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2400000011

第11章 大海从鱼跃(1)

导语:粟裕一声不吭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枚铜元,放在一名学员的枪上,并下达口令:“击发!”学员扣动扳机,枪身一振动,铜元应声落地。

粟裕拿过枪,一个卧姿趴下,同样在放好铜元的情况下完成击发动作,几次击发,铜元纹丝不动。粟裕放下枪,走了。除了口令,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教导队的人都被震动了。

早在江南指挥部成立前,陈毅曾以一支队司令员的身份,四方拜“神仙”,泰州李明扬就是他拜过的“神仙”之一。

李明扬是老同盟会员,论资格,比蒋介石还老,但他混得实在不好,直到抗战开始,才靠桂系支持,弄了一个游击总指挥部的番号,李明扬自任总指挥,他的老部下李长江任副总指挥,二人合称“泰州二李”。

1939年11月11日,李明扬托人给陈毅捎来了一封亲笔信。信上说,他通过老乡关系,从三战区搞到10万发子弹,但是要自己去取,考虑到途中要通过日军控制的重重封锁线,危险性很大,就想找新四军帮忙。

陈毅拿着信去找粟裕商量。粟裕的眼睛亮了,帮啊,这个忙怎么能不帮。

粟裕从二支队中抽出力量,以押送弹药的名义渡江北上,这就是后来的苏皖支队。此后,陈、粟又派叶飞率挺进纵队北渡长江,两支新四军部队在苏北形成掎角之势。

虽然是合作抗日,但是国民党没少惦记着新四军,陈、粟的动向很快就引起了国民党方面的疑虑。顾祝同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说:“陈、粟是一群海滨之鱼,稍纵即逝,如果任它们自由游泳,前景是很危险的。”

有人提出,韩德勤是江苏省主席,是否可由他来限制陈、粟。顾祝同听闻后苦笑了一声:“韩德勤现在苏北,他连苏北的治安都管不了,还能顾及江南吗?”

顾祝同要重新找一个他认为可与陈、粟匹敌的人选。

图穷匕首现

冷欣,顾祝同的苏北老乡,毕业于黄埔第一期,在黄埔将领中以骁勇善战著称。

武汉会战中,冷欣曾亲率敢死队出击,在鄱阳湖边与日军突击队大打白刃战,300个鬼子被他及其敢死队捅掉100个,剩下的鬼子被逼得无路可走,全都扑通扑通跳了湖。

冷欣不光是一个血性之将,还文武全才,尤其对史学有专攻,他同文人在一起谈古论今,别人都插不上嘴。

顾祝同任命冷欣为江南行署主任,让他一身兼两任:一边从事敌后抗战,一边监督陈、粟,以限制苏南新四军的发展。

冷欣到江南后,也将自己的行署和总指挥部设在溧阳乡下的一座小村子里,与陈、粟的江南指挥部来了个背靠背。

上任之初,冷欣立足未稳,对陈、粟只能采取守势。

韩德勤在苏北感到手下人员不够用,再三打电话给蒋介石,请求派一批青年军官去苏北。蒋介石就从西安军官学校拨来五十个江苏籍毕业生,由重庆送到位于江西上饶的三战区司令部。

可这批人怎么送到苏北呢?顾祝同把活交给了冷欣,让他负责“护送过江,保证安全”。

冷欣对当地情况还不熟悉,只好把沿江各县的县长、县党部的人找来,问他们能否胜任。这些人或与新四军有联系,或不愿承担责任,都来了个一推六二五,说实在干不了。

冷欣的幕僚建议:“不是说新四军有一些部队过江了吗,要不就请他们帮个忙?”

冷欣于是把陈、粟请到指挥部。一听要送人过江,陈、粟一口拒绝:鬼子封着江呢,你以为送个人这么容易。

冷欣急着要把这道难题推出去,再三再四地说好话,陈、粟实在拗他不过,这才勉强答应下来。

商定后,冷欣便把这些毕业生送到江南指挥部,准备等机会过江。

过了一个月,新四军果真一个不少地把人全都送到了苏北,但是过了不久,顾祝同却给冷欣转来一封很长的电报,电报是韩德勤发来的,从头到尾把冷欣骂了个狗血淋头。

冷欣莫名其妙,再看下去,才知道那些毕业生虽然在江南指挥部才待了一个月,但耳濡目染,到苏北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个“拥共分子”。

韩德勤对冷欣说,我让你给我护送一批纯正青年,你怎么把他们送去给共产党训练了?

读了这封电文,冷欣火冒三丈,他对陈、粟及新四军的厉害之处也有了切身体会。

冷欣当然不是无能之辈。到任不到半年,他已将江南3大行政区和26县的人事全部做了安排,重新成立各县县政府、县党部,并建立了保安队。

作为军人,冷欣懂得枪杆子的重要性。上任时,他就从后方带来了一批正规部队,这些部队与地方武装结合,编为江南挺进军。

在冷欣自认为站稳脚跟后,逐渐转守为攻,他所掌握的县保安队与新四军不断发生“摩擦”,江南分裂趋势越来越严重,甚至于有人说,江南地区的“摩擦”比任何地方都尖锐,只有十年内战才能拿来相比。

粟裕不得不准备好对日、顽(指与共产党敌对的国民党军队)的两副矛和盾。在原第二支队教导队的基础上,他又建立了江南指挥部教导队,每天亲自督促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某次射击训练,几个青年学员自认为已达到要求,便悄悄地趴在地上聊起天来。粟裕发现后,也没有训斥,而是一声不吭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枚铜元,放在一名学员的枪上,并下达口令:“击发!”

学员扣动扳机,枪身一振动,铜元应声落地。

粟裕拿过枪,一个卧姿趴下,同样在放好铜元的情况下完成击发动作,几次击发,铜元纹丝不动。

粟裕放下枪,走了。

除了口令,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教导队的人都被震动了。

1940年4月16日,苏南新四军主力部队的各级指挥员在江南指挥部集中整训,由粟裕授课。就在这次授课中,粟裕提出了“组织战斗”的理论。

古人作战,兵对兵,将对将,主将在单挑中落马,几万、几十万人马也就败了。现在不同了,兵种复杂,武器精良,线式的战争已发展为面和立体的战争,主将也不能再凭借一夫之勇,而必须善于对部队进行周密的组织部署,这就是粟裕所称的“组织战斗”。

“组织战斗”的前提,就是冷欣逼得太紧,最后必然是图穷匕见,粟裕直截了当地对指挥员们说:“可能不久以后,我们就要打更大规模的仗!”

这只是准备,因为粟裕知道,此时的部队还打不了大仗。

早在红军时期,粟裕就积累了许多组织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他认为,一支部队要打大仗,至少得具备一天之内连续打三仗、击垮三路敌军的能力,而从目前新四军的编制状况来看,每个步兵连都不满员,一个连才三四十个兵,多的也才五六十个,几仗下来,连长就变成班长,没法再打了。

打大仗,不像打小仗那样,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走。这么多人,如果打得不好,临时想走是走不脱的。

粟裕的计划是,在几个月内,再扩军1万,就可以保证每个连有120人,一天打三仗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然而能不能争取到几个月,还得看冷欣的脸色。

一叶渡江

在江南指挥部高层,陈、粟是默契程度很高的完美搭档。陈毅口舌如簧,会讲,主外;粟裕能征善战,会打,主内。

1940年4月中旬,陈毅主动打破僵局,致电冷欣,请冷欣派大员来新四军指导抗战。

冷欣也很清楚,指导云云,不过是表面话,实质还是陈、粟想借此缓和彼此间的紧张关系,于是就派去了自己的一位亲信幕僚。

这是一次试探性质的会面。幕僚带去了冷欣的原话:“冷副总指挥(冷欣兼任第一游击区副总指挥)说,陈毅可算是一位当代英雄,你的历史、才智、战功,都不在叶、项(**、项英)之下,只要态度再表示积极一些,担任一个军长是容易的……”

这种迷魂汤当然灌不了陈、粟。陈毅哈哈一乐:“我在赣南3年,命都不要了,到现在连家室都没有,哪里会去想什么升官发财。”

陈、粟的要求很简单:“我们希望的是江南大团结,不是七国争雄,更不是摆鸿门宴。”

10天之后,冷欣本人应邀再次做客江南指挥部。经过这两次会谈,总算使原先面对面尖锐对立的形势缓和下来。

这种缓和当然还是暂时的,粟裕要么不扩军,一扩军必然惊动冷欣,最后缓和还是会变成紧张。

在酝酿扩兵备战的同时,陈、粟就做了两手准备,他们建议皖南新四军军部及其主力东移苏南,使皖南、苏南的新四军合二为一,这样将可以在对顽之战中占据优势。

为了迎接军部东移,粟裕亲率战地服务团前往冷欣的指挥部驻地,以汇报和“慰问”为名进行实地侦察。

粟裕将作战参谋化装成随行卫士,在他向冷欣汇报时,这名参谋就利用挂地图的机会,观察墙上的冷欣部队部署图,用脑子强记下来。

粟裕在冷欣那里住了3天。在这3天里,他和参谋每天早晨都会出来跑步,每天各跑一个方向,回来后就把看到和了解到的情况悄悄绘制成图。

粟裕为人心细,他对字纸篓和厕所里的纸片也没放过,特别嘱咐参谋要注意收集。最后发现的一份江南挺进军南调茅山的草图,就是参谋从厕所里找到的。

回到江南指挥部,粟裕根据实地侦察的情况,很快拟订了一份作战计划。根据这份计划,冷欣一旦在苏南对新四军发起进攻,他只要用两个加强团,就可以把冷欣的指挥部给端掉。

粟裕同时还派出侦察组,为军部东移勘察选择了一个合适路线。他算了一下,从皖南军部到江南指挥部,仅需80~150公里路程,互相对进,一个昼夜便可接应上。

可是粟裕的工夫白做了,新四军军部的想法是“向浙闽发展”,不愿东移苏南。

这时江南指挥部已经可以与延安总部直接通电,不用再受皖南军部的约束和限制。1940年5月4日,毛泽东起草了一份极为重要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在这份指示中,他明确对新四军军部的负责人项英提出严厉批评,陈、粟的主张得到了中央支持。

项英方面还是没有动静。

形势危如累卵。陈、粟每天晚上商讨到深夜,粟裕告诉陈毅,必须跨江北上,否则苏南新四军势必陷入冷欣的包围之中,后果不堪设想。

陈毅表示认同:“滞留江南就好像伴着老虎睡觉,总不免要给老虎吃掉的。”

另一方面,冷欣可不好忽悠。陈、粟敷衍他,他其实也在敷衍陈、粟,双方各自都有算盘,冷欣的算盘是乘其不备,来个一网打尽。

粟裕要扩军,他来了个直接增兵。经顾祝同协调,他从三战区调来3个正规野战师,配合江南挺进军,从溧阳的东、西、南三面对江南指挥部形成了合围之势。

陈毅给冷欣的幕僚班子连发两封急电,要求从中协调解决事态,但都遭到了冷欣的拒绝。

1940年6月15日,陈、粟急电延安及皖南,提出目前只有两种脱困途径,一是集中新四军的全部兵力在苏南打冷欣;二是集中在苏北打韩德勤,否则的话将受到严重损失。

为了“不给老虎吃掉”,粟裕率部离开水西村,亲自到茅山地区进行扩军,做好了北渡的准备。

冷欣始终紧盯粟裕的动静,粟裕一挪步,他连夜调兵赶来堵截,实行二度合围。

1940年6月18日,在无法摆脱追击的情况下,粟裕在茅山脚下亲自指挥与冷欣作战。双方进行了几次袭击战和遭遇战,不过伤亡都不大,实际上也都没往死里打,冷欣的正规师配有火炮,但炮一次也没开过。

苏南尚未脱离困境,苏北又响起警报。

日伪军对挺进纵队的驻地吴家桥实施了“扫荡”,吴家桥地区狭小,没有回旋余地,挺进纵队力量也不足,叶飞遂率部转移到了泰州西北的郭村。

郭村距泰州仅六七公里,泰州“二李”又疑又惧,正好韩德勤也向他们下达了武力驱逐新四军的命令。1940年6月25日,“二李”由李长江出面做恶人,向叶飞发出最后通牒,限其在3天内撤出郭村。

陈、粟经过紧急商议,决定由陈毅先行北上,处理苏北事端,粟裕组织部队随后跟进。

1940年6月28日夜,陈毅戴上礼帽,打扮成商人模样,轻装简从,“一叶渡江”,但这时郭村战斗已经提前爆发。

“二李”拥兵近两万,远远超过挺进纵队,即便把陈毅急调的苏皖支队加一起,还是没有取胜把握,更何况苏皖支队尚在皖东,赶到郭村需要时间。

陈毅只好退至长江中的新老洲,他让人带信给粟裕:“速派主力部队,克服一切困难,渡江支援。”

陈毅焦灼的心情跃然纸上,如果新四军在郭村落败或被消灭,以后要再想在苏北站住脚就难了。

粟裕加快了北渡进程,可是这么多人马要想突破日军的封锁线北上,并非易事,何况还得把冷欣这个“尾巴”给甩掉。

狼总是要吃人的

郭村战斗本身极富戏剧性,可谓一波数折。

第一回合,李长江占优,一度攻入郭村。

第二回合,苏皖支队日夜兼程400里,赶到郭村分担防务,使战局得到初步缓和,但新四军加起来才3个团,而李长江部队多达13个团。

第三回合,预定增援的淮北八路军、皖东新四军和粟裕的苏南新四军主力均无法如期到达,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不得不独立支撑。

第四回合,李长江以密集炮火轰击郭村,进占外围村庄,看上去已胜利在望。

第五回合,潜伏在李长江部队的地下党员发动起义,反戈一击,新四军转守为攻,李长江傻眼了……

1940年7月8日,粟裕率江南指挥部渡过长江,这时郭村战斗早就以“二李”认输服软了局。

粟裕一过长江,便应了“大海从鱼跃,天高任鸟飞”那句话,华中广阔的疆场将任其纵横驰骋。

1940年7月12日,江南指挥部改称苏北指挥部,仍由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所辖部队编为3个纵队9个团,共7000余人。

新四军所驻的吴家桥原为“二李”范围,地区狭小,发展空间不大,陈、粟决定东进黄桥。

同类推荐
  • 青年电影手册: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座

    青年电影手册: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座

    封面人物为贾樟柯和赵薇,2013年对于他们是难忘的一年。2013年贾樟柯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2013年赵薇以7亿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单片票房最高的女导演,并获得29届金鸡奖导演处女奖。100位华语导演,他们是最艺术的,也是最先锋的;他们是最商业的,也是最新锐的。首次聚焦华语电影导演的处女作,去聆听他们的故事,去探究他们的第一次源于什么样的渴望。第一次,也许没有经验,但是有足够的激情。他们寻找,他们探索,他们历险,100位导演,100部处女作,100种不同电影道路的开启,却又殊途同归,他们都是诞生在光影之中的追梦人。以虔诚和谦卑之心,向梦想致敬!
  • 李小龙和我的旧时光:半生修行,一生怀念

    李小龙和我的旧时光:半生修行,一生怀念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香港的伊丽莎白医院猝然离世,年仅33岁。他的去世带给香港乃至世界极大震动,关于其死因的猜测众说纷纭,甚嚣尘上。几天后,香港《新星日报》爆出猛料:李小龙死前昏迷处并非如之前报道的那样是在其自己家中,这位功夫巨星真正的死亡地点是香港著名女星丁珮的寓所内!一时间无数非议包围了这个26岁的女人……
  • 维多利亚女王传

    维多利亚女王传

    本书记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一生,反映了女王的精神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不但可以看到一位被称为“欧洲的祖母”、有血有肉的女王。她尽忠职守。颇具治国之才;她忠于丈夫,对子女要求严格,堪称一代女性楷模。她开创了英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时期,成就了前无古人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转向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充分发展,所有这些都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 李鸿章全传:李鸿章回忆录

    李鸿章全传:李鸿章回忆录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李鸿章全传》的作者之一梁启超曾经说过“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而李鸿章在许多略知历史的人眼中肯定是“谤满天下”,果真应该如此吗?
  • 隋炀帝

    隋炀帝

    本书以隋炀帝为中心,采用人物传记的形式,描述了隋炀帝的一生,再现了隋朝的建立兴盛、衰落、灭亡的历史画面。
热门推荐
  • 神龙古墓

    神龙古墓

    鲁一深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看到一张带龙模样的照片,想起这个很像爷爷给他讲的一个故事。带着疑问他回家问了父亲,父亲告诉了他一切,并交给了他爷爷的遗物。之后他误闯龙王洞,得到了又把稻草人给的道具。回家后父亲又把鲁家的历史告诉了他,从而得知,鲁家原来是雄霸南方的盗墓家族。雄霸南方的鲁家跟盘踞在北方的林家突然消失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 皇黎一统志

    皇黎一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时光把我们变成旧模样

    时光把我们变成旧模样

    她不是一个优秀的人,她曾叛逆,也曾堕落,她的世界很狭小,只有成空曾进来过。陈涵说,她对成空的感情就像飞蛾扑火。因为爱他,所以甘之如饴。她按照他的话和他保持着应有的距离,终究是现实把他们打回了原来的模样。乔念记得那时的他目光柔软而又温和,话语却如寒冰刺穿她的心脏。所有话都变成了无声的哭泣,深深埋在心底。那一年,是她爱成空的整整第四年。少年的声音熟悉到在乔念的岁月里沉淀腐烂,少年却对她如同陌生。乔念以为把这句话遗忘在角落,就像从未发生过,可听到他的名字仍旧会不知所措,才发现假装忘记不过是自欺欺人。到最后,时光走了,女孩变了。“成空,我不会再为你哭了。”
  • 抉择

    抉择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一贯问答

    一贯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只有中医知道:中成药这样用才有效

    只有中医知道:中成药这样用才有效

    国家卫计委表示:超九成居民用药存在误区!中成药是中药的一种,相比中药更方便和易存,但是关于中成药的服用也是有讲究的,本书就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病症以及针对性使用中成药的医学养生常识进行了介绍。生活中很多人在用药的时候更青睐于中成药,觉得副作用和依赖性会小一些,用起来也相对安全一下,但是在服用中成药的时候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项和禁忌的。资深中医医师亲手教你辨别病症,正确使用中成药。有病切莫乱吃药,辨证用药疗效好。
  • 大神驾到:媳妇,我错了

    大神驾到:媳妇,我错了

    时倾,国服第一打野,一天在王者峡谷之中碰到了个全能型的“小哥哥”。于是某无良打野为了扩充自己的英雄池,开始卖萌撒娇装妹子的求全能型“小哥哥”带飞。然后突然发现这个全能型“小哥哥”竟然是队里新来的中单,于是某无良队长便开始线上装妹,线下就利用队长的身份要求“小哥哥”做各种事。只是,怎么这小哥哥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想藏起来呢……
  • 重生之巨星复仇系统

    重生之巨星复仇系统

    她带着系统归来,收拾旧仇人,做任务,获得超能力,成超级巨星,收获一份爱情,终于做了人生赢家!
  • 爱跳舞的女人

    爱跳舞的女人

    丁小孩十五岁那年,父亲出车祸死了。当时丁小孩正准备中考,想考高中,以后顺理成章读大学。吴小爱阻止说,考个什么高中啊,你还是抓紧时间找个饭碗要紧。她让丁小孩报考一所电子中专,三年中专毕业,马上可以就业挣钱。吴小爱是丁小孩的母亲。这个一向无忧无虑的女人,自从丈夫丁大海出车祸死后,看不出她有多深的悲哀,因为丁大海活着时,他们经常吵架,每次吵架时,她就威胁丁大海说要离婚。现在丁大海死了,婚也不用离了,所以吴小爱看上去仍和以前一样,该吃就吃,该玩就玩。吴小爱有两个爱好,一个是打麻将,一个是跳舞。
  • 万法之刃

    万法之刃

    骑士之国,不起眼的见习骑士、地球之上,泯然众人的学子一员,又或者,在万千世界是挣扎求存的神选之子,哪一个,才是乔森的真正身份?于华丽的魔法中寻找智慧之精义,于板铠大剑中追求力量之极限,于自然与平衡中追迹神灵不经意留下的线索,直到……成为一世至尊。呵,这条路,每一步,大概都埋葬着无数的尸骨,即使有神灵的眷顾,青少年哟,你真的想踏上这条路,迈出一往无回的第一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