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7200000005

第5章 巴洛克时期(4)

1701年,泰勒曼进入莱比锡大学读法律?fe51文学。似乎是注定的,天才的光芒总是难以被掩饰。一次偶然的机会,泰勒曼的作品被同学发现?fe50在尝试公演之后获得了好评。莱比锡市长惊为天才?fe50便给泰勒曼机会,让他每两周创作出一部清唱剧进行公演?fe50由此名声大噪。之后,他建立了一个有40名成员的业余音乐团体——“音乐之友社”,并为该团体创作协奏曲作品,课余时间进行演奏?fe50大开欧洲大学音乐风气之先河。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创作,1702年被莱比锡歌剧院聘为音乐总监,拥有左右整个城市音乐的影响力。1704年被聘为新教堂管风琴手?fe50并上演了他的圣乐清唱剧?fe51室内乐和歌剧等。其中最成功的为歌剧《坚忍的苏格拉底》。1705年,泰勒曼离开莱比锡,担任厄德曼伯爵的宫廷音乐指挥。在这段时间里,泰勒曼接触到了吕利等人的音乐风格,创作了相当多的序曲和组曲。

由于战乱,瑞典入侵德意志,伯爵也不得不遣散宫廷的随员。1707年,泰勒曼来到了巴黎,并被任命为爱森巴赫宫廷的歌唱主管,同样是在这里,他遇见了巴赫,两人成了挚友。1721年,泰勒曼被任命为汉堡5座主要大教堂的音乐主管,并在这一职位上服务终生。在任期间,泰勒曼要为每个礼拜天创作两首康塔塔,也要为各种宗教仪式、节庆、特殊场合创作不同的音乐。与此同时,他还教授歌唱音乐理论知识,以及指挥另外一个音乐团体。因此,他拥有了比较多的固定演出机会。

1722年,莱比锡圣托马斯大教堂乐章职位出缺,泰勒曼便提出了申请。在6名竞争者中,当时声望如日中天的泰勒曼独占鳌头,脱颖而出。但是,由于汉堡方面承诺给以更加优厚的薪水,泰勒曼最后还是退出了竞争,将职位让给了挚友巴赫,令巴赫拥有了开创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莱比锡时期的机会。1737年后,泰勒曼开始到巴黎、柏林等地游历,采风创作。

18世纪40年代起,泰勒曼开始专著于音乐理论的创作。因此,他后期的创作数量也就相应地减少了。在这段时期,他还与一些青年音乐家们进行合作,比如本达和C.P.E.巴赫。1755年,泰勒曼的大儿子安德烈去世,泰勒曼又担负起养育小孙子格奥尔哥·麦克尔·泰勒曼的重任,并力图把他培养成新一代的作曲家。泰勒曼的很多宗教神剧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后来,由于年老,泰勒曼的视力开始减退。1762年之后,他的创作数量再次开始减少。但是,泰勒曼仍然没有放弃音乐创作;直到1767年6月25日以86岁高龄去世。

主要成就:

泰勒曼处在巴罗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当时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管风琴家,被公认为18世纪中叶的权威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突出主调音乐的特点,注重旋律写作的主调织体,常常抛开精致的对位技法,强调轻盈优美的旋律、明快对称的节奏、简洁平实的伴奏。因此他的作品往往曲调优美流畅,结构清晰明快,作曲技巧和内涵也很多样丰富、并且带有一种幽默练达的人生观。同时,他也是音乐理论的权威和极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长期从事社会音乐教育工作,培养了市民的音乐审美素质。他在那个时代被看作是“前卫”的作曲家,建立了音乐从教堂中独立出来公开演奏的音乐会模式,将教堂音乐搬上了市民阶层的舞台,打破了宗教音乐不能出教堂的禁忌,使歌剧的演出成为现代的剧院舞台以供公众欣赏的形式,使音乐更加贴近民众。

泰勒曼没有拜访名师,甚至没有接受过系统地专业培训,完全靠自学成才,这在音乐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而且他的风格变化多端,初期作品受到法国、意大利的影响较深,后来在配乐、和声等方面,又有和巴赫异曲同工之处;在歌剧方面,他努力倡导法国式的采用按谱长处的咏叹式的朗诵调,使之通行于大歌剧中,成为与轻歌剧题材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泰勒曼以协奏曲的创作而著名,但他的协奏曲使用的主乐器总是与众不同,比如喇叭或者多种不同的维奥尔琴。可能正是因为没有受到什么正规的音乐学习,思维上没有受到束缚。而且经常到各个城市游历,接触不同的音乐风格,结合百家所长,能够在创作上达到不一样的境界。他对各种题材的创作都得心应手,以纯熟的作曲技巧把巴洛克传统的对位法、意大利的歌剧色彩和优雅的法国管弦乐组合起来,保持着巴洛克乐派优雅清新的风度。可以说泰勒曼是以为神剧、歌剧、清唱剧、管弦室内独奏、声乐、器乐、意法德各国风格一手包办的多才多艺的作曲家。

泰勒曼的音乐风格优雅华丽,自然率真,令人愉悦,别具风采。《a小调组曲》有7个乐章,用一种被称为“柔美笛”的次中音竖笛来演奏,全曲情感丰富,变化多端。组曲《汉堡的潮汐》有10个乐章,包含了庞大的序曲和9首舞曲,每一乐章被刻意安排了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和故事作为描写的主题,而序曲令人感觉开阔,气势雄浑,作品的编排通过给不同乐章不同氛围表达主旨,最终形成了统一完整的作品。

泰勒曼的作品丰富,产量惊人,据他自己在1739年做的统计,就有600多首序曲、三重奏、协奏曲?fe51哈普西科德曲与合唱曲,40部歌剧、清唱剧,44部受难乐、12首全套礼拜音乐以及100多部礼仪用曲,还有给婚丧嫁娶用的3000首小曲。这之后的创作数量还没有进行统计,作品总数无法确定,但是他个人的作品数量就超过了同时代音乐家巴赫与亨德尔的总和。18世纪,他在世的时候,其声誉甚至超过巴赫,但其作品的流传广泛程度上比巴赫要稍逊色。他在世时作品很受欢迎,但逝世后长期被人遗忘,作品不再像以前那样被频繁地演奏,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才再次被人发现,作品开始重登舞台和演奏会,并且很多作品开始被录音。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fe50他的乐谱出版的有200多种?fe50研究他的传记与作品的专著多达10余种?fe54他的作品风靡欧美乐坛?fe50成为音乐会中经常上演的曲目。

巴赫:西方音乐之父

国籍:德国

生卒年:1685-1750

全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职业:作曲家、管风琴及羽管键琴家

代表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d小调托卡塔赋格》、《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

生平简介:

1685年,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的一个美丽的小镇——爱森纳赫。巴赫家族是一个人丁兴旺的音乐家族,从16世纪中叶起,家族就开始不断涌现出音乐家,一直到19世纪末,300多年中涌现了数十位技艺高超的音乐家。在图林根州,“巴赫们”甚至曾成为音乐家的代名词。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音乐家。因此,他自幼就耳濡目染,接受音乐的熏陶,得以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成长。巴赫9岁时母亲去世,10岁时父亲去世。他的哥哥约翰·克里斯多夫·巴赫是一名出色的管风琴手,曾经师从当时德国的著名音乐大师巴哈贝尔。在父母离世之后,哥哥就担负起教授巴赫学习音乐知识的重任来。所以,巴哈贝尔和巴赫之间有着颇为深刻的渊源。

少年的巴赫经济拮据,靠奖学金进入了吕讷堡的圣·米歇尔学校学习。1702年他从圣·米歇尔学校毕业。1703年,在阿恩施塔特的教会里,担任风琴师一职,同时也为宫廷创作曲目。从此,巴赫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并很快有了成果。在1704年创作的d小调托卡塔中,他出色地运用了许多减七和弦技法,让音乐的风格似狂风般有力。

1708年,巴赫来到穆尔豪森,担任圣布拉修斯教堂的风琴师。次年,22岁的巴赫与表妹玛利亚·芭芭拉结婚。返回魏玛后,担任安斯达公爵宫廷乐队的风琴师兼小提琴师,一呆就是10年之久,开始了他人生当中的魏玛时期。那个时候,音乐艺人的社会地位很低。虽然此时的巴赫依然身份卑微,但是是作为一名专业的风琴师,他的地位和名声却得到显著提高。巴赫甚至有机会在德累斯与法国演奏家作即兴演奏,一较高下。从这时开始,巴赫就被世人推崇为大师。

1717年,巴赫来到柯登,担任雷奥博亲王的乐长。亲王十分喜好音乐,甚至抽出了国家支出的30%作为经费组建了一支18个人的乐队。才华横溢的巴赫得到了亲王的宠信。巴赫在柯登宫廷服务了6年之久,他的许多名作尤其是器乐方面的创作就是在这个时期写成,如献给勃兰登侯爵的《勃兰登堡协奏曲》。这部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同时也深深流露出高傲华丽的贵族风格。此外,还有1721年的C大调、d小调的管弦乐组曲以及在1722年创作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等。期间,还有《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若干奏鸣曲、创意曲等等。这一时期巴赫的创作,居于广阔的意境,运用了大胆的技术手法。但是,不幸地的是,巴赫1720年在卡尔斯巴德旅行期间,妻子芭芭拉去世。

1723年,38岁的巴赫来到了繁荣的商业城市莱比锡。莱比锡是个自由的地方,在那里巴赫演奏了一曲他自创的教会康塔塔,赢得了莱比锡议员们的好评,从此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另外还兼任着其他三个教会的音乐指导此后27年一直在莱比锡工作,直到逝世。在这期间,巴赫为教堂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有清唱剧、神剧、受难曲及管风琴曲。他为莱比锡教堂创作了5套,近300部供礼拜演奏的宗教康塔塔,著名的《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都在此时写成。为了谋得宫廷作曲家的职位,巴赫还曾写了一部伟大的作品《b小调弥撒》。这部作品虽然是宗教作品,但是它体现出来的音乐精神十分广阔,已经远远超过了宗教的局限。这些作品可以说是巴赫一生中最伟大的声乐作品,此外还有《戈尔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等大量器乐作品。

巴赫与玛利亚·芭芭拉婚后生下了7个孩子。在玛利亚去世后,巴赫又与女歌唱家安娜·玛格达蕾娜结婚,这次婚姻又给巴赫带来13个孩子。在众多的孩子当中,有10人得已长大成人。其中有不少继承父业,从事音乐事业,成为颇具影响力的音乐家。巴赫的次子卡尔·菲力普·巴赫,因为长期地点为德国汉堡,得到“汉堡巴赫”的称号,有人也唤他为“柏林巴赫”;他的第11个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因为长期生活于伦敦,便被人称呼为“伦敦巴赫”,他们在音乐史上都赫赫有名,甚至对后世著名的音乐家海顿、贝多芬等人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巴赫家族在德国音乐史具有颇为传奇的色彩。

巴赫有两套音乐手稿是专门为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玛格达蕾娜所创作的,即《安娜·玛格达蕾娜·巴赫的笔记簿》。这两套手稿分别编定于1722年和1725年。其中第二套规模更大,也更加著名,内容涵盖了巴赫和家人以及当时其他一些著名音乐家创作的大量小步舞曲、序曲、进行曲、咏叹调等等。

主要成就:

巴赫是一名虔诚的新教徒,他的音乐中毫不掩饰地洋溢着对上帝的崇拜,歌颂上帝所创造出来的世界的和谐美满,更倾向于是一种信仰而非情感的表达。在巴赫看来,世间万事万物上帝之手创造的,是来自于上帝的恩赐,沐浴在上帝的光辉下,而音乐所起的作用,就是要对上帝创造的和谐进行歌颂,对上帝的光辉抬头仰望。巴赫认为,音乐就是带领他步入天国,与上帝进行对话的云梯。音乐本身的存在就是来自天堂的奇迹。通过音乐,人们可以通过隐蔽而且更加理性的方式感受到上帝的存在。

那个时代,德国在政治上分崩离析、经济上贫穷落后,文艺领域万马齐喑,黯然无光。因此外来文化,如法兰西、意大利、英吉利的文化,占据了德国文化领域的绝对优势,而自己的民族文化反倒遭受轻视,德国人民普遍产生了卑微的心态。这样的情形之下,人们对上帝的依赖感加强,教堂自然而然地成了人们寄托精神情感的圣地。因此这片宗教的土壤滋生了德国音乐的诞生。巴赫的音乐作品,深沉、内敛、气势宏大而悲壮,充满了对当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通过各种受难曲、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宗教音乐形式表达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更加贴近人的内心世界。巴赫的成名作是他的受难乐。受难乐往往通过表现耶稣的悲剧经历,来反映现实生活中情感,寄托哀思,彰显沉重。因此,也最能代表当时德国人民最为深刻的感情。宗教和上帝也是巴赫的情感寄托,巴赫在受难题材的音乐中营造的宗教氛围,深深结合了当时社会当中的情感和普遍心态。在音乐表达中,生动地刻画了耶稣受难的细节感受,同时又兼具了宏大壮阔的史诗般感受。巴赫的受难乐在莱比锡上演时,如同一部歌剧引起了巨大轰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受难曲已经和巴赫的名字连接到了一起。

巴赫的代表作《马太受难曲》的取材来自于《圣经》中对耶稣受难过程的叙述。整部作品布局宏大,包括78首分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的35首分曲,描述了耶稣被门徒犹大出卖和被捕的过程;第二部分有43首分曲,对耶稣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场景进行了描述。

同类推荐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本书分为乔治·马歇尔、古德里安、切斯特·尼米兹等部分。
  •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奋斗和成长的故事。“傻根”“阿炳”“许三多”,谁才是真正的王宝强?一个农村孩子八岁时的梦想,在十六年后变成了现实。这不是传奇,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少林寺学艺六年。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北影厂的门口蹲候三年,只为有一个说台词的角色。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工地上搬砖、运沙,挥汗如雨。为了这个梦想,他和所有一样有梦想的年青人一样,离开家乡,走在奋斗、成长的路上。他用十六年,完成了这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他用不抛充不放弃的精神制造了一个喧器时代的梦。每个梦想皆能成真。王宝强独家陈述关于命运,关于机缘,关于成长,关于情感,关于亲情的全方位思考。
  • 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我们翻遍所有的古诗词,无论多少作者,多少作品,所表达的不过乎一个情字而已。这是我们喜爱的真正原因。仓央嘉措、弘一法师、纳兰性德、李商隐、王维、苏曼殊,本书针对以上人物生平经历并结合传主诗词深情解读,语言优美,资料翔实,可读性强。
  • 告诉你一个比尔·盖茨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比尔·盖茨的故事

    本书从比尔·盖茨的幼年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成为技术天才、商业巨人、世界首富的伟大历程,记录了比尔盖茨经过自己的艰难奋斗,终于登上成功的顶峰,创立了微软公司,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
  •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二十年代末,莎菲以其独特的面貌出现于文坛,犹如“抛下一颗炮弹”,顿时震撼了整个文坛。这是个漂泊在外,对生活抱有美丽的幻想,但又被肺病缠身和爱情失意折磨着的孤独少女。她集善恶于一身,“多样性、矛盾性和一致性”高度统一在她的性格之中,以至让人捉磨不透而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歧义。
热门推荐
  • 快穿系统之愿望成真

    快穿系统之愿望成真

    (我是新手,不喜误入。)茯苓,一名古怪的女子。自从被系统选中后发生了许多的有趣事情。女主或许会渣也或许不会渣。
  • 旌异记

    旌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fboys之七夕再会

    tfboys之七夕再会

    牛郎织女,美丽的传说。小时候,我总认为,牛郎织女的结局是悲惨的,因为一年仅仅只有一次相见的机会,一年是多么难熬,但后来,我知道我错了,其实他们的结局是美好的,毕竟,自己的遭遇,实在是可笑……(本小说如写得不好,请见谅,谢谢。)
  • 左相大人的小娇妻

    左相大人的小娇妻

    为图一时方便,龙湘湘女扮男装潜出府邸,却不料误入虎口,遇上中了媚药的左相大人,那左相大人药力发作,不管对方是男是女,强攻而上……醒来后,枕边人已然不见,面对自己可能侵犯了男人这事,左相大人想假装失忆……可真正失忆的却是受害者龙湘湘。她惊慌失措,一脚踩空,直接从楼梯上滚下去了,这下好了,把脑袋给摔懵了,醒来后谁也不认识,更别提被谁夺走初次了。再次重逢时,谁也不认识谁。……“小女龙湘湘,见过左相大人。”盈盈一笑,便是那百花千开,也比不上这一笑。情之一字不动则已,一动则覆水难收。……“湘湘,可愿做我的夫人?”“那,左相大人,可愿做我夫君?”
  • 用面条征服邪恶皇帝:苦力皇后

    用面条征服邪恶皇帝:苦力皇后

    这年头大家都穿越了,我这不爱跟风的自由主义者竟然也好死不死的赶了一趟时髦。被一个糟老头害得也穿越了。好吧穿越就穿越吧,别人穿回去不是小姐就是公主,我倒好,一穿回去就被人拉去当苦力。唉,悔不当初啊,早知道就不放狗咬那糟老头了。我错了~~~
  • 恶魔总裁的不乖娇妻

    恶魔总裁的不乖娇妻

    她的父亲是商界之龙,她的母亲是商界之凤,她的爷爷奶奶是英氏贵族,而她却是轰动校园的魔女社团的社长。绝美的容貌,张扬的性格,面对英俊的王子,邪恶的美男,她谁也不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当来到"圣临"高中再次遇到遗失在自己记忆里那个男孩,他的命运将彻底改变。开始时的两人总是争锋相对,在学校被众多女生欺负,还有凌忆寒对她刻意的刁难,他们两人原本以为会反感到对方到死的时候,却在无意之中表达出无言的关心,然而旁人的指导,和一系列的事情让他们看清了自己的心,让他们勇敢的面对自己感情,终于两人相濡以沫,凌忆寒也终于勇敢的向魔女求婚,走向了他们幸福的未来……
  • 小心轻放的光阴

    小心轻放的光阴

    这是一本慰藉广大年轻学子的疗愈系散文精选书籍。书中精选唯美、治愈、感人至深的散文和故事,有如花絮般纷繁的青春思绪,有灿若繁星的友情天地,也有朦胧羞涩的初恋情怀。每一篇都能触动年轻学子们的心弦,让他们懂得小心轻放锦缎般华美的青春时光,让青春在时光中飞扬。
  • 边缘人生

    边缘人生

    许氏兄弟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了城市,他们住在田家院子,与农转非的城郊区失地农民田家人共同奋斗要融入城市社会,因而同城市人发生了拒绝与融入,爱情与憎恨,生与死的抗争。许氏兄弟在征服城市,征服城市女人的过程中,有的人退缩了,有的人毁灭了……只有许孝东在城市里站稳了脚跟,成为了真正的城市人并融入了城市社会。小说情节曲折,充分展示了这群城市“边缘人”悲欢离合的命运。主人翁用行动告诉所有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人们:乡村人要想融入城市社会,要想征服城市,征服城市的女人(男人)就得首先征服自己!
  • 佛说自爱经

    佛说自爱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金嫡女,本宫收了你

    千金嫡女,本宫收了你

    相府大小姐,懦弱无能,人人可以践踏!须不知,她早已不是‘她’,一朝重生,她心性大变,出手狠辣,心机沉浮,斗悍妇,惩恶姐,步步为营!祸后宫,乱君心,颠覆乾坤!人人骂她祸水,却不知,她做尽一切,只因一个惊天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