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600000002

第2章 定律一:管理就是决策(1)

赫伯特·西蒙说:"决策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就是决策。"他提出了"令人满意"的准则,即在决策中管理者要寻求一个"令人满意"或"足够好的"而非最优的行动程序。正如英国谚语所说,"最好"往往是"好"的敌人。因此,在任何决策中,如果不顾条件盲目地追求"最好",最后可能连"好"也找不到。

高射炮的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要把战争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远隔重洋的欧洲。敌人常在公海上把美国运输舰炸沉,使美国损失很大。有人提出了一个对策,即在运输舰上安装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反击敌人,以避免被炸沉。这个意见被采纳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有人统计发现击落敌机率不高,于是提出责难,认为这个决策是白浪费钱。决策者问:当初安装高射炮的目的是什么?以击落敌机为目的时,可以统计敌机被击落率,如果以保卫自己为目的,则应该统计我舰被炸沉率。结果发现安装高射炮后,运输舰被炸沉率大幅度下降。

由此可见,目标达到,则为成功的决策。决策的成功或失败是以能否实现目标作为衡量标准的,没有确定的目标,就无法对决策的实施实行控制,也无法对决策的科学程度进行衡量。

1目标的数量控制

有人说:"两个以上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目前推行目标管理的西方大企业中,大多数目标管理系统都包含有一个经理的30项年度目标。但是,除了少数几件工作外,谁又能做到每个月都干成更多的事情呢?著名的仪器公司美国得州仪器公司如是说:"我们是过来人了。过去每一个经理常有一大串目标。但我们逐渐削减、削减、再削减。现在,每一季度我们给每一个产销中心的经理只规定一项目标。如此而已。你能够期望--我们也的确期望--一个人把一件事办成。"

的确,当人们发现自己面临着众多没有轻重缓急可言的目标时,往往会不知所云,不知所措,当然执行起来也就无从下手。因此,一个管理者,只有在提出明确集中的目标时,才能使执行者将人力、物力集中于一点,从而将诸多目标各个击破。集中的目标一点即明,让人心中有数;分散的目标则不切要害,让人难以执行。一般而言,年度计划中最多能有三至五项目标,只要将这些目标理顺了,其他目的也可随之完成。

2目标的表达

有些管理者在进行目标决策时,往往很注重其内容的科学性,却拙于目标的表达。文牍案海铺天盖地地向下属压去,使他们无法喘息,严重的信息超载,使他们丧失了辨别轻重缓急的能力。而优秀的管理者却能把目标表达得清楚而流畅,因而做事处处显得游刃有余,因为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返朴归真的真谛。实际上,他们不仅仅是使事情保持简单,而且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与人性化的设计。

目前,西方正在兴起"一分钟目标",所谓"一分钟目标"就是"写在一页纸上,最多不超过250字","任何人都可以在1分钟内看完"。就是说目标的表达要简明、集中。很难想像一项目标隐藏在洋洋万言,甚至数万言的文字海洋中,却指望下属能深刻而透彻地领悟。表达形式繁琐的目标只能使下属茫茫如在云雾中,不得要领。

3科学的目标分解

将总目标具体化和精细化,就称为目标分解。一项积极的、内容科学的目标是决策的原动力,但是在现实中能够有效运转的目标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由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它来源于总目标的分解。总目标往往是笼统而抽象的,不便于测量与操作,这就需要把笼统的总目标分解为具体、精确的小目标。

经过分解的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明确是服务于总目标的,否则就会出现目标置换的现象,从而扰乱整个目标体系结构,同样不会实现总目标。目标置换是指分目标的执行者把分目标看做最终目的,而不是把它看做实现总目标的手段,因此严格而僵死地遵循着分目标所规定的规章和制度,即使这些规章和制度已有悖于总目标的宗旨。比如,在许多社会福利机构中,如果严格遵守不给有工作能力的男子的家庭以救济的规定,就可能使其家庭陷入困境,从而造成社会问题,以致使这个机构的总目标失败。

分解目标,应从总目标开始,一级一级从上向下,从组织总决策目标到次级组织目标到更次一级的组织目标再到个人的目标层层展开,延伸到底。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若干条手段--目的链,因为通常上一级实现目标的手段即达到目标的方法就是下一级的目标。例如,一个消防部门的首要目标是减少火灾损失,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防火和灭火。这两个手段就变成组织内下一级的目标,并由此引起两个职能--防火和灭火。通常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手段是安装消防水龙头,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按地区分设消防站等。而由哪一个部门或由哪些人去完成这些工作又会形成下级组织的目标以及个人的目标。

在目标的横向分解中,每一个相关的职能部门都要相应地设立自己的目标,而不能出现"盲区"和"失控点"。横向分解后的分目标处于同一层次,是实现上级目标的不同手段。这些手段共同构成实现上级目标的必要条件,因此是缺一不可的。我们还以上面消防部门的目标分解为例,如果认为消防部门减少火灾的办法只是灭火的话,那么防火就成了盲点。相应地,下一级的目标分解中也就不会有防火的措施。而不防火,只灭火,显然是治标不治本,如此理解,怎能成功实现减少火灾的目标呢?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在组织决策前,最紧要的工作就是事先调查。事先调查是决定决策正确与否的先决条件。没有充分的调查,就没有正确的决策;没有正确的决策,组织则不可能走向成功。这二者的关系不言而喻。

决策的调查研究不同于一般调查,它的任务是收集决策信息,对决策系统及其环境的全局性关键问题进行调查。其主要内容应着眼于历史背景调查、环境因素调查、系统现状调查和系统趋势调查。

调查研究是一个庞大而又有系统的工程。调查前,先要有个基本的提纲,明确几个问题,带着问题边调查、边研究,再调查、再研究。最好是几个人一起下去。调查是发现问题,更是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不管问题的直接或根本原因是什么,在哪里,我们总可以从基本的实践中找到问题产生之所在,通过分析找到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

调查时一定要向被调查者讲清调查的目的,解决什么问题,以便取得理解和支持。千万不要带着主观的观点和意见去做调查。调查时,要原原本本做记录,而不是筛选听到或看到的材料。整理要及时,越快越好,这有利于发现问题。然后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也有利于以后使用。

调查时不但要抓典型,还应该听取担当不同角色又处于不同地位的人的意见,而且不要在调查之中表明自己的态度,以免影响被调查者,使事实变形,同时也容易使自己产生某种定势,封闭了解、理解问题的道路。要把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问题研究透彻。

在调查过程中,不但要听,而且要看。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也就不同,这给人们分析问题带来了难度。看一看,可以多找到一些问题的启示点,也可避免被错误信息所误导。

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问卷调查、抽样调查、集体座谈以及个别走访等。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兼听则明,辩证对待

是非对错,是相对立的矛盾的统一体。许多是非生出之时兴许并无恶意,原本就是指某事而不是对人,或只对人而不是对事。但在人们"传递"信息的过程中,经过许多"传递手"无数次无轻重地添油加醋,重施"佐料",本意变味走调,甚至是非颠倒,黑白混淆。这就需要决策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立场,运用敏锐的思维和正确的鉴别力去面对现实,善待是非。决策者对是非要善于辨析,不可盲目轻信。是非是非,是是非非。有的是非,说是就像是但又不是,说不是又就不是但又是。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决策者要善于运用辩证法,去做一番调查研究,不可在是非面前随波逐流,始终保持自己应有的个性,并从中悟出真谛,这是决策者应十分注意的问题。对是非的真实性问题,如果没有真凭实据,切忌偏听偏信,以防节外生枝,激化矛盾,扩大事态,造成不必要的严重后果。更重要的是,要对是非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思考,这样就容易明辨是非。

2把握中心,突出重点

决策者的调查研究必须紧紧围绕着中心工作进行,并通过调查研究推动中心工作,进而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在错综复杂的工作中抓住最能影响全局的问题,这是决策者管理好全局工作的前提,也是其围绕中心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的前提。决策者要善于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明确各种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明确哪一种矛盾起主导、决定作用,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即主要矛盾;明确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表现形式等等,从而在调查研究中把握主攻方向,沿着这一方向开展经常的、系列的、反复的调研。

3把握全局,细致入微

决策者的调查研究,不总是直接表现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也有一些对看似非常细小的问题的调查研究;不总是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专题性调研,也有一些随时随地的调研;不总是直接对全面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调查研究,也有一些对具体情况、具体工作的调研。这些调研对决策者把握全局是不可缺少的。

决策者要经常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了解社情民意;经常到群众中坐一坐,谈一谈,体察群众的疾苦;经常到市场上去转一转,听一听,感受人们的实际生活。这些看似小事,但它却体现了管理决策者对群众的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决策者在这些活动中进行调研,可能了解到的情况更真实、更具体、更生动,也更能说明问题。决策者在这些调研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帮助解决,对推动全局工作是大有裨益的。苗头性问题有时是某一事物的本质反映,有时可以预示事物的发展趋势,有时是某一倾向性问题的前兆。决策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苗头性问题,区分好的苗头和坏的苗头,通过苗头看到倾向,发现实质,对好的苗头及时引导扶持,对坏的苗头及时制止纠正,这样才能保证全局工作的顺利进行。

4"解剖麻雀",点面结合

"解剖麻雀"法是从一般到个别,再从个别到一般的工作方法,也是决策者在调查研究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决策者进行调查研究,要注意解剖典型,就是从具有某种共性的总体事物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对象而进行调查研究。一个好的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一个路子、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坏的典型就是一种警示、一面反光镜。通过对正面典型的调查研究,可以得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般方法;通过对反面典型的调查研究,可以得出具有普遍制约意义的一般原则。

决策者首先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把对解决全面工作有较大影响的问题作为调研目标,从而确定能够反映问题本质和规律的典型。准确地选择典型可视情况采用择中选点法、择优选点法、择劣选点法和划类选点法等方式。

1)择中选点法:是在总体事物中,选择发展程度处于中等水平者作为调研的典型对象,用典型对象的调查结果来认识总体的共同本质和一般规律。

2)择优选点法:是选择在同类事物总体中处于优势或领先地位的事物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总结成功的经验予以推广。

3)择劣选点法:是在事物的总体中选择薄弱点或问题较多、矛盾较复杂的事物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主要是总结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

4)划类选点法:是把总体中差异很大的各个单位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几个不同类型,再从不同类型的单位中选择合适的典型。

5把握目标,解决问题

决策者进行调查研究之前,应先围绕中心目标拟定若干问题,然后组织联合调研组带着这些问题着手进行调查研究。决策者要亲自到田间地头、到车间工地、到市场中、到周边地区进行调查,不耻下问,寻求问题的答案。要注意多与群众交谈,多接触一些思想活跃、有独到见解的人,多听取有关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的意见。与此同时,决策者必须边调查边发现、思考和分析问题。

同类推荐
  • 经理人必备经营与管理知识

    经理人必备经营与管理知识

    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经理人员的成就,每一项失败也都是经理人员的失败。中外企业的无数案例都证明了一个结论:经理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视野、理想、献身精神和人格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成功。本书是经理人必备系统丛书之一,从管理概论、管理职能、管理创新以及管理法则与实践四方面,比较客观地讲述了经理人管理工作的本质,为广大经理人搭建出走向成功的知识阶梯。
  • 团队合作能力训练

    团队合作能力训练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的特点。第一,以职业院校学生的合作能力现状为出发点,针对学生的基础和特点,介绍他们最欠缺、最需要的技能。第二,体现“职业”特色,在案例的选择和能力训练的设计上融入职场元素,如职场案例、职业情境体验,让学生提前对职场有所了解,感受职场氛围。第三,以能力训练为主,理论指导为辅,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相关技能,真正做到“有趣、有用、有效”。第四,采用学习目标、学习引导、能力训练、知识链接、推荐阅读、课外练习的编写体例,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
  • 竞争力:企业版

    竞争力:企业版

    企业需要竞争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企业想要发展壮大,找出自己的竞争力,发展自己的竞争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功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企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如何能在企业中快速的露出头角,虽然没有捷径,但也是有经验可以遵循的。
  • 用人三十六计(大全集)

    用人三十六计(大全集)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当指领导者,劳力者就是指被管理者了。人大都想当领导,每天有那么多的团队崛起就是明证;领导不是想当就能当的,每天有那么多的团队倒下也是明证。很多人都想管人,可并非人人都会管人。管人靠权威:熟练地运用权力,让手下心甘情愿地服从你,供你调遣,就可以成为一个好上司。管人靠攻心:成功的上司亲切、随和、善解人意。当下属将你看成自己人的时候,你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句话,征服了人心就征服了一切。
  • 破解企业市场营销风险

    破解企业市场营销风险

    本书指出了营销中最常见的十种风险,精确分析了风险发生的原因,并结合营销成功案例,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集专业化和通俗化于一身,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一本可读又不拗口的营销读物。
热门推荐
  • 全世界成功者都在用的80个关键思维

    全世界成功者都在用的80个关键思维

    本书以流畅的文字讲述了成功者都在用的80个成功思维。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会豁然开朗,获得全新的观察视角,懂得如何摆脱思维定势。本书让读者明白,成大事者要拥有理性思维,不能被情感所左右,要学会理性地分析自己,还要懂得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更要懂得积极思维的力量,凡事不消极,不悲观,只要转换个思路,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此外,要想获得成功,还要学会创新思维以及合作思维。总之,学习成功者的思维并加以运用,就能更成功。
  • 被囚禁的女孩

    被囚禁的女孩

    一个年仅的十六岁的怀孕女孩丽莎,在某天上学途中,无端遭到绑架。奇怪的是,对方不要赎金,也不以折磨她为乐,反倒准时供应三餐。丽莎不明白绑匪的意图,也没有惊慌失措,因为她早在被绑架当天就设定好了「三十三天重获自由」的计划——不仅仅是离开囚禁她的地方,她还准备好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复仇行动!在被绑架的日子里,丽莎镇定地观察并记录绑匪的作息时间,秘密搜集有助于逃脱的物品。随着逃脱日期越来越近,她需要的材料逐渐搜集齐备——床垫、破布、水桶、收音机、漂白剂、卷笔刀、红色线毯……她准备在囚禁自己的密闭小房间里营造一个死亡陷阱……
  • 花下剑

    花下剑

    花下剑,月前影,自此不看天下景。一对隐退江湖璧人,一把点星剑,一支瓷玉瓶,又卷起一段江湖事。且看少年如何过千关,闯龙潭,从低谷之中再次笑看武林,醉拥天下。
  • 南风无默语

    南风无默语

    人人都说,岑家男人都是情种,只有她知道,每次她所得来的不过是“沈默语,你享受了岑家给你带来的荣誉和虚荣,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委屈、卑微!”“沈默语,你真以为我宠着你,你便能肆无忌惮,说风就是雨?从来没有人在将我玩弄于鼓掌之间,还能安然无恙。你这一辈子都只能求而不得,退而无路。”可是,夜深人静时他却是只想听她软绵绵的叫他“南风...”
  • 且以情深共白头

    且以情深共白头

    本书有六十余个小故事组成,都是关于相处的故事和道理。希望这本书,能够给痛苦中的人一点点前行的力量,让幸福的人守好自己的幸福,让迷茫的人看到一丝曙光,让深夜失眠的人感受到一丝温暖。相信自己,每个人到最后都会幸福,如果不幸福,说明还没到最后。只要你好好爱自己,就会有人带着满满的爱来找你。
  • 独木棺

    独木棺

    王松,祖籍北京,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文艺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曾下乡插队,做过教师、记者、编辑以及电视导演等。现为天津市作协专业作家。曾在《收获》《人民文学》《十月》等文学期刊发表大量长、中、短篇小说。出版长篇小说《春天不谈爱情》《红》等多部。出版中篇小说集《双驴记》《王松作品集》(四卷)等多种。作品多次获多种文学奖项。喂,你是杜杨吗?你是谁?你是不是杜杨?你……有什么事?问一下,你是江西竹南县人吗?错了。
  • 进化的四十六亿重奏

    进化的四十六亿重奏

    从一颗星球的生命诞生之初起跑,将会见证无数文明的兴亡衰落,物种的诞生与灭亡,在数不尽的天灾地变之下,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只有不停的改变自身,在逆境之中不停进化,才能成就完美的胜利。故事,将从一个小小的细胞开始…… 《重奏》普一群:494981693(千人群) 《重奏》普二群:702899130 重奏VIP群:695413196,入群粉丝值10000
  • 孩子不可以

    孩子不可以

    这是一本有关儿童安全的小百科全书内容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针对现代社会有关儿童安全方面的各种隐患从实际生活入手……
  • 青铜甲

    青铜甲

    自周朝建立,武王分封天下。助商灭纣的有功之臣封土建国,共计八十一位。各诸侯国相互吞并导致烽火连天,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传说。这部书发生的年代是在战国后期,也就是秦国正式开始统一天下之时。长达数百年的战争,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为结束这个黑暗时代,不再有无休止的杀戮。吕子领昭王命游走于各地,招贤纳士以充实秦国实力。为寻求和平之光,他带领我华夏好男儿用生命和热血谱写出华丽的乐章。可是当面临忠诚与信仰,和平还是战争的抉择之际,他又该何去何从?
  • 家长的革命

    家长的革命

    一个有勇气改变自己的家长,才有能力改变孩子。这是一本孩子最期待家长读的书,社会最希望家庭读的书。著名教育专家崔宇倾情写作;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教授赵忠心、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海飞,清华、北师大等十几所名校教授、博士联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