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9400000004

第4章 电报员:职业生涯的转折点(1)

1.技不压身,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分外事”改变了我

早上打扫操作室也是信差的任务,作为报酬,如果操作员还没来,信差们可以练习操作电报机。这是一个新的机会。我很快就学会了操作按键,并尝试着与其他有相同爱好的信差交流。

一天早上,有个信号不停地呼叫匹兹堡,意味着有人迫切需要与这边联系。我大胆地让纸带走动,原来是费城希望尽快发送“一条死讯”到匹兹堡,问我是否能接收。我回答说如果对方能稍微慢一些,我可以试试。我成功地拿到那条讯息,焦急地等待着格拉斯先生,如实相告并请求原谅。幸运的是,他没有指责我的轻率鲁莽,反而称赞并感谢我;又提醒我要认真对待,不犯错误。没过多久,我就被告知,如果操作员不在,我可以负责电报机,就这样我学会了收发电报。

我正好碰到了一个懒惰的操作员,他十分乐意让我替他工作。那时,操作员要把纸带上接收的信息读给抄写员,这就需要两个人同时工作。但我听说,在西部有人单靠耳朵,通过电报机发出的声音,就能完成一条信息。恰好办公室的操作员麦克莱恩先生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就经常向他求教,我才发现该方法很容易掌握。一天,操作员不在,而有一条信息亟须记录,可那位老抄写员不满我的推断,并拒绝为一个信差打下手。我就拔掉纸带,拿起纸笔,靠耳朵记录下整条信息。我把纸笔归还给他时,他惊奇的表情我永远也忘不了。自那以后,我和这位可爱的老抄写员考特尼·休斯之间再没有隔阂,成了忘年交。

此后没多久,距离匹兹堡30英里的格林斯堡的操作员约瑟夫·泰勒要请两周的假,布鲁克斯先生问我是否能胜任这项工作,这一次我肯定地答复了他。

“那好,”他说,“我们就安排你到那里实习。”

我就搭乘邮车,开始一次愉快的旅行。那是1852年,我第一次离开父母远行,第一次在外住宿,第一次在外用餐。

那时格林斯堡正在挖深沟、筑路堤,为修建宾夕法尼亚铁路做准备,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很快成为其中的一员。在格林斯堡,重要的工作使我处处想要表现自己,但一道闪电几乎要了我的命。那是个暴风雨的深夜,我坐在电报机旁边,准备随时接收信息。那道闪电将我从凳子上击了下来。尽管如此,我仍圆满地完成了在格林斯堡的任务,回到匹兹堡,仿佛被光环包围着。上司很是满意,我感到有提升的机会。当时电报公司需要一名操作员,布鲁克斯先生就发电报给公司总裁詹姆斯·D.瑞德——苏格兰人的又一榜样,我后来的好友——希望他能推荐我,瑞德先生回电表示非常乐意。就这样我成了一名电报员,每月工资高达25美元,几乎每天1美元。那年我17岁,摆脱了学徒的身份,开始履行成年人的职责。

2.电报公司是个“黄埔军校”,把每一次机会变成机遇

对我来说,电报公司的操作室是一所优秀的学校。在那里,我对英国和欧洲的一些了解很快就派上了用场。知识总是有用的,它总会告诉你些什么。当时我们要利用莱斯角的电报线路,连续接收“汽船新闻”,及时了解国外信息,那是我们最荣耀的工作之一,我也最喜爱这项任务,不久这项任务便分派给了我。

那时的电报线路并不稳定,一遇到暴风雨,就可能导致单词接收不全。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表现出惊人的猜测能力,把单词补充完整。对国外新闻来说,这没什么,操作员时常都会因为粗心而弄错一两个单词,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我对国际事务的了解逐渐丰富起来,特别是英国的事情,哪怕只有开头一两个单词,我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当时有个惯例,匹兹堡的每家报纸都会派出一名记者,到电报公司去采集新闻进行报道。后来,所有的报纸共同委派一个人,此人便请我把接收的每条新闻都做5个副本,报酬是每周1美元。这是我为新闻界做的第一份工作,说实话是冲着那微薄的报酬去的。此时,我的月薪达到30美元,家里的情况也好转起来。

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我和同事成为了“韦伯斯特文学会”的会员。在此之前,我们同事之间就已经有固定的聚会了,这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们的聚会类似于辩论,经常会为某一个问题讨论许久,比如“法官是否应由人民选举产生”?韦伯斯特文学会比我们的小圈子有名气多了,再没有比加入这样一个俱乐部更能使年轻人受益的了。成为韦伯斯特的成员后,我发现过去的阅读对我参与辩论大有裨益,它们使我想法明确、思路清晰。在韦伯斯特文学会积累的这些经验,使我在公众面前演讲时能够沉着冷静。我对自己的演讲有两条原则:面对听众不要过于拘谨,自然地与他们交流,而不是说教;按照自己的方式交流,非到必要时绝不“滔滔不绝”。

言归正传,我成为了一名听声音就能作业的电报员,这让我变得引人注目,人们总想到电报公司一饱眼福。恰逢一场洪水摧毁了斯托本维尔与惠灵之间长达25英里的电报线路,我便被派往受灾前线,小镇斯托本维尔,负责东西部信息的传递。差不多每隔两个小时,我就派出小船把消息发往惠灵,小船返回时又带来大量信息。靠这种方式,在长达一周的时间里,东西部经由匹兹堡的电报通信得以维持。

在斯托本维尔,我听说父亲要前往惠灵和辛辛那提兜售桌布,便等着父亲。到了半夜,我才等到父亲,才知道他为了省钱,一直待在甲板上,此时又不让我重新买船票。我感到悲伤,但随即安慰父亲道:“好,爸爸,我不买,但你和妈妈很快就有自己的马车了。”

父亲是典型的苏格兰人,腼腆、内向、敏感,很少表扬孩子,怕孩子会骄傲;而一旦受到感动,却又难以控制自己。正如此时,父亲抓住我的手,看着我,喃喃地说道:“安德鲁,我为你骄傲!”

父亲的声音颤抖着,仿佛自己说得太多。他擦去眼中的泪水,看着我,说了声“晚安”,要我回自己的办公室去。多年以来,父亲的话始终在我耳边回响,温暖着我的心。这位寡言的苏格兰人啊,他感情那么丰富却不善于表达。但此时无声胜有声,父亲的内心深处神圣无比,任何言语的表达都是一种亵渎与侵犯。父亲是我见过最博爱的人,他信奉宗教,但对任何宗教派别都毫无偏见。是的,他是世上众多平凡的人之一,只是,唉,子欲养而亲不待,从西部回去后不久,他就去世了!而我已经有能力给他一个休闲舒适的生活了。

斯托本维尔的工作使我声名大噪,回匹兹堡不久,我就结识了托马斯·A.斯科特。他是宾夕法尼亚铁路的总监,因为身在匹兹堡,又要与他的上级——阿尔图那地区总裁罗姆巴特先生联系频繁,所以时常到电报公司来。我先是认识了他的助理,一天晚上,助理告诉我,斯科特先生曾经提起我是否能担任他的专职电报操作员。助理还告诉了我他的回答:“恐怕不可能了,他已经是一个操作员了。”

听到这里,我立刻说道:“还没有,他还可以聘用我,我想要办公室的生活,请回去这样转告他。”

最终,在1853年元旦那天,我成了斯科特先生的专职电报操作员,月薪35美元。月薪从25美元涨到35美元,是我所知道的最大涨幅了。公用电报线被临时接进了斯科特先生的办公室,直到他们在建的电报线路完工。

离开电报公司是我生命中的又一次转变,但一开始并不那么让人愉快。我刚过完18岁生日,也知道人不可能靠幻想来生活,但我敢说,直到那时我都不曾说过或听过一个脏字。我对所有不道德的、卑劣的事一无所知。

可现在我陡然掉进一个满是粗人的世界,办公室是临时搭建的,机车长、扳道工以及消防员的指挥部都设在这里,包括斯科特先生在内,我们要挤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这种巨大的环境反差,让我很不适应。自然而然,我在这里第一次尝到善恶树的果子。不过,家里的环境依然甜蜜温馨,没有粗俗与危险侵入;此外,我的同伴年轻有为,在为提升自身素质、早日受人尊重而奋斗不息。但与粗人交往也有些益处,即让我对抽烟、诅咒或说粗话感到反感,这激励我一生洁身自好。

当然,我不是说那些人本性不堪、丑陋堕落,只是那时骂人、讲粗话、抽烟以及抽鼻涕太普遍,人们往往无意中就做了。但他们中也有尽职尽责的年轻人,备受别人尊重。他们都对我非常好,有些人至今健在,这使我心中充满感恩。一段时间后,我和斯科特先生终于有了自己的办公室。

不久,斯科特先生派我前往阿尔图那去取当月的工资单和支票。当时穿过阿勒格尼山的铁路尚未竣工,我不得不翻过一座座山坡,因而印象特别深刻。那时的阿尔图那只有公司建的几座房子,连商店都没有,看不到一点大城市的样子。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铁路界的大人物,公司总裁罗姆巴特先生。他的秘书是罗伯特·皮特凯恩,是我把他举荐过去的,因此“戴维”、“鲍勃”和“安迪”又在一起共事——我们都离开了为铁路公司服务的电报公司。

罗姆巴特先生与斯科特先生不同,不善交际,但为人直率。公事谈完后,他说道:“今晚你必须来和我们一道喝茶。”我支支吾吾地答应了,不安地等待着。那次邀请让我颇觉荣幸。罗姆巴特太太非常友善,罗姆巴特先生向她介绍我时说:“这是斯科特先生的安迪。”把我看成斯科特先生的部下,确实让我感到自豪。

但回程却发生了一件足以断送我前程的事情。在赶回匹兹堡的路上,因为口袋太小,我就把工资单和支票放到怀里,坐上了前往霍里德斯堡的火车。一路上火车头颠簸得厉害,半路上我忽然摸不到装工资单的袋子了:袋子丢了!

我不敢想太多,但毫无疑问这会把我毁了!我本应当小心翼翼、紧紧护持的!我请求司机原路返回,或许能够找回袋子,但不知道司机会怎么说。这位好心人,他答应了。我就留心铁轨周围,在离一条小溪只有几英尺的岸边,我看到了那个袋子。我几乎惊喜地叫了起来,赶忙下车把它抓住。它完好无缺。接下来的行程,我一刻都不敢松开袋子,直到安全抵达匹兹堡。这件事只有那位司机和一个消防员知道,他们都承诺不会说出去。

我也是很久之后才有勇气说出这件事。假如那个袋子落得再远些,或许就被冲走了,那我得踏踏实实工作多少年才能弥补那个过失啊!再严重些,我恐怕不会再赢得上司的信任,恐怕会自此失去自信心,恐怕不会再取得任何成功。自那以后,偶有年轻人犯了一两个致命的错误,我也从不过分苛责。我曾试图想象过其他的可能性结果,那场虚惊确实教会了我很多事情。直到今天,我仍能准确地走到那个地点,而后庆幸找回了那只躺在溪边的浅棕色袋子。它仿佛在召唤我:“不用担心,我的孩子!好运与你同在,但下不为例啊!”

没多久,铁路公司就有了自己的电报线路,电报业务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快到我们无法及时提供相关服务。更多的电报局急需建立。1859年3月11日,戴维·麦卡戈担任电报公司的主管,我们就尝试在铁路运营行业雇一些女孩担任电报操作员。她们在接受培训后,按所需安排到不同的办公区。第一批女学员中有我的表妹玛丽娅·霍根,匹兹堡货运站台的操作员。她后来也陆续带了许多徒弟,自己的办公室几乎成了一所学校。由此,女性开始占据所有新职业,但在电报操作员之外,我不知道还有哪些职位适合她们。

斯科特先生是众人交口称赞的好领导,我发自内心地敬仰他。在他的影响下,我逐渐履行一些严格来说不属于我的职责。因此,我又得到一次决定性的提升。

3.勇敢去做你认为对的事情

当时还是单轨铁路,电报指令对火车的运行显得非常必要,除了主管,谁都无权向宾夕法尼亚铁路系统里的任何火车发布指令。那时候,发布电报指令是有风险的权宜之计,因为整个系统的铁路管理尚未成熟,人们还没有受过相关的培训。为此,斯科特先生经常夜复一夜地出去,确保电报线路的畅通。这样,他早上时常无法到办公室。

一天早晨,我到办公室后,发现东部地区出现了一次严重的事故,导致一辆专快列车无法西行;向东行驶的列车则在旗手的指挥下一点一点移动;两个方向上的货运列车也都停在轨道上,可到处都找不到斯科特先生,最终我决定发布“运行命令”。但我的心里颇不平静:成功还好;要是失败,自己将面临被开除的危险,说不定还会受到行政处罚;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应当给那些疲倦的货运员发指令,他们已经在那里待了一整夜。实际上,我时常帮斯科特先生撰写指令,知道该如何做。我以斯科特先生的名义发出了指令,等一切都正常运行时,他才来到办公室。他听说了此事,开口就问:“嗯,情况怎么样?”

说着他快步走到我身旁,准备写指令。我怯怯地说:“斯科特先生,我早上到处找不到您,所以就以您的名义发出了这些指令。”

“那一切都运行良好?东部的专快列车在哪儿?”

我指出各列车在铁路上的位置,又拿出所有列车长的答复,并报告不同列车通过站台的最新情况。一切都准确无误。可我几乎不敢看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仔细地看了看发生的所有事,一言不发,片刻之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事情就这么结束了。我知道他不想认可我的行为,却也没有批评我。如果最终一切顺利,那一切都好;如果出了差错,那责任在我,因此莫过于沉默。

同类推荐
  • 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绝代佳人:西施

    绝代佳人:西施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绝代佳人:西施》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绝代佳人:西施》在深入挖掘和整理绝代佳人西施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恩格斯传

    恩格斯传

    本书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恩格斯生平传记,紧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以恩格斯一生的经历为主线,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论著进行了新的概括和分析,较全面地阐述了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思想发展和理论贡献。该书资料翔实,脉络清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老舍:骚人无复旧风流

    老舍:骚人无复旧风流

    建国后,老舍由“抗战派”转向了“歌德派”。据曹禺回忆,老舍建国后常说:“我无党无派,但我有一派,就是‘歌德派’,歌共产党之德的派。”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成了老舍建国后文学创作包括旧体诗创作的总主题。一九五八年,老舍在大跃进中重新开始写旧体诗,他写的第一组诗《元旦试笔》(二首),就是歌颂的“昂头迎晓日,风物美无边”的新中国。一九六五年,老舍含冤死去的前夕,他依然在《诗二首》中真诚地实践着自己当“歌德派”的诺言。
热门推荐
  • 我与僵尸有个约定

    我与僵尸有个约定

    公元前221年,这一年是嬴政征服六国,统一天下登基称帝的元年。同年,百家魁首太上道,盖势大欺政,受始皇帝打压,一分为二,隐没南北,不问世俗。以南者,居越地,识天地奇术,御无形之剑,可制鬼神,唤“上清道”;以北者,隐于燕赵,通符文咒法,修“真言”之术,言出而法随,更能召唤神物驱魔辟邪,名“太一道”。缅怀《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之作,不乱搞男女关系。
  • 快穿之寻夫之旅

    快穿之寻夫之旅

    穿越层层位面,只是为了寻找那个让自己魂牵梦绕的夫君,不懂什么系统君的古人,看小小古代女子怎样在不同位面中找到属于自己夫君的灵魂碎片!
  • 孟子字义疏证

    孟子字义疏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鬼王悍医妃

    鬼王悍医妃

    传闻:北晋有变态。阴冷、嗜血、狠辣、皇子嫔妃见其都避退三丈远的超级大变态。——这是她放的传闻。北晋邪王,魅如鬼。第一次见面:他捻着绣花针把人串成了糖葫芦。第二次见面:他捻着绣花针把人串成了糖葫芦。第三次见面:她撞上了他的唇,很想把他串成糖葫芦。【一句话简介:极品妖孽邪王VS斗渣女主共同携手斗渣,拆计,历险,大展宏图,成就霸业,扑倒与反扑倒的奇葩故事。】***************************************************“我不就是穿越的时候苦逼一点,正巧路过杀人现场,撞破了你的秘密,啵了你的嘴巴,至于分分钟惦记着杀我么?”某女。“你无耻。”某王爷。“其实,你大可以放心,我根本不会把你的秘密说出去,这与我没有任何的好处不是么?还有,别嘴硬,我无耻的时候,你不也挺享受?”某女。“你淫荡。”某王爷。“万俟湚,你想夺储位,当皇上,这跟我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别忘了,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不淫....我哪能荡?”某女。“你负责。”某王爷。“大夫人阴毒,庶妹伪善,皇子们连环计,我能生存下来容易么?你这货也忒不是东西,我没找你负责.....你却....咳咳....什么?负责?”某女膛目结舌。***************************************************她家邪王相貌好。头戴一顶黑纱帽,手捻一根绣花针。回眸一瞥鬼吓跑,倾城一笑人吓昏。终结:这世间最安全的距离,就是离邪王三丈之外。注意:三丈之内,皆有可能被串成糖葫芦。大家自带避雷针,若被吓昏,概不负责,医药费自理。【本文一对一,简介无能,内容精彩,收藏快到邪王碗里来。】
  • 军事天才传奇(世界军事之旅)

    军事天才传奇(世界军事之旅)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不仅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军事科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真实地展现人类军事活动,也许我们无法成为一场军事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但我们可以把军事百科作为模拟战场。本丛书从不同角度阐述军事的相关知识。
  • 精准沟通

    精准沟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跟人沟通。坐车的时候跟售票员沟通,买东西的时候跟售票员沟通,回家的时候跟父母沟通,工作的时候跟同事沟通……可以说,生活处处离不开沟通,本书就是从这一点入手教读者该怎么和别人精准沟通。
  • 三国之袁氏天下

    三国之袁氏天下

    终于突破了两百四十万字,关于袁绍的书籍写到这里,真心不容易。请大家多多支持,人品保证,绝不太监,大家可以放心收藏!离五百万字,还有不少的路程要走,大大会继续努力!PS:由于大大是新手菜鸟,文笔稚嫩,前期写的真心不好。请观看此书的粉丝们,直接从VIP章节开始看吧,从这里开始文笔还算是不错。实在不行就从最新一卷开始读吧,这一卷写的还算是成熟。大大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请大家多多理解,多多支持。兄弟姐妹们的支持,就是大大前进的不竭动力!袁氏联盟:QQ群716402136欢迎大家加入!
  • 我带外挂闯江湖

    我带外挂闯江湖

    你有你的绝世武功,我有我的绝世外挂。加速,隐身,飞天,无敌……在这个江湖,别人仗剑天涯,我仗外挂闯天下!
  • Molloy

    Molloy

    Molloy, the first of the three masterpieces which constitute Samuel Beckett's famous trilogy, appeared in French in 1951, followed seven months later by Malone Dies (Malone meurt) and two years later by The Unnamable (L'Innommable). Few works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have been so universally acclaimed as central to their time an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 三世修得花月圆

    三世修得花月圆

    在敦煌鸣沙山下、月牙泉畔,曾经有一个神秘的地方——梅影园,由神秘八卦图组成的世外桃园,引出了主人公紫玉,一世转世为大唐玄宗宠妃梅妃,二世转世为清朝皇太极宠妃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