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盼望你好久了,“咖啡事件”
在皮尔庞特22岁那年,胆大心细的他抓住一个“咖啡机遇”,成功地为自己未来的“摩根帝国”掘到了第一桶金。
那年,皮尔庞特去古巴哈瓦那采购砂糖,鱼、虾类等货物,在返回的时候,船只停泊在新奥尔良港口。那个时候,皮尔庞特肯定想象不到,这个港口就是他的“福地”。
出于无聊,他走到离码头不远处的“法国街”闲逛。在尽情地感受那里的“巴黎浪漫”的同时,搜寻着他所谓的“商机”。
走到码头时正值晌午,太阳炙烤着大地,他看到码头的另一侧停泊着两艘货船,是从密西西比河下来的,一些黑人船工正顶着太阳,忙碌地搬运着船上的货品。
突然,有人“啪”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问:“小伙子,请问想买咖啡吗?”皮尔庞特条件反射式地转过身,看到一个仪表堂堂的白人,这个人冷峻的面容里透露出一份沉稳,但如果细心观察的话,他的眉宇间又不时闪烁着不安的情绪。
皮尔庞特看这个人一副“船长架势”,又听说是一单生意,顿时精神起来,两只本来就炯炯有神的眼睛更加明亮了。他开始询问“船长”到底是怎样的生意。“船长”看皮尔庞特很感兴趣,就把他请到附近的酒馆里交谈。
皮尔庞特是个有眼力的人,眼前这个人确实是个船长,但让他高兴的并不是猜对了对方的身份,而是对方所介绍的生意。
经过一番交谈得知,船长受雇从巴西往美国运一批咖啡,可倒霉的是雇主的公司竟然倒闭了,已经不再需要这批咖啡,无奈之下,船长只好在这里把咖啡处理掉。船长看皮尔庞特衣着、气度都不凡,很可能是个不错的买主,便主动上前攀谈。还向皮尔庞特表示,他可以以这批咖啡一半的价格进行买卖,希望皮尔庞特将它们买下,帮他一把。
一半的价格!皮尔庞特听到这几个字时心不禁跟着动了一下,他浑身想赚钱的细胞不安分地骚动着,是接着呢?还是接着呢?此时,他已经找不出拒绝的理由!他不想和钱过不去。
况且,这个船长十分真诚,他向皮尔庞特保证:这些咖啡百分之百是巴西原产的,质量绝对优质,并把样品拿给皮尔庞特看。皮尔庞特知道船长现在身处困境,如果这些咖啡销不出去,会赔得更多。
经过简短的思考,皮尔庞特答应船长买下这批“坎坷”的咖啡。他决定,用所在公司,邓肯-阿曼公司的名义进行收购,并在第一时间给公司发去一封电报。
当电报到了老板邓肯手里后,邓肯对皮尔庞特“先斩后奏”的做法非常气恼,先是对皮尔庞特这一鲁莽行为进行严厉的训斥,而后命令皮尔庞特取消交易,告知他绝对不能以公司名义进行收购。
面对这么“不开通”的老板,皮尔庞特也很气愤,因为他断定此次交易是稳赚不赔的,他心里暗骂邓肯目光短浅,但最终还是左右不了邓肯的决定,没办法,只得寻求父亲的援助了。
父亲朱尼厄斯得知此事后,对儿子大力支持,并用自己在伦敦户头里的存款,帮皮尔庞特偿还挪用邓肯公司的那笔资金。有了父亲这个坚实的靠山,皮尔庞特得意极了,他不仅买下了那位船长的咖啡,还在船长的介绍下,买下一同运来的其他船只的咖啡,他顿时就成为一个咖啡囤积大户。
后来回忆起这次交易时,有人问皮尔庞特就不怕船长是个骗子吗?皮尔庞特回答:“如果什么都怕,就什么都做不成。”可见他不凡的胆识与气魄。
没过多久,好运就来了,由于天气原因巴西咖啡大量减产,致使皮尔庞特手里的咖啡价格猛涨2~3倍,如皮尔庞特预料的那样,他大赚了一笔,顿时声名鹊起!金融大亨们无不叹服这个仅22岁的青年竟然这么有才干,还认为他对钱的敏感以及处事的决断,一点都不比已经拥有巨富的父亲差。
“咖啡事件”过后,朱尼厄斯找到老朋友邓肯,希望邓肯能够继续和儿子合作下去,并愿意给邓肯的公司投资。他认为经历这次咖啡事件后,邓肯会对儿子刮目相看,可万万没想到邓肯断然回绝了他。理由是:“不需要皮尔庞特这种自作主张的合伙人。”
儿子被不屑成这样,让朱尼厄斯大为生气,他立刻给皮尔庞特发去电报,告诉儿子以后不要再和邓肯共事了。朱尼厄斯相信儿子的能力,纵然没了邓肯,儿子也能闯出一片天来!当即决定为皮尔庞特建立属于自己的公司——摩根商行。
就这样,经历一次“咖啡传奇”后,皮尔庞特开始了他的发迹之路。
2.研究商业之前,先琢磨透人
皮尔庞特毕业后去了美国的邓肯-舍曼公司做初级小会计,除了历练之外,他还是父亲朱尼厄斯在纽约的代理人,以父亲公司的名义在纽约销售汇票。
除此之外,皮尔庞特还有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父亲朱尼厄斯的“情报员”,专门为父亲提供纽约的政治和金融情报。
皮尔庞特来到纽约后,一刻也没闲着,他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所以先去考察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活。紧接着,看歌剧、听音乐会、了解新闻时政,又找当地人打听了一番风土人情。
做了这些功课,对纽约大致了解后,皮尔庞特便去了当时最兴盛的华尔街。华尔街果然名不虚传,很多国际财团和金融企业都在这里开分号,争地盘。
金融街上,人来人往,皮尔庞特细致观察了那些大大小小的证券产业和投资公司。看到那些成功人士满脸自信,浑身散发着成功者才拥有的强大气场,他更加坚定了心底的那个声音:要在这个城市生存下来,要成功,要体现自己的价值。
带着这样一份期望,在纽约安稳下来后,皮尔庞特广交朋友,并不忘父亲交给自己的使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各类信息,分门别类整理好寄往伦敦,及时将纽约的各种时事、政治、金融等消息,包括小道消息,传递给父亲。
皮尔庞特嗅觉敏锐,如果他改行做国家情报员,相信他肯定是最优秀的一员。也许是天生的能力,他能很快辨别出信息的价值和可靠程度。
皮尔庞特的鼻子直接触及的是政府融资和客户信贷方面的资料。众所周知,商人银行的发展靠的就是这些信息,皮尔庞特真是帮了父亲朱尼厄斯的大忙!
不仅如此,皮尔庞特还将美国的其他商业事务和新闻大事一一汇报给父亲。为了保证父亲及时了解到这些信息,他一周会往伦敦寄好几封信。
皮尔庞特是个很细心的人,所以信的内容条理清楚,重点明了。虽然内容较长,但是分得比较细,且信息价值很高,甚至包括一些高度保密的数据。
皮尔庞特文笔较好,字体也洋洋洒洒,看信的朱尼厄斯很欣赏儿子这一点。除此之外,他在信中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见解中肯、到位。最让朱尼厄斯欣慰的是:虽然只是几封信,但是从中可以读到儿子对事物细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状态。
同时,作为“情报员”的皮尔庞特除工作和搜集情报外,他也渐渐融入到了在纽约的新生活当中,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旅途。
皮尔庞特住在高档时髦的曼哈顿上城区,他和皮博迪的侄子乔·皮博迪住在一起,相仿的年纪,共同的追求,让两个年轻人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于是纽约地区所有好玩刺激的地方均成了两人的游乐场所。
此时的纽约,虽然不及现在的奢华,但在当时来讲也是美国数得上的城市,繁华的都市生活深深震撼了皮尔庞特和乔·皮博迪。
在这里,皮尔庞特认识了很多美国的家庭,结交了很多当地的朋友,渐渐消除了初来纽约时的孤单。虽然他早年随父母住在伦敦,但是长时间相处,皮尔庞特似乎深深爱上了这里。或许是出于对梦想的执着,又或者年少时外出求学对乡土的疏离,总之相较于伦敦,纽约这座城市,更真切地走进了他的心里。
皮尔庞特喜欢在周末晚上去朋友巴布科克家里唱圣歌,赞颂耶稣及他拯救人类的决心。他是有信仰的,也是有野心的,他希望将来有一天能成为华尔街的领导,挥一挥衣袖就能震动整个金融市场。
或许这对年轻的皮尔庞特来说不切实际,但是他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的能力和决心,他相信梦想有一天会变成现实,就像他相信自己对耶稣的忠诚一样。
时间比较充裕时,皮尔庞特还喜欢去哈得孙村庄散步,和那里的朋友结伴游玩,看风景,放风筝。或者和其他朋友一起参加聚会,吃饭,喝酒,畅谈未来和梦想,生活惬意极了!
这段时间,皮尔庞特是自由又快乐的,他幽默风趣,乐观开朗,交际广泛,很快便成为年轻人群里的焦点。同时,这个身份也为他在纽约搜集商业情报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说,皮尔庞特搜集的这些情报,除了自己工作参与的一部分机密外,很多都是从金融圈的朋友那里打听到的。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皮尔庞特渐渐摆脱了少年的稚嫩和轻浮,变得越发成熟,思想也更加老练,早已不再是那个动不动就发脾气,情绪说变就变的“问题”少年了。这段时间,皮尔庞特学会了很多东西,除了性格上的磨砺外,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长进了不少。
虽然皮尔庞特工作很努力,也做出一些小成绩,但是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常常会发生一些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例如当时的金融危机,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1857年大恐慌。
让人欣慰的是:当灾难铺天盖地涌来时,皮尔庞特没有被困难吓倒,也没有退缩,而是主动承担了这一切。
事实证明,皮尔庞特完全是有能力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灾难的。面对恐慌,他没有手足无措,而是用战略眼光看待问题,同时也用聪明智慧解决了问题。
皮尔庞特能成功,凭的就是这些小事情的累积。人生的路途中多一些绊脚石未必是坏事。这次历练,对皮尔庞特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也许小小的“情报员”在你看来无足轻重,但在皮尔庞特的一生中,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和这些“无足轻重”的经历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
3.“不就是摩根公司大老板吗?我能当好!”
继“咖啡事件”之后,老板邓肯对皮尔庞特这种行为很是不悦,皮尔庞特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处处受人管制。邓肯在公司一直为他设置障碍,并且不允许他参与公司事务。所以在这里,他不仅才华得不到发挥,就连最基本的行事权力都被剥夺。
为此,皮尔庞特很是不解,也曾消沉过一段时间,但很快他又振作起来,并将此事告知父亲,说想离开另谋出路。
此时,朱尼厄斯已经看到了儿子身上潜藏的优点。他非常相信儿子皮尔庞特的工作能力,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只是缺乏机会而已。
思来想去,朱尼厄斯决定在经济上支持儿子,给他一个平台让他自由发挥。他知道日后自己打拼的血汗和家族的重担都要交付儿子,现在多一点人生历练还是好的。他所顾虑的是,不知道将儿子安排在什么位置上。
经过一番考量和观察,朱尼厄斯把眼光盯在了纽约的华尔街。他认为这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地方,并且潜力无限。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华尔街确实是一个值得奋斗的地方。其实,他还有一点小私心,希望儿子皮尔庞特在纽约,可以持续不断地为自己提供金融情报。
对于朱尼厄斯这样的决定,妻子朱丽叶很不解,她不明白丈夫为什么一定要让儿子离开她,到外面受苦。事实上,当时的华尔街并没有今日的繁华,只是一个从事证券交易的简陋场所,朱丽叶当然不希望儿子放着家族的企业职位不做,去如此简陋的一个地方。
也许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差别,朱尼厄斯沉稳冷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希望儿子能在外面得到锻炼,将来有能力继承家业,或者是将企业上升到一个新高峰。而作为母亲,朱丽叶则是希望儿子能时常陪伴在她身边,及时享受天伦之乐。
不同的价值观,让这对原本就不是很般配的夫妻有了隔阂。结果是,朱丽叶的愿望没有达成。朱尼厄斯的决定是很难更改的,没想到儿子皮尔庞特也很坚持。
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母子谈心后,朱丽叶只好放弃这种想法,因为她明白了这不仅仅是一次锻炼,更是儿子皮尔庞特多年的梦想,自己没有理由剥夺儿子追求梦想的权利。
一切安置妥当后,朱尼厄斯便把眼光望向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附近。仔细权衡后,他看上了交易所对面的一幢建筑。经过多次的考量和揣摩,他认为这是个不错的地界,随后便和开发商谈价格,盘下了几间房子,于是摩根商行就诞生了。
皮尔庞特非常高兴,而且信心百倍,他拍着胸脯对父亲说:“不就是摩根公司的大老板吗?我能当好!”
带着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皮尔庞特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其实在当时,有很多朱尼厄斯的商业朋友和伙伴都不看好皮尔庞特,他们认为皮尔庞特刚刚大学毕业,又没有经验,怎么能撑起一个公司?
在这样的质疑声中,皮尔庞特用成绩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当然,事实上,皮尔庞特一开始就是有能力支撑起这个公司的:
皮尔庞特从小就具有商人的天分,他花的每一分钱都会做记录。除了保持商人节俭的传统之外,他还具有商人运作机制的能力,12岁那年组织的大型立体图景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父亲朱尼厄斯为了培养他花费了很多心血,皮尔庞特的求学路更是跨洲跨洋。比其他人幸运的是,由于良好的家境,他接受教育的机会很多,也很广泛。况且,他的功课虽不是名列前茅,但在班上也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