在南京人民大会堂首次演出,同样是一项破天荒的创纪录之举。

2005年5月9日,两岸三地(大陆、香港、台湾)演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袂演出大型民族交响乐《和平颂》。

2005年5月9—10日,《和平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由“海峡两岸暨香港”(大陆、香港、台湾)演员联袂首演成功,规模空前,震撼人心。这场演出活动是由文化部和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并以此揭开了我国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序幕。

以音乐来叙述南京大屠杀的故事,延伸和平的理念,这是赵季平《和平颂》之所以成功所在。

至今,在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公园里,细心的观众一定会发现,沿着参观流线布置的小喇叭中,一直在播放着《和平颂》的音乐,时时刻刻提醒人们以史为鉴,去创造和平的未来。

五、雕塑群荣获全国最高奖

当人们到达位于南京市水西门大街418号遇难同胞纪念馆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雕塑广场,这里有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吴为山教授主持创作的10组青铜雕塑。

这些雕塑群成一字形排列,被分为3个系列,表达3个主题:一是《家破人亡》,这尊圆雕塑高达12.13米,是一位眼泪干枯的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仰望苍天长啸的形象,代表民族的屈辱和灾难,这里的“家”隐指“国家”,“家破”是因为“国破”而引起的,没有国便没有家。

二是《逃难》,这是8组30多尊圆雕组成的逃难者形象,雕像高度比例为1:1,被安装在有缓缓流水的水池中,寓意为“水深火热”,这些雕像有的是根据历史照片还原的,有的是根据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历史创作的,有的是根据历史史料构思的,全部源于历史,忠实于历史,还原于历史。

三是进入遇难同胞纪念馆大门主题雕塑《冤魂呐喊》,这是两尊抽象雕塑,分别为两个不对称的铜棱块,雕像最高点为12.13米,特别是那只伸向苍天的胳膊及大手,仿佛永远不停地向上苍呐喊:“什么叫侵略加害?什么叫野蛮屠杀?什么叫对人类犯罪?”

吴为山教授创作的“家破人亡”雕塑

吴为山教授还做了一组长达130米的浮雕,名为《胜利之墙》,被安装在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和平公园里。浮雕整体成“V”造形,一边为长江,一边为黄河,表达经过14年艰苦抗战并最终获得胜利的中国人民喜悦。

吴为山教授率领的团队为创作这些雕塑群历时两年,用铜近200吨,以凝固雕塑的形式,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情境,彰显了悲愤情感,震人心魄。

在与吴为山教授的接触中,我知道他是一位具有高度政治敏感、责任感和艺术创造力、感召力的学者。至今记得,我和时任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王嵬一起,奉命找到南京大学雕塑系吴为山工作室时,他不在学校里。当他的助手姜老师将我们邀请他创作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扩建雕塑的来意告知后,吴教授在电话里要求我们一定等他回来面谈。

大约半个小时后,吴为山与我们见面,谈及制作雕塑群后很是兴奋。但在此段时间内,他已经与他人订立其他雕塑制作合同,一时感到为难,举棋不定。后来,他在打了几个电话后,突然向我们宣布,这个雕塑做定了,其他的雕塑延期,以集中精力完成这组历史大作品。我们当时的确为他的举动所感动。

吴为山接受任务,订立加工承制合同后,多次来到遇难同胞纪念馆与我们交流,到现场察看,搭支架丈量合适的空间尺度,有的作品是根据我们推荐的历史照片和幸存者的口述史再现的,有时深夜1点他还打电话给我,交流讨论一两个问题。现在想来,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是非常辛苦和投入的,没有这种认真和奉献的精神,一定不会有成功的艺术品问世。

同样,在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公园里,矗立着一尊由著名雕塑家、鲁迅美术学院孙家彬教授创作的名为《母亲》的雕塑。雕像高12.13米,材质为汉白玉,基座为黑色花岗岩,高为18米,雕塑总高度为30米。雕像是一位现代中国母亲,她右手托起一只和平鸽,左手托起一个双手为和平鼓掌的中国儿童,寓意为现在和将来的和平与发展祈祷和欢呼。这尊雕塑是整座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线路的收尾,也是该馆的点晴之笔,表达了曾经遭受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更加懂得和平的可贵,更加向往和平的强烈呼声。

我是《和平女神》雕塑建造过程的经历者、见证人,个中可以说是充满着戏剧性的变化。2005年初,我们在筹划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计划书时,本着“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理念,希望在充分展示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基础上,能够大幅度地新增和平的主题内容,于是便有了建议新增和平公园及和平纪念碑的想法。

正式进入设计与建造的程序,由谁来担当此重任呢?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的孙家彬教授,曾参加过创作毛泽东纪念堂里的汉白玉质地的毛主席坐像雕塑,以及上海宋庆龄陵园内原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汉白玉质雕塑,还做过南京梅园新村和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内的两座铜质周恩来总理雕塑,这些雕塑都比较成功,因此赢得了方方面面的信任,最后决定由他来担任设计与制作。

设计的过程充满着智慧与攻关。

首先是人物定位,母亲和儿子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呢?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塑造出一位成熟的具有美感的知识型年轻的中华母亲,而孩子则是一位3岁左右的象征着明天、向往着未来的男孩。

其次是人物的形体动作。如果母亲仅仅站立在那里的形态会显得呆板,一定得动起来。怎样动才能更科学、更优美成为雕塑家要考虑的难题。为此,孙教授请来了该学院的秘书冯继红作模特,她是位30岁左右的东北少妇,无论面容,还是身材、个头,均达到美女标准。让她反复摆出各种姿势,选择最合理的角度。按照人的动作来说,应该是左脚上前,右手托起鸽子,左手托起孩子,但觉得身体前倾,重心不稳。后来将其改成右脚上前后,问题解决了,使母亲雕塑形态优美,衣着飘逸。

三是手中的鸽子如何处理。鸽子是象征和平的信物,怎样放置才能最大限度地烘托出向往和平的心声。孙教授做出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一号方案为母子各托起一只鸽子;二号方案为母亲托起一只鸽子,孩子则鼓掌欢呼;三号方案为母亲托起鸽子,孩子怀抱一只鸽子。最终在《南京日报》上登出上述三个配图的方案,让南京市民投票选定,结果是二号方案中标入选。

孙家彬教授创作的“和平女神”雕塑

选材的过程颇费周折。本着一定要用中国自己的石材雕像的理念,孙教授通过四川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叶毓山,他告知四川阿坝州丹巴有质量上乘的汉白玉石的信息。于是,孙家彬父子和纪念馆扩建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斌专程去丹巴负责采石。加工则在中国两大石头加工中心之一:山东莱州。一车石头从矿山运至莱州,需要三天三夜。每块石头最少三个立方,最大的有6个立方,每个立方以3.5吨计算,每块石头平均重约16吨,共65块石头,重约1040吨,其体量可以垒成一座小山头,将这样的庞然大物长途运输和搬迁,谈何容易。

事不凑巧,在莱州加工雕塑时发现,有三块大石头有明显的色差。从事雕塑艺术近50年的老雕塑家孙家彬,对事业的追求是执着的,他提出尽可能没有色差,只要有明显色差一定要换掉。采石场老板刘兆峰是广西人,他在此开金矿,想不到却开出了汉白玉,特别是得知其石材的用途后,给予特殊的支持,亲自帮助选了三块好石头并细心包装,于5月2日运出丹巴,5月5日运抵莱州,想不到5月12日发生了四川8级大地震,采石场属灾区范围,离震中汶川直线距离100多公里,许多房屋倒了,桥梁断了,公路塌了。孙毅庆幸地说,再晚几天,这尊雕塑要晚几年才能完成。

为保证这尊雕塑高质量的雕刻,老教授可谓呕心沥血,十分较真,容不得半点马虎,一定要做得尽善尽美。一向为人谦逊,从业40多年始终对事业有着执着追求与研究的孙教授,谈起其雕塑作品来滔滔不绝。他说,一定要处理好生活的真善美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把握好雕塑的体量和造型尺度上的和谐,用真材实料,塑造出一个对得起中华民族,对得起死去的30多万冤魂的艺术精品!

2009年末,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委托,由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在京揭晓,“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遇难同胞纪念馆雕塑群”、“宋庆龄像”、南京的“雨花台烈士就义组雕”等60个城市雕塑项目获得“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

其中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雕塑群“家破人亡”、“逃难”、“和平女神”被评入选,且仅次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后名列第二。

此次获奖作品,涵盖了新中国60年来各个历史时期城市雕塑的代表作品,分布于全国各大城市的公园、街道、广场、名胜古迹,不仅成为城市的文化景观,也早已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当中,从一个侧面记录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足迹。遇难同胞纪念馆雕塑群能够获此殊荣,实属不易,在增加了遇难同胞纪念馆的艺术含金量的同时,也增强了历史文化的厚度和深度,成为在国际上广泛受到称赞的纪念馆。

同类推荐
  • 北风嘶朔马

    北风嘶朔马

    隋大业十一年,突厥四十万控弦入侵中土,南北大战爆发。大隋战败,帝国威权丧尽,国祚摇摇欲坠,统一大业分崩离析,中土陷入空前危机。一批边荒勇士为了保卫家园,在外有诸种强虏频繁侵掠、内有乱臣贼子举兵叛乱之危难时刻,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不死不休。黑夜来临,魔鬼肆虐,赤地千里,生灵涂炭。这些忠诚于中土和帝国的勇士们,能否坚守信念至最后一刻?能否在痛苦中挣扎求生?能否置之死地而后生,在黑暗中抓住那稍纵即逝的一线生机?
  • 来世缘梦之魅

    来世缘梦之魅

    如果有来生我在也不会让你离我而去……………………………少女的手轻抚着墓碑…………………………………………………………………………他爱她,可惜她发现得太晚,当爱以来不及,我又要怎么才可以握紧你的手,当再次见面的时候他以不认得她,她痴痴的望着他,如同一直以来的乞求,梦中的一切都得以实现………………………………………………………………………………………………………………………………
  •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遴选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0件大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这些大事或开时代之先河,或为历史转折点,或决定着历史的走向,改变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人的命运。
  • 梦回中国古城

    梦回中国古城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唐代年间

    唐代年间

    唐代。一个和谐安宁,却又暗藏着矛盾,冲突与纠纷的时代。一个嘻嘻哈哈,却又阴冷森然的杀手,降临在了这个矛盾的时间点,恰好是那李世民发动完玄武门之变之时!李世民登基,杀手穿越到了其长子李承乾的身上,帝王,不?我的目标,是世界各地,星辰大海!
热门推荐
  • 总裁不懂爱

    总裁不懂爱

    爱情,其实平平淡淡的才是真。已经26岁的欧阳小爱在一家公司干着白领的工作,日子过的平平淡淡,直到遇到了新经理慕容锦雨,两人开始了一段平平淡淡的爱情,欧阳小爱一直以为,自己能一辈子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下去,谁知道,慕容家的反对,竟然让她的人生不再平淡!
  • 寻找救命血

    寻找救命血

    《寻找救命血》是以爱为主旋律贯穿全书的一本故事集。书中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倾力打造的52篇精品故事,分“人间有爱”、“世事如棋”、“沉钩新说”三个板块展示广大读者。
  • 四时序

    四时序

    看穿越女赵霜是如何在古代平凡日子里活出属于自己精彩,种田几天便没了地,只好创业做生意,好不容易赚点钱,为了怕徐青盈那小白莲被宅斗,只得又携手往前冲,这是一个平凡人的普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 天才捕手

    天才捕手

    本书已废,准备重新准备新书,忘大家谅解。
  • 出国英语对答如流

    出国英语对答如流

    内容涉及出国过程中的各种典型场景,从出入境、住宿、交通、用餐、购物、娱乐、出国求学、境外旅游、出国参展和商务出行等方面来展现出国过程中的各种真实情景,语言简洁明快,易学好记,实用性强。格式分为互动问答、高频精句、场景会话、金词放送和精彩片段等部分,结构清晰,设计活泼,突出场景,实用性强。
  • 女谋士的璀璨人生

    女谋士的璀璨人生

    慕容玖原本以为,离开家族,改名换姓,可以摆脱勾心斗角的人生。慕轻歌后来觉得,既然命中注定,那就别挣扎了。因为她才千方百计躲开了“虎口”,却又费尽心思入了“狼窝”。
  • 笨婢宠儿

    笨婢宠儿

    在黑心的土地公公花言巧语下,她,穿越了……他,继承大统之身,却对她念念不忘,从江南到塞北,耳鬓厮磨,相思蚀骨。怜爱之心始终不改;他,却一身白衣,如烟而来,傲然风骨,神秘莫测,几处温柔,谁能道尽其中隐衷?边境,战乱,朝廷权位之争,在权谋和爱情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佣兵狂妃

    佣兵狂妃

    她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庶出小姐,其实是穿越而来的雇佣兵,为保性命,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他是倾国倾国的清俊男儿,其实是权势滔天的景亲王,为守皇权,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只不过,他不是目中无人、高高在上的王爷么,怎么……景亲王半敞衣衫,有气无力“义妹,为兄胸口疼。”宫云乔搬起石头,“兄长,妹妹替你砸一砸。”景亲王举镜自照,孤影自怜,“为兄这般貌美,你怎么就看上那个缺牙的?”宫云乔的眉角抽了抽,“兄长,那只是个婴孩。”景亲王手提血淋淋的长剑,却是对她柔柔一叹,“放心,血是不会溅到你身上的。”宫云乔低头一瞧,白衫染尽鲜红,早就溅了血。人前清高、狠辣的景亲王,其实你是人格分裂吗?这不是种病吗?
  • 芳菲的世界

    芳菲的世界

    芳菲是在查出肝癌的第三天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准确地说,是在一张白纸上写下在她生命中留下刻痕的男人与女人。她望着白纸上那几个单薄的名字,吓了一跳,甚至把这三天来无尽的悲恸都吓了回去。世界这么大,除了她的亲人,和她真正有交集的,竟然会这么少。也就是说,她的这一生就这么白白地走掉了。她甚至在青春期都没有被暗恋过。对一个女人来说,如果连一个男生都没有暗恋过她,那肯定是一种莫大的悲哀与失败。她真的有些不甘了。她便开始在记忆的河流中一遍遍寻找与下潜。一个名字终于从暗礁下蹦了出来——土豆。这是一个人的外号。
  • 圣安本纪

    圣安本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