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6300000004

第4章 南戏北曲演义的戏曲前奏(1)

元代至明初时期,无论是南戏还是北曲杂剧,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戏曲作家与作品。

这,使得此间成为了中国古代戏曲在正式形成后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同时,在民间,戏曲演出活动十分活跃。

戏曲的正式形成与繁荣为戏曲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水浒传》告诉你的“宋杂剧”

经过了长期的一起演出与合作,大曲、诸宫调、灶火装扮等表演艺术共同对戏曲的成熟提供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而宋杂剧则成为了宋代的综合表演艺术核心成分。

在宋代宫廷教坊的十三部类中,杂剧留下了280种剧目,并占据了唯一“正色”的地位。南宋杂剧的活动足迹遍及川蜀以及江、浙,较唐、五代优戏而言,其表演形态已有了很大发展,它是元杂剧的前身,虽其本身并没发展到成熟戏曲的程度,但仍给予戏文以直接的影响。

大曲和诸宫调

大曲起源甚早,是一种包含有器乐、声乐和舞蹈的大型乐舞表演形式,雅乐、清乐、宴乐中皆有之。在汉、魏时期已经风行,唐代时极为兴盛,到了宋代,大曲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大曲部分承自汉魏,部分来自西域,唐崔令钦《教坊记》里记载的大曲名目有46种,仍远非其全部。宋人习惯运用的是40大曲。

大曲表演一般都有一个主题,并展示一定的历史故事内容,配以简单的人物表演,再辅以与故事情节相符的抒情歌唱和音乐伴奏,构成一种以歌舞为主的简单舞剧。

大曲都是舞曲,常常为一人独舞或两人对舞,舞姿为扬手踏足、曲肢回旋,被称之为“舞旋”。辽、金大曲也十分兴盛,辽代于会同九年从汴梁得到中原雅乐、散乐,自此有大曲。金太祖阿骨打于天辅年间攻辽,得到辽大曲,后金人灭北宋,又得到北宋大曲。

诸宫调是北宋时期在黄河流域形成的一种重要民间说唱艺术形式。以往以为诸宫调初创于北宋神宗、哲宗时期,而现在根据新的资料看,大概诸宫调的发生地域包括了从敦煌到山西的整个河套地区,演变过程从唐代就已经开始。它的表演和音乐体制直接促成了中国戏曲演出体制和音乐结构的形成,其曲调格式来自佛教俗讲的“梵吹”旧音。由于汴京勾栏里已经盛行着诸如嘌唱、叫声、唱赚、鼓子词、淘真、涯词等各种说唱艺术,它们在音乐结构上的发展日趋复杂,如嘌唱还只是唱令曲小调,唱赚就开始把同一个宫调的数支曲子进行连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音乐结构。因此,诸宫调在汴京的成熟,主要取决于这里优越的说唱艺术环境。

金代诸宫调留下了大约10种名目,至今还有两种金代诸宫调的唱本传世,即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与无名氏的《刘知远诸宫调》。

诸宫调的歌咏内容十分博杂,《尚书》、《战国策》、《汉书》、《三国志》、《五代史》、《八阳经》等都可以入曲说唱,为戏曲的题材拓展奠定了内容基础。另外,诸宫调不但像唱赚一样将属于同一宫调的许多曲牌联结成一个很大的套数,克服了鼓子词和嘌唱以一支或两支曲子反复连唱的单调,而且,还进一步将许多由众曲组合而成的套数互相连接,形成更为庞大和复杂多变的音乐体制。例如,《西厢记诸宫调》一共303支曲牌,隶属于16个宫调;《刘知远诸宫调》一共81支曲牌,隶属于16个宫调。其已经形成了十分复杂的音乐结构,这种多宫调多曲牌的音乐结构,为宋代戏文和元代杂剧开了先导。

宋杂剧

唐时出现了“杂剧丈夫”一类的艺人称呼。

自唐、五代优戏始,宋朝立国后,开始在宫廷乐部机构——教坊中培养专门的杂剧演员,把前朝各地的优戏人员统统搜罗到汴京。这些杂剧演员被定额为鼓吹部42人,云韶部24人,钧容部40人,主要负责在各类节日庆典和宴会酒席上演出,平时由教坊大使和副使负责审阅彩排,以备随时进奉。教坊负责宫廷的各类歌舞、戏剧、杂技和游艺的演出,但教坊大使如北宋见于记载的丁仙现、鳖膨、刘乔等却常常由杂剧演员出任,可见杂剧在教坊节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城市中的瓦舍勾栏演出在宋仁宗朝以后兴起,其中许多民间杂剧艺人声名鹊起,他们的姓名也被史籍记录了下来,如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就记载着薛子大、薛子小、俏枝儿、杨总惜、周寿、奴称心、萧住儿、丁都赛、崔上寿等。等到民间的杂剧艺人演出了名,有些就被宫廷选拔纳入到教坊中开始为皇室效力,就如上述的教坊大使丁仙现,当初就是一位民间艺人,曾在汴京皇城东南角的瓦子里演出。而宫廷教坊里淘汰下来的艺人,则又重新回到勾栏里演出谋生,如《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条所说的“教坊减罢并温习张翠盖、张成”,即为此类。南宋以后,随着宋室南迁,宋杂剧的中心也南移到杭州,发展也较汴京更为兴盛。

宋杂剧在风格题材上虽然仍保持了前代优戏滑稽调笑的特点,但它已经趋于发展为表演比较完整的人生故事,如南宋出现了《相如文君》、《崔智韬艾虎儿》、《王宗道休妻》、《李勉负心》、《郑生遇龙女等》等一类剧目,且表演形态也开始由单纯滑稽取笑向敷叙更完整的情节发展,如敷演崔护、莺莺、裴少俊、柳毅、唐辅、裴航、王魁等著名人物故事的戏。宋杂剧通常有两段或三段互相接续的演出,已经不像唐代优戏那样仅仅是一段即兴式的随意表演,而是有其演出结构上的定制。北宋汴京的演出是“一场两段”,南宋杭州则增加到艳段、正杂剧、杂扮三段,其内容可能互不连属,但多场连续演出方式显示出一种结构张力,这是社会对于戏剧扩大含容量要求的反映,从而导致了戏剧从独场戏向多场戏的跨越。

行当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精神的独特特征之一,其奠基则起自宋杂剧。随着形式的多样以及内容的增多,角色行当开始在宋杂剧中出现。虽然唐代参军戏里也出现了参军、苍鹘的准角色,但并不出现在所有优戏里,故前代优戏表演不分行当,仅有一些优人以表演某类戏著名,如李仙鹤善于表演参军戏之类。而宋杂剧通常有五个角色,其中“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又或添一人装孤”,而以“末泥为长”。宋杂剧上场有伴奏,所谓“先吹曲破断送”,表演中有歌唱,即“唱念应对通遍”,逐步出现了与歌舞连姻的趋向。《武林旧事》所载“官本杂剧段数”280本里,半数以上都配有大曲等曲调名字,说明它们以这些曲调作为表演的音乐旋律。

《水浒传》与宋杂剧

《水浒传》是以宋代为背景的小说,在这部我国家喻户晓的名著中也多次提到了宋杂剧。如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作者搬演了宋杂剧,比较具体地描述了宋徽宗在文德殿亲御宝座陪宴宋江等,作者还较为详细地描述了搬演宋杂剧的全过程。而在文德殿宫廷大宴上搬演的杂剧中,参加演出的艺人也有杂剧色、笛色、鼓色、筝色、瑟色、“散做乐工”一百二十名。在序曲之后,便是由“百二十散做乐工”穿插表演“散乐”。散乐即宋代的百戏,如找鼎、寻橦、吞刀、履火之类的杂技。在《水浒传》第五十一回中,艺人白秀英在演唱诸宫调时,也穿插表演了“那一般打散”,“打散”也即是“散乐”。这也类似于南宋杭州宫廷杂剧的演出情况,特别是“舞队”的表演备受观者的青睐。

除此之外,作者具体而生动地描述了宋杂剧在表演形式上的歌舞特点。在文德殿宫廷大宴上,由“八个排长”,“簇拥着四个美人,歌舞双行,吹弹并举”,舞蹈节目有《醉回回》、《活观音》、《柳青娘》、《鲍老儿》,她们的“舞腰如细柳牵风”;歌唱的曲牌就有《朝天子》、《朝圣朝》、《感皇恩》、《殿前欢》,她们的“歌喉似新莺宛转”。其中,《鲍老儿》这个舞蹈值得一提。《鲍老儿》在北宋还未出现,但在南宋的杭州却非常流行,极受民间的欢迎。因此,不仅在八十二回文德殿宫廷大宴上搬演的宋杂剧中写到了《鲍老儿》的舞蹈,而且在第三十三回中也写到宋江等在清风镇上观看元宵圣火队时“那跳鲍老的,身躯扭得村村势势的,宋江看了,呵呵大笑”。

在《水浒传》第八十二回描述文德殿上搬演宋杂剧的过程中,作者将整个演出过程的主体部分定位为宋杂剧的演出,其间穿插了一些散乐、歌舞,且其演出的宋杂剧包括“歌舞杂剧”与“滑稽杂剧”两个组成部分。其中,歌舞杂剧在当时约占“官本杂剧段数”的半数以上,乃是一种用“大曲”、“法曲”或“词牌”来表演的歌舞戏。《水浒传》为研究我国戏剧史提供了一份相当珍贵的资料,其关于“宋杂剧”的描述,是以北宋为故事背景,以南宋杭州的杂剧作为素材,其关于“宋杂剧”的角色分工、表演形式、演出体制的描写比《武林旧事》、《梦梁录》等更为具体、详细、完整。

《琵琶记》为代表的“宋元南戏”

宋元南戏,是北宋末年到元末明初,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戏曲艺术,亦称作戏文、南曲、南戏文、南曲戏文。由于南戏发源于浙江温州(一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南戏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了南方说唱、小曲等民间艺术因素而形成的,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正式形成。今尚存宋元时代的南戏剧目二百四十四个,在闽南莆仙戏或梨园戏中还经常演出其中的许多剧目。南戏在元灭南宋统一中国后,逐渐由南方地区发展到北方地区,在宋金杂剧和元杂剧的双重影响下,走出了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南戏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

南戏,从村坊小曲到长篇巨制

南戏是一种在民间村坊演出的歌舞小戏,最初全是由南方民间小曲组成,其兴起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北宋后期,女真(金)奴隶主贵族在灭辽之后,大举进攻北宋,虎视眈眈地觊觎着赵氏政权,加之政治腐败,朝内有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勔六贼把持朝政,奸臣当道;而朝外有宋江、方腊、钟相等农民起义,可谓内忧外患,北宋的灭亡已是指日可待。

南宋地处浙东的温州及沿海地区,地理自然条件优越,少遭战乱之灾,加之又是对外贸易的通商口岸,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城市市民迅速增加。为满足城市市民对文化娱乐的需要,民间萌芽的“村坊小曲”、歌舞小戏等很快进入城市,并迅速地扎根发展起来,直至宋室南迁,定都临安(今杭州市)。

当大量北方人口南迁的同时,剧团、剧作家、演员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伎艺也开始逐步在临安等地集中。这样的聚集效应一方面为各种戏曲艺术的表演提供了争相交流的机会和场所,另一方面也使得尚不成熟的温州杂剧拥有了学习、吸收众技之长,以补己之短的大好条件。因此,南戏逐渐脱离原本的民间歌舞小戏而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南方农村经济的发达和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及北民南迁过程中各种伎艺的大量融合。北方艺术家们的聚集以及亲自参与南戏剧本的编写和演出,对促进南戏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都起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南戏的演出流传范围随着它的日臻成熟也在不断地扩大,除在温州外,临安、福州、泉州、潮州等地,甚至是北方的大都等各大城市都有南戏演出的舞台。与此同时,南戏的演出在其发源地——江南沿海一带的市镇乡村,也十分普遍,并仍保留着浓厚的民间色彩和当地的地方情调。此间南戏的城乡同存,以及专业作家与民间艺人的相互合作,大大推动了南戏各种腔调的形成。在这种条件下,海盐、余姚、弋阳、昆山以及闽南等多种唱腔的南戏随即产生,并呈现异彩纷呈的艺术风采。

南戏从内容到形式走向完美的重要标志是元末剧作家高明采用南戏的形式创作了《琵琶记》,从此南戏终于取代了杂剧的主导地位,并在后来发展成为传奇这一完整而优美的艺术形式。

南戏,善于广泛吸纳、博采众长

宋元南戏奠定了明清传奇剧本形式的基础,对中国戏曲舞台艺术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无论是在艺术体制、舞台表演,还是各种表现手段的综合运用上,都已取得了很大的革新与发展。不过,宋元南戏的体制形式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剧本太长,动则数十场,结构上往往流于松散,甚至产生一些完全不必要的场面来。南戏中多用骈偶句子组成对白,往往与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不太相称,这一点不如杂剧中的对白,多数是通俗易懂的口语或浅近的文言。直到明代的传奇中,南戏的这些不足才逐渐得到了改进。

1.南戏的结构体制

南戏的剧本一般都是一场戏为一出,多为长篇,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张协状元》有五十三出,《宦门子弟错立身》最短,仅为十四出。早期的南戏不注明出数,虽有段落之分,但往往牵连而下。

南戏是联曲体的音乐结构,它所使用的曲调全为南曲,由于受北曲杂剧的影响,到了后期,才吸收了一些北曲曲调,出现了南北合套的形式。南曲的曲调分为引子、过曲、尾声三大类,分隶于各个宫调,其曲韵因受南方地区土音的影响,分为平、上、去、入四声。

同类推荐
  •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本书主要研究名辩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名辩学之名与逻辑学概念理论,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命题理论、名辩之说与逻辑学的推理理论,以及名辩学之辩与逻辑学的论证理论等。
  • 艺苑耕耘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艺苑耕耘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艺苑耕耘集》展示了作者宋建林近年来在艺术研究方面的成果。全书共分为四编:第一编主要展示了作者对马列文论的研究,侧重介绍了中国马克思艺术理论的发展历程及贡献。第二编介绍了艺术理论的发展,指出我们应充分认识艺术社会学作为研究艺术的一种基本方法和基本视角的重要学科意义,切实加强艺术社会学学科建设。第三编介绍了特定时代条件下的文艺思潮,并指出其对社会生活和艺术创作的影响。第四编主要介绍了作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
  •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本书将百部外国艺术名著精华汇聚一册。外国艺术博大精深,时间跨度长,风格流派多,名家名作更是不胜枚举。怎样让广大读者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能以最少的时间,去了解和欣赏外国艺术这一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呢?本书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外国艺术名作百余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它们进行较全面的介绍,使读者朋友能够在轻松的阅读和欣赏中含英咀华,增知益智,并以此为阶梯,步入神圣的艺术殿堂。
  •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的书法艺术》介绍了董其昌的生平事迹、书法艺术特色、书法作品赏析等内容。
  • 影视精品导视

    影视精品导视

    任何教材都是关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的认识会有不同的知识体现,不同的理解也会有不同的知识追求。“影视精品导视”课程,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影视类专业的基础课。
热门推荐
  • 雷武战神

    雷武战神

    传承世家平庸嫡子“雷宇”被逼无奈,入驻伽蓝学院,却幸得雷龙逆鳞。从此雷宇修武道,战天穹;灭天尊,驭神龙;以神雷淬体,修无上雷诀!从小人物迅速崛起,登战神云顶!于万域称尊!美女相伴,万强伏首,亿万诸天,唯我至尊!【新书《重生之武法无天》已经上传。一本很独特的玄幻,求鼎力支持!】
  • 穿越者消灭录

    穿越者消灭录

    穿越者乱入,我们就是要负责消灭他们!.....可我看那位面之子更不顺眼怎么办!?轮回千载,终于再次等到您。
  • 越人秘术

    越人秘术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带您进入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带你走进探险的世界!
  • 同学你慢走

    同学你慢走

    黑子:“你的话,我连标点都不信。”—————————————“我已经和别的女人有了孩子”他望着她冷冷道。晴子:“这个世界上我只相信两个人,一个是我,另一个不是你。”——————————他看着一旁的坐在法拉利的女人蔑视道:“英雄一怒为红颜,红颜一笑为了钱。”他一边背着醉醺醺的她一边自嘲:“大概没有人知道我有多在乎你。”——————————她端起一盆脏衣服,冷眼道:“现在能让我拿得起放的下的只有筷子。”敬请关注,同学,你慢走。ELDER
  • 狼性的法则

    狼性的法则

    《狼性的法则》全面阐释,深度分析,做了有观点、有价值的评述。从狼性坚韧、狼性无畏、狼性多变、狼性准则、狼性心态、狼性追求、狼性忍耐、狼性狂野、狼性残暴、狼性纪律、狼性智慧、狼性团队、狼性沟通、狼性好奇、狼性专注15个角度,有深度有力度地展示了狼道智慧。
  • 吻上不乖妈咪(大结局)

    吻上不乖妈咪(大结局)

    她杨小妃当了五年的单亲妈妈,一直以为孩子他爸早去跟阎王喝茶聊天了,所以很痴情的为他守身又努力的带着孩子,根本没有想嫁人的意思。哇靠,有没有搞错,连孩子都要绑架——啊!?想救孩子的话,必须要去诱惑她从小就认识的竹马?有没有搞错啊!?什么?绑架孩子的是孩子他老爸!?哇咧,不会大白天见鬼了吧!?什么?绑架孩子的原因是要报复她,报复她当年害了他......!#@%&......她真的很想骂人,拿孩子威胁她,哼,孩子不是她一个人的,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她什么都不管了!
  • 首席有令,萌妻别跑!

    首席有令,萌妻别跑!

    重活一世,林羡鱼发现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没地住?高档公寓精美装修拎包可住!想复仇?无需动手某人帮忙花式虐渣!缺老公?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还独宠你!林羡鱼咬牙切齿道:“陆三爷!您够了吧!我的事情可以自己解决!”陆闻衍轻笑:“哦?那你是想离开我?要不豪华病房先了解一下?”
  • 怂鱼爱上狮子

    怂鱼爱上狮子

    江南有鱼,鱼不可离水。历南鱼天生胆子小,偏偏生的好,刚毕业没多久就跟娃娃亲小哥哥结了婚,谁也没想到事情接下来的发展会让人出乎意料...【对不起,作者文案无能。】
  • 登基为皇之皇叔哪里逃

    登基为皇之皇叔哪里逃

    一个是乡野丫头,一个是冷血王爷,一个驻守边疆,一个低微朴素,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却因为一道圣旨,相互之间的命运紧紧的交织在了一起.......
  • 捡个庄主做相公

    捡个庄主做相公

    传闻,冷府嫡女软弱无能、胆小愚钝;长相一般,性情冷淡;幼年失母,不受关注...冷兮颜冷漠一笑,呲之以鼻——胆小懦弱、迟钝愚笨?那只是她的保护色;琴棋书画样样不通?生财势力才是王道;父亲不爱谁皆可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母亲离世并非偶然?很好,那她也不用手下留情了;又有传闻,伊梦山庄庄主神出鬼没、来去无踪;一张银色面具,遮住的是奇丑无比;冷情孤傲,身世成谜...某庄主黯自挑眉,笑天下人无知——杀人如麻、冷酷无情?可笑,对那些要他命的人难不成还好言相劝不成?奇丑无比、身世成谜?万千风华,无需他人评价;不近女色、取向有问题?他的真心只为未来的主母预留。。当传闻中的她捡了传闻中的他,又将是怎样的碰撞和精彩?是多面的他邂逅了冷漠疏远的她,抑或是纯善的她忆起了坚毅雍容的他?竹马弄青梅,曾将同心结。一诺姻缘拥笑眠,化作黄粱梦。君赋满庭芳,妾歌蝶恋花。多情谁比痴中我,笑我痴情否?静听那涓涓流水,那清风伴着落花飞舞;且听风吟,吟不完我一生思念;细水长流,流不完我一世情深。与尔携手,尽此一生,洗尽铅华!人生旅途风雨兼程,一切有你做伴不再一个人孤单!且看举步维艰的两人怎样携手共济,在荡气回肠的岁月里,谱写一曲温馨纯美的恋曲!PS:本文非宅斗,男女主身心干净,一生一世一双人。无赖版:“你究竟是谁?”恼怒。“你,你不记得我了?”男子不可置信。“我应该记得你吗?”努力寻找,“娘子,我是你相公...”委屈、幽怨...“...几...几时嫁人的?我怎不知?”惊讶。“你说了,大了娶我...”继续哀怨,狭长的美眸瞬间水雾萦绕“呃...”无语。“为你守身如玉多年,我的初吻...”某男子语不惊人死不休:“你得负责。”“......”石化的某人渐渐风化,轻轻一吹,消失尽矣霸气版:“谁若欺她,必将百倍还之!”慕容墨宸将冷兮颜护在怀中,冷厉的眸子扫向心怀不轨之人。那王者凌厉的气势瞬间让众人后退三步。他们怎么就忘了,这个爱妻如命的男子,不仅是闻名天下的伊梦山庄庄主,更是至高无上权力的拥有者!宠溺版:“颜儿,尝尝我亲手熬制的羹汤。”“我要出去!”“那看看我新做的画?”“我要出去!”“我给你讲故事吧。”“我要出去!”“那就弹琴给你听?”“我要出去!”“要不我舞剑?”“我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