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3600000024

第24章 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4)

“行夏之时”,是孔子假想执政时准备首先施行的一条政纲。这种以孟春建寅之月为岁首的所谓夏历,和中国的农业社会很适应,施行起来对于一般的农民会很感觉方便,故尔孔子特别重视它。吕氏所重视的也就是这夏历,《十二月纪》便是证明。《十二月纪》是一部王者的年中行事或施政历程,是儒家式的重农制度下的一套重要的典礼。故吕氏即使取自成文,也可证明他把这套典礼是看得怎样宝贵。真的,吕氏本人很有意思,他的出身虽是阳翟大贾,而他却是一位重农主义者,这是值得注意的事。

霸王有不先耕而成霸王者,古今无有。此贤者不肖之所以殊也。(《贵当》)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復(複),其产復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民舍本而事末则不合(原作令),不合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上农》)

他所说的这些道理究竟是不是绝对正确,我们可以不必追问,但他明白地是重农,不仅是视为重要的生产,而且是视为重要的政略。

儒家是主张德政的,孔子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勉)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种思想在《吕氏》书中也流荡着。

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上德》)

古之王者,德回乎天地,澹(瞻)乎四海,……虚素以公,小民皆(偕)之。其之(赴也)敌,而不知其所以然。此之谓顺天。教,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授)之。此之谓顺情。……岂必以严罚厚赏哉!严罚厚赏,此衰世之政也。(同上)

凡用民,太上以义,其次以赏罚。其义则不足死,赏罚则不足去就,若是而能用其民者,古今无有。(《用民》)

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故民之于上也……若五种之于地也,必应其类而蕃息于百倍。(《适威》)

礼烦则不庄,业烦则无功,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同上)

注意德政并不是说不用刑罚,儒家本没有这样的意思,吕氏也没有这样的意思(假使是不用,那便成为道家)。他们只是说不能专用刑罚而已(假使是专用,那便成为法家)。孔子也曾说过“必世而后仁”,又赞成“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故尔吕氏同时也在主张赏罚必信,赏罚须有充实。

赏罚信乎民,何事而不成!(《慎小》)

为民纪纲者何也?欲也,恶也。何欲?何恶?欲荣利,恶辱害。辱害所以为罚充也,荣利所以为赏实也。赏罚皆有充实,则民无不用矣。(《用民》)

宋人有取(趋)道者,其马不进,倒而投之鸂(溪)水。又复取道,其马〔又〕不进,又倒而投之鸂(溪)水。如此者三。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于御。人主之不肖者有似于此,不得其道而徒多其威。威愈多,民愈不用。……故威不可无有,而不足专恃,譬之若盐之于味。凡盐之用,有所托也,不适则败托而不可食。威亦然,必有所托然后可行。恶乎托?托于爱利。爱利之心谕,威乃可行。威太甚,则爱利之心息。爱利之心息而徒疾行威,身必咎矣。(《用民》)

为了调剂刑政,儒家是看重音乐的功用的,吕氏也承继着这个传统,在《仲夏纪》与《季夏纪》中费了不少的篇幅来讨论音乐,他接受了公孙尼子的《乐记》的理论,有时还把它扩张了。在这儿同时还尽了反对墨家的能事。

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始生人者,天也。人无事焉,天使人有欲,人弗得不求;天使人有恶,人弗得不辟。欲与恶所受于天也,人不得与(原作兴)焉。不可变,不可易。世之学者有非乐者矣,安由出哉?(《大乐》)

刑之大者为兵。儒家不废刑,故亦不废兵。孔子为政,须“足食足兵”而“教民即戎”。吕氏也承继着这个传统,在《孟秋纪》与《仲秋纪》中,同样费了不少的篇幅来讨论兵,他主张义兵,而驳斥偃兵非攻之说,在这儿也尽了反对墨家的能事。

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家无怒笞则竖子婴儿之有过也立见,国无刑罚则百姓之悟(忤)相侵也立见,天下无诛伐则诸侯之相暴也立见,故怒笞不可偃于家,刑罚不可偃于国,诛伐不可偃于天下。……兵之所自来者远矣,未尝少选不用。贵贱长少贤者不肖相与同,有巨有微而已矣。察兵之微:在心而未发,兵也;疾视,兵也;作色,兵也;傲言,兵也;援推,兵也;连反,兵也;侈斗,兵也;三军攻战,兵也。此八者,皆兵也;微巨之争也。今世之以偃兵疾说者,终身用兵而不自知,悖。(《荡兵》)

凡为天下之民长也虑,莫如长有道而息无道,赏有义而罚不义。今世之学者多非乎攻伐,非攻伐而取救守,则鄉(嚮)之所谓长有道而息无道,赏有义而罚不义之术不行矣。……为天下之长患、致黔首之大害者,若说为深。(《振乱》)

关于“非乐”与“非攻”,像这样对于墨家的批评,可以说是相当猛烈,而全书中所取于墨家的地方也很少,如尚贤节用,并不是墨家的特见,薄葬也并没有薄到墨家所主张的那样脊觳的地步。此外则墨家兼爱而吕氏不兼,他说“仁也者仁乎其类者也”(《爱类》)。吕氏更采取儒家的孝道,在先秦书籍中首先引用了《孝经》(《察微》)。孝道被认为是平天下治国家之本,“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故论人必先以所亲而后及所疏,必先以所重而后及所轻”(《孝行》)。对于亲疏轻重而有先后,是儒家的差等爱,并非墨家的兼爱。

吕氏也主张忠,每将忠与孝并列。“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劝学》),“成身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尊师》)。“贤者之事也,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理然后动,必当义然后举。此忠臣之行也”(《不苟》)。这和墨家“上之所是亦必是之,上之所非亦必非之”的“尚同”之义亦不相同,故他竟能主张到“废其非君而立其行君道者”(《恃君》)。这是墨家思想中所决不曾有的。

墨家尊天明鬼,而吕氏则极重理智。书中也有天,但它的天是道,是太一,是精气,是自然,而不是有意想行识的人格神,上帝。对于鬼神之事也采取的是合理的解释:

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博志》)

圣人之所以过人,以先知。先知必审征表。无征表而欲先知,尧、舜与众人同等。征虽易,表虽难,圣人则不可以飘矣。众人则无道至焉。无道至则以为神,以为幸。非神非幸,其数不得不然。(《观表》)

这些是极可宝贵的话,不仅对于二千多年前的墨家是绝好的开导,就是对于二千多年后的今天的一些观念论者,也是很亲切的启蒙。鬼神并非真的存在,而实在是精巧和圣智的投影,无知者主观上的产物。在这样的认识之下对于卜筮等所谓媒介人神的工具也就不足信了。

今世,上(尚)卜筮祷祠,故疾病愈来。(《尽数》)

今夫塞(赛)者,勇力。时日卜筮祷祠,无事焉。善者必胜。(《察贤》)

鬼神既不足信,则妖异自当化除,书中于《明理篇》,颇有天妖、人妖、物妖各项的叙述,其主旨认为妖之兴归本于人事的不善,故颜其篇曰“《明理》”。在现代看来,其所“明”之“理”,虽然并不怎么“明”,但在当年总不失为是一种理性的说法,视神而化之者已大有径庭。《慎大览篇》载有一段故事,正好说明这种态度。

武王胜殷,得二虏而问焉。曰:“若(汝)国有妖乎?”一虏对曰:“吾国有妖。昼见星而天雨血,此吾国之妖也。”一虏对曰:“此则妖也,虽然,非其大者也。吾国之妖甚大者,子不听父,弟不听兄,君令不行,此妖之大者也。”

既不承认上帝鬼神,照儒家的思想系统上说来,便当承认自然中的必然性,便是命。吕氏对于命也恰好下出了一个定义:“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举错者不得与焉。故命也者就之未得,去之未失。国士知其若此也,故以义为之决(判断),而安处之”(《知分》)。命,这种必然性,在自然界中总是存在的,不必对于它低头,也不必对于它反脸,我行我是(义),随它去!这种正是儒家的态度,而和墨家的也恰相反。故他又说:

凡人物者阴阳之化也。阴阳者造乎天而成者也。天固有衰嗛废伏,有盛盈蚡息,人亦有困穷屈匮,有充实达遂,此皆天之容,物〔之〕理也,而不得不然之数也。古(故)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愉)然而以待耳。(《知分》)

达士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同上)

《吕氏》全书重理智的色彩相当浓厚,因此它对于淫辞诡辩也是反对的。它是抱着儒家“正名”的本旨,要准乎义理,合乎实用,而不为苟辩、苟察。

名正则治,名丧则乱。使名丧者淫说也。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凡乱者刑(形)名不当也,……刑名异充而声实异谓。(《正名》)

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不好淫学流说,贤不肖各反(返)其质,行其情,不雕其素。(《知度》)

凡君子之说也非苟辩也,士之议也非苟语也,必中理然后说,必当义然后议。(《怀宠》)

辩而不当论,信而不当理,勇而不当义,法而不当务,惑而乘骥也,狂而操吴干将也。大乱天下者必此四者也。所贵辩者为其由所论也,所贵信者为其遵所理也,所贵勇者为其行义也,所贵法者为其当务也。(《当务》)

坚白之察,无厚之辩,外矣。(《君守》)

这所反对的当然不止名家,就是墨家后学的辩者之流也是在所反对之列的。且看《荡兵篇》所说:“援推,兵也;……今世之以偃兵疾说者,终身用兵而不自知,悖。故说虽强,谈虽辩,文学虽博,犹不见听”,便分明指斥的是墨家;便是“援推”二字也就是《墨子·小取篇》中关于辩论上的术语:“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独不可以然也?推也者,以其所不(否)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

在多士济济的吕氏门下,我们可以相信九流百家都是有的,墨家、法家、名家不用说都有,但这些分子显然不占势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吕氏》书中把墨子和孔子相提并称的地方那么多,而却处处攻击墨子的学说。但攻击他的学说时却又是混含着说的,绝不道出任何派别,任何个人的名字。如像说,“世之学者有非乐者矣”,或者说,“今之世,学者多非乎攻伐”,有时甚至于连这样混含着的指示都不提。这里一定是有所顾虑的。这固然可以解释为政治家或学者们的礼貌,但我相信,在吕门之外,秦国之墨者一定还很多,故尔不好明目张胆的攻击。

道家颇占势力,其中庄子的门人一定相当多,书中每称引《庄子》(《去尤》),有好些辞句与《庄子》书完全相同,如《必己篇》差不多强半是采自《庄子》的《外物篇》。又如《有度篇》的下列一节,更根据庄子的主张来批评孔、墨。书中指名孔、墨而加以批评的就只有这一节,特别是批评孔子。

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然而无所行教者。术犹不能行,又况乎所教!是何也?仁义之术外也。夫以外胜内(言负担太重),匹夫徒步不能行,又况乎人主!唯通乎性命之情,而仁义之术自行矣。先王不能尽知,执一而万物治。使人不能执一者,物感之也。故曰:通意之悖(《庄子》作“彻志之勃”),解心之缪,去德之累,通道之塞(通,《庄》作达)。贵富显严名利(《庄》作富贵),六者悖意者也(《庄》无下者字,下同)。容动色理气意,六者缪心者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者也。智能去就取舍(《庄》作“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者也。此四六者不荡乎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清明(《庄》无清字,下同),清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故曰”以下乃《庄子·庚桑楚篇》的一节,明明是引书,故称“故曰”,只是没有把《庄子》标明出来。像这些地方自然是庄子之徒透露了他们的门户。语气已经和平得多,只说“通乎性命之情而仁义之术自行”,没有说“掊击圣人……攘弃仁义”(《庄子·胠箧篇》)那样激烈的话。大约就因为这样,所以逃过了主编者的眼目而未被删掉的吧?

但无论怎么说,儒家总是占最大势力的。高诱序谓“不韦乃集儒者(原作书)使著其所闻”,虽不必便是事实,但可以说是得其近似。儒家中究竟有些什么人,无从查考了。我们所能确切知道的有一位李斯。《史记·李斯列传》:“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可见李斯颇为吕不韦所重用,在《吕氏春秋》的撰辑上他一定是尽了力的。李斯是荀卿的弟子,在初当然还未放弃儒术,因此吕氏之所以特别要大量地引用儒者入秦,并大量地引用儒术著书,我相信李斯一定参加了意见,而且这意见也就是荀卿的意见。《荀子·强国篇》中有下列一段,便是证明。

同类推荐
  • 找不着北

    找不着北

    《找不着北》一书辑录了作者关东捷近几年的数十篇博客文章,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作者对近几年来一些社会状况的表述及思考,以较为个性化的眼光,记载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文章篇幅都较为短小,笔调轻松,每每有触动人心的闪光之处。作者关东捷通过较为个性化的眼光对当代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提出了较具有个人特色的领悟和思考,从而能够引发读者对当代社会的进一步思考,有其独到之处。
  • 我读.5

    我读.5

    《我读5》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所选的题材范围颇广,比如《自由》《巨流河》《寻找家园》《寻路中国》《容忍与自由》《消逝的燕京》《隐居·在旅馆》《隐私不保的年代》……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 越轨

    越轨

    《越轨》一书涉及刑法学、犯罪学、青少年越轨行为、侦查学、公安学、警察学、监狱学、社会控制、犯罪预测预防、禁毒戒毒、社区矫正、社会敌意应对、群体事件处置、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的越轨社会学的科普读物。本书文笔诙谐、笔调轻松,文中穿插大量的当前流行话题作为案例,比如邓娇案、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案等等,探讨当代社会的规则越轨、法律越轨、诚信越轨、性越轨等等行为。不仅对这些行为进行鞭辟入里的解析,而且对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越轨问题提出了深层次的解决思路。
  • 藏地兵书

    藏地兵书

    这是一部比小说更精彩的反映解放军将士在西藏战斗生活的情感大散文。作家王宗仁以最贴近青藏线士兵的心,真情写了一辈子西藏,再现了当代军人热血报国的情怀。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书生才子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书生才子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热门推荐
  • 九天战皇

    九天战皇

    前一世我为游戏主宰,这一世我为异界主宰。莫名来到游戏异界之中,战阴谋,战官场,战宗门,战能人。战尽天地间,谁主浮沉,我为皇。九天之下独战皇!
  • 从黎明到黄昏

    从黎明到黄昏

    安生以其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段又一段的感情故事,或有关爱情,或关乎友谊。这部安生的小说集《从黎明到黄昏》囊括了安生七部中短篇小说,故事跌宕,情感深刻,不论是浅夏还是莫言都在安生爱情的小巷子里兜兜转转,最终却又是跟爱情擦肩。这是命运的玩笑,还是美好的爱情就是那样,可望而不可及……
  • 活筋壮骨保健法

    活筋壮骨保健法

    活筋壮骨保健法骨正筋柔,气血自流。气血受阻,百病丛生。人类疾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骨歪筋硬有关。为此,本书围绕活筋壮骨推出一系列自我保健法,以期实现筋长一寸,寿延十年。作为科普读物,可供读者体验参考。
  • 背后一刀

    背后一刀

    “唉呀,这个在咱市投资的于兰原来这么年轻啊,跟电影明星似的!我还当是个富婆哩,原来是个漂亮富姐啊!”侯俊挥着当天的报纸,指点着头版上那占了半版的大美人照片,两眼放光地大叫着。大案结束,新任务还没下来,加上晚上队长请客庆贺,大家都喝了几杯,兴奋劲儿还没下去,侯俊这么一咋呼,呼啦啦都围了过去,连整日里耷拉着一张苦瓜脸,总是默默地坐在一边修身养性的老杜磊也禁不住躬起身子,伸长了脑袋。“猴子,冲上去呀。你不是整天想傍富婆吗,这不有了机会?”王小鸽指着报上的美人,对侯俊首先开涮。“那得把脸用砂轮蹭蹭广大李也抢着参与。
  • 我有一座奇妙屋

    我有一座奇妙屋

    精神分裂、高智商犯罪……这世界上,每天都有骇人听闻的事情发生,只是,你作为一个普通人,从来不知道而已……侯豖也是一个普通人,直到他继承了一座古宅……
  • 无尽异界之无上止境

    无尽异界之无上止境

    处于中二状态纪元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雷电连续击中三次,醒来后竟穿越到神秘的异界,这里的人类有奇特异能,以及未知的九大位面,和高高在上的神,组成世界的源力是什么?毁灭世界的玄光又是什么?纪元的命运将会如何发展......
  • 奸臣传

    奸臣传

    世间万千人,都求一个名垂青史万古流芳。如果你提前得知自己死后的事情,是否还会无怨无悔?十七八岁时,你说只求无愧于心,死后万般评说与你无关;二十七八岁时,你握着我的手说:“阿续,我想做些事情”;三十七八岁的时候,你开始变得沉默戾气。后来,兵变、宫谋,权斗。最终,世界变成了你想要的样子。可你,已经不是当初金陵城里意气风发的少年。
  • 探案小说

    探案小说

    隐藏在内心的秘密,在阳光的阴影里滋养每个人自由的只能在绝对枷锁下实现凝视深渊中的恶龙,只能与之相伴
  • 佣兵狂妃

    佣兵狂妃

    她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庶出小姐,其实是穿越而来的雇佣兵,为保性命,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他是倾国倾国的清俊男儿,其实是权势滔天的景亲王,为守皇权,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只不过,他不是目中无人、高高在上的王爷么,怎么……景亲王半敞衣衫,有气无力“义妹,为兄胸口疼。”宫云乔搬起石头,“兄长,妹妹替你砸一砸。”景亲王举镜自照,孤影自怜,“为兄这般貌美,你怎么就看上那个缺牙的?”宫云乔的眉角抽了抽,“兄长,那只是个婴孩。”景亲王手提血淋淋的长剑,却是对她柔柔一叹,“放心,血是不会溅到你身上的。”宫云乔低头一瞧,白衫染尽鲜红,早就溅了血。人前清高、狠辣的景亲王,其实你是人格分裂吗?这不是种病吗?
  • 佛说普曜经

    佛说普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