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2600000030

第30章 斯大林的封疆大吏:1938-1941(1)

“我们希望派你去乌克兰,领导那里的党组织。看来,科西奥尔(Kossior)可能没法领导那里的工作。我们将调他到莫斯科担任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和中央委员会里一个委员会的主席。”

这就是1937年底斯大林宣布赫鲁晓夫晋升时的情景。下面是赫鲁晓夫自己当时的反应:

我是不愿意接受这一任命的,其理由有三:第一,我喜欢科西奥尔,我感到取代他的地位是于心不安的。1929年,当他接替卡冈诺维奇担任乌克兰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时,我就认识他了。就是那一年,我申请进入工业学院,也就是科西奥尔批准了我的申请。第二,我怀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经验或资格去代替科西奥尔的地位;我认为这顶乌克兰第一书记的帽子对于我的头来说是太大了。第三,我脑子里还考虑到了民族问题。不错,我曾在乌克兰工作过,我一直同乌克兰共产党人和非共产党人相处得很好。然而,作为一个俄罗斯人,置身于乌克兰人之中,我仍会感到一些尴尬。虽然我懂得乌克兰语言,但我从来没有达到能够用它来发表演说的程度。我将所有这些向斯大林作了解释,并对他说,我担心乌克兰,特别是知识分子,可能会对我很冷淡。我对他说:“派我这样一个俄罗斯人去乌克兰没有什么意义。”

“科西奥尔不是俄罗斯人,对吧?他是波兰人。为什么一个俄罗斯人同乌克兰人相处会比一个波兰人更感困难呢?”

“科西奥尔可能是波兰人,”我承认说:“但是他能用乌克兰语发表演讲。再者,科西奥尔比我有更多的经验。”

“不要再说了。就你去乌克兰。”

“那很好。我将尽我所能开展工作,使乌克兰党组织重新健全起来,不辜负你对我的信任。”我仍在担忧我是否应付得了这个任务,但我不能否认,中央委员会如此信任我,给我这么高的职位让我感到很高兴。

赫鲁晓夫不仅被赋予乌克兰的最高职位(虽然只是暂时“代理”),而且斯大林坚持要求他同时主管基辅市委与地区党委的工作。

我对他说我不可能同时担任这许多职务,但他的态度很坚决。

他说:“你可以胜任。只要你到那里,你可以选用一些你中意的人帮助你。”

赫鲁晓夫雄心勃勃,有机会在他工作和生活多年的地方成为一方主管,他肯定会乐不可支。但是他内心对做不好工作的担心也是真实的,他向斯大林不止一次地强调过这一点。此外,他还有一点担心,就是他有可能成为在大清洗中人头落地的乌克兰领导人中的一个。

赫鲁晓夫是于1938年1月离开莫斯科前往基辅的。在其后的十年里,他经常去首都参加政治局以及其他的会议。不过只是到了1949年底他才作为新当选的中央委员会书记永远地回到了莫斯科。到那时,他已经越来越独立于斯大林并对斯大林越来越失去幻想。不过在这一时期,他仍然忠实而有效地为斯大林服务。这一时期使赫鲁晓夫发生改变的更多的是由于战争,但是他改变的进程在1941年希特勒进攻苏联前的三年在乌克兰就已经开始了。

赫鲁晓夫能获得部分的解放,能更有效率地工作,其关键是他与莫斯科之间的距离。没有一个处于斯大林势力范围的人,甚至是他委任到乌克兰的总督,能够有自主决策的权力。不过基辅离苏联权力中心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这使得这里可以存在苏联人所谓的地方主义。赫鲁晓夫相信他比克里姆林宫更了解乌克兰。他不仅对接近斯大林得通过其周围的人感到不满,而且他也开始看透斯大林本人了。

距离让赫鲁晓夫有机会发挥他自己的风格与才能在基辅为赫鲁晓夫工作的。一位名叫瓦西里·科斯坦科(Vasily Kostenko)的共青团官员回忆说,他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知道事情的具体运作情况”。他“知道如何与人交谈。他能感觉出什么人他可以开玩笑,哪些人,像他一样,太年轻了,还不知道如何对他所开的玩笑做出反应”。他是“一个无所畏惧的人”,“一位可以担当领导的伟人”。

回到基辅后,赫鲁晓夫很快了解到了更多关于乌克兰农业集体化、饥荒以及清洗恐慌的情况。在对彼得罗夫-马林斯基地区(他1925年曾担任过该地区的党委书记)的一次视察中,他详细询问了以前与他关系不错的几位农民的情况,其中包括几位很要好的富农朋友。“他担心他们已经被‘非富农化’”,扎赫尔·格鲁赫夫(Zakhar Glukhov)回忆说,1938年他担任赫鲁晓夫从前的职位,“赫鲁晓夫是那种你可以与他坦诚交谈的人。他有一位名叫哥马利亚(Gomlia)的朋友,赫鲁晓夫和他形影不离,他很得赫鲁晓夫的器重,他可以告诉他所有发生的事情”。

当赫鲁晓夫到达基辅时,大清洗已经横扫了乌克兰的所有机构。乌克兰党组织已经大部分被破坏了,被捕的人太多了,以致乌克兰中央委员会都达不到法定的开会人数。他“十分尊敬的”斯大林诺冶金学院的几位教师被逮捕了。他曾经碰到了其中的一位教师,他“已经变得形容枯槁。‘你怎么样?’我问他。他看上去很沮丧,表情木讷。他咕哝着说不好,他被逮捕了。后来其他的人告诉我,他遭到了毒打,就这样他的健康被毁了。不久以后他就死了”。

类似这样的相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赫鲁晓夫偶尔会向他的老朋友们承认他的疑惑及对斯大林思想的幻灭。然而主持乌克兰清洗工作的也就是这位赫鲁晓夫,在他到来后,乌克兰的清洗步伐明显加快了。光在1938年,据说就有106119人被逮捕,在1938-1940年间,被捕人数达到了165565名。根据莫洛托夫的说法,在很少有客观证据但却不乏告密者的情况下,赫鲁晓夫“作为乌克兰三驾马车中的一员将54000人送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赫鲁晓夫的话里滴淌着毒汁,至少在为外人所知的一件事中是如此,他在一份文件上圈上“逮捕”一词,这样就决定了乌克兰共青团一位高级官员的命运。[1]

与在莫斯科时一样,对苏联制度的信念仍然激励着赫鲁晓夫。作为一块面积差不多与法国相当的领地的主人,他通过自己惯常的精力与坚定的意志将农业、工业与文化纳入他的羽翼之下,通过控制乌克兰西部地区并将它们与苏联乌克兰其他地区联系起来,通过试图改善他自己监控的大恐怖行动,当然是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并以周全的方式,让自己相信他是在为那里的人民谋福利。不过他也是在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的。现在赫鲁晓夫家已经有五个孩子,加上其他一些到基辅与他们住在一起的亲戚。他们所有的人,甚至那些在莫斯科过着优裕生活的人,对他们简直不敢想象的优越条件感到很满足。赫鲁晓夫也有着对自己及其家人的担忧。执行清洗政策的他的基辅前任现在已经失去了所有的一切,甚至连他们的妻子和孩子也没有幸免。然而就在当时,不管这一切显得多么矛盾,他过得是很满足的。不再有起起落落,他已经爬上了高位,他享受着斯大林比以往更为热情的认同,他正在从自己的成功以及其他人的失败中赢得自信,包括斯大林的失败。

除了俄罗斯外,乌克兰当时是苏联最为重要的部分。然而人们怀疑乌克兰,至少在其一些公民当中,尤其是在知识界,有着民族主义的诉求,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以及斯大林对极权主义控制的追求相抵触。在经历数个世纪的基辅统治后,其间根植于乌克兰的文明控制着他们自己的命运,并对东欧邻国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该地区落入了外人的控制之下,首先是蒙古,然后是立陶宛、波兰和俄罗斯。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乌克兰的领土为俄罗斯与哈布斯堡王朝[2]所瓜分,大约80%的人口臣服于俄罗斯。19世纪后期,乌克兰的民族意识开始滋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帝国的崩溃为乌克兰独立主义提供了一次机会。在1917年的立宪会议选举中,布尔什维克在乌克兰只得到了10%的选票(以农民为基础的社会革命党赢得了75%的选票),在1917-1920年间,各式各样的民族主义政权在乌克兰执掌过权力,不过最后取胜的还是列宁的政党。

为了保住乌克兰,也为了遵循他理论上对俄罗斯沙文主义的反对,列宁同意让有着民族主义思想的同事担任乌克兰共产党的领导人,例如像留布钦科(Lyubchenko)和格里高里·格里连科(Grigory Grinko)等,后来他们都在大清洗中被处决了。乌克兰的其他主要共产党人,例如尼古拉·斯克里普尼克(Nikolai Skrypnik)对1922年12月正式建立苏联的协议持反对意见,这一协议理论上承认乌克兰是自治区,但实际上从属于苏联共和国。在不顾乌克兰的反对建立起联盟后,斯克里普尼克和乌克兰总理瓦莱斯·丘巴尔对位于莫斯科的全联盟机构试图控制乌克兰经济生活的努力给予了抵制。

在组建苏维埃加盟共和国中未能占得上风的乌克兰“民族主义共产党人”注定是要被制裁的,但是暂时他们可以(甚至得到了莫斯科的鼓励)在文化生活中培植乌克兰化倾向。乌克兰化就是通过将共产主义披上当地语言与文化的外衣使布尔什维克在非俄罗斯地区的统治合法化的一种努力。这意味着任命乌克兰人担任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职务,将乌克兰语确立为国家机构内的官方语言,在学校里推广乌克兰语的使用,以及培育乌克兰文学、艺术与历史编撰工作。

斯大林从一开始就对乌克兰化持有疑义。于是他在1925年任命拉扎尔·卡冈诺维奇为乌克兰党委书记。到了1928年,卡冈诺维奇已经让格里连科和丘巴尔他们无法忍受了,于是他们向斯大林发出抱怨,斯大林就用科西奥尔取代了卡冈诺维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召回卡冈诺维奇标志着乌克兰民族主义共产主义结束的开始。1930年仍具有一定影响的非共产主义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成为了第二年春天审判的对象。1933年春天,当斯大林的恐怖与饥荒达到最高潮时,乌克兰的紧张气氛进一步升级。至此,就连忠实地执行斯大林可怕法令的共产党人都充满了疑惑。这也就是为什么斯大林将帕维尔·波斯蒂谢夫(Pavel Postyshev)派到基辅,授权他以乌克兰以外的忠实可靠的俄罗斯人取代乌克兰没有忠心的共产党人的原因。[3]斯克里普尼克在1933年夏天受到了共产党媒体的恶毒攻击,于7月份自杀身亡。他在知识界的支持者在随后的几次审判中被“揭露”为宣称的“乌克兰军事组织”的成员。

与莫斯科一样,乌克兰在1937年的风暴来临前有着片刻的宁静。1937年一开始,波斯蒂谢夫本人在他的支持者被驱逐出基辅党组织后也遭到了攻击。接着,斯大林反映一位名叫尼古拉延科(Nikolayenko)的女性,“一位普通的党员……一个寻常的‘小人物’”一直在揭露基辅的“托洛茨基异端分子”,但是“基辅党组织像讨厌的苍蝇似的躲避她”。莫斯科已经开始着手调查,斯大林继续说:“据反映,尼古拉延科是正确的,而基辅党组织是错误的。”[4]

1937年3月,乌克兰中央委员会解除了波斯蒂谢夫的职务,暂时由科西奥尔代理工作,领导对他已经下台的副手的攻击。留布钦科一直坚持到8月份,后来乌克兰中央委员会投票通过将他清除出党组织,并下达了对他的逮捕令。[5]就在几周前,赫鲁晓夫还用斯大林的专车带着留布钦科、科西奥尔和波斯蒂谢夫游览了莫斯科。赫鲁晓夫记得:“我们之间的关系不能再好了,甚至超出了党的同志情谊。”但是就在8月30日傍晚,留布钦科开枪杀死了他的妻子后自杀,同一天,时任人民财政委员的格里连科在莫斯科被捕。科西奥尔与他原来的基辅同事丘巴尔一起临时被任命为全联盟的代理总理,后来赫鲁晓夫取代科西奥尔成为乌克兰党委书记。后来科西奥尔于1938年4月底被捕(唯一的“宣布”就是基辅电台停止称自己为科西奥尔电台),而丘巴尔则于6月份被解除职务,流放到乌拉尔地区,后来在那里被捕。科西奥尔与丘巴尔都于1939年2月接受了审判。1939年2月26日,他们与波斯蒂谢夫一起被枪决,尽管他们已经供出自己的“大量罪行”。科西奥尔幸存的兄弟(其他两个兄弟此前已经分别自杀和被处决)也被处决,还有他的妻子叶利查维塔(Yelizaveta)。波斯蒂谢夫的大儿子也被处决,其他的孩子被流放到劳改营里,他的妻子经受了很多折磨,后来据说被枪决了。丘巴尔的妻子也被枪决了。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与蒋介石

    毛泽东与蒋介石

    本书作者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手法,对毛泽东与蒋介石以平视的角度看待,不断将他们进行比较,比较他们的思想,比较他们的功过。从他们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识,比较到七十年代他们相继去世。
  •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通过它我看到了一个年过五千岁的中华民族站在珠峰之顶,面带慈祥的微笑,遥望着远方。
  •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本书是冯玉祥将军和蒋介石在政治上分手之后,在美国口述、并由其夫人李德全笔录而成的。1928年冯玉祥与蒋介石换帖结盟,拜为兄弟,开始了20年的合作关系和私人交往,过从之密,交往之久。非一般人所能及全书以第一人称口述,读来真实生动,朴实无华,振聋发聩,是一部值得阅读和收藏的好书。
  • 卫国英雄:邓世昌(青少版)

    卫国英雄:邓世昌(青少版)

    卫国英雄丛书,将中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敌战役中荣立功勋、威名远扬的名将事迹做以介绍,将中国古代名臣名将独有的思想气节,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在当代中国正经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戍边卫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亟需宣扬,卫国英雄的形象更需要深入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中。本套图书面向青少年读者群,配以手绘插图,装帧精美,作品版本经典,作者均为相关领域研究专家,是值得收藏阅读的人物传记读本。陈明福所著的《卫国英雄:邓世昌(青少版)》以白描笔法,讲述了邓世昌成长经历、抗击外敌的气壮山河故事。?????????????????????????????
  • 雷锋1940—1962

    雷锋1940—1962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像是一个“共和国长子” 式的角色。他代表了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努力朝着共产主义前进的“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 这个让人如雷贯耳的雷锋,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其实雷锋一直都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他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
热门推荐
  • 余生别和我说再见

    余生别和我说再见

    *可以的话,她希望她从来没有用过“莫祁”这个身份,这样的话,她的妹妹就不会死了,然后又出现了一个和她相似的人出来,她或许就不会……*可以的话,他希望她从来没有过……这样她就不会心疼了,虽然她掩饰的很好,但是还是会有所伤害,以至于……但是,她还有他,他也还有她……*可以的话,她希望她在喜欢上他的那一年,她能……或者,让她在他人生最黑暗的时候陪在他身边也好啊……不过,一切都会好……*余生别和我说再见,好吗……【PS:本文可能有许多东西都是瞎扯的,瞎扯的,瞎扯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因为我瞎扯的可能涉及到什么科幻啊还有打仗啊什么的,虽然都不是真的。因为时间在3051年啊~)】
  • Sketches of Young Gentlemen

    Sketches of Young Gentlem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偶像导师

    偶像导师

    高尘树重生后发现自己的身份变成了被经纪公司抛弃的废材艺人。而这个世界也都变了个样,平行世界里并没有前世那些耳熟能详的传世作品。高尘树的机会来了。编舞,作词,写曲,表演,导戏。一个全能巨星……不,一个全能偶像导师横空出世。“喵!老师您好,今晚有空吗,帮我扒下舞蹈呗。”亚洲舞后双手合十卖了个萌。“喵!老师您好,今晚有空吗,这节目没办法导了,演员都太大牌了。”某卫视节目总导演卖了个萌。这是一个德才兼备,颜艺俱佳,传道授业的偶像导师赶通告的故事!故事从一个女团选秀节目开始……
  • 养夫

    养夫

    都说女肖父,父亲是凶残的,生了个女儿比他还凶残。女儿: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父亲冒汗:不会吧,我觉得我就是个好东西。女儿:你逛过青楼吗?父亲冒汗:光喝酒的算吗?女儿:你骗过你媳妇吗?父亲冒汗:善意的算吗?女儿:你是时时刻刻挂念着你媳妇吗?父亲冒汗:……当然是。女儿:睡觉的时候呢?父亲……已哭瞎。母亲也哭瞎:这可怎么办好?到哪儿去找那么好的男人来娶我闺女。父亲憋出了一头汗:老子自己养。这是一个当爹的害怕女儿嫁不出去,从而自己、连带鼓动女儿一起培养女婿的故事。
  • 仙炉.A

    仙炉.A

    天生石障者,经脉不通,法力不存,终身难以踏上修炼之途!顺行成人,逆行成仙,且看一名天生石障者在得到一个神奇的火炉之后如何倒转乾坤,逆乱阴阳,焚遍诸天万界!
  • 世界科学博览1

    世界科学博览1

    本书是一部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科普类图书。力图全方位诠释科学领域的种种现象,引领读者进入精彩玄妙的科学世界,更加立体、真实地感受奇妙的科学之旅,使大家在享受阅读快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审美享受和想象空间。
  • 途中:谢阁兰中国书简

    途中:谢阁兰中国书简

    一百年前,法国外交官、诗人维克多·谢阁兰三度来华。写作具有世界范围影响的名著《碑》、《勒内·莱斯》等;其在华期间写给夫人的书信亦成为文学史上珍贵的资料。当代诗人庞培以此契机重回民国之初的华夏时空,虚构并模仿书信作者当时的情感、口吻和初识东方的奇妙目光,为读者寻回失落的往事,宛若时光的墓碑。这是一部内容丰富,构思奇特,形成当代新诗鲜明风格的有趣文本。
  • 落花生(中小学必读丛书)

    落花生(中小学必读丛书)

    《落花生》主要包括了上编空山灵雨《空山灵雨》弁言,心有事(开卷底歌声),蝉,蛇,笑,三迁,香,愿,山响,愚妇人,蜜蜂和农人,“小俄罗斯”的兵,爱底痛苦,信仰底哀伤,暗途,你为什么不来,海,梨花,难解决的问题,爱就是刑罚,债,暾将出兮东方,鬼赞,万物之母,春底林野,花香雾气中底梦,茶蘼,七宝池上的乡思,银翎底使命,美底牢狱,补破衣底老妇人,光的死,再会,桥边,头发,疲倦的母亲,处女的恐怖,我想,乡曲底狂言,生,公理战胜,面具,落花生,别话,爱流汐涨,下编俗世微尘,无法投递之邮件,无法投递之邮件(续),危巢坠简等。
  • 愿向花间留晚照

    愿向花间留晚照

    天下第一门派玄天派掌门最喜爱的弟子江遥与万魔谷谷主的手下安瑾的恩怨情仇。天下苍生和她的性命孰轻孰重如何抉择?。“江遥,谢谢你。”“瑾儿,别怕。”这世间的任何一句情话,都抵不上他对我说一句别怕。玄天台上,清风正好,晚霞将至。她轻轻的靠在他肩膀上,这一生也没有此刻般活的安稳。
  • 隐婚掠爱:冷面总裁的小骗子

    隐婚掠爱:冷面总裁的小骗子

    几年前她带着一百万逃离他的身边,几年后她带着孩子兜兜转转又重新回来,而一场早有预谋的隐婚让两个本该形同陌路的人重新走在了一起。他以为自己对待这个满口谎话的小骗子会足够铁石心肠,但是在看到她狡诈灵动的眼眸时那些狠心的话全都说不出口了,更何况她身边还带着一只软软糯糯的包子。当一切误会被解开,他才知道自己对她的伤害,刻骨铭心,鲜血淋漓,幸好,还为时不晚。“你放开我。”女人嘴里说些拒绝的话身体却柔软地如同一汪泉水瘫软在了男人怀中。“小骗子,这时候还不说实话。”男人暧昧地吻上了她的唇角说:“正好惩罚你,咱们再来做一只二宝吧。”幸好时光不晚,你还在我身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