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2400000011

第11章 大海从鱼跃(1)

导语:粟裕一声不吭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枚铜元,放在一名学员的枪上,并下达口令:“击发!”学员扣动扳机,枪身一振动,铜元应声落地。

粟裕拿过枪,一个卧姿趴下,同样在放好铜元的情况下完成击发动作,几次击发,铜元纹丝不动。粟裕放下枪,走了。除了口令,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教导队的人都被震动了。

早在江南指挥部成立前,陈毅曾以一支队司令员的身份,四方拜“神仙”,泰州李明扬就是他拜过的“神仙”之一。

李明扬是老同盟会员,论资格,比蒋介石还老,但他混得实在不好,直到抗战开始,才靠桂系支持,弄了一个游击总指挥部的番号,李明扬自任总指挥,他的老部下李长江任副总指挥,二人合称“泰州二李”。

1939年11月11日,李明扬托人给陈毅捎来了一封亲笔信。信上说,他通过老乡关系,从三战区搞到10万发子弹,但是要自己去取,考虑到途中要通过日军控制的重重封锁线,危险性很大,就想找新四军帮忙。

陈毅拿着信去找粟裕商量。粟裕的眼睛亮了,帮啊,这个忙怎么能不帮。

粟裕从二支队中抽出力量,以押送弹药的名义渡江北上,这就是后来的苏皖支队。此后,陈、粟又派叶飞率挺进纵队北渡长江,两支新四军部队在苏北形成掎角之势。

虽然是合作抗日,但是国民党没少惦记着新四军,陈、粟的动向很快就引起了国民党方面的疑虑。顾祝同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说:“陈、粟是一群海滨之鱼,稍纵即逝,如果任它们自由游泳,前景是很危险的。”

有人提出,韩德勤是江苏省主席,是否可由他来限制陈、粟。顾祝同听闻后苦笑了一声:“韩德勤现在苏北,他连苏北的治安都管不了,还能顾及江南吗?”

顾祝同要重新找一个他认为可与陈、粟匹敌的人选。

图穷匕首现

冷欣,顾祝同的苏北老乡,毕业于黄埔第一期,在黄埔将领中以骁勇善战著称。

武汉会战中,冷欣曾亲率敢死队出击,在鄱阳湖边与日军突击队大打白刃战,300个鬼子被他及其敢死队捅掉100个,剩下的鬼子被逼得无路可走,全都扑通扑通跳了湖。

冷欣不光是一个血性之将,还文武全才,尤其对史学有专攻,他同文人在一起谈古论今,别人都插不上嘴。

顾祝同任命冷欣为江南行署主任,让他一身兼两任:一边从事敌后抗战,一边监督陈、粟,以限制苏南新四军的发展。

冷欣到江南后,也将自己的行署和总指挥部设在溧阳乡下的一座小村子里,与陈、粟的江南指挥部来了个背靠背。

上任之初,冷欣立足未稳,对陈、粟只能采取守势。

韩德勤在苏北感到手下人员不够用,再三打电话给蒋介石,请求派一批青年军官去苏北。蒋介石就从西安军官学校拨来五十个江苏籍毕业生,由重庆送到位于江西上饶的三战区司令部。

可这批人怎么送到苏北呢?顾祝同把活交给了冷欣,让他负责“护送过江,保证安全”。

冷欣对当地情况还不熟悉,只好把沿江各县的县长、县党部的人找来,问他们能否胜任。这些人或与新四军有联系,或不愿承担责任,都来了个一推六二五,说实在干不了。

冷欣的幕僚建议:“不是说新四军有一些部队过江了吗,要不就请他们帮个忙?”

冷欣于是把陈、粟请到指挥部。一听要送人过江,陈、粟一口拒绝:鬼子封着江呢,你以为送个人这么容易。

冷欣急着要把这道难题推出去,再三再四地说好话,陈、粟实在拗他不过,这才勉强答应下来。

商定后,冷欣便把这些毕业生送到江南指挥部,准备等机会过江。

过了一个月,新四军果真一个不少地把人全都送到了苏北,但是过了不久,顾祝同却给冷欣转来一封很长的电报,电报是韩德勤发来的,从头到尾把冷欣骂了个狗血淋头。

冷欣莫名其妙,再看下去,才知道那些毕业生虽然在江南指挥部才待了一个月,但耳濡目染,到苏北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个“拥共分子”。

韩德勤对冷欣说,我让你给我护送一批纯正青年,你怎么把他们送去给共产党训练了?

读了这封电文,冷欣火冒三丈,他对陈、粟及新四军的厉害之处也有了切身体会。

冷欣当然不是无能之辈。到任不到半年,他已将江南3大行政区和26县的人事全部做了安排,重新成立各县县政府、县党部,并建立了保安队。

作为军人,冷欣懂得枪杆子的重要性。上任时,他就从后方带来了一批正规部队,这些部队与地方武装结合,编为江南挺进军。

在冷欣自认为站稳脚跟后,逐渐转守为攻,他所掌握的县保安队与新四军不断发生“摩擦”,江南分裂趋势越来越严重,甚至于有人说,江南地区的“摩擦”比任何地方都尖锐,只有十年内战才能拿来相比。

粟裕不得不准备好对日、顽(指与共产党敌对的国民党军队)的两副矛和盾。在原第二支队教导队的基础上,他又建立了江南指挥部教导队,每天亲自督促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某次射击训练,几个青年学员自认为已达到要求,便悄悄地趴在地上聊起天来。粟裕发现后,也没有训斥,而是一声不吭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枚铜元,放在一名学员的枪上,并下达口令:“击发!”

学员扣动扳机,枪身一振动,铜元应声落地。

粟裕拿过枪,一个卧姿趴下,同样在放好铜元的情况下完成击发动作,几次击发,铜元纹丝不动。

粟裕放下枪,走了。

除了口令,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教导队的人都被震动了。

1940年4月16日,苏南新四军主力部队的各级指挥员在江南指挥部集中整训,由粟裕授课。就在这次授课中,粟裕提出了“组织战斗”的理论。

古人作战,兵对兵,将对将,主将在单挑中落马,几万、几十万人马也就败了。现在不同了,兵种复杂,武器精良,线式的战争已发展为面和立体的战争,主将也不能再凭借一夫之勇,而必须善于对部队进行周密的组织部署,这就是粟裕所称的“组织战斗”。

“组织战斗”的前提,就是冷欣逼得太紧,最后必然是图穷匕见,粟裕直截了当地对指挥员们说:“可能不久以后,我们就要打更大规模的仗!”

这只是准备,因为粟裕知道,此时的部队还打不了大仗。

早在红军时期,粟裕就积累了许多组织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他认为,一支部队要打大仗,至少得具备一天之内连续打三仗、击垮三路敌军的能力,而从目前新四军的编制状况来看,每个步兵连都不满员,一个连才三四十个兵,多的也才五六十个,几仗下来,连长就变成班长,没法再打了。

打大仗,不像打小仗那样,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走。这么多人,如果打得不好,临时想走是走不脱的。

粟裕的计划是,在几个月内,再扩军1万,就可以保证每个连有120人,一天打三仗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然而能不能争取到几个月,还得看冷欣的脸色。

一叶渡江

在江南指挥部高层,陈、粟是默契程度很高的完美搭档。陈毅口舌如簧,会讲,主外;粟裕能征善战,会打,主内。

1940年4月中旬,陈毅主动打破僵局,致电冷欣,请冷欣派大员来新四军指导抗战。

冷欣也很清楚,指导云云,不过是表面话,实质还是陈、粟想借此缓和彼此间的紧张关系,于是就派去了自己的一位亲信幕僚。

这是一次试探性质的会面。幕僚带去了冷欣的原话:“冷副总指挥(冷欣兼任第一游击区副总指挥)说,陈毅可算是一位当代英雄,你的历史、才智、战功,都不在叶、项(**、项英)之下,只要态度再表示积极一些,担任一个军长是容易的……”

这种迷魂汤当然灌不了陈、粟。陈毅哈哈一乐:“我在赣南3年,命都不要了,到现在连家室都没有,哪里会去想什么升官发财。”

陈、粟的要求很简单:“我们希望的是江南大团结,不是七国争雄,更不是摆鸿门宴。”

10天之后,冷欣本人应邀再次做客江南指挥部。经过这两次会谈,总算使原先面对面尖锐对立的形势缓和下来。

这种缓和当然还是暂时的,粟裕要么不扩军,一扩军必然惊动冷欣,最后缓和还是会变成紧张。

在酝酿扩兵备战的同时,陈、粟就做了两手准备,他们建议皖南新四军军部及其主力东移苏南,使皖南、苏南的新四军合二为一,这样将可以在对顽之战中占据优势。

为了迎接军部东移,粟裕亲率战地服务团前往冷欣的指挥部驻地,以汇报和“慰问”为名进行实地侦察。

粟裕将作战参谋化装成随行卫士,在他向冷欣汇报时,这名参谋就利用挂地图的机会,观察墙上的冷欣部队部署图,用脑子强记下来。

粟裕在冷欣那里住了3天。在这3天里,他和参谋每天早晨都会出来跑步,每天各跑一个方向,回来后就把看到和了解到的情况悄悄绘制成图。

粟裕为人心细,他对字纸篓和厕所里的纸片也没放过,特别嘱咐参谋要注意收集。最后发现的一份江南挺进军南调茅山的草图,就是参谋从厕所里找到的。

回到江南指挥部,粟裕根据实地侦察的情况,很快拟订了一份作战计划。根据这份计划,冷欣一旦在苏南对新四军发起进攻,他只要用两个加强团,就可以把冷欣的指挥部给端掉。

粟裕同时还派出侦察组,为军部东移勘察选择了一个合适路线。他算了一下,从皖南军部到江南指挥部,仅需80~150公里路程,互相对进,一个昼夜便可接应上。

可是粟裕的工夫白做了,新四军军部的想法是“向浙闽发展”,不愿东移苏南。

这时江南指挥部已经可以与延安总部直接通电,不用再受皖南军部的约束和限制。1940年5月4日,毛泽东起草了一份极为重要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在这份指示中,他明确对新四军军部的负责人项英提出严厉批评,陈、粟的主张得到了中央支持。

项英方面还是没有动静。

形势危如累卵。陈、粟每天晚上商讨到深夜,粟裕告诉陈毅,必须跨江北上,否则苏南新四军势必陷入冷欣的包围之中,后果不堪设想。

陈毅表示认同:“滞留江南就好像伴着老虎睡觉,总不免要给老虎吃掉的。”

另一方面,冷欣可不好忽悠。陈、粟敷衍他,他其实也在敷衍陈、粟,双方各自都有算盘,冷欣的算盘是乘其不备,来个一网打尽。

粟裕要扩军,他来了个直接增兵。经顾祝同协调,他从三战区调来3个正规野战师,配合江南挺进军,从溧阳的东、西、南三面对江南指挥部形成了合围之势。

陈毅给冷欣的幕僚班子连发两封急电,要求从中协调解决事态,但都遭到了冷欣的拒绝。

1940年6月15日,陈、粟急电延安及皖南,提出目前只有两种脱困途径,一是集中新四军的全部兵力在苏南打冷欣;二是集中在苏北打韩德勤,否则的话将受到严重损失。

为了“不给老虎吃掉”,粟裕率部离开水西村,亲自到茅山地区进行扩军,做好了北渡的准备。

冷欣始终紧盯粟裕的动静,粟裕一挪步,他连夜调兵赶来堵截,实行二度合围。

1940年6月18日,在无法摆脱追击的情况下,粟裕在茅山脚下亲自指挥与冷欣作战。双方进行了几次袭击战和遭遇战,不过伤亡都不大,实际上也都没往死里打,冷欣的正规师配有火炮,但炮一次也没开过。

苏南尚未脱离困境,苏北又响起警报。

日伪军对挺进纵队的驻地吴家桥实施了“扫荡”,吴家桥地区狭小,没有回旋余地,挺进纵队力量也不足,叶飞遂率部转移到了泰州西北的郭村。

郭村距泰州仅六七公里,泰州“二李”又疑又惧,正好韩德勤也向他们下达了武力驱逐新四军的命令。1940年6月25日,“二李”由李长江出面做恶人,向叶飞发出最后通牒,限其在3天内撤出郭村。

陈、粟经过紧急商议,决定由陈毅先行北上,处理苏北事端,粟裕组织部队随后跟进。

1940年6月28日夜,陈毅戴上礼帽,打扮成商人模样,轻装简从,“一叶渡江”,但这时郭村战斗已经提前爆发。

“二李”拥兵近两万,远远超过挺进纵队,即便把陈毅急调的苏皖支队加一起,还是没有取胜把握,更何况苏皖支队尚在皖东,赶到郭村需要时间。

陈毅只好退至长江中的新老洲,他让人带信给粟裕:“速派主力部队,克服一切困难,渡江支援。”

陈毅焦灼的心情跃然纸上,如果新四军在郭村落败或被消灭,以后要再想在苏北站住脚就难了。

粟裕加快了北渡进程,可是这么多人马要想突破日军的封锁线北上,并非易事,何况还得把冷欣这个“尾巴”给甩掉。

狼总是要吃人的

郭村战斗本身极富戏剧性,可谓一波数折。

第一回合,李长江占优,一度攻入郭村。

第二回合,苏皖支队日夜兼程400里,赶到郭村分担防务,使战局得到初步缓和,但新四军加起来才3个团,而李长江部队多达13个团。

第三回合,预定增援的淮北八路军、皖东新四军和粟裕的苏南新四军主力均无法如期到达,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不得不独立支撑。

第四回合,李长江以密集炮火轰击郭村,进占外围村庄,看上去已胜利在望。

第五回合,潜伏在李长江部队的地下党员发动起义,反戈一击,新四军转守为攻,李长江傻眼了……

1940年7月8日,粟裕率江南指挥部渡过长江,这时郭村战斗早就以“二李”认输服软了局。

粟裕一过长江,便应了“大海从鱼跃,天高任鸟飞”那句话,华中广阔的疆场将任其纵横驰骋。

1940年7月12日,江南指挥部改称苏北指挥部,仍由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所辖部队编为3个纵队9个团,共7000余人。

新四军所驻的吴家桥原为“二李”范围,地区狭小,发展空间不大,陈、粟决定东进黄桥。

同类推荐
  • 雄才大略的统帅

    雄才大略的统帅

    《军史辉煌丛书》是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编写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当年即获好评。十年前,作者在编写这套丛书时,举国上下正在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而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迎来她80岁的生日,大江南北又在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紧张地忙碌着。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会发生不少改变,对于一支强大的军队,其变化更是巨大和深远的。岁月匆匆,但这套丛书,其巧妙的构思、丰富的史料、动人的故事和鲜活的语言,却不因时光的流逝而逊色,特别对21世纪的年轻人仍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 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世界名人轶事

    世界名人轶事

    本系列书精选英语名著作品,并加上一些生词注释,使读者无须处处翻查词典,影响阅读兴致。同时每篇配上中译文,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原文。此外,还附有题解说明,介绍作品主旨、背景、寓意以及修辞特色等。英语学习部分,选出原文中较实用的词汇和句式,介绍其现代用法。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达到“阅读名著,学好英语”的效果。
  • 曾国藩传:千古完人成功记

    曾国藩传:千古完人成功记

    他是“远东华盛顿”,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是李鸿章之师,是毛泽东口中近代唯独佩服的人。笨鸟先飞天道酬勤,贵人相助飞黄腾达,从一介书生到一军总领,组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一代名臣却终陨落。起起伏伏的人生,是命运的眷顾还是时代的羁绊?且看千古完人曾国藩鱼龙变化的一生。
  • 二战名将传记(套装共六册)

    二战名将传记(套装共六册)

    本套书包括《蒙哥马利传》、《巴顿传》、《古德里安传》、《山本五十六传》、《朱可夫传》、《隆美尔传》六本书,写了诸位将领从童年时代到二战指挥的各场重大战役等众多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其中不乏许多鲜为人知的励志故事,还有对二战局势的重大转折。
热门推荐
  • 异世遇到爱

    异世遇到爱

    (本书已完结)穿越,平常的女孩一越而成京都明珠——绝世的容貌、恬静的性格、显赫的家世……这一切,使她的周围满是爱慕的眼波,倾心的话语和旦旦的誓言;这重重呵护之中,能否有人深深相知永远相守、她的奇思怪想,她的偶尔任性,能否有人真正理解、温柔包容?群号:20721269
  • 天才宝贝无良娘亲

    天才宝贝无良娘亲

    她,没心没肺,无端穿越。捡了个“第一奸臣”的便宜夫,却遭到百端误解,还莫名其妙怀上宝宝!万般无奈,她只得带球跑,一路上美男元宝纷纷而至,快活似神仙!可是好运遭天妒,什么天才宝宝?根本就是妖孽嘛!一二三四五六七,儿子呀,你到底想找几个爹?
  • 瀚宇洪荒

    瀚宇洪荒

    时间与生命交织,预言与毁灭相随;冰心与烈焰相伴,光明与黑暗并存;阵法隔绝一切,灵魂永生不灭;修炼到极致,遨游天地间。洪荒大陆,本源诞生的地方,一切从这里开始,也会从这里结束。
  • 浮生仙缘

    浮生仙缘

    浮生几世觅仙缘,只愿此情莫相忘,漫漫仙路何为伴,一壶清酒待佳人。本是仙界公主,奈何沦落下界,不过没关系,本仙子自能凭着本事打回仙界!什么?我是你的情劫?!抱歉!本仙子才不会轻易为情折腰!!
  • 子午谷

    子午谷

    本书分军事环境;军事组织;兵事战役;中央红军在瓦窑堡的军事活动;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工作;兵役;民从武装等11章。
  • 相见不及你深爱

    相见不及你深爱

    季木尘和林思乔经历了无数次的身份转换,从最初想象中的人到一起同窗的同学再到父辈们口中的姑侄,最后,他们成了彼此的枕边人。可是,季先生太骄傲,林小姐又爱的太卑微。他们终于还是又给彼此定义了一个新的身份:前夫前妻。
  • 稚辰

    稚辰

    初二那年我因惊鸿一瞥扰你清梦这一扰至今已是四年…初遇,我以为缤纷樱花为你的清俊添彩最后却发现是你的浅笑眉眼温柔了这一季繁花,什锦不败相恋,我以为漫天星辰不及你的清澈明眸最后却明白是你的一双眼睛容不得他人自始至终,终只有我而已…那年满天星边你说,无所谓早恋该来的终究会来与其长大才坦言说我一直喜欢你倒不如现在说一句——我们在一起…终是我文笔太过稚嫩写不出我们万分之一的青葱芳华既如此那剩下的9999就交给每一个相信爱情,敢爱敢恨的你们吧要知道青春无畏,何来伤悲…
  • 瀛洲女帝

    瀛洲女帝

    上炎仙子本是大椿树的花朵化形而来,却因触犯天条被打回原形,几乎灰飞湮灭,就连她的本体大椿树也被天帝连根拔起拍出了九重天。海南星,一个巨大无比的星球,大椿树从天而降落入大海竟然使得沉入海中万年的瀛洲仙山重新显现海上。上炎仙子靠着仅剩的一丝魂魄回归大椿树,休养万年,她终于再次成功化形。面对这个连一只蚂蚁随时都能把自己踩死的世界,李上炎却表现得无比淡定,为了生存,她甚至还在仙山开起了酒店。
  • 普门显禅师语录

    普门显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巨星从综艺主持人开始

    巨星从综艺主持人开始

    重生回到05年,那一年,快乐大本营还在举办闪亮新主播。那一年,爸爸去哪儿,跑男,极限挑战,亲爱的客栈,明星大侦探,华夏好声音还不知在哪里。洛一明重操旧业,从主持人开始,走向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