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8100000007

第7章 镇压起义——心狠手辣,果断决绝(1)

1.重回老家拾旧部,受师命组建淮军

安徽合肥是李鸿章的老家,他的亲朋好友都在那里,李鸿章在曾国藩府上待了几年之后,为人更加成熟,名声自然在外,很多人都知道有李鸿章这号人物。李鸿章回家招募部队,没有费多大心力便卓有成效。那些兵勇也是一呼百应,纷纷聚集到李鸿章手下。

李鸿章将合肥西乡里的一些比较有名的团练都聚集在一起,这些比较有名的民办团练负责人有周公山下的张树生、张树珊兄弟,大潜山北的刘铭传,大潜山西南的唐氏兄弟,紫蓬山的周氏兄弟等。除此之外,还有解先亮、叶志超等人领导的官办团练。而在这些团练中,最善于打仗的是张氏兄弟、刘铭传和周氏兄弟的三支。

当时,张树生听说李鸿章辅佐曾国藩,曾写信给曾国藩表达过自己的豪情壮志,他有意和周氏兄弟、刘铭传一起做出点惊天动地的大事。曾国藩看了张树生写的信后,对李鸿章说:“张树生就好比渡江北伐匈奴的东晋名将祖逖。”由于张树生的年龄在这三支团练的领导人中最长,因此他是其他两人的大哥。所以张树生对李鸿章表示了投效之意后,大家也都纷纷表示赞成。

此时的李鸿章并未返归故里而是坐镇安庆,通过写信或派人联络等办法,征召庐州一带旧有的团练。李鸿章在安庆召集的团练中,最早编练的就是张树生统率的树字营和刘铭传统率的铭字营。不久之后,周氏兄弟的盛字营和李鹤章招募的人也纷纷聚集在李鸿章手下。至于李鸿章的学生潘鼎新、吴长庆,他们的队伍则分别被编为鼎字营、庆字营。由于多方的配合,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内,李鸿章就成军数营。

同治元年(1862年)2月,李鸿章所募淮勇陆陆续续抵达安庆,其中有张树生的树字营,刘铭传的铭字营,潘鼎新的鼎字营,吴长庆的庆字营等。其中,除了树、铭、鼎、庆等四营外,还有张遇春统领的春字营,它属于李鸿章在皖北办理团练的旧部,现在重新归于李鸿章指挥。

树、铭、鼎、庆等各支队伍在安庆聚集之后,曾国藩提出要接见这些团练的头目。1862年2月22日,李鸿章率领部属驻扎在安庆北门城外,亲自来向曾国藩道贺。当张树生和刘铭传等十几个主要团练负责人来到曾国藩的大厅之后,曾国藩躲在屏风后面一直不出来,却暗中观察各人的反应。其中张树生反应最平淡,而刘铭传则早已丧失耐心,一直破口大骂。经过分析,曾国藩认为张树生和刘铭传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因此出来与他们见面后,吹捧说:“诸君皆人杰也,今日之会,天其有意致中兴乎?”于是他们在餐桌上畅谈用兵的方法以及怎样镇压太平军的计划。

由于李鸿章招来的人马大部分是新勇,缺乏实际的作战经验,而且人数也不多,保护上海是备显艰难。李鸿章心里十分明白这些困难,因此他向老师曾国藩诉说了这些困难,并且恳请曾国藩调拨数营湘勇,以增强战斗力。曾国藩考虑一段时间之后,答应了李鸿章的请求,陆续地给他调拨了湘勇八营,并由他亲自指挥。这八营湘勇,包括曾国藩的两营亲兵,由韩正国统领,充当李鸿章的亲兵;还有借自曾国荃的两营湘勇,为程学启统带;由滕嗣林、滕嗣武统带的林字两营,原为江苏巡抚薛焕在湖南招募,经曾国藩筛选千人,编入淮军;还有陈飞熊统带的熊字营、马先槐统带的垣字营,这两营湘勇原本是曾国藩在湖南召集而来,归陈士杰统领,但是由于陈士杰不愿前往上海,因此这两营兵勇拨归淮军。就这样,淮军粗具规模,一共13个营,共有6500人。1862年3月4日,李鸿章陪同曾国藩检阅铭、鼎、树、庆和程学启、腾嗣林等营,它标志着淮军正式建成。

从此以后,李鸿章有了一支属于自己领导的武装,这支军队是李鸿章能够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政治军事舞台上立足30多年而不倒的实力保障。

李鸿章组建淮军,虽然在曾国藩的支持下比较顺利,但是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军心不稳;二是粮饷不够;三是缺乏统帅。这三项因素导致退伍的人很多,但是,总的说来,淮军的建立对于曾国藩、李鸿章来说是利大于弊,它不仅壮大了湘军的力量,还让李鸿章拥有了兵权,并且对镇压太平军、捻军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湘淮“本系一家,淮由湘出,尤育水源木本之谊”。因此说湘军和淮军有着基本的一致性,特别是营制饷章、编制训练以及武器装备上,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并且湘军和淮军只听从曾国藩或者李鸿章的指挥,完全成为了“曾家军”或者“李家军”,所以其他省区的将帅根本无法指挥调动,即使是清政府也不能直接调遣。虽说如此,但是由于淮军是仓促集合而成的,与湘军比较,仍旧有着不同的特点。

湘军初创之时,兵将都来自湖南,它的组建原则是“选士人,领山农”。并且将领是那些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地主知识分子,他们利欲熏心而政治地位又不高,但是他们“忠君”的思想极为浓厚,因此曾国藩就以忠君报国的思想为精神支柱来统率湘军。而淮军的成分则比较复杂。李鸿章虽然出身翰林,但是他却厌恶那些以科名相标榜的人,他重视人的才华和韬略,对于别人是否出身贫寒、是否有文化都是很淡然,因此盐贩子出身的人和太平军的降将他都敢于任用。所以,淮军在13营的11位统领中,举人、禀生只各一人。程学启品德低下,是太平军的降将;刘铭传唯利是图,是贩卖私盐的头子。这些都说明淮军将领的知识结构要比湘军将领差得多。至于兵勇方面,湘军士兵大多是山村朴实无华的农人,比较单一;而淮军则既有太平军的降将,也有飞扬跋扈的团勇,成员冗杂。因此,淮军在军纪和精神上要远远差于湘军。

总而言之,淮军既是湘军的继承和发展,又有自己的特点,这与淮军本身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有关,并且它还与李鸿章的建军、治军思想密切相关。

尽管淮军与湘军有着相同或不同之处,但是它最终还是在李鸿章的统一领导下登上了历史舞台。淮军不讲究什么门第、出身、师生纽带等关系,只要你拥有一腔热血,足够忠诚,都能成为李鸿章旗下的淮军将士。这样一来,不仅曾国藩对淮军刮目相看,而实际上淮军也已经成功地“金蝉脱壳”,走上了与湘军完全不同的道路。

淮军已经成立,如何从安庆进军上海又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安庆与上海不仅相距甚远,并且又是太平军控制的地区,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曾国藩本来计划由水、陆两种方式进军上海,但是陆路的困难又让他放弃了这个想法。后来曾国藩写信给上海的吴煦,经过一番波折之后,终由上海的绅商出资白银18万两,才雇得7艘轮船开到安庆,从而解决了淮军的运输问题。

在离开安庆之前,曾国藩告诫李鸿章要摆正“练兵学战”与“吏治洋务”的位置,并且要李鸿章把军事放在首位。针对李鸿章心高气傲的致命弱点,曾国藩煞费苦心,特以“深沉”二字相劝。还有其他朋友的忠告也都被李鸿章一一记在心头,并喻为“枕中之秘”。李鸿章和曾国藩感觉相当沉重,但是这也标志着李鸿章将正式地进入政治舞台。

1862年4月5日到6月上旬,李鸿章所统领的淮军13营士兵分为三批由安庆顺江而东,最终到达上海。

2.不要钱,不怕死,升任江苏巡抚

李鸿章初到上海,就对这里的浮华之风和官僚作风有了一定的了解,因为当时苏沪绅商急忙赶往安庆求援,而上海当地的官员根本就没有商量如何出兵攻打太平军的计划。李鸿章思考许久,终于明白曾国荃为什么不来上海的原因,因为江苏巡抚薛焕也想把淮军置于他的管辖之下。正因为这样,李鸿章决定静观其变,等了解了上海的具体情况之后,再作打算。

正在这个时候,英军提督河伯和法国领事要会见李鸿章。李鸿章想起老师曾国藩告诫自己的话语:“千万不要借洋兵来‘会剿’太平军,因为洋人都很傲慢,不仅会使自己受辱还会导致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李鸿章在和洋人谈判时,无论是语气还是姿态上都是不卑不亢,虽然淮军的衣衫破旧而受到了洋人的耻笑,但是李鸿章不慌不忙、理智地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任职江苏巡抚的薛焕是李鸿章的顶头上司,虽然李鸿章表面上对他恭恭敬敬,背后却怀着深深的敌意,并且他在与薛焕交谈时总是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抵制薛焕节制淮军的情绪。为了让李鸿章对自己刮目相看,薛焕和知府李庆深商量对付之计,最终决定要与太平军交战,打几个胜仗给李鸿章看看,顺便打压一下他嚣张的气焰。但是,与太平军交手后,薛焕的军队全军覆没,而李庆深本人也落荒而逃。太平军步步紧逼,并一直追至上海附近,薛焕只能厚着脸皮向李鸿章求救。

1862年4月25日,正当李鸿章准备带领淮军帮助薛焕的时候,朝廷突然下了一道命令,任命李鸿章为江苏巡抚。这在无形之中更加坚定了李鸿章的信心。此时,李鸿章也正面临太平军第二次攻打上海的危险处境,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守住上海,否则会一无所有,同时,他也知道有太多的眼光正在注视着自己,因此他丝毫也不敢松懈。为此李鸿章给自己提出“不要钱、不怕死”的六字方针,不时地提醒自己,鞭策自己。

由于淮军大部分由穷苦的农民组成,他们不仅穿着破旧,并且行为举止不是很雅观,因此总是遭到上海官绅和洋人的取笑。他们怀疑这支队伍能否担任其保卫上海的艰巨任务。李鸿章对淮军自始至终都实行严格的军事管理制度,加大训练的强度,整顿军中的歪风邪气。在军事训练方面,其内容主要包括阵法操练和扎筑营盘;在纪律整顿方面,李鸿章实行点名制度,每天中午、晚上各点名一次,绝不允许士兵擅自出营,如果有谁吸食鸦片一定会受到严格的处理。正是李鸿章的精心管制和训练,淮军的士气非常高昂,并且他们在李鸿章的鼓舞下,都蠢蠢欲动,准备和太平军交战,一试身手。

当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率领十万大军对上海进行第二次围攻之时,上海的英法联军一再要求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协同作战,但是李鸿章对他们的要求不予理会,并自己带领淮军进行独立的战斗。1862年6月,由于上海流行瘟疫,因此太平军中有很多人染上了疾病,无奈之下,李秀成决定撤离上海。然而在撤离之前,李秀成率领部队先围攻虹桥的程学启部,李鸿章得知情报后迅速带领队伍前去支援。

这是淮军和太平军的第一次交锋,这也关系到李鸿章的声威和淮军的名誉。当时李鸿章带领的是树字营和春字营等,春字营抵挡不住太平军的进攻就撤退逃跑,而此时李鸿章正坐在虹桥桥头督战。他看到张遇春也在往后撤退,于是就一把抓住张遇春对士兵下令说:“拿刀来,把他的头砍了!”张遇春只好硬着头皮带队继续往前冲。原来,张遇春是李鸿章十分信任的人,也是他的旧部,但是大敌当前,李鸿章却毫不客气了。同年的八月和十月,李鸿章的淮军又和太平军打了两场恶战:由程学启部和刘铭传部分别在北新泾、四江口和太平军对抗。并且获得了完全的胜利。经过虹桥、北新泾、四江口三场战役,李鸿章所管辖的淮军最终守住了上海,这让那些曾经取笑淮军是“乞丐兵”的官绅和洋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在上海立足之后,李鸿章主要考虑到淮军今后的发展。曾国藩想要将上海置于湘军的控制之下而不是在淮军的控制之下,恩师的这种想法李鸿章却不能苟同,他认为上海乃是重要的枢纽城市,只要控制了上海,就可以控制饷源又便于与外国势力联合,并且淮军是上海官绅请来的,不可背弃。这样说来,上海官绅的人心向背关系着淮军的命运,另一个方面,它也与李鸿章的宦海生涯息息相关。于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李鸿章给恩师曾国藩写信,给皇上写奏折,真真假假地陈述自己的理由,最终,清政府同意了李鸿章的请求:用沪平吴。李鸿章为自己确定了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他既定的关于军事、学战、吏治、筹饷和洋务等的战略方针。李鸿章下定决心要冲破一切艰难险阻,闯出属于自己的新局面,并且要使出浑身解数,尽早地将农民起义扼杀。

李鸿章在上海立足之后,就开始整顿江苏省的吏治,在人才招募方面也是煞费苦心。李鸿章认为,江苏和其他各省一样,官场腐败到了极点,其中最突出的则是上海。为了捞取钱财,这些官吏相互勾结、巧取豪夺,根本不将国法放在眼里。李鸿章很想将江苏一省尤其是上海官场上的歪风邪气扭转过来,但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腐败集团的势力太大,强龙拗不过地头蛇,他必须耐心地等待。

为了求得淮军的生存,李鸿章采取了“有选择地加以惩治”的办法,力所能及地对吏治进行整顿。对于那些务实肯干、能力出众的人才,李鸿章都加以网罗,比如郭嵩焘、丁日昌等人。除此之外,李鸿章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幕府,并且很快就召集了一批具有各种各样才能的人。这些人里面有精通数学、天文的科学家,有懂得会计的经济学人才,也有懂得兵法的军事家等等。李鸿章从实际出发,尽力做到人尽其才,其中包括曾经去安庆求助的钱鼎铭也被李鸿章收归旗下,为淮军办理营务。这些人为江苏、为淮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同类推荐
  • 袁世凯的正面与侧面

    袁世凯的正面与侧面

    他被许多人认为是无耻、腹黑、阴鸷的小人然而他又是清末的治世能臣,民国的开国总统,中国现代军事的开创者。他是一个谜,一个今天史学家也很难盖棺定论的谜。通过对他不断的发挖可窥见大变局时代政客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以及官场的潜规则。
  • 名人传记丛书:沃尔特·迪士尼

    名人传记丛书:沃尔特·迪士尼

    名人传记丛书——沃尔特·迪士尼——动画世界的创造者:“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第一夫人的别样人生

    第一夫人的别样人生

    本书讲述了米歇尔、宋美龄、杰奎琳、艾薇塔等众多杰出的第一夫人的别样人生,解读她们的梦想与独立、优雅与智慧、知性与担当,以启迪广大女性朋友在魅力、性情、心灵、人生等方面提升自己,从而做最好的自己。
  •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之后,神州大地迅速掀起了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思想热潮。本书立足于把学习杨善洲同志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结合起来,分为政、干事、做人三个篇章,围绕杨善洲同志的光辉事迹从理论到到实践、从党性修养到个人品行,用生动可信的文字语言阐述了杨善洲精神作为我党宝贵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对于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干部示范引领作表率,用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曾国藩:魔力不倒翁的生存寓言

    曾国藩:魔力不倒翁的生存寓言

    本书不是一本关于曾国藩的人物传记,而是节选曾国藩一生中给他带来启发和成长的事件,结合现实中人们种种人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让我们一起跟随曾国藩的成长轨迹,透过他的成长故事,你也可以成为下一个生存大师。
热门推荐
  • 盛世绝宠

    盛世绝宠

    宠文+女强+腹黑+狂妄她是当代铁血特种女兵,高傲狂妄,嚣张强悍;她是徒有虚名的毒后,善妒无脑,心胸狭隘;一朝穿越,灵魂附体,毒后变狂后,无人敢逆!第一日,一脚踩在丽妃的身上,狂妄喝道:“来人将爬在地上的女子就地杖毙!”第二日,不屑至极地撇了一眼晕倒在地的皇贵妃:“跟我斗,回去练练胆子再来!”第三日,素手一抬,冷厉逼视着华妃:“杀死你,比踩死一只蚂蚁还容易。”他是云朝国最温润如玉的皇帝;丰神俊朗之姿,却腹黑无情;后宫佳丽三千,却无一宠幸;明明身强体壮硕,却是不—举。她是他随意玩弄于鼓掌的棋子,他是她不屑一顾任意丢弃的抹布她狂妄至极,害怕去爱…他邪魅无情,不相信爱…当他与她相遇之后…精彩片段一某女:怎么?你要硬来?某男:有何不可?某女:啧啧!某男:看什么?某女玉手抵着下颚,上下打量,摇头,叹气,臣妾是怕皇上肾虚体弱,力不从心啊!某男满脸黑线,吐血中…精彩片段二某男伏案埋头正批阅奏折太监:皇上,皇后娘娘正与季少爷斗酒。某男:然后呢?太监:皇后娘娘拉扯着季少爷的衣衫,然后嚣张地大吼…某男:吼什么?太监:皇后娘娘吼道,信不信老娘就在这里暴了你!某男骤然起身,不见踪影…
  • 回归家庭 学习生活

    回归家庭 学习生活

    各位同学,各位朋友,晚上好!今天的演讲是专门为大家准备的,也就是说不打算重复我以前所做过的任何一场演讲。同时力争这个演讲能有一定的针对性。可是我事先只知道听众们的两个特征:一个是听众都是女生,第二个是大家的年龄可能都在20岁左右,所以我的演讲的针对性就是建立在这两种属性上的。最后选择了这样的一个题目,怪怪的,叫《回归家庭,学习生活》。可能在这里讲这个题目有一点挑战的意味。演讲的内容有点超前,但大家的年龄在20岁左右,都有漫长的未来,思想超前一点,或许会帮助大家在未来社会中去应对变化的生活。演讲包括四个部分。
  • 守护甜心之黑猫的别扭女孩

    守护甜心之黑猫的别扭女孩

    本文已经完结【几汐,自创女主】再次强调!!这不是几梦文,是我自己yy几斗出来的文,几梦党请出门右拐,如果不慎进入,麻烦默默点叉。我尊重几梦,麻烦几梦党也尊重非几梦文,圈地自萌,脾气再好的人也受不了这种莫名其妙的责骂,别自己跑来看了我的文,还一个劲怪我。在留言里嚷着几梦王道,显得很没素质好吗。另外,本文雷点多多,一不小心雷到你,语言也很幼稚,情节也很小白,纯属让人乐一乐的文。女主前期伪冰山,后期无节操各种疯癫卖蠢,不喜误入
  • 金色王经

    金色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当代女马可波罗日记(中文)

    当代女马可波罗日记(中文)

    《当代女“马可·波罗”的中国日志》,《当代女[马可.波罗]的中国日志》记录作者唐云,意大利人,在中国生活工作20多年,她热爱中国文化、中国艺术,《当代女[马可.波罗]的中国日志》中记录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 时代巨子

    时代巨子

    这是一个璀璨辉煌的时代。林风则是这个时代中最为耀眼,无法被任何人忽视的时代巨子。他的传奇,从2001年的夏天开始。
  • 凤逆天下:腹黑王爷追妻忙

    凤逆天下:腹黑王爷追妻忙

    一朝穿越她成了江家有名的废物,懦弱无为?草包废物?当她变成她,再次睁眼目光冷冽,摄人心魂,惊才滟滟,一展风华,惹得天下众美男追逐。丹药难得,怎么她一出手就是一大把。强师难寻?这是搞笑吗。空间里那个毫无形象可言的老头不就是吗。只是这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妖孽美男一把抱住她的腰说:“你必是我的妃,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某女挑眉:“哦?尽然这样,凡是可讲究个先来后到!”自此之后展开一场强者与强者追逐,最终他驯服了她,还是她征服了他?
  • 你应该知道的商务礼仪

    你应该知道的商务礼仪

    礼仪是人类生活学习的道德规范,它是在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对一个人来说,礼仪代表了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对国家来说,礼仪是文明的体现。从古至今,中国一直都是礼仪之邦,而社会发展到今天,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商务礼仪,这本书全面介绍了商务礼仪的规范,让我们在工作应酬时更加大方得体。
  • 死亡之旅

    死亡之旅

    高见的公司实行双休日制度。那年秋天,他和同科的女科员矢野绿子建立了亲密的恋爱关系。当时,公司组织青年职员们去东京附近的山区旅游。没料到,他和矢野绿子与公司的团队走散,最后只留下他俩在山区游荡。同事们事后都取笑他们是预先串通好的。其实并非如此,他们确实因走路速度太慢而掉队了。不过,这个意外的机缘却使得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 古月庵

    古月庵

    笃、笃、笃……五下梆子声随风飘来,惊醒了醉眼迷蒙的屠龙。“不好!五更了!”屠龙推开小桃红,赶紧去抓自己的衣服。小桃红按住他的手,娇嗔道:“急什么呢!时间还早,再陪我睡一会嘛!”小桃红是驻芳院的粉头里最出色的一个,不但长得漂亮,而且风情万种,是个很讨男人喜欢的女人。屠龙很想抱着她再睡个回笼觉,但想到有件事非办不可,只得硬硬心肠起身穿衣。小桃红真的生气了,沉下脸道:“你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男子汉大丈夫,依我看,你和那些怕老婆的小男人没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