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2600000004

第4章 导言

在斯大林的最后岁月里,苏联官员都尽量避免出席在西方国家大使馆里的聚会;在多数情况下,只有三两个低级别的苏联外交官员露面,他们的脸上带着严肃而生硬的表情,一有机会就马上离开。在赫鲁晓夫统治时期则是另外一种状况,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领导人频繁地与西方外交人员和记者会面,在外交招待会上,西方的外交人员和记者会将苏联领导人团团围住。赫鲁晓夫本人也时常参加这样的聚会,在宾客中间自由交谈,与记者开玩笑,讲笑话,甚至偶尔会通过外国记者向他们的领导人传递信息。[1]

1957年11月的一个晚上,据目击者称,赫鲁晓夫好像“情绪特别高涨,话也特别的多”,他如此表现是有充分理由的:几个月前他击败了克里姆林宫里企图推翻他的政变,最近他又逼退了苏联军方的头号强人G.朱可夫元帅,朱可夫的权力太大,而且深受人们的喜爱。大批的宾客簇拥在他周围,赫鲁晓夫向大家讲述了他年轻时曾读过的乌克兰作家弗拉基米尔·维尼钦科的一个故事。[2]

“很久很久以前,”赫鲁晓夫说:“在一个监狱里有三个人:一位社会民主人士、一位无政府主义者,还有一个卑微的小犹太人——一个名叫平亚(Pinya)的半文盲。他们决定选举一个囚室领头人,以监管食物、茶和烟草的分配。那位无政府主义者体格高大强壮,他反对这种通过选举产生权威的法律程序。为了表现对法律和秩序的蔑视,他提议选举那位半文盲的犹太人,平亚。于是他们就选举平亚作为他们的囚室领头人。”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于是他们决定越狱逃跑。但是他们知道穿过地道的第一个人会被卫兵开枪打死。他们都看着那位高大勇敢的无政府主义者,然而他也害怕成为出头鸟。突然那位可怜的小平亚站出来说道:‘同志们,你们通过民主程序选举我作为你们的领头人,因此我将第一个穿过去。’”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不管一个人一开始的地位是多么的卑微,只要他被选举到某一位置上,他都有可能做出这一职位应有的贡献。”

“那个小平亚——就是我。”

根据1961年维也纳峰会前中央情报局为肯尼迪总统准备的“性格背景”,这位苏联领导人所讲的故事反映出“他对自己卑微出身的意识”、他的“个人成就感”以及他“对自己与其职位相称的活力、首创精神与能力的自信”[3]。那么他真的如此自信吗?难道这个故事不能体现出由于他卑微的出身,因此尽管具有活力、首创精神以及巨大成就,赫鲁晓夫对自己的能力还远远缺乏自信吗?要想判断这种可能性,可以参阅维尼钦科这一故事的其他内容。

故事的名称《法宝》说明平亚的转变并非空穴来风,让人难以置信。因为平亚不仅仅是个普通的弱势人,而且有着最悲惨的遭遇。在白铁店当学徒的时候,他的师傅用烙铁打他的头,同时其他人也折磨他,把盐撒在他肿痛的嘴唇上,逼着他吃光喂狗的东西。所有这些他都默默地忍受了下来,他告诉自己:“有些人高大、富有、强壮,有些人矮小、贫穷、孱弱,但是你,平亚,是所有人中最矮小、最贫穷、最孱弱的。”

让他的狱友感到可笑的是,平亚对他们的决定报以悲伤的苦笑。将他推选为他们的头儿的想法是一个最大的玩笑。“他不适合这个位置,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只是个大字识不了几个的工人。”但是一夜之间平亚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责任感、决断与果敢。“毫无疑问,”维尼钦科故事的讲述者说:“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简直是奇迹,属于那种在童话故事里才会发生的事。一个卑贱的、失魂落魄的、遭人唾弃的笨蛋突然间不知从何处得到了一件法宝,变成了一位著名的英雄与帝国宝座的继承人。”如果赫鲁晓夫真的将自己看成是平亚(看成是一个可怜的小犹太人,而且处于一块反犹太主义根深蒂固的土地上),那么他对自己的疑虑可能比他公开承认得还要深。此外,平亚故事的结局预示了赫鲁晓夫自己的命运。由于坚持做第一个通过地道的人,平亚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殉难者。在他抓住狱警的步枪,咬住狱警的大腿时,他的狱友们逃跑了,而平亚自己却未能逃脱,另外三个狱警赶来,乱棍将他打死。

与平亚一样,赫鲁晓夫从最卑微的出身攀上了难以想象的权力巅峰。他不仅进入了斯大林的核心权力集团,并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得以幸存下来,而且还击败了克里姆林宫里那些好像比他更有可能成为斯大林接班人的对手。赫鲁晓夫勇敢地想对苏联的制度进行人性化与现代化改造。经过近三十年为斯大林鞍前马后的效忠后,他摘下了自己的面具,帮助释放了数以百万计的受害者,使他们重获新生。由于斯大林应该为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赫鲁晓夫曾以自己笨拙的方式试图改善与西方世界的关系。他还尝试想使苏联那些在斯大林时代遭受重创的领域重新恢复活力,其中包括农业、工业与文化领域。

所有这些都值得给予公正的承认。然而赫鲁晓夫奇迹般地崛起本身就带有其参与斯大林时代罪行的深刻烙印。他反复无常地进行了否定斯大林的运动,但到了他的接班人那里,这些大部分又都被颠覆过去了。他本人粉碎了1956年的匈牙利革命,并在国内逮捕了很多敢于向他发出挑战的人。此外,虽然他与西方领导人举行了几次峰会,共同起草了不彻底的1963年核禁试条约,但是他还引发了柏林与古巴危机,并使其一开始致力于消除的军备竞赛进一步强化。不用说,他对党和国家不停歇的重组,他对经济反复无常的干涉、对无效的农业集体化的迷恋以及他与知识界爱恨交加的关系都促进了1964年将他从权力宝座上赶下来的那场政变。

当然,赫鲁晓夫遇到的所有麻烦并非都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虽然斯大林制度迫切需要改变,但正如赫鲁晓夫的大多数奉行斯大林主义的同事所承认的那样,他对改革也持有顽固的抵制态度。作为共产党领导人的使命要求赫鲁晓夫对各种各样其知之甚少,或者根本一无所知的问题作出决断。不过在多数情况下,赫鲁晓夫都是使糟糕的情况变得更糟。他谴责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引发了东欧国家的流血动荡。他疏远了几乎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的盟友与支持者。在权力的最后阶段,他的言行举止几乎是超越现实的:顽固地坚持无效的政策;对政治基础的分崩离析好像熟视无睹;对加紧反对他的阴谋活动未加防范,结果导致自己的覆灭。

要理解这样的行为需要我们关注赫鲁晓夫的心理,关注1960年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指示下由大约二十位美国心理学家与精神病学家作出的心理分析。根据中央情报局专家进行的研究记录,他们不愿意将研究的结果公之于世,他们注意到了赫鲁晓夫“因为酒精迷恋所造成的压抑与脆弱”,但他们更多地关注于他“轻度狂躁的”性格。[4]一本权威的心理学手册将“轻度狂躁”界定为“与‘狂躁症’类似,但不像其那么严重的症状”。当心情处于相反两极的压抑状态时具有狂躁症的全部特征,轻度狂躁症一般与“心情的不稳定”有关,“很容易导致发怒或压抑”。

心理分析学家南希·麦克威廉所列举的轻度狂躁症症状几乎与赫鲁晓夫的表现毫无二致:“得意洋洋、精力充沛、自以为是、机敏诙谐、沾沾自喜……在公开场合情绪高涨,特别喜欢交际,喜欢成为别人心目中的理想化对象,嗜工作如命,举止轻浮、口无遮拦但行动诡秘……对冒犯他人有负罪感,不能独自面对自己……思想左右摇摆,缺乏对问题的系统认识……具有宏大的构想与前卫的思想,对诸如食物与睡眠之类的一般生理需求特别不在意……努力向上,不知停歇,直至精疲力竭,最终身心崩溃。”1959年9月,在苏联代表团飞往美国时,赫鲁晓夫的妻子,尼娜·彼得罗夫娜·赫鲁晓娃,对美国大使卢埃林·汤普森的妻子简说得更为直接:“他要么一路向上,要么就是一路坠落。”

权坛上的起起落落,从贫民到苏联的君王,既是斯大林主义者又是反斯大林主义者,性情残暴而又表现得体……赫鲁晓夫身上存在的难以解释的对立与偶发表现也许是我们永远的研究课题。由于奇迹般的崛起,在艺术家厄内斯特·尼兹维斯特尼眼里是“我所见到的最没有教养的人”的赫鲁晓夫自己也难以理解自己。在爬上权力顶峰的过程中,他扮演着平亚的角色。如果不成为老练的马基雅维利[5]分子,很少有人能在斯大林的铁腕下幸存下来,但装出愚笨的样子不失为一种更为安全的办法。不过,赫鲁晓夫扮演这种角色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功,不仅因为这是他的使命,而且因为其实际情况使然。他希望他的成就超过失败,与平亚一样,他把他的狱友从斯大林的锁链下解放了出来,使他们走上了人性化的苏联社会。事实上,他在开始毁掉苏联制度的同时,也在摧毁自己权力的根基。“在我死后,”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他们会把我的所作所为摆上天平——一边是邪恶,另一边是正义。我希望好的方面会超过坏的方面。”事实究竟如何,还有待读者作出评判。

[1]沃尔特·B.史密斯,1946-1949年美国驻苏联大使,在My Three Years in Moscow(Philadelphia:Lippincott,1950)一书第98-101页中描述了他那个时期外交招待会的情况。关于20世纪50年代外交招待会的情况,请参照马克斯·弗兰克尔的The Times of My Life and My Life with the Times(New York:Random House,1999)第149-150、157-158页内容,以及丹尼尔·斯科尔的Staying Tuned:A Life in Journalism (New York:Pocket Books,2001)第85、88、90-91、98、107-108、110页内容。在接受作者采访时,马文·科尔伯与丹尼尔·斯科尔还讲述了赫鲁晓夫参加外交招待会的情况。

[2]根据赫鲁晓夫的演讲撰稿人Fyodor Burlatsky的说法,他曾经听到他的主人在另外一个场合讲过同样的故事,赫鲁晓夫说这是他在一本名为《阅读与背诵读物》的初级读物上读过的文章。请参阅Burlatsky的Khrushchev:the Era of Khrushchev through the Eyes of His Advisor ,由Naphne Skillen翻译(New York:Scribner's,1991),第39页。

[3]“赫鲁晓夫性格背景”(OCI,No.2391/61,pp.1-2),是一份非保密、非标注日期的材料,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历史背景人员向作者提供了这份材料。

[4]参照布莱恩特·韦奇博士的“Khrushchev at a Distance:A Study of Public Personality,”Transaction (October 1968),第24-28页。中央情报局之所以不愿将这篇文章公开发表,是因为中央情报局不愿公开其对外国领导人性格进行评估的方法。

[5]马基雅维利(1469-1527),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1498-1512年任佛罗伦萨共和国要职。主张不择手段建立统一和强大的君主国。著有《君主论》(又译《霸术》)和《罗马史论》等。——译者注

同类推荐
  •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竞因此成为清朝晚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作家,一个建筑学者。她是林徽因,一个传奇。作者笔下生花,将一代才女林徽因刻画得淋漓尽致。品读本书,我们将在享受文字中读懂林徽因。
  • 大清皇宫里的女人们

    大清皇宫里的女人们

    后宫,一个女人不想作战却别无选择的战场!一朝成为帝王的女人后,开始为男人而活,为生存而战。那些顶尖绝色的皇宫里的聪慧女子,她们在历史的万道霞光中,叱咤风云、深谋远虑、锐意进取、血泪悲欢,谱写了一段段凄美的史诗。读悲情故事,叹红颜薄命。她们,之所以言其特殊,因为封建时代后妃的身份决定了她们作为一个女性的情与爱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而事实上能够真正与帝王产生感情的后妃廖廖无几。好在清王朝毕竟还有那么几个性情皇帝,自然也会制造出一些风花雪月的故事。
  •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清官与廉吏大体同义,其要旨在一个“廉”字。“廉”原指物体露出棱角,朱熹集注《论语》时说:“廉,谓棱角峭厉。”以之比喻人的禀性方正刚直。“廉”又作收敛解,引申为逊让、节俭,进而引申为不苟取、不贪求。故古时将有节操、不苟取之人称作“廉士”;将清廉守正的官吏称作“廉吏”。我们案头的这本周庆苾先生精心撰构的《中国清官廉事》一书,陈列先秦至明清一百多位清官的懿言嘉行,读来直觉清风拂面,深感天地毕竟有正气。
  • 郁达夫在情爱之途

    郁达夫在情爱之途

    “曾因酒醉鞭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本书反映郁达夫如何与黑暗势力作斗争,成长为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的同时,着重描写了他与四个品貌各异的年轻女子的情感纠葛。
热门推荐
  •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天帝女公主本惊华

    九天帝女公主本惊华

    她,九天最尊贵的公主,却有着不一样的宿命,他,九洲九幽的神话,天生帝王之气,狭路相逢,谁主沉浮,是王者与王者的对决,还是……(纯属虚构,纯属虚构,纯属虚构)
  • 宅斗之玉面玲珑

    宅斗之玉面玲珑

    家境没落、身份卑微的容迎初以冲喜媳妇儿的身份嫁入钟鸣鼎食的豪门柯府。她虽有大奶奶之名却无权柄之实,而这看似平和的深宅大院,却有多股势力各怀鬼胎机关算尽。好在容迎初心思玲珑剔透,又有神秘丫鬟秋白相助,不仅渐渐站稳脚跟,也跟丈夫越走越近。这时,另一位身份更加神秘的穿越女却要嫁入府中抢夺容迎初大奶奶的名分,自此,一场不见刀枪的战火,就这样在这堆金积玉的繁华地里烧了起来。
  • 虫洞

    虫洞

    现代物理学研究认为,宇宙中存在黑洞、白洞和虫洞。黑洞具有超强的吸附力,物质一旦陷落进去便无法逃脱;白洞与黑洞恰好相反,其不但不吸收物质,还不断向外释放物质;虫洞即爱因斯坦最早提出的时空隧道,是介于黑洞与白洞之间的桥梁。在《虫洞》一书中,作者以白洞隐喻生命之诞生,以虫洞隐喻生命之旅程,以黑洞隐喻生命之死亡,试图围绕虫洞这一神秘的天体物理现象和物质运行规律重新认识世界和解读生命。
  • 朱门春深

    朱门春深

    "穿越到病重卧床的皇商嫡次女身上,被继母的女儿、同父异母的妹妹害死,带着本尊记忆重生到十四岁。那一年,亲姐姐未遭不幸、幼弟不曾惨死,而自己,也还没有碰上心机深沉的夫君。朱门绮户,富贵无边,深陷其中,她只是一个不甘屈从命运的弱女子,誓要从深深庭院中走出一条锦绣大道!"
  • 独异志

    独异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夜帝的通灵邪妃

    夜帝的通灵邪妃

    【1v1,双强,甜宠】曾经的灵域无冕之王鬼菱,一朝陨落,身处异世,凤凰涅槃重生,仍是一代天骄。而后,东周百姓齐齐摸着下巴叹气:曾经的纳兰小九是脑子有坑,阴晴不定,即使病情严重但终究还是个十六岁的少年;现在的纳兰小九脑子里天天卖着毒药,病情似乎更严重了……整天都在天才与疯子的边缘疯狂试探。鬼菱咬着糖葫芦,无辜的眼睛一闪一闪:听说东周九公子性情温和,文质彬彬,仪表堂堂?好一个白衣少年!辟谣的知情人士十分气愤:好看是真的,白衣是真的。但文质彬彬?可不就是一斯文败类吗?知人知面不知心!那个晋城无人敢惹的神秘小侯爷摸着下巴:挺好的,跟我挺配啊。(潜台词:所以媳妇给我个名分呀!)
  • 余情难了:贫女的逆袭之旅

    余情难了:贫女的逆袭之旅

    惊觉相思不露,原来早已入骨,他,原本是尊容华贵的皇八子,却被突如其来的亡国之祸牵涉,被迫流亡他国,任人宰割。她,原本是北卑国内穷困潦倒的乞女,因着一次巧遇,蒙南华王子千倾搭救,踏上了另一条征程。强者才存,皇八子凭着一己之力,复国登上高位,搅乱北卑国内历史风云。而她,更是南华有梦,北卑浅殇。后宫争斗,阴谋诡计,更是令她应接不暇。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没有显赫的家世地位,却融入了一个人人艳羡的北卑国度。一段莫名其妙的生死相许,却成了她这一生的救赎。不泣别离,不诉终殇,若此生难护你,那吾宁愿百年孤独。“夜,如果,在千倾之前遇到你,你会嫌弃我一脸的脏污,乞儿模样吗?”“自然……”
  • 闯进戈壁滩的姑娘

    闯进戈壁滩的姑娘

    十八九岁的姑娘离家门,一走就是千里万里。就象是做了一场离奇的梦,睁开眼一看,眼前已经是大西北陌生的神奇天地。没见过的高山,没见过的荒漠。绵延千里的天山雪峰白浪排空,茫无边际的戈壁大漠不见人烟。世界好大呀!没出过远门的姑娘,乍一到天山脚下,说不清有多少惊讶,也不免涌出一层层莫名的怕意。山东姑娘魏翠芳,单身孤影来到了遥远的大西北。过了天山,再穿越千里戈壁,远来的姑娘象一片羽毛飘落在荒漠深处的一条奇异的小河边。也许那是世界上最小的一条小河了。
  • 呆萌宝宝腹黑妈咪

    呆萌宝宝腹黑妈咪

    临盆之际,她神秘消失,没有哪个地方可以困住她!医院里等待孩子骨髓来救命的霍氏唯一继承人命悬一线。嘿嘿!敢和我玩儿!让你后悔到肠子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