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3200000006

第6章 悬吊人(1)

罗四

1.夜行列车

这个离城区很远的火车站坐落于荒野之中,轨道两侧长草茂盛,抬眼就能看见黑沉沉的山。车站空旷,穿堂风呼啸,我缩头拢紧衣领,跟随乌泱泱的大队人马穿过检票口和长廊,上下过几道楼梯,终于上了火车。暖气一下子包裹了冻木了的身体。我继续跟着队伍断断续续前进,不时被托举箱包的人阻挡。走到车厢尾部,掌中的票对上了铺位,我松了一口气,解下背包扔在铺上,把自己也摔了上去。

新客上车是最闹腾的时候,虽然过了十点,车厢里还是雪亮异常,安置行李的,打水的,泡面的,聊天的。我的铺位靠着开水间,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我抱着膝盖坐在床上,望着对面空空的铺位一言不发。我想我的眼神一定是空茫没有焦点的,因为也没人跟我说话。列车员来换票,她看着空铺“咦”了一声,我递给她两张票。那个铺位也是我买的。

“人呢?”她斜了一眼对面,把牌子递给我。

“一会儿就来。”

“一会儿就开车了。”她提醒完就走了。

直到开车,对面始终也没有人来。

十一点,周围渐渐安静下来,熄灯了,只有远远的鼾声此起彼伏。这不妨碍我陷入宁静的黑暗之中,我轻轻靠在隔板上,终于彻底松懈下来。

虽然对独自旅行充满渴望,却始终不敢上路。过了三十,可能是觉得反正也吃不了多大亏了,所以终于成行。之所以去西藏,是缘自一本小说,马建的《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我没办法忘掉书里那个死掉的女孩米玛,她小时候驼在马背上走过湖边的山峰,怯生生地伸出小脑袋看天。她死了之后又被驼去湖边,去向是天葬台。我老是想象那个湖面,天蓝得吓人,一团一团融在一起的雾,湖蚋乘着雾气纷纷投水交配,然后死去。

我看见火车里也起了雾,这是不可能的,可我真的看见了。一朵一朵的雾连在一起,弥漫大半个车厢,伴随嘶嘶的闷响。当然也不排除是我的耳鸣。白雾中人们依旧沉睡,有一个人影从锁上的车厢那头缓步走来,越走越近,越来越清晰。那是个男人,脸孔稍圆,眉眼再普通不过,黑框眼镜,穿一件格子拉链外套,运动裤,白球鞋。他径直走到我对面的铺位,坐了下来。

我没有开口,只是伸手取下了耳机。

他望着我:“还在听《南方舞厅》?”

他是陪伴我最久的人,比我自己更了解我。

2.不存在的人和第一件命案

半年前我租了一间单工宿舍。大公司里常有这种事,搬出宿舍又不愿交回去,留着它赚租金。这里地段不错,靠着城墙,很安静。宿舍在27楼,是个单间,洗手间三步,走道两步,主屋五步。唯一不满意的是占了整面墙的落地窗,晚上一开灯,就能清楚地看见自己映在窗上。所以我总是拉上窗帘。

半年前我腿受伤了,不能上班,索性在家做起了自由撰稿人。朋友将我介绍去一家旅游杂志,他们有个栏目叫作“异域来客”,专门刊登外国人在华生活的随笔与游记。负责那个栏目的编辑并不认识多少外国人,不过他有对策。

“因为是冒充外国人,所以不能署名,你有意见吗?”对话框闪烁。

“完全没有。”

文笔要求稚嫩通顺,稿酬却翻倍。我高兴地接下了这个工作。

于是韩国人朴允浩横空出世。

朴允浩,27岁,生于首尔,幼时父母离异。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仪表公司担任工程师,几年后被公司外派来中国工作。他个性温顺,体形虚胖,视力不好,总是戴一副黑框眼镜,永远穿一件格子拉链外套。

其实我没必要搞这么细致的设定,也许是心虚,越发想做到逼真。

朴允浩在“异乡来客”开了四个月专栏,他名字下的备注是来华科研人员。至于他的生活……他很寂寞,他很单调,他住在公司安排的单工宿舍里,却从不与别的同事来往,他看见隔壁窗台上摆放的植物,会奇怪冬天怎么会有花。

他很笨,傍晚去城墙上散步,有人骗他城墙是糯米做的,他信以为真,偷偷去舔。

他也很馋。他在专栏里提过这样一件事:在他坚持晨跑一个月后,体重却增加了十斤,因为他一看到卖梅花糕的摊点就会买一块吃。小时候他就是个胖子,够着厨柜中所藏的糕点是他毕生的渴望。有一回他一直缠着妈妈给他从柜子里拿吃的,那次妈妈生气了,将整块糕都塞进他嘴里。

负责另一个人的生活是麻烦的,即使这个人是虚构的。除了吃饭睡觉,我得让朴允浩读书,看电视,上街,观察别人,以及胡思乱想。在编辑的要求下,朴允浩也会利用假期出门旅行。我上网阅读别人的游记,然后安排他去。朴允浩曾经坐在兵马俑墓道前孤单地吃冰激凌,也曾因为误会了西湖边孤山的高度傻傻背着雪山装备前往攀登,他一个人坐在青海湖边等过日出,偏偏那天起雾。

与此同时,我在宿舍里足不出户也有四个月了,维持最低生活成本其实花不了多少钱。生活用品一律外送,每天不是上网就是发呆,最大限度地不与外界发生联系,这样的日子我很满意。唯一不满的是,还不够寂寞。我得读朴允浩喜欢的书,看他喜欢的电视,顺着他的想法去忖度世事。这样的日子久了不免有些混乱,我开始猜想平行空间里是不是真有这么一个胖子,日日在同样的斗室里来来去去,重叠着我的生活。编辑把读者写给朴允浩的信转给我,我就更混乱了。是的,朴允浩还有读者。一个女孩在信里说:“你很寂寞,我心疼你。”编辑同时发来一个捧腹大笑的表情。

朴允浩还写过另一件小时候的事。他五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差点要了他的命,妈妈一直在医院照顾他,可是出院后,她就永远离开了家。不过这个小回忆被删了,编辑的意见是:不够阳光;没有必要;这又不是在写小说。

后来,那个编辑离开了旅游杂志,真的去了一家小说刊物,他还想继续用我,建议我尝试写小说看看。我花了几天时间写了一个短篇。写完发去他邮箱,半个小时后他上线向我抗议。

“小说不是这么写的!不说情节连贯冲突抓人吧,你起码得给我一个故事吧!你看看你写的,这两个人每天重复吃饭洗澡睡觉的日子。背景呢?铺垫呢?脉络呢?高潮呢?我怎么感觉你给了我一个无头尸体……”

我不想修改,和那个编辑的合作就这样不了了之。

我以为朴允浩也就从此消失了。可是,我错了。

有一天晚上雨很大,乒乒乓乓打在窗上。我坐在地上吃一碗面,打算吃完就上床睡觉,就在这时我忽然动念:朴允浩想要养一条金鱼。这个念头不知是怎么进入脑海的,无法驱赶出去,而且越来越强烈。我穿上雨衣出门按电梯下楼,走了很远到夜市买了一条金鱼回来,两块钱买鱼,倒花了五块钱买缸。回家路上,大大小小的水坑像镜子一样,映出很多个捧着鱼缸的套在雨衣里的人。我落荒而逃,跑回了家。

我把鱼缸放置在窗边的小木柜上。这是一条黑色的金鱼,脑袋像小豹子,尾巴白到透明,中间还有一点绯红。远远看去,它好像悬浮在空气中,半天才摆动一下。

我想,应该是从那天开始,他就和我住在一起了。

“真好看啊。”我捧着热果汁靠床坐着,突然听见旁边有人用悠长的语调赞叹。我吓了一跳,果汁洒在膝上,向左右看去,屋里只有我一个人。可是我分明听见寂静中的余音。

一定是被雨淋坏了。我喝完果汁,蒙上被子睡觉。

醒来天色依旧暗沉,无法分辨是早晨还是更晚。雨淅淅沥沥,我撩开一点窗帘,看见远处的灰色城墙,还有更远处灰色氤的护城河。那是朴允浩常去散步的地方。

雨天没有人上城墙,水气蕴湿,苍苔染透。我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人在走动着,小小的,微胖的身影,但是很锐利。那人没有打伞,信步走到我窗户正对面的墙缺,遥遥伸出左手向我的方向挥动。明知没人,我还是向左右看看。那个人还在挥手,我皱起眉头仔细端详着他,心中猛地一滞,“哗”地拉上了窗帘。

他穿的是格子外套。

我返身坐在床前的地上,捧着杯子的手有些发抖。不就是格子外套吗?我有些奇怪自己的反应。

过了一会儿,门被敲响了。起初我坐在地上没有动弹。好一阵,门还在咚咚响着。我只好去开门。我第一次见到了他。他就站在门口。黑框眼镜,方格外套,运动裤,白球鞋,眼神好像没对好焦,又像在看我又像没看我。我们面面相觑了一会儿,他忽然露出一个大大的微笑。

“你好,我是朴允浩。”

说完他就从我身边走过,进了屋。我怔了几秒钟,关上了门。他胖胖的身子走起来倒是很轻盈,看到地毯上一个个黑鞋印,我皱起眉头,随即想到,没有鞋印,也没有这个人。可是此刻如此真实,他的笑脸,镜框里的小眼睛,格子外套,滴水的头发,更荒谬的是他手里还提着一条鱼。

“刚钓起来的,我去厨房煮鱼汤了。”他快活地说,就拎着鱼进了厨房。我跟在他身后也进去了,厨房的景致与我这间27楼宿舍的窗景大异,碧沉沉的河水近在咫尺,地上铺着草席,天花板由烟熏油污的塑料片搭就。不过我不能挑剔,因为我根本就没有厨房。

朴允浩背对着我收拾那条鱼,他把鱼鳞内脏全都扔进脚下的河里,小锅里煮着生姜水。他还在说话:“你知道吗?河边有好多老太太跳舞。我走过她们身边,那些扇子就擦着我的脸,也不说一声对不起。”

“因为没有人看得见你。”我冷冷地说。

他好像没有听到,继续说:“河边还有好多戴着草帽的人在捞小鱼,我们也去捞吧,捞回来煮汤也好,油炸了腌起来也好。”

他在胡说。雨天不会有人跳舞,也不会有人打渔。我离开不存在的厨房,靠床沿坐上闭上眼睛。或许等我睁眼,一切就会恢复正常。

但是我闻到了鱼汤的香味。朴允浩捧着一个青蓝色的瓷碗,走到我面前,盘腿坐下。

“你喝一点嘛。”他的神情与语气无比自然,无比熟稔,好像与我生活了一辈子。

也许……这是真的。刚才我站在窗边看河,就是想喝鱼汤了。我接过他手中的碗,触感滑润真实,乳白色的鱼汤在青色的碗里微微起伏,香气浓郁沉醉,几乎要让我哭出来。我看着他微微眯起的小眼睛,喝了一小口汤。仿佛真有什么滚过舌尖,梦一般的滋味。他咧嘴笑了。

“好喝吧。”

我打了个冷战,想到此刻的真实情景,我一个人坐在没有开灯的房间里,捧着空气啜吸。

这间小屋开始令我一分钟也忍受不了。我跳起来跑到门后,抄起挂着的风衣飞快套上,甩门出去了。

“你不要跟着我!”

眼前的陌生男子惊恐地看着我,电梯镜里只映出我们两个人。我省过神来,讷讷地说:“对不起,我不是说你。”

朴允浩站在那人身边,眨着小眼睛,低声说:“我看你没有带伞,出来送给你。”

已经决定克制了,还是忍无可忍,“你认为你送来的伞能挡雨吗?”我又喊起来。

电梯还没到一楼,那个男人就一脸害怕地跑出去了。又进来几个人,有男有女,有说有笑,他们聊的是昨晚的电视节目。

朴允浩委屈地说:“这是你最喜欢的一把伞啊。”

我紧紧抿着嘴不让自己开口,同时瞥了一眼他胖手里那把白底蓝花的小伞。

咖啡馆人满为患,我刚进门就想出去,坐在靠角落里的两个人适时起身离去,我就坐了下来。往常我很讨厌人多的地方,但今天实在不想回去。朴永浩坐在我对面,好奇地东张西望。

“从我们家的窗户能看见这家咖啡馆的绿屋顶呀,我记得这里还有一节伸到河面上的栈台,栈台呢?”他站起来观望,在后门的雨篷下看到了那个平台,满意地坐了下来。

我很讨厌他说“我们家”。

外面的木头栈台不属于这家咖啡馆,但他们还是摆了七八套桌椅在栈台上,天好的时候人们都喜欢坐在露天看河,高谈阔论。从27楼的窗户望下来,他们就像是一群……

“蚂蚁。”朴允浩接口。

我也讨厌他在我脑子里的感觉。

“你拿手机干什么?噢,不想被当成神经病。”他微笑。

我把手机放在耳边,望着他说:“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出现,可是我不喜欢这种感觉,请你不要再跟着我。”

他认真地说:“我明白,我对你来说也许挺诡异的。可是,或许你没想到,你对我也一样。你还没见到我的时候,我就在看着你。你和许多人都不一样,我看到的你是吊在半空中的,你偶尔睁眼,你眼里全是空白,大段大段的空白……”

我放下手机,问道:“什么意思?什么叫眼里全是空白,你是讽刺我没内涵吗?”

他摇摇头,“不是啦……”思索了一下又说,“不过看你写的东西,确实也谈不上内涵……”

“不好意思小姐,今天客人太多,这个位子有人坐吗?”思绪被打断,穿黑衬衫的女服务生指着对面的空椅子向我微笑询问。

我看了一眼老老实实坐着的朴允浩,他无辜地看着我。

“没有人。”我说。

“谢谢。”女服务生微笑,轻轻巧巧地搬走了椅子,朴允浩登时向下摔了个狗吃屎,黑框眼镜也摔得老远。我看着他狼狈的样子,心里很是快意。

他摸到眼镜戴好,站起来看着我委屈地说:“你为什么让她抽走我的椅子?”

四周早就坐得满满当当,我抱着肩说:“那你再去找一把来啊。”

朴允浩转身,径直出门,走到外面雨中无人的栈台,我饶有兴味地看着他的举动。栈台中央有个小孩托腮看天的铜雕像,他在雕像前站住了。等我看清楚不由愣住了,他竟然开始试图搬起小孩屁股下的铜椅子。有五分钟之久,他一直在与那张固定住的椅子奋战,姿势滑稽。起初我还在嘲笑,忽然间感到一阵寒意,不对劲。

完全不对。既然他不存在,他只存在于我的脑海中,那么……就是……

同类推荐
  • 铁血湘西

    铁血湘西

    一部再现近代大湘西人民百年斗争的史书!一部引人走进大湘西人火样情感的诗书!《铁血湘西》是一部最湘西的长篇小说!《铁血湘西》从乱世的家仇私怨切入,以湘西纵队的始末为主线,纵横开合地艺术再现了中国近代大湘西数十年各类人物生存较量的漫长岁月和宏阔场面。各派党、政、军要员和地方武装首领间错综复杂的恩仇关系、十分尖锐的生死斗争和成败得失的最终归宿尽收眼底;奇险的湘西铁血战事,奇秀的湘西山水画卷,奇异的湘西神巫文化,奇妙的湘西人物心灵史尽显其中;大湘西山水养育的智者、勇者、仁者、信者、文者、武者,无不跃然纸上。
  • 局内人

    局内人

    内弟晓光不喜欢我写的那些小说,他觉得我的东西过于平庸了,既缺乏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没有复杂的矛盾冲突做支撑,情节的构筑方面也显得支离破碎力不从心。至于那些让我颇为得意的风情描写,在他看来完全属于业余水平。他批评我说,你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了,不,你马上就快到知天命的年龄了,都活到这个份儿上了,怎么还那么幼稚那么酸气十足呢,这样的文字你也好意思拿得出手?!内弟晓光之所以跟我说这番话,是因为他确实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他是学中文的,科班出身,有充足的理由对我说三道四。不过,在我看来,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 母鸡生了只小鸭子

    母鸡生了只小鸭子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金莲仙史

    金莲仙史

    《金莲仙史》主要是叙述道家仙祖之道统以及主要事迹。故事是说东华帝君得道度钟离权,钟离权得道又度吕洞宾。《金莲仙史》是一本宗教小说。
  • 遇见你

    遇见你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几部经典的短篇小说。作者善于叙事,对故事的把控力强,让读者能深入其中。作者为青年作家,文字清新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故事生动,广受青少年的喜爱。
热门推荐
  • 傅山故里文丛·散文卷(下)

    傅山故里文丛·散文卷(下)

    《傅山故里文丛》是由太原市尖草坪区文联和尖草坪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共同主编的一部大型丛书。共分诗歌、散文、小说三卷,约100万字,有诗歌200首,散文180篇,小说80篇,入选作者80人。作品反映了尖草坪区近三十多年来的文学创作风貌。本书为散文卷。
  • 高小九题

    高小九题

    我父亲1944年从应县老家下马峪村出来,参加了革命工作,在大同的北三区跟小日本打游击。当时的北三区也就是现在的大同市新荣区。解放后的肃反运动一结束,我父亲就被选送到太原的省委党校去住校学习。学了三年毕业后,领导没有让我父亲回新荣区,而是安排在了大同县民政局工作。后来大同县和怀仁县合并在了一起,叫大仁县。可合并了不久又分开了,又分成了大同县和怀仁县。按说我父亲理所当然地应该是还回到大同县工作,但情况并不是这样。原来是怀仁小县城的那些人,只要是会活动会钻营,就乘机到了大同工作。我父亲没有活动,一个心眼儿等待着听从组织的安排。
  • 历史的底牌

    历史的底牌

    从秦始皇身世的由来,到传国玉玺的下落之谜;从宋太宗弑兄悬案,到雍正帝暴卒之谜……本书汇集了大量历史上悬而未决的悬疑谜案,作者在综合历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还对诸多民间的秘闻传说进行了整理,试图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知识性、探索性同民间传说的趣味性融为一体,充分汇集关于历史悬疑的各种说法,给出独到见解,让你在前人众说纷纭的观点中拨开历史的迷雾,探究历史的真相。
  • 洛瀚传之驭兽篇

    洛瀚传之驭兽篇

    和我一起探索这个神奇多彩的驭兽世界,好吗?这里有倒悬在空中的城市倒悬天;有水天一色,天在水中的水镜天;有画中世界的画山;有水阁云天之城云梦泽;有星光起落之地极星天;有众星流舞之地群星之巅;有深海秘境归墟;有鬼魅魍魉纵横的不日;有科技废墟的南明圣离天;有进入便难以出去的“地远天遥”;有刮着无休风暴的湍流界;有硅基生命的遗失大陆……
  • 静心

    静心

    不管是患得患失的忧虑、焦虑不安的折磨,还是浅尝辄止的小心、没有耐心的暴躁,统统都是因为心不静,浮躁带给我们的只能是烦恼。高压下的现代都市人,精神的紧张与焦虑,内心的矛盾与压抑,情绪上的愤怒与冲动以及人性的贪婪等,都会令我们不堪重负,只有修得一片内心的宁静才是解脱。心若无物,随时把喧嚣的心静一静,便可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静下心,才能静静享受生活的美好 ,才能营造灵魂深处的那抹静怡。
  • 重生之非凡人生

    重生之非凡人生

    唐舒是一位非常平凡的人,一次意外让她获得重生,一次重新成长,获得幸福的机会。唐舒认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获得如此机遇的唐舒,已经做好非凡一生的准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向巴菲特学投资

    向巴菲特学投资

    《向巴菲特学投资》内容简介为:巴菲特的投资才能让无数的投资人拍案叫绝,投资方法和投资理念成为全球各地的股票玩家竞相追逐的金科玉律。任何职业投资家都会仔细分析巴菲特的投资案例和投资技巧,深入解剖其投资方法,希望能够从中找到投资的捷径。巴菲特在证券投资领域是怎样演绎这段从平民到世界巨富的不朽传奇的昵?巴菲特究竟拥有怎样独特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技巧呢?《向巴菲特学投资》在系统收集整理巴菲特本人论述的基础上,选择投资对象、投资技巧、投资策略、投资原则、投资忠告等几个方面总结出了他的投资理论。
  • 不叛逆的18岁:青春期的男孩怎么教

    不叛逆的18岁:青春期的男孩怎么教

    青春期是男孩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逐渐成熟的生理、初步建立的思想、初露萌芽的情感,向男孩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面对这一切,即将18岁的男孩,既新奇又迷惑,既向往又恐慌,因此有了很多的叛逆行为。家长为此身心疲惫,在“管”与“不管”之间摇摆不定。
  • 独家宠溺:暮少,请臣服

    独家宠溺:暮少,请臣服

    【重生豪门宠文,宠宠宠】传言,男神苏暮止,有颜有钱有权有势,不近女色传言:林家四小姐大字不识,琴棋书画样样不通,要多废物有多废物。苏暮止浅笑,清绝矜贵,直道:学霸学神,除了她还有谁?当他遇到她——苏暮止摇身一变,工作?闪开!钱?不要。他只想一件事情,和她一同终老,看花开花落。而凉子卿只想躲远点,再躲远点!
  • 情人·乌发碧眼(梁家辉主演电影《情人》原著)

    情人·乌发碧眼(梁家辉主演电影《情人》原著)

    由梁家辉、珍·玛奇主演的同名电影《情人》让全球无数影迷为之着迷。杜拉斯以小说《情人》获得1984年龚古尔文学奖。在此前一年,该书销售了420万册,翻译成了42国语言。《情人》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一名贫穷的法国少女与富有的华裔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笔触深达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隐秘的特质,催人深思。著名翻译家王道乾先生的译文极富韵味,被王小波等人高度推崇。而《乌发碧眼》叙述的是男女主人公对虚实不定的世事所怀有的莫名焦虑,同时又从较为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现代人对性爱的感悟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