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4000000001

第1章 前言(1)

一、研究的缘起

从1994年进入电视传媒开始,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自己不断从文字生产、抽象思维到影像生产、视觉思维的转型。从一名长期浸淫在文字传统的语言文字工作者到一名自以为勉强合格的影像传媒从业者,其间竟过了近10年的时间。

关于文字与影像、文字文化与视觉文化、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之间的同与异、电子文化的霸权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本文并不打算在这方面忝列旧说,只是认为在中国的影像工业包括影像传媒中,有一些新的现象值得注意,有一些新问题值得探讨,有一些熟视无睹的东西值得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认真审视。

人类文化的发展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口头语言文化、文字语言文化和视听语言文化。20世纪是人类文化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它经历着从文字语言文化向视听语言文化的转变。视听语言文化的产生,即电影、电视和录像文化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次革命。

丹尼尔·贝尔的断言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正处于一个从语言文化主导的时代进入视觉文化主导的时代——也是一个越来越得到公认的事实。视觉文化取代语言文化作为当代文化转型的标志之一,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景观。形象符号的接受、理解、书写和表达成为个人必要的生存手段与生活方式。W·J·T·米歇尔认为,视觉文化已经遍及从高深精致的哲学思考到大众媒介最为粗俗浅薄的生产制作中,"而一套全球化的视觉文化似乎在所难免"。③在当下全球化的语境中,如何创造视觉文化,怎样培养我们在形象符号环境中的感觉力、生存力、创造力与竞争力,是这个视觉符号时代需要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90年代视觉文化的语境下,美国人曾发出了这样的喟叹:"小说家不是我们的文化英雄,影视制片人才是。"对迈进新世纪的中国而言,增强在这个视觉文化时代的影像生存能力,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同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影像生产是视觉文化生产的一个主要内容。在百年影像史中,影像生产始终是一个充满权力斗争的场域。从电影诞生之初西方电影商品对中国的文化入侵到1905年丰泰照相馆的本土电影生产;从1919年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戏部"反抗外国影片"刺取我国下等社会情况,以资嘲笑"的行径,到1920年旅美青年梅雪俦等人愤激于美国影片对华人侮辱而回国组建"长城制造画片公司";从1926年田汉"深感现实世界被压榨之苦闷"而组织"南国电影剧社"自筹资金从事电影生产,到30年代左翼电影对软性电影鸳鸯蝴蝶派的斗争;以及后来抗战电影、国防电影乃至当今对好莱坞大片冲击的抵制,我们无不感受到其中深刻的意识形态含义。

从全球传播上来讲,对于潮水般涌入的西方视觉文化,尤其是影视文化,我们向来抱有太多的警惕。"全球交流村绝非一个民主政体"。所谓"全球化"、"地球村"的概念所强调的是这样一种事实:信息传播的迅捷、传播渠道的畅通无阻以及传播媒介的无孔不入。但这仅是就传播的手段、效率、效果而言,至于信息传播的信息量、符号的生产能力和传播能力在全球社会则依然存在巨大落差。在这个基本取消了传播障碍的全球化社会,传播的无国界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加剧了这种落差和不平等,使信息传播更有可能从强势地区向弱势地区流动。影像是一种文化符码,一个文化大国的发达水平主要是以文化生产而不是以文化消费作为衡量标准。正如电影理论家阿斯特吕克所言:"文化的大消费时代,不是必然就是大文化的时代,特别是大创造的时代。"在影像传播越来越全球化的市场上,如果没有文化生产能力的跟进,即便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消费市场,也是应该为之感到悲哀的。此时,我们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增强文化生产能力,弥补这种落差。可以肯定地说,信息符号的生产和传播能力将最终决定我们能否打破这种世界传播的不平衡和建立世界文化传播新秩序。

从传播的外部效应来讲,文化工业的发展以及影像时代的到来改变了知识分子对大众社会、公共领域的乐观态度。不管是传统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只是意识形态符号消费的顺民的断言,还是斯图亚特·霍尔对大众抵抗的意识形态解码能力的考察,以及约翰·费斯克的符号化民主理论,诸多文化研究者对大众在现代社会消费逻辑下的地位始终保持一种悲观和警惕,其最乐观的想象就是实施一种颠覆性的解码活动,或者将之视为大众生产意义和快感的文化资本。总而言之,不管是法国《电影手册》关于"作家电影"的精英理论,还是文化研究的受众调查,作为被动的符号消费者的大众,最终只有消费选择的自由,而其最终被支配、被主宰的从属地位似乎是先天的命定,他们只有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操纵下,在市场逻辑的支配下听任符号生产者和传播者的摆布。但大众并不是影像文化的被动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主动的生产者;他们并不是被锁定的静态的受众,而是一种更为自由的主体力量;他们不仅能够在消费中生产出自己的意义和快感,同样能够介入到符号的生产领域,进入符号的编码过程中,成为影像世界的积极参与者、构建者和传播者。

"在我们这个时代,正如书籍、杂志、报纸一样,纪录电影制作正在迅速成为像写作一样重要和有用的技能。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学会这种技能。"传统影视生产理论与批评强调观众作为受众的主体性,对其作为作者的主体性则有所忽略。从传播过程各阶段的综合审视来看,侧重符号的消费,而对影像符号生产的研究着力不多,而且主要着力于体制内和工业化运作的范围内。现在影像生产尤其是非主流的大众影像生产正逐渐成为影视文化的一个愈演愈烈的亮点,漠视或者忽视大众影像生产的实际存在都是不足取的策略。

本论文正是基于这点考虑,对影像的大众生产提出自己的思考。问题是,他们能否掌握这种自由表达的话语工具,并具有自我表述的话语能力。

影像大众生产时代的到来实现了这种可能。"DV本身的经济便捷特点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个人使用的一种影像表达方式,从参与人数之多到这种影像方式所带来的自由表达、以及影像语言方式的多种可能性正在呈现,都是以往的中国影像经验所没有的。"

语言是文化的核心要件,语言文字的大众化是文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正如"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及报刊等文字传媒的勃兴一样。在21世纪初,当数字DV家用摄像机以及摄像手机屈尊纡贵以普通家电身份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开始,一场对中国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也正在萌动。"普及诱发了一个文化的进程"。如果说当初标举现代汉语的国文运动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和知识的平民化,并促进了国人民主和科学意识启蒙的话,那么随着家用数字摄像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正投身于影像生产中,以影像为主要媒介手段的大众影像生产,将可能带来深刻的文化转折和变革,进而产生马克·波斯特所言的"文化重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革命,它把文学文本视作塑造未来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在这个全球化的视觉文化时代,在这个文化转型与变革的时代,影像文本也极有可能承载"塑造未来意识形态"的重任。

影像生产是文化生产的一种形式。影像的诞生是文化生产的一个巨大的转折。影像生产作为一种文化生产方式,自然也相应具有自身的生产力特征(生产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以及对生产关系的要求。在影像生产的过程中,生产工具即影视技术发展水平对于艺术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本雅明《作为生产者的作家》中,本雅明表述了这样一个观点:"艺术像其它形式的生产一样,依赖某些生产技术——某些绘画、出版、演出等等方面的技术。这些技术是艺术生产力的一部分,是艺术生产发展的阶段;它们涉及一整套艺术生产者及其群众之间的社会的关系。"艺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包括技术的发展水平,的确将对艺术生产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后果也自然将影响到"一整套艺术生产者及其群众之间的社会的关系"。那么,当新的艺术生产工具出现之后,将可能对当下的艺术生产力乃至艺术生产关系产生什么影响,这的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特里·伊格尔顿认为,在本雅明具有创造性的论文《作为生产者的作家》中,其创造性表现在:电影与照相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的感知形式,传统的技术和艺术生产的关系。因此,真正的革命艺术家不能只关心艺术目的,也要关心艺术生产的工具。

民间影像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影像生产关系的变化,并进而在有关影像的意识形态领域产生影响,对当下中国的影像生产的组织形式包括工业体系,影像传播机制(电视台、电影制片厂、影视制作公司的运作方式)以及影像观念带来变革,我们可以预见,随着活动影像生产工具的大众化,随着生产与消费能力的此消彼长,这种影像生产和消费的不均衡格局将有望打破。一方实力的增强,势必带来一场新的文化生产与消费的格局的调整,从而解放受众的被动地位,赋予其互动传受者的双重身份,并将打破中国影视封闭保守的贵族化倾向,重新确认其大众传媒的本质属性,进而推动中国影视业步入真正的平民时代。同时对于习惯于文字思维的国人来说,无疑也将带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影像思维的启蒙。而这种情形也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代中国大陆呈现。

同类推荐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在系统梳理我国对外报道业务变革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对外报道机构及其规制、对外报道的外部环境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实务操作层面探讨对外报道的方式、策略,内容采集与制作,信息加工与整理,对外报道的策划与组织,对外报道的受众策略及效果评价,网络时代对外报道业务的演进与变革等问题。
  •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在艺术领域,由于多种新艺术的观念和样式此起彼伏,“交流”艺术正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的地位,由此对艺术本质的质疑和混乱意识进一步形成。由此,建立一个包容一切艺术的定义变得不太可能与没有意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流动复合体的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只能是短暂的、一时的,任何哪怕自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关于艺术的定义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概括而非最终答案。今天,对艺术不可避免的谈论恰恰证明艺术正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类喜欢刨根问底的天性是对千变万化的艺术现象背后本质的追问,也得益于人们不断了解和接近艺术。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布鲁纳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布鲁纳

    本书介绍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从布鲁纳教育名篇入手,结合现实教育问题深入浅出,重在普及世界教育名著的基本思想,增强阅读者的教育理论基本修养。
  • 实用党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党务文书写作大全

    行政公文概述行政公文,通常称为公务文书,简称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本书详细介绍了行政公文的种类及写作方法。
热门推荐
  • 健康生活要知道的245种食物

    健康生活要知道的245种食物

    本书以方便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为主旨,通过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营养 学两个途径,结合饮食知识和动植物营养学知识,对所选用的245种食物的 来源与科属、命名与别名、营养成份、药用功效、食用方法、药膳方剂、食 用宜忌等一一作了说明,使读者大众能够在轻松的阅读当中获得有关保健、 康复的知识和方法,从而达到在日常饮食起居中防病、治病的目的。
  • 世说新语(精粹)

    世说新语(精粹)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汉末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原为8卷,今本作3卷,全书按内容分类编辑,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述从东汉后期到魏晋期间一些名流人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书中名士的言论或故事有一部分出自民间的传闻,具有较多的传奇色彩。本书选录了《世说新语》中广泛流传的大部分著名篇章,按照原文、注释、译文、评析的体例,全面深入地解读了人物的个性、品行、语言等方面的特征,有助于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及政治环境,进而领略到魏晋所谓“名士”的风貌。
  • 等我去江湖

    等我去江湖

    “你知道要去哪吗?”“那还用说,当然是去江湖了!”他转过身,学着小说里那些游侠儿的模样,抹了一下自己的鼻头。那个时常抱怨自己生不逢时的少年,终有一日,奔向了那个心向往之的世界,正是所谓: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流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这是一个不是主角的少年,将自己的经历活的像主角的故事。(主题曲:山海——草东没有派对)
  • 洛少别来无恙

    洛少别来无恙

    “爹地,妈咪做饭把家烧了。”“咱有的是钱,再建。”“爹地,妈咪跟何叔叔跑了。”“出动,记住别伤了夫人。”“爹地,妈咪喊你回家离婚。”“哦,这个不可以。”他是集团首席,毒舌冷酷无情,情感冷漠症。她是寒门孤女,爹不疼娘不爱,还带着小拖油瓶。他为她建了一座城,她弃他的真心如敝履,一心只想着逃离。她逃逃逃,他追追追。
  • 华严游心法界记

    华严游心法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带着妹妹去抓鬼

    带着妹妹去抓鬼

    中国正规全真住教道士三万人,散居道士六万人,我就是那六万人中的一员。作为道士,我往往能接触到常人不能接触的神秘。说起来可笑,我是通过QQ群和其他道士联系时才学会如何接触鬼怪等异物,第一次出手就救回了家里人都被鬼害死的小希。为了躲避鬼魂的追杀,小希和我走遍全国,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恐怖事件……
  •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房龙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娓娓道出西方早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及近现代音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音乐家们的身世行迹。
  • 灵蛇新娘

    灵蛇新娘

    《灵蛇新娘》她,雪梨尔,一到这个世界就被人扯到轿子里当了个现成的‘代打新娘’;之后堂还没拜就补了一个‘弃妇’的肥缺,这算不算,马上又成了被贩卖的‘物品’,赏给了另一个莫名其妙的男人!随意决定他人命运的男人们,你们真的以为她是那好欺负的吗?!、、、、、、他,以为自己娶的是仇人的女儿,在婚宴上公然的把他的新娘子赏给了自己的侍卫,以此来羞辱和报复那十几年前的仇恨,可最终却发现自己失去的,是此生的最爱、、、、、、他,一国之君,却爱上一个有夫之妇,黯然伤神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其实并不是真的夫妻,欣喜异常、、、、、、他,世人眼中那个倒霉的侍卫,娶了一个虽然美艳却凶狠泼辣的女人,只因为那个女人是他的主人赐给他的,所以单纯而敦厚的他,认命的接受自己此后的人生、、、、、、############################################《青楼郡主》简介:傅青瑶,为了心爱之人,甘心以千金之躯投身青楼,得到的却永远都是失望……心已了无波澜,宛若一汪死水,却不想某天,一个鲁男子却以绝对强悍的姿势闯入了她的生命,那强硬中渗透的温柔,一点点的温暖了冰凉的心……沉寂已久的热情,可以再次开启吗?靳玄,天下第一的名捕,性格耿直,为人极重承诺……所以对于那个无意中被自己看光身子的青楼女子,他依然决定娶了对方……况且越是相处,他的心就越受吸引…...既然心都投降了,那他管不了什么阻挠或反对了,总之是娶了再说!只是他没料到的是,她的真实身份却让他们的感情一波三折……############################################《霜语》(又名《国后另嫁》)简介:傅霜儿,温柔婉顺、聪慧机智、饱读诗书,从父命遵皇权,她入宫成为一国之后,只是门楣光耀却是苦了自己——不得君心,独品寂寞;四年之后,趁自己被休离出宫之际,她逃离一切,也逃离了那个强权禁锢的地方,自此以为可以自由的度过一生,但那些受她恩惠的愚昧之民,却为保己身,枉顾恩义的把她送入魔鬼手中……#########################################################桃花四君子宫俊一:《憨女的情郎》女主角:龙娃娃配角:龙金金刘梅
  • 妃你不宠:拽妃,给我站住!

    妃你不宠:拽妃,给我站住!

    什么!戴上男友家的祖传戒指后就昏倒,还被风老头给丢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国家去,穿越成十二岁小娃子!五年后,某女突发奇想,去考场晃了一圈结果就晃回了一个新科状元,!悲催的是,她不就是泡了泡皇家温泉,就被那腹黑皇帝逮到,还要答应他三个要求!第一件事是要她治好太后的病,她爽快答应!然而,当她哼着小曲翻箱倒柜找出灵药,却被告知太后的病在一个月前就好了,她仰天吼了一声“展飐竡,你这个骗子!”第二件事是要她拯救灾民,她花费了无数的脑细胞想出办法,还忍痛割爱,打算把她的白花花的银子给灾民!但是,戏剧性的一幕又发生了,老天居然下了一场‘米’雨,这个问题又解决了!某女黑着脸,用手指着天,“老天!你也帮着展飐竡!我和你誓不两立!”第三件事是要某女进宫为妃!某女的眸子里闪烁着狡黠的光芒,贼贼地笑着“展飐竡,我要让你知道得罪本姑娘的可怕下场!我要闹得你的后宫鸡飞狗跳,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哈哈~~”但是,为什么当她成功钻地道逃脱时,遇到美男,并与美男谈笑风生时,他却出现来捣乱了呢!而当两国发生战争时,她却会为他伤心,难过和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