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3300000006

第6章 佛陀(3)

摩耶王后去世后,释迦族决定由摩耶王后的妹妹波阇波提·乔答弥(Prajāpatī、Gautamī)作为养母,抚育太子。在巴利语三藏中,已有波阇波提·乔答弥(Prajāpatī、Gautamī)是佛陀的姨母和养母的记载。但在后出的佛典中,波阇波提不仅是佛陀的养母,而且是净饭王的妃子。

然后,阿私陀仙人来访,对太子作出预言。这个传说在巴利语三藏中已有记载。《经集》中的《那罗迦经》叙述阿私陀仙人看见众天神欢欣鼓舞,询问他们为什么这样高兴。众天神告诉他说:

无与伦比的宝中之宝菩萨为了人间的利益和幸福,降生在蓝毗尼城释迦村,所以,我们非常高兴快乐。

他是众生之最,人中之主,人中之公牛,人中之魁首,他将在名为“仙人”的林中转动法轮,像威武的兽王狮子发出吼声。[10]

阿私陀仙人闻听此言,立即降临人间,来到净饭王宫中。他精通相术,看到这位王子相貌非凡,满怀喜悦地说道:“这是人中之魁首,至高无上。”而想到自己即将去世,便神情沮丧,落下眼泪。释迦族看到仙人哭泣,便问道:“是否王子有不祥之兆?”阿私陀请他们放心,说道:

这位王子将达到最高智慧,看到最高纯洁,转动法轮,怜悯众生,他的梵行将传扬四方。

而我在这世剩下的寿命不长了,在此期间就会死去,不能听取这位举世无双者的正法了,因此,我伤心,难过,痛苦。[11]

最后,阿私陀仙人勉励自己的外甥那罗迦追随这位“举世无双者”的正法。

在《神通游戏》中,阿私陀仙人指出太子具有三十二大人相和八十种好,预言他在家则成为转轮王;出家则成为佛陀。然后,阿私陀勉励自己的外甥将来皈依佛陀。

《神通游戏》还描写净饭王听从释迦族老人们的建议,安排太子拜谒神庙。太子从波罗阇婆提那里得知这个消息后,说道:“我是神中之神,高于一切天神,没有哪位天神比得上我。怎么会有比我更伟大的神?但为了满足大家的愿望,妈妈,我就去吧。”[12]太子一进入神庙,湿婆、室建陀、那罗延、俱毗罗、帝释天和梵天,等等,所有神像全都从座位上起身,匍匐在他的脚下。玄奘《大唐西域记》中也记载有这个传说,称迦毗罗卫城东门外有“自在天祠”:“祠中石天像,危然起势,是太子在襁褓中所入祠也。……是时傅母抱而入祠,其石天像起迎太子。太子已出,天像复坐。”[13]

注释

[1]《经集》Ⅲ.422、423。

[2]与汉译《中阿含经》第32《未曾有法经》相应。

[3]《中尼迦耶》Ⅲ.120-123,译文略去原文中一些重复的套语。

[4]《神通游戏》(S.Lefmann校刊本,1902),第12页。

[5]在觉音《因缘记》中为沙罗树(Sāla),在玄奘《大唐西域记》中为无忧树(A′oka)。

[6]季羡林等:《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25页。

[7]《诗经·商颂·玄鸟》。

[8]《太平御览》七八引《诗含神雾》。

[9]《神通游戏》,第64、65页。

[10]《经集》Ⅲ.683、684。

[11]《经集》Ⅲ.693、694。

[12]《神通游戏》,第119页。

[13]季羡林等:《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20页。

三、早年生活

在巴利语三藏中,有关佛陀早年在家的生活情况记载极少。《增一尼迦耶》的《柔软经》[1]中,佛陀自述早年在净饭王宫中的舒适生活:

我很娇贵,非常娇贵,无比娇贵。在我父亲家中,为我建造了蓝莲花池、红莲花池和白莲花池。我不使用不是迦尸产的檀香木,我的头巾、内衣和外衣都用迦尸布料。在我的上方,日夜撑着白帐篷,以免我受冷、受热,沾染尘土或雨露。

我有三座宫殿:一座冬宫,一座夏宫,一座雨宫。在雨季的四个月里,女歌手们侍奉我,我从不下殿。别人家的奴仆吃碎米粥,而我父亲家的奴仆吃米饭和肉。[2]

在巴利语三藏中晚出的《佛种姓经》中,还提到这三座宫殿名为“快乐宫”(Ramma)、“妙乐宫”(Suramma)和“幸运宫”(Subbaka),并说有四万妇女侍奉太子。

尽管享有荣华富贵,但他性好思索,一想起人人受缚于老、病和死,便对青春、健康和人生深感失望。

《中尼迦耶》第36《萨遮迦大经》记叙佛陀的修行经历。其中,佛陀回忆早年的一次入禅体验:“我记得从前我的父亲释迦进行耕种(仪式)时,我坐在阎浮树荫下,远离欲乐,远离不善法,有寻有伺,因远离而生喜乐,进入初禅,住于其中,这岂不是通向觉悟之道?”[3]

后来,《因缘记》对这件事作了进一步的描述:净饭王举行耕种仪式时,将太子安置在阎浮树下的卧榻上。后来,侍奉太子的妇女们前去观看耕种仪式,太子见周围无人,便起身盘坐,进入初禅。那时,别的树影都移动,唯独太子头顶上的树影保持不动,在地上形成圆形。妇女们回来看到这番奇景,便报告净饭王。净饭王见此奇景,便向太子礼拜。

《神通游戏》中的描述又有所不同:一天,太子与众大臣的儿子们一起访问农村。观看农夫耕作之后,他进入一个花园,看到一棵可爱的阎浮树。他坐在阎浮树荫下沉思入定。这时,有五位仙人从空中经过,感到行动受阻,不能前进。于是,他们停下来称颂太子,然后向太子右绕致敬,腾空离去。净饭王发现太子不在宫中,派人寻找。后来,找到太子,并发现其他树的树影都移动,唯独太子头顶上的树影保持不动。净饭王见此奇景,便向太子礼拜。

《大事》中还具体描写太子在阎浮树下沉思入定的缘起:他看到犁地的农夫扔出青蛙和蛇。小孩子捡吃青蛙,扔掉蛇。他深感震惊。

玄奘《大唐西域记》也记载有这个传说:“城东北四十余里有窣堵波,是太子坐树荫,观耕田,于此习定而得离欲。净饭王见太子坐树荫入寂定,日光回照,树影不移,心知灵圣,更深珍敬。”[4]

巴利语三藏中没有关于佛陀早年学习情况的记载。而《神通游戏》采取神化佛陀的手法,展现太子上学的奇观:“一万童子环绕,八十万乐器演奏,花雨撒落,十万车金银,十万车美食,沿路布施。……八千妩媚少女盛装严饰,手持吉祥珠宝,走在菩萨前面,沿路喷洒香水。天神、龙蛇、药叉、犍达缚和阿罗汉,出现在空中,显示上半身,摆动花朵、绸衣和花环。这样,菩萨前往学校。”[5]一进入学校,老师众友(Vi-vamitra)不能承受太子的光辉,伏倒在地。太子列数包括婆罗迷字、佉卢字、汉字和匈奴字在内的64种文字,询问老师教哪一种?老师听后,自愧弗如,说其中许多文字,自己连名称都没听说过。当老师开始教字母时,由于太子这位菩萨的威力,一万童子每念一个字母,就能说出以这个字母起首的一句箴言。

在巴利语三藏中,没有具体记述佛陀结婚生子的情况,只是在律藏中提到佛陀的儿子罗睺罗(Rāhula)以及罗睺罗的母亲(Rāhulamātā)。罗睺罗的母亲即佛陀的妻子,她的名字究竟是什么,不很清楚。在巴利语三藏的个别晚出经典以及注疏作品中,提到佛陀的妻子名叫跋陀迦旃(Bhaddakāccā)、耶输陀罗(Yasodharā)、频婆提维(Bimbādevī)或频婆孙陀利(Bimbāsundarī)。《因缘记》称“罗睺罗的母亲”是佛陀的“第一夫人”(aggamahesī),这种称谓也可理解为佛陀原本不止一位妻子。汉译《佛本行集经》中就写到佛陀除了耶输陀罗之外,还有两位妃子,一位叫摩奴陀罗(即Manodharā,意译为意持),另一位名叫瞿陀弥(即Gotamī)。

《神通游戏》对太子娶妻的经过作了详细描述:在释迦族会议上,净饭王采纳一些老人的建议,决定为太子娶妻,以免他离家出走。太子经过七天考虑,表示同意。家庭祭司依照太子提出的品德条件,选中释迦族执杖(Daapāi)的女儿瞿波(Gopā)。净饭王为了让王子亲自相中瞿波,为他举行无忧花施舍大会。所有的女子都承受不了王子的光辉,不敢正视他,只是低头接过礼品便赶快离开。唯有瞿波睁大眼睛直视王子。但轮到她时,所有的金银珠宝都已施舍完毕。太子便取下自己手上的戒指给她。瞿波收下戒指后,问道:“我就值这点价钱吗?”太子准备把自己身上的所有首饰都给她。但瞿波没有接受,便离去了。净饭王知道太子相中瞿波,便派人前去求亲。但瞿波的父亲执杖要求按照祖传家规,比武选婿。净饭王为此愁闷不乐,而太子劝慰他说:“城中青年的武艺,无人与我匹敌。”

于是,七天后,在迦毗罗卫的校场举行比武大会。五百位技艺高强的释迦族青年参加了比武大会。提婆达多首先来到城门口,见到一头迎接太子的白色大象。他心生妒忌,空手打死大象。继而,难陀出城门时,见到死象,用手倒拽,置于路旁。而太子出城门时,坐在车上,伸足用大脚趾夹住象尾,往空中扔去。死象越过七重城墙和壕沟,掉在郊外,砸出一个深坑。

到达校场后,首先比试书写。太子精通各种字体,名列第一。接着比试算术。太子给一个青年出题,那个青年计算不出。而五百青年一一给太子出题,太子对答如流,无一差错。太子还与考官比赛计算亿以后的数字。结果,考官败北。然后,比试武艺。先是跳和跑,太子依然名列第一。接着,进行角斗。难陀和阿难冲上前来,太子只用手一碰,他们便倒卧地上。提婆达多傲气十足,猛冲过来。太子轻松地用右手提起提婆达多,抛入空中,如是三次,以挫其傲气,而不伤其身体。最后比试射箭,以铁鼓为靶。阿难射中二拘卢舍远的铁鼓,提婆达多射中四拘卢舍远的铁鼓,难陀射中六拘卢舍远的铁鼓。而太子每次挽弓,弓弦就断裂。于是,人们把供养在神庙里的祖传之弓取来。五百青年没有一个能挽开此弓。而太子单足跪地,左手执弓,用右手一个手指挽开弓弦,放箭射中十拘卢舍远的铁鼓,并穿透七棵棕榈树和铁猪,钻入地下。这样,执杖同意把女儿嫁给太子。

《神通游戏》中的这些描写显然是袭用印度古代史诗和往世书传说中的“比武选婿”模式。

而据《大事》中的描述,太子娶的是释迦族摩诃那摩(Mahānāma)的女儿耶输陀罗。

在《因缘记》中也有太子献艺的描写,但不是为了赢得妻子。释迦族人看到太子终日享乐,不习技艺,担心有朝一日发生战争,难以应付,于是,太子当众演示各种非凡的技艺,消除族人的疑虑。

关于太子出家的动因,巴利语三藏中的记载也很简略。《中尼迦耶》第26《圣求经》[6]中,佛陀自述出家修行经历,说道:“在我觉醒之前,我只是一个尚未开悟的菩萨,自身受缚于生、老、病、死、忧愁和污秽,也追求受缚于这些的事物。于是,我想,自身受缚于生、老、病、死、忧愁和污秽,为何还要追求受缚于这些的事物?我想,自身受缚于这些,看到其中的祸患,能否追求无生、无老、无病、无死、无忧愁、无污秽,达到无上解脱,达到涅槃?”[7]

在《中尼迦耶》第36《萨遮迦大经》中,佛陀也说:“在我觉醒之前,我只是一个尚未开悟的菩萨。我想,在家生活是充满尘土的拥挤之路,出家生活空间广阔。住在家中,很难从事纯洁完美似贝螺的修行。我想,我能否剃去须发,穿上袈裟,离家出走,过出家人的生活?”[8]

《经集》的《出家经》中也说:“看到在家生活是桎梏,是藏污纳垢之地,而出家生活自由清闲,他便出家了。”[9]

在巴利语三藏之后的佛典中,普遍采用太子“四门出游”的传说,即太子先后四次从都城四方城门出游,分别遇见老人、病人、死人和出家人,深感人生无常,决心出家。其实,这个传说出自《长尼迦耶》第14《大本经》。然而,在《大本经》中,佛陀讲述的是过去佛毗婆尸(Vipassi)太子的出家故事:

众比丘啊!毗婆尸太子乘车前往花园,看见一个老人,弯如屋脊,手持拐杖,步履颤巍,痛失青春。他看到后,询问车夫道:“好车夫!这个人怎么啦?他的头发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身体也与别人不一样。”“太子啊!这就叫老人。”“好车夫!为什么称他为老人?”“太子啊!称他为老人,因为他活不久了。”“好车夫!我也会老吗?能免去老吗?”“太子啊!你和我们都会老,不能免去老。”“那么,好车夫!今天游园到此为止,驾车回宫吧。”“遵命,太子!”车夫送毗婆尸太子回宫。众比丘啊!太子回到宫中,郁闷不乐,思忖道:“这种名为生的东西真可鄙,因为它引起生者衰老。”[10]

同类推荐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静心的智慧

    静心的智慧

    《静心的智慧》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增大,金钱、权力、欲望等诱惑不断考验着人类脆弱的灵魂怎么能够离开静心的智慧?在不断地求索与挣扎中,人们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本性,陷入人性的沼泽。人的心灵犹如一间仓库,需要时常打扫和维护,拂去心灵上的尘埃,让自己的身心处于一种宁静祥和的状态。掌握静心的智慧,便能摆脱所有的喧嚣与无奈,让自己活在一个无比清新的世界里。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世界,以静心的智慧感受生活,给焦灼的人生寻找一片宁静的栖居地,找回迷失的自我,感悟生命的真意,享受生活的甘甜与快乐。
  • 降伏其心(下册)

    降伏其心(下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热门推荐
  • 瑜伽师

    瑜伽师

    从大都市到小县城,瑜伽作为时尚女性的代名词,早已风靡城市的大街小巷,这个故事正是击中了潮流的G点。三个性格迥异的女瑜伽师,彼此支持鼓励,从公司辞职,合伙创办瑜伽馆,宣传自己的瑜伽理念。之后,又在比赛中辗转受挫。办馆过程中的幕后操作、拼比心机、苦涩情感,逐渐扭曲了一些人的初心……其实,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套课程,而是将瑜伽作为生活的一种方式,每个人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
  •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个世界我只喜欢你

    这个世界我只喜欢你

    他说:林琳,如果你考不进火箭班,我们就分手,因为我不喜欢笨女孩。他说:林琳,如果我们考不了一所大学,就分手吧,因为没有多少人可以承担异地恋。他说:林琳,我们可不可以不分手,失去你我无法活下去。自从十七岁的林琳遇见十七岁的何辰逸后,一直活在何辰逸的“分手”威胁里,交往三年,林琳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学霸。正所谓,当一个人过于安乐后,都会忘记痛苦的存在,后来的七年,林琳活在痛苦之中。这个世界有没有一个人,你爱,却不得不说你不爱。有没有一个人,你想靠近,却不能靠近。有没有一个人,你痛苦时,他比你更痛苦。(暖文,真的暖文。好吧!后面有一点点虐,不过没事,小虐怡情。)
  • 流动的盛宴

    流动的盛宴

    《流动的盛宴》是海明威一本颇有鲜明个人风格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如果你在年轻时有幸生活于巴黎,那无论你在哪里度过余生,巴黎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在这本书里,海明威叙写记忆中早年巴黎的人与事,写他在丁香园写作,在莎士比亚书店借书,在塞纳河边散步,去卢浮宫、先贤祠、卢森堡公园……和庞德、乔伊斯、菲茨杰拉德夫妇、斯泰因小姐、西尔维娅·比奇、福特·麦多克斯·福特们的交往……阅读、聚会、赛马、饮酒、美食、滑雪、拳击、猫……本次出版以巴黎莎士比亚书店认证定本全本译出,译者张佳玮常居巴黎,从事写作和文学翻译。本版收录1920年代巴黎街景及日常生活影像,附彩印“爵士时代”巴黎都会地图,更好读懂经典。
  • 故事里的事

    故事里的事

    《最好看的当代名家小小说:故事里的事》收录了作者田洪波写就的六十则小小说,共分为六辑-彩云追月、天空之城、泪光翅膀、带刺玫瑰、烟雨凤凰、断桥残雪。作品大多弃绝修饰,力避娇作,直面人性。在叙述故事时,作者故意弱化写作技巧的运用,敞开心扉,或幽怨倾诉,或直面人生百态,以平实追求自然逼真的艺术效果,读后引人深思。作者善于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和善,能够以小见大,于尺寸篇幅中彰显人生况味。这与当代中学生甚至成年者所需要的精神补给是相契合的。
  • 咏雪应诏

    咏雪应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恶魔校草是我哥

    恶魔校草是我哥

    她,是是一个冷漠的女孩;她,是生活在一个幸福生活的人。她有着父母的宠溺,她也有着哥哥的关爱,有着弟弟的关心,但是自一次车祸后她的爸爸妈妈永远的离开了她,哥哥也相应玩失踪,她只剩下弟弟。但是她在转学之后,尽然发现了许多她不知道的事情············
  • 领导与口才知识(全集)

    领导与口才知识(全集)

    国口才训练大师戴尔·卡耐基说:“假如你的口才好,可以使人家喜欢你,可以结交好的朋友,可以开辟前程,使你获得满意。有许多人,因为他善于辞令,因此而擢升了职位,有许多人因此而获得荣誉,获得了厚利。你不要以为这是小节,你的一生,有一大半的影响,由于说话艺术。” 鉴于此,本书涵盖了领导口才的所有内容,分为下面几个部分:领导口才的魅力、领导口才与心理,领导口才与行为细节、领导口才与自我训练,领导口才与人际关系、领导口才与激励,还有领导在各种场合的说话艺术以及说话技巧。
  • 丈夫的诡计

    丈夫的诡计

    选自希区柯克短篇故事集,包括《丈夫的诡计》《拳击高手》《奇怪的凶器》等十余篇短篇小说,文字简洁平实,情节曲折跌宕,结局却出人意料,并且往往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富于现代特点,符合当下阅读习惯及阅读趋向,颇受年青一代欢迎。
  • 三言二拍精编(第四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四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