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3600000016

第16章 先秦天道观之进展(7)

这种“浩然之气”,就是人心中的神,人性中的天。天是无所不在的,天在人之外,也在人之内。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

人与天本是一体,把人扩大起来便是天,便是神,体验得自然界之理法的知道天神就是自己。故尔他说:

万物皆备于我。(《尽心上》)

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尽心上》)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尽心下》)

《中庸》把仲尼来配天,孟子则骎骎乎要把自己来配天,他是存心想要做第三世教主的,且看《孟子》最后一章以承继尧、舜、禹、汤、文王、孔子自任,便可以知道。

孟子的大我思想和庄子的很相一致。《齐物论》上说: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是承继着老聃的道统的,他对于本体不另立名目,只是直称之为“道”。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象)无形,可传而不可受(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已)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

这种道体观和老子的完全一致,而在说出“自本自根”上则和子思一样比老子更有进境,大约庄子是受了些子思的影响,不过他的道仍然是实质的。道是天地万物的实在的本体,本体演化而为万物。万物是相对的,有限的,本体是绝对的,无限的。秋毫之末是本体的表现,殇子也是本体的表现,于有限之中,体得无限来,则秋毫之末在其本体上是无限大的绝对,比较起感官界的有限大的泰山来,自然是大到无穷;而殇子在其本体上是永没消灭,比较起仅仅八百岁的彭祖来,自然是寿到无穷。我同天地万物都是本体的表现,故从时间上说来天地是和我一同生出来的,从空间上说来万物是和我一体。庄子的大我观出发点虽然和孟子略有不同,但结果是一致的。他们两人约略同时,大约同是出于一种的宗教情操的产物。《庄子·内篇》的七篇中专门论道体的是《大宗师》一篇。看他选用了“大宗师”这个名目,又看他托诸许由的口,称道为“师”所说出的下面的一番话:

吾师乎,吾师乎。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可见在庄子的诗人情操中,“道”又被他拟人化了。但他不仅是在做诗,他在《大宗师篇》中提出了他所理想的人格,便是体得了道体,实现了大我的“古之真人”。在《天下篇》中他把老聃称为“至极”,又称老聃和关尹为“古之博大真人”,而把自己来继承着他们。可见庄子有意地在推老聃为第一世教主,关尹为第二世教主,而他自己是第三世。道家到了庄子也有了宗教化的倾向,这也不能不说是墨子的影响。

天道思想,儒家到了思、孟,道家到了惠、庄,差不多是再没有进展的可能了。他们彼此在互相攻击着,也在互相影响着,同时也一样地攻击墨家,而一样地受着墨家的影响,彼此之间的差异是很微细的。再后一辈的荀子,他是颇以统一百家自命的人,又把儒道两家的天道观统一了起来。他在名目上肯定着道家的“道”。他的弟子韩非子流入了道家是有来由的。

大道者所以变化遂成万物也。(《哀公》)

万物为道一偏。

但他所说的道不是道家的实质的本体,而只是儒家的自然界的理法。他是把道家的根本观念来儒家化了。自然的理法就是神,也就是天。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天论》)

天就是这样,神就是这样,不当更进一步去求。说天是有意想行识的人格神固然是迷信,说天是超越乎感官的物体后面的实在也毫无把握。只知道自然界中有一种生生不息的运行着的大理法,便天之亦可,神之亦可,道之亦可,诚之亦可,用不着去探求,也用不着去迷信。故尔他说:

唯圣人为不求知天。(《天论》)

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天论》)

荀子的天道思想的确是把儒道两家融和了的。这种思想和《易传》,特别是《系辞传》的思想完全如出一范。在这儿且引几条来和它对照。

神无方而易无体。

一阴一阳之谓道,……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阴阳不测之谓神。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伸也,屈伸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看这把“道”看为自然界中变化着的理法,同时把它看成神,看成天地,自此以上不主张再去探求,这和荀子的《天论》是完全同一的思想和态度。不同的只是《系辞传》作者是在赞《易》,故又在“易”中看出自然界的理法,易就是变化,而变化是有永恒性的,是呈示在人的眼前再简单也没有的现象,再简单也没有的真理。故尔易是变易,不易,简易。这样的“易”,在作《易传》者的眼里,又看成了可以代替“道”,可以代替“神”的一个新名词。他离开了卜筮来谈自己的哲理,便是易等于道,道等于神,神等于易。

在这儿我们又可以得到一个断案:便是至少这做《系辞传》的人该得是荀子的弟子,而这做《系辞传》的时代当得在秦始皇三十四年焚《诗》《书》“百家”、禁止挟书之后。秦嬴政焚书时,医药、卜筮、种树诸书是在禁令之外的。先秦盛极一时的学人受了这番政治上的高压,他们没有用武之地,自然会向这些在禁令之外的书籍里来韬晦,《艺文志》里面的农家、医家、神仙家、蓍龟杂占阴阳诸家,假托于神农、黄帝、宓戏、天老的一些著作,把一些哲理含混在不犯禁令的向来为学者所不齿的一些小家杂技里面,都得是由这禁书生出来的结果。《易传》正是这样生出的结果之一。而且秦始皇帝是提倡万世一系的人,而作《易传》的人却在高赞变化,那也可以见得作《易传》者的苦心。《易传》的价值是应该从新来估定的。

再者,《荀子》书最后一篇《尧问篇》的最后一节,是荀子的弟子称赞荀卿的文章,那位作者的态度和作《系辞传》者的态度很相似。那儿称赞荀子,谓和孔子不相上下,只是声名没有孔子那样大,门徒没有孔子那样多,光辉没有孔子那样广被,那是因为遭时更难;说荀子“迫于乱世,于严刑,上无贤主,下遇暴秦”,因此便不能不明哲保身,示天下以愚,“怀将圣之心,蒙佯狂之色”。把那一段文字和“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的几句话比较起来,可以见到作者的时代和感慨是怎样的一致。我疑心作《系辞传》的人就是跋《荀子》的那位隐者。即使两者不是一人,而作《系辞传》的人是荀卿弟子,却断无可疑。刘向称荀卿善为《易》。《荀子》书屡以子弓与仲尼并举,子弓当即臂子弓。《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商瞿,鲁人,字子木。……孔子传《易》于瞿;瞿传楚人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而《汉书·儒林传》云:“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臂子弓。”二说先后不同而传《易》则一。《史记》所据资料较古,应比《汉书》更为可靠。子弓当是《易》理的创道者,而荀子是他的私淑弟子。《荀子》书中引《易》者二处,论《易》者一处。

〔《非相》〕《易》曰:“括囊无咎无誉。”(今本《坤卦》六四)

〔《大略》〕《易》曰:“复自道,何其咎。”(《小畜》初九)

所引的与今本《周易》同。

〔《大略》〕《易》之咸,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咸,感也,以高下下,以男下女,柔上而刚下。

所谈《易》理与今传《易传》之说亦颇相合拍。由这些证据看来,《易传》作于荀子的门人是不成问题的。《易传》中所有的“子曰”可以解为“荀子曰”或“子弓曰”,并不是孔子。荀子弟子因为处在嬴秦严令禁书之下,虽隐于卜筮之书,也不敢自著姓名,就是师的姓名也不敢明著,故只统称子曰。后经汉人误会,认为是孔子,于是才生出孔子赞《易》的那一套莫须有的传说。现在把《易传》的时代和其著述的苦心阐明了,它在思想史的演进上才得成为有价值的资料,序列在《荀子》之后正得到了它自己的应有的地位。一切先秦的天道思想在这儿也就告了一个归宿[21]。

追记

《洪范》,“五皇极,皇建其有极”下数语除散见于《墨子》、《韩非子》、《吕览》及《左传》襄三年以外,《荀子·修身篇》及《天论篇》亦有所引:“《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与《洪范》文全同。《洪范》认为子思所作,其反对者的荀子乃引用其文似觉悖理。但此数语据《墨子》所引称为“周诗”而言,实是古语,为子思撰述《洪范》时所利用,正荀子所谓“案往旧造说”。荀子引“书”亦引古书而已,于子思作《洪范》说不相悖。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记

注释

[1]本篇初由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5月出版单行本,后收入重庆文治出版社1945年3月出版的《青铜时代》。现据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编入。

[2]《卜辞通纂》第七八八片。——作者注

[3]《卜辞通纂》第三六八片。原文二字合书,故知确是“上帝”。——作者注

[4]文五年、成六年、襄三年。——作者注

[5]垔、、、圛、、,诸字下。——作者注

[6]王说见《观堂集林》卷九《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

[7]C.J.Ball:Chinese and Sumerian,p.26.——作者注

[8]《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作“天亡又(佑)王”。《考释》第一页云:“‘天亡又王’句,余曩读为‘天无尤王’,意终难安,今改从刘心源说。刘云‘天亡,据文义决是作器者名。亡通无,《古今人表》宾须亡、费亡极,《左传》并作无。《姓考》‘天,黄帝臣天老之后’,则此铭为天姓亡名。‘又王’读‘佑王’,谓助祭也。《奇》四,十二”。

[9]《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考释》第三四页作“翼”。

[10]《金文丛考·补录〈班的再发现〉》作“卫父身,三年静东国。”

[11]《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考释》第一二一页作。

[12]孙星衍:《周易集解》五卷遁卦九五爻辞解。

[13]同上书三卷随卦九五爻辞解。

[14]《金文丛考·补录〈师克铭考释〉》谓“当是古奉字”。

[15]《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作“印”。《考释》第一三七页云:“‘印邵皇天’当是体念天心之意。印旧释为仰,误。邵通照。”

[16]马叙伦说,见所著《老子覈诂》卷首《老子老莱子周太史儋老彭是非一人考》。——作者注

[17]马氏著《庄子义证》三十三卷二页。——作者注

[18]冯友兰:《儒家对于婚丧祭礼之理论》一文(《燕京学报》第三期),可参照。——作者注

[19]钱说见《古史辨》第四册序,今案此说不可靠。近年有人认为墨子乃宋墨胎氏之后。墨胎即宋公子目夷,较为可信。——作者注

[20]《庄子·徐无鬼》中有庄子和惠子的一段对话,庄子向惠子说:“儒、墨、杨、秉四,与夫子为五。”惠子自己也说:“儒、墨、杨、秉且方与我以辩。”照这些话看来,惠施显然不是杨派。但这儿的两个“杨”字都该是“料”字的错误。《尸子·广泽篇》言:“料子贵别囿。”料子自是《庄子·天下篇》“接万物以别囿为始”的宋钘、尹文一派人。《天下篇》序当时的学派以儒,墨,宋钘、尹文一派,鼓蒙、田骈、慎到一派为次,正与此“儒、墨、料、秉四”相合。秉即彭蒙,秉、彭一音之转。料即料子,因料子罕见,故被后录书者任意改为形近的杨字。又料子有人说即是宋钘。或者宋以国著,料以氏著,亦未可知。如公输班一称鲁般之类也。——作者注

[21]本文的要点可揭示如下图:——作者注

同类推荐
  • 剧场有它的灵魂

    剧场有它的灵魂

    我可以清楚记得三岁以后的许多事情。有人夸我记性好,此话倒也不假,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从小集邮,后来的工作性质又养成了我建立档案的习惯,写文章时,有记事本、底片、节目单、剪报可查。我出生在海滨城市烟台,当时这座位于胶东的小城市幽美、朴素,不似现在,变得毫无特色。记忆里第一次进的剧场,是在张裕公司往西的一条小街上,叫市府街,现在已经成了宽阔的马路。看的不是话剧,是一些革命色彩很强的舞蹈、活报剧、诗朗诵等。
  •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16位超人气作者,34篇风格迥异的美文。三个篇章,分别讲述现世家常、生活态度与温情励志,给你一次温暖、清晰、沁人心脾的文学享受。它不会为你打开新的世界,也不会让你增长见识,更不可能教你花草的培育方法,它给你的只是一种短暂的享受,一种或温暖、或体贴、或柔美的感觉。这里有对爱情的剖析,对青春的反思,对世态的感叹,以及内心的挣扎,些许自嘲、自怜、自叹,以及自我鼓励,还有一些小色色、小羞羞。这就是现实,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思、所想、所见、所经历的真实,我们柔软、犀利、纠结,但满怀希望。34篇不同感觉,不同色彩,不同香味的美文,犹如34朵鲜花,请你轻轻摘下,栽种在心里。
  • 鲁迅散文

    鲁迅散文

    《中华散文珍藏版:鲁迅散文》是“中华散文珍藏版”系列丛书之一种,精选了鲁迅经典散文80余篇,如:《秋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刑》等。所选作品代表了作者不同时期散文创作的风格与特色、成就与辉煌。为读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提供了一部极有价值的阅读与欣赏范本。
  • 不可重来的时代

    不可重来的时代

    回顾萧红传奇一生,期待汤唯《黄金时代》 。腾讯大家联手汤唯新片《黄金时代》,从传奇女作家萧红颠簸的一生,到风云际会中一代弄潮儿的群像,重现动乱年代中年轻人的热血、天真,以及他们面对的困境与挣扎。天才辈出的时代还会重来吗?我们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吗?《不可重来的时代》,在讲述往事的同时,也来谈谈我们身处的现在。
  • 杜甫文集2

    杜甫文集2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热门推荐
  • 雕行诸天

    雕行诸天

    作为一个生活单调的白领。陆轻一直渴望着刺激的生活。然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一个武侠的世界。可惜,却变成了一只雕。变成雕也阻挡不了他对武功的向往。即使看不懂秘籍,不懂经脉。依旧抓了一个废材来教自己武功。却无意中从废柴口中得知。自己竟然好像是传说中那只雕!但没有等经历命中注定的邂逅。突然画风一变。开始了他无限位面穿梭的旅程。qq群:690025053
  • 重生影后之空降热搜!

    重生影后之空降热搜!

    双料影后明曦意外重生到了默默无闻的练习生陆念身上,还自带了锦鲤体。直播帮朋友伴舞,陆念上了热搜。出演小天王的MV,陆念又上了热搜。出演一个小配角,陆念接着上热搜。参加明星恋爱节目,妥妥的热搜榜一位。某天夜里,吃醋的秦少一不小心手滑发了张红本本的照片,配上“娶她为妻”。咔……某博的系统彻底瘫痪了……
  • 死亡聚会

    死亡聚会

    一次普通的交友聚会,结果意外的死了一大批人,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 朱自清讲文学

    朱自清讲文学

    《朱自清讲文学》收录了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朱自清有关文学的随笔、讲座等数十篇。长期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的朱自清,在研究现代和古代文学方面均有较高成就。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朱自清亲自参与了新文学的创造与建设,其关于中国文学的梳理与辨析,独树一帜,并逐步建立起“雅俗共赏”的文学标准与尺度。《朱自清讲文学》全面整理朱自清有关文学的论述,涵盖古今,涉及多种体裁,展现朱自清在文学创作之外的学者风貌,其独到的文学解读也将对广大读者了解与欣赏中国文学有所助益。
  • 穿越之夙愿画黛眉

    穿越之夙愿画黛眉

    君入我梦,弃我而去。与君再识,已是天上地下,云泥之别。从此形同陌路,互不相扰。可命运怎会让两个痴缠的人毫无干系纵然他不入俗世,不染尘埃,又怎样?纵然她深陷污泥,难以挣脱,又如何?顾洛栖与苏洛尘这两个名字,注定生生世世纠缠,难舍难离。洛阳才子,不染纤尘。顾念洛阳才子,愿此生双宿双栖。这一世,她命数未尽,辗转于他的世界寄人篱下,任人欺辱?那是上一世的林黛玉了。苏洛栖的灵魂到了林黛玉的身体,从此,她便是那我见犹怜,心比天高的林家小姐只是,敛了柔弱,余下的只有冰冷。世人言林家小姐娇弱无比,只会卖弄可怜,寻求怜悯。可贾府的林黛玉,却冷若寒霜,城府深沉。在这吃人不吐骨的深府宅院,若无半分心机,早便香消玉焚前世的这具身子,不就是这样死的吗?只会用眼泪作武器,实乃愚蠢重获新生的她,便借这副皮囊,来会一会权势为尊,人命如草芥的世道……
  • 安先生这是我们的时光

    安先生这是我们的时光

    “安晏,我真的觉得你没喜欢过我!”男人嘴角勾唇一笑“你怎么会这样想,看来我得更加努力喽~”说罢横抱起噘着嘴的某人,“我会用行动来证明我有多喜欢你”高某红着脸.............他和她蜕掉茧壳,诞生出美丽,就在房砖地上,羽化成仙本文不狗血,不无脑,不水。主要讲青春的小暧昧和长大之后的爱情。但会夹杂一些别的元素,我暂时没想好,顺其自然。甜宠x双洁。请入坑吧!!!
  • 名人名言金典4

    名人名言金典4

    名人名言透过历史的风尘,超越国界的阻隔,俨然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对我国当代青年陶冶品性、提高修养、掌握良好的方法、学习名人的奋斗精神等,有着极大的价值和实用性。本书收录了世界着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等各方面卓有成效者的名言5000多条,涉及的古今名人有苏格拉底、尼采、黑格尔、歌德、培根、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爱迪生、拿破仑、席勒、蒙哥马利等千余人,涉及到的名言包括人生奋斗、志向追求、友谊爱情、伦理道德、婚姻家庭等诸多方面,这些名言对青少年朋友具有极大的启迪性和教育作用。
  • The Poems of Henry Kendall

    The Poems of Henry Kenda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DOMINION

    DOMIN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哑舍·贰

    哑舍·贰

    时隔一年,老板的“哑舍”古董店再次开业。千年不死的胡亥现身,寻找皇兄扶苏的灵魂,妄图将其灵魂复活,由此展开胡亥的寻找皇兄之旅。他不能确定扶苏转世,在医生和陆子冈之间游移,屡次出手试探……若是扶苏当真如胡亥所愿复活,那身为其转世的医生……命当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