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6800000013

第13章 红军长征的最早记录(2)

与此报告相关,陈云还有一篇关于长征的文章。1937年春出版的《共产国际》(中文版)第一、二期合刊,发表有署名“施平”的《英勇的西征》一文。笔者1995年在撰写一篇论文时曾向当时负责《陈云文选》编辑的一位同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任陈云的秘书)询问此文的作者是否就是陈云,他说他曾问过陈云,陈云否认写过此文。但笔者将此文同《随军西行见闻录》对照,二者的起止时间是一致的,内容上也有许许多多的相近之处。而且,中央档案馆编辑的《馆藏革命历史资料作者篇名索引》中也将此文归在陈云名下。可是因为有权威人士的否定,只好存疑。1996年第5期《党的文献》重新发表《英勇的西征》,并在注释中明确,“施平”就是陈云。

2001年陈云在共产国际书记处会议上的报告发表后,对比之下明显可见,《英勇的西征》不仅主要内容与陈云对共产国际的报告大致相同,甚至有些段落的行文也相一致。“施平”应该是“史平”的谐音,《英勇的西征》就是根据陈云对共产国际报告整理的,或者说是其“压缩版”。陈云是中国共产党高层宣传长征的第一人。

三、毛泽东亲自组织的长征宣传浪潮

毛泽东作为领导红军夺取长征胜利的统帅,对长征胜利的历史非常自豪,也十分重视对长征的宣传。1936年8月5日,他和总政治部代主任杨尚昆联名向参加过长征的同志发出征稿函:“现因进行国际宣传,及在国内国外进行大规模的募捐运动,需要出版《长征记》,所以特发起集体创作,各人就自己所经历的战斗、行军、地方及部队工作,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文字只求清通达意,不求钻研深奥,写上一段即是为红军作了募捐宣传,为红军扩大了国际影响。”同时,他们又向各部队发出电报:“望各首长并动员与组织师团干部,就自己在长征中所经历的战斗、民情风俗、奇闻轶事,写成许多片段,于九月五日以前汇交总政治部。事关重要,切勿忽视。”

毛泽东和杨尚昆的征稿函所提到的“国际宣传”,主要是指为当时正在陕北苏区进行采访活动的美国记者斯诺提供素材。斯诺是1936年7月13日抵达当时的红色首都——保安(今志丹县)的。从7月15日开始,到10月12日斯诺离开保安,毛泽东同斯诺进行了数十次谈话。其中,7月底到9月下旬,斯诺到彭德怀率领的西征军进行前线采访。据文献查证,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涉及的主要问题是:7月15日,谈外交问题;7月16日,论日本帝国主义;7月18日,谈内政问题;7月19日,继续谈内政问题;7月23日,谈特殊问题(即中国共产党与第三国际及苏联的关系);9月23日,论联合战线;9月底至10月上旬,应斯诺的一再要求,毛泽东与斯诺谈了他个人的生平。但是,正如斯诺后来所记述的那样,毛泽东谈着、谈着,就开始脱离“个人历史”的范畴,不着痕迹地升华为一个伟大运动的事业了。虽然他在这个运动中处于支配地位,但是你看不清他作为个人的存在。所叙述的不再是“我”,而是“我们”;不再是毛泽东,而是红军了;不再是个人经历的主观印象,而是一个关心人类集体命运的盛衰的旁观者的客观史料记载了。大概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斯诺记录下来的不只是毛泽东个人的生平,而主要是毛泽东所经历的中共党史,特别是对他刚刚领导的红军长征的历史,叙述得尤其细致。后来出版的以“毛泽东自传”或“毛泽东自述”冠名的各种书籍,大多就是在斯诺根据这些谈话写作发表的书籍和文章的基础上,编译而成的。因此,其内容除了叙述毛泽东的自述的简要生平外,几乎都有对红军长征过程的描述。除系统地采访毛泽东外,斯诺在苏区先后采访了数以百计的中共领袖和红军将领,以及普通的红军战士。刚刚结束的红军长征,仍然是他们谈话的一个重要内容。斯诺是1936年10月离开陕北的,毛泽东在8月发起的《长征记》征稿活动为他提供关于长征的系统资料,毛泽东本人还亲笔为他题写了《七律·长征》。斯诺可谓满载而归。

斯诺离开苏区后在最短的时间里就写出多篇的报道。11月12日,当时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密勒氏评论报》就开始分期刊登斯诺写的《毛泽东访问记》。上海的英文报纸《大美晚报》,在稍后些的日子予以转载。接着,1937年2月5日,《大美晚报》发表了斯诺1月21日在北平协和教会发表演讲的稿子《红党与西北》;4月15日创刊的英文刊物《民主》,发表了《苏维埃的台柱子》(即回来收入《西行漫记》中的《苏维埃掌权人物》一节);美国的《亚洲》杂志发表了《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毛泽东自传》以及关于长征的报道;《美亚》杂志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和世界事务——和毛泽东的一次谈话》;《新共和》刊登了《中共为何要长征》;《星期六晚邮报》刊载了《我去红色中国——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秘史》。此外,《生活》杂志不仅刊载斯诺的有关报道,还以一千美元索购斯诺在苏区拍的照片75张。《每日先驱报》则在头版连载斯诺的报道,并配以大篇幅的照片和有关的社论。斯诺自己回忆,他单是为《纽约太阳报》就写了30篇报道。当然,斯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活动还是在撰写上述相关文章的基础上,写作和出版他的不朽之作——《红星照耀中国》。1937年7月,《红星照耀中国》刚一出版,便立刻风行全球。10月,《红星照耀中国》英文本首先由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它一鸣惊人,短短的几周就发行10万册以上,一个月就加印了五次,被誉为“真正具有重要历史和政治意义的著作”。1938年1月3日,美国兰登书屋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的美国版。书出后,一个月就售出12000册,并连印数次,成为有关远东的非小说中的最畅销书。此后,《红星照耀中国》在国外被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为法、德、俄、西、意、葡、日、蒙、荷、瑞典、印地、哈萨克、希伯来、塞尔维亚等十余种文字出版,驰誉全球。在斯诺的这些文章和著作发表不久,相关的汉译本随之问世。《红星照耀中国》最早的中译本是胡愈之组织翻译由复社出版的《西行漫记》,其广泛流传的盛况,已为众所熟知。还有一些字数不多的小册子,也流传广泛。如汪衡根据斯诺在《亚洲》杂志发表的《毛泽东自传》翻译、由上海文摘社于1937年11月印行的该书汉译本,当月就又印了第二版。根据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记载,截止到1949年,汪衡的这个译本,陆续有华北新华书店、大连大众书店、太岳新华书店、佳木斯东北书店、华北书店、冀中新华书店、胶东新华书店、北京民主书局、辽东书店、吉林书店等多家、多版次的翻印本问世。需要说明的是,在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上还可以看到,在汪衡译的《毛泽东自传》出版前后,还有多种其他译者翻译和别的出版机构出版的《毛泽东自传》问世(也都包括大量关于长征的内容)。比如,翰青、黄峰合译,上海光明书局1937年11月3日版;张洛甫译,陕西延安书店1937年版;平凡译,战时文化书局1937年版;张宗泽译,延安文明书店1937年10月再版;以及李杜译,汉口抗敌出版社版;毕正译,新建出版社版;丁洛译,上海三友图书公司版等。在共产党尚处于在野和非法地位的情况下,斯诺关于中国苏区报道的著作不仅能够热销一时,而且长久不衰,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著作真实地介绍了毛泽东的生平,传播了红军长征事迹,弘扬了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正如斯诺后来所言:从严格的意义来讲,这本书的大部分不是我写的,是中国革命青年所创造、所写下的。读者从中“可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毛泽东和杨尚昆发起的《长征记》征稿活动,截止期为1936年10月底。

由于征稿活动开展期间,红二、四方面军正在向陕北开进的途中,因此,所征集到的稿件几乎全部是反映红一方面军长征情况的。共有200多篇稿件,50多万字。经由徐梦秋、丁玲、徐特立、成仿吾等组成的编辑委员会编辑整理,于1937年2月编成《二万五千里》一书。该书由110篇文稿、30多万字,分上下两册,当时没有印刷,只是抄写了20份。直至1942年11月,八路军总政治部才把《二万五千里》作为党内参考资料印行。1955年5月,人民出版社选取其中51篇文稿,另收入“廉臣”的《随军西行见闻录》和杨定华的《雪山草地行军记》(自1937年1月15日起在巴黎《救国时报》上连载)、《由甘肃到陕西》(自1937年7月5日起在巴黎《救国时报》上连载,当时的篇名为《由甘肃到山西——抗日人民红军北上长征的后一阶段》)等文章资料,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为名,正式公开出版发行此书。

《二万五千里》虽然当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印行,但仍为宣传长征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它的部分文稿刚刚征集上来就提供给斯诺之外,整部书稿编成后曾由潘汉年带到上海一部,潘将稿子转交给董健吾,嘱咐他设法出版。董健吾是中共秘密党员,公开身份是牧师。1936年2月,他和张子华受上海地下党的委托曾经潜往陕北苏区,传递国民党要员陈立夫希望与中共接触谈判的信息。同年7月,又是由他带领斯诺和马海德到陕北的。董健吾根据《红军长征记》,编写成《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一文,化名“幽谷”,在1937年7月出版的《逸经》杂志第33、34期合刊上刊出,文末还附录了《红军第一军团西引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为掩人耳目,作者在序言中自白:“余既非参与其役,又未列于追剿,何能言之凿凿,一若亲历其境者?盖于双方对峙之营垒中均有余之友好,各以其所知者尽述于余。余乃考其异同,辨其虚实,然后以其可言者言之,以其可记者记之,而成此篇。”《二万五千里西引记》虽然篇幅不长,但把红一方面军经历的主要战斗、事件以及行军路线都按时间顺序交代得非常清楚、准确。将《西引记》的内容与《二万五千里》相对照,可见《西引记》中的有些情节直接引用了《二万五千里》的文字。例如,强渡乌江一节,引自刘亚楼的《渡乌江》;在茅台的经历一段,引自熊伯涛的《茅台酒》;关于“火焰山”行军的内容,引自艾平(张爱萍)的《火焰山》。《西引记》的公开发表后,引起轰动。除有一些刊物转载外,还有一些根据此文编写的读物出版。如1937年11月,上海光明书局出版黄峰编《八路军行军记》;12月,上海大众出版社出版赵文华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记》;同月,复兴出版社的大华著《二万五千里长征记》等。这些文章、书籍的出版,多少弥补了《红军长征记》(即《二万五千里》)未能及时印行的缺憾。

这一时期关于红军长征的报道和宣传物,比较著名的还有继斯诺之后到延安采访的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写的《伟大的道路》、斯诺的妻子海伦·福斯特(尼姆·韦尔斯)写的《红色中国内幕》(即《续西行漫记》)和德国友好人士王安娜(王炳南的前妻)写的《中国——我的第二故乡》等。值得注意的是,1934年10月被红六军团裹携一同在长征路上生活了18个月的瑞士传教士勃沙特(全名鲁道夫·阿尔弗雷德·勃沙特·比亚吉特),在被释放离开红二、六军团后,撰写了《抑制的手》一书,比较客观地记录了他在长征中的奇异经历。该书于1936年12月由英国伦敦哈德尔和斯托顿公司出版发行(汉译本名为《神灵之手——一个为基督事业在中国被俘者的自述》),勃沙特成为第一个向国外介绍中国红军长征的外国人。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谱写的一幕英雄史诗,是一曲前无古人的绝唱。这段真实的神话,在第一时间得到如此广泛的传播,极大地震撼着中国和世界。人们惊奇地看到: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虽然自己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处于生死未卜的危险境地,但却肩负着民族解放的期望,胸怀着世界大同的理想;他们凭借着崇高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坚忍不拔,团结友爱,英勇奋战;他们以劣势的装备和兵力,却冲破了几十倍于己的强敌的围追堵截,克服了超越生存极限的各种艰难险阻,硬是从注定为覆灭之地杀出一条生路,并掀起拯救民族危亡的新高潮。这一人间奇迹,使得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的四万万中国同胞看到了民族解放和兴盛的希望,也使得全世界的善良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同类推荐
  • 尼克松传

    尼克松传

    理查德·尼克松,美国第37位总统,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每股总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因水门事件被迫画上句号,而在此之前,他带领的这代美国,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本书为您一一呈现。 本书是美国最佳历史类图书奖获得者里克·伯尔斯坦所著,他以惊人的研究和非凡的叙述才能,为我们分析美国分裂的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里克·伯尔斯坦以引人入胜的笔法、凭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美国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披露了尼克松是如何从政治困境中突围,获得总统要职的。
  • 法兰西学院的华人艺术家:朱德群传

    法兰西学院的华人艺术家:朱德群传

    本书讲述了法兰西学院艺术院士朱德群的童年时代、在杭州求学的经历、在巴黎获得的艺术高峰。本书讲述了法兰西学院艺术院士朱德群的童年时代、在杭州求学的经历、在巴黎获得的艺术高峰。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刘彻出生于帝王之家,小小年纪就面临着生存之战。他的母后王娡是后宫争夺战的主力。很快,这场“一姐”之战就演变成了太子之争。历经了一波三折的数轮对决,刘彻终于登上了太子宝座。继位后,他雄心勃勃,先是发起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把儒家学说作为维护统治的理论根基;随后又发动“武力革命”,使大汉帝国走上了“虽远必诛”的漫漫征程。然而,随着“绝代双骄”李广利和李陵的先后兵败、投降匈奴,刘彻的称霸梦彻底破灭。“巫蛊之祸”又引发了太子争夺战,刘彻手下的良臣名将纷纷卷入其中……
  •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毛泽东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改变了民族的命运,没有冲锋在战场上,却指挥千军万马战胜强敌,为了国家的强盛,他不断地探索,在实践中接受了检验,一生与祖国不可分割,他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毛泽东》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记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一生事迹。本书由许丁心著。
  •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1735年-1826年),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绰号“圆球”《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1735年10月19日,亚当斯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的一幢房子黑,美国人称这幢房子为“美国独立的摇篮”。亚当斯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的美誉。20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1765年发表文章评击《印花税法》,从此参加到反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运动中。1774年当选第一次大陆议会的代表,成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
热门推荐
  • 萌妻甜蜜蜜

    萌妻甜蜜蜜

    领结婚证当天,她才知道她被甩了!情敌高调炫爱,看着手机里那一张张相片,一气之下,她拉着未婚夫的叔叔进了民政局。
  • 末日械皇

    末日械皇

    这原本只是一个平凡人的世界,如果不是那一道天幕裂痕,就不会有这一场战争。
  • 乐邦遗稿

    乐邦遗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Letters of Cicero

    Letters of Cicer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失衡:贸易、冲突和世界经济的危险前路

    大失衡:贸易、冲突和世界经济的危险前路

    28年的金融危机,激起了关于危机根源和如何走出危机的广泛讨论,而本书即是从全球视角理解这场危机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它不仅纠正了当前流行的一些错误概念,而且有力地证明了,这场危机的真正根源其实是长期严重的世界贸易失衡,而导致这种失衡的,则是某些国家所采取的扭曲国内储蓄和消费结构的错误政策。本书不仅系统考察了这些不稳定政策背后的原因,并且预言世界经济将会陷入长期严重的混乱——中国将经历“失去的十年”,欧元区将解体,而美元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的再平衡过程将是十分漫长的,而实现再平衡的前提是,某些国家必须改变此前长期施行的错误的国内政策。
  • 中美比较(吴晓波频道 思想食堂系列)

    中美比较(吴晓波频道 思想食堂系列)

    大头思想食堂由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起,致力于为中国的有产阶级提供最丰富,最有价值的思想食粮。思想食堂采取线下授课的方式,每半月邀请一位大咖来给会员们分享,课程内容涵盖经济、历史、政治、哲学、艺术、国际关系等范畴。思想食堂系列图书是大头思想食堂内部演讲稿首次公开,每本书独立主题,让你一手掌握经济、历史、政治、哲学、艺术等知识。《中美比较》中,秦朔通过中美价值观、经济、科技等的对比,为我们展示出两国的文化、经济差异。事例详实,语言轻松活波,让你只需看这本书,就能轻松了解美国文化,并能在两国对比中深入的认识中国。
  • 错嫁金婚:总裁求抱走

    错嫁金婚:总裁求抱走

    一场意外,她误闯了他的世界,一纸婚约,她成为他的妻子。人尽皆知,婚后赫赫有名的豪门大少叶靖皇竟然成了一位不折不扣宠妻奴。“总裁门外有只狐狸精!”“放狗!”“总裁有人说要追我!”“放狗!”“总裁我们离婚吧!”“放狗!”“(⊙o⊙)……”
  • 冥纪情缘

    冥纪情缘

    一瞬痴恋,换来三世纠缠……这一世,他是至高无上的冰冷神衹,我只是骨肉之驱的渺小凡人……他低冷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今生你别想逃离,哪怕是上苍也无法改变,因为你是我早已定下的缘……
  • 不期而遇:余生请你多指教

    不期而遇:余生请你多指教

    “许雨楠,你是真是可悲,连自己老公和别人有了孩子都不知道。”小三带着孩子打上门,恶毒婆婆,家人误会,她许雨楠孤立无援。好死不死又碰到了初恋。更加狗血的是,初恋竟然也有了个便宜儿子?幸好,背后永远都有周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塘医话 馤塘医话

    塘医话 馤塘医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