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7200000005

第5章 巴洛克时期(4)

1701年,泰勒曼进入莱比锡大学读法律?fe51文学。似乎是注定的,天才的光芒总是难以被掩饰。一次偶然的机会,泰勒曼的作品被同学发现?fe50在尝试公演之后获得了好评。莱比锡市长惊为天才?fe50便给泰勒曼机会,让他每两周创作出一部清唱剧进行公演?fe50由此名声大噪。之后,他建立了一个有40名成员的业余音乐团体——“音乐之友社”,并为该团体创作协奏曲作品,课余时间进行演奏?fe50大开欧洲大学音乐风气之先河。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创作,1702年被莱比锡歌剧院聘为音乐总监,拥有左右整个城市音乐的影响力。1704年被聘为新教堂管风琴手?fe50并上演了他的圣乐清唱剧?fe51室内乐和歌剧等。其中最成功的为歌剧《坚忍的苏格拉底》。1705年,泰勒曼离开莱比锡,担任厄德曼伯爵的宫廷音乐指挥。在这段时间里,泰勒曼接触到了吕利等人的音乐风格,创作了相当多的序曲和组曲。

由于战乱,瑞典入侵德意志,伯爵也不得不遣散宫廷的随员。1707年,泰勒曼来到了巴黎,并被任命为爱森巴赫宫廷的歌唱主管,同样是在这里,他遇见了巴赫,两人成了挚友。1721年,泰勒曼被任命为汉堡5座主要大教堂的音乐主管,并在这一职位上服务终生。在任期间,泰勒曼要为每个礼拜天创作两首康塔塔,也要为各种宗教仪式、节庆、特殊场合创作不同的音乐。与此同时,他还教授歌唱音乐理论知识,以及指挥另外一个音乐团体。因此,他拥有了比较多的固定演出机会。

1722年,莱比锡圣托马斯大教堂乐章职位出缺,泰勒曼便提出了申请。在6名竞争者中,当时声望如日中天的泰勒曼独占鳌头,脱颖而出。但是,由于汉堡方面承诺给以更加优厚的薪水,泰勒曼最后还是退出了竞争,将职位让给了挚友巴赫,令巴赫拥有了开创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莱比锡时期的机会。1737年后,泰勒曼开始到巴黎、柏林等地游历,采风创作。

18世纪40年代起,泰勒曼开始专著于音乐理论的创作。因此,他后期的创作数量也就相应地减少了。在这段时期,他还与一些青年音乐家们进行合作,比如本达和C.P.E.巴赫。1755年,泰勒曼的大儿子安德烈去世,泰勒曼又担负起养育小孙子格奥尔哥·麦克尔·泰勒曼的重任,并力图把他培养成新一代的作曲家。泰勒曼的很多宗教神剧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后来,由于年老,泰勒曼的视力开始减退。1762年之后,他的创作数量再次开始减少。但是,泰勒曼仍然没有放弃音乐创作;直到1767年6月25日以86岁高龄去世。

主要成就:

泰勒曼处在巴罗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当时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管风琴家,被公认为18世纪中叶的权威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突出主调音乐的特点,注重旋律写作的主调织体,常常抛开精致的对位技法,强调轻盈优美的旋律、明快对称的节奏、简洁平实的伴奏。因此他的作品往往曲调优美流畅,结构清晰明快,作曲技巧和内涵也很多样丰富、并且带有一种幽默练达的人生观。同时,他也是音乐理论的权威和极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长期从事社会音乐教育工作,培养了市民的音乐审美素质。他在那个时代被看作是“前卫”的作曲家,建立了音乐从教堂中独立出来公开演奏的音乐会模式,将教堂音乐搬上了市民阶层的舞台,打破了宗教音乐不能出教堂的禁忌,使歌剧的演出成为现代的剧院舞台以供公众欣赏的形式,使音乐更加贴近民众。

泰勒曼没有拜访名师,甚至没有接受过系统地专业培训,完全靠自学成才,这在音乐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而且他的风格变化多端,初期作品受到法国、意大利的影响较深,后来在配乐、和声等方面,又有和巴赫异曲同工之处;在歌剧方面,他努力倡导法国式的采用按谱长处的咏叹式的朗诵调,使之通行于大歌剧中,成为与轻歌剧题材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泰勒曼以协奏曲的创作而著名,但他的协奏曲使用的主乐器总是与众不同,比如喇叭或者多种不同的维奥尔琴。可能正是因为没有受到什么正规的音乐学习,思维上没有受到束缚。而且经常到各个城市游历,接触不同的音乐风格,结合百家所长,能够在创作上达到不一样的境界。他对各种题材的创作都得心应手,以纯熟的作曲技巧把巴洛克传统的对位法、意大利的歌剧色彩和优雅的法国管弦乐组合起来,保持着巴洛克乐派优雅清新的风度。可以说泰勒曼是以为神剧、歌剧、清唱剧、管弦室内独奏、声乐、器乐、意法德各国风格一手包办的多才多艺的作曲家。

泰勒曼的音乐风格优雅华丽,自然率真,令人愉悦,别具风采。《a小调组曲》有7个乐章,用一种被称为“柔美笛”的次中音竖笛来演奏,全曲情感丰富,变化多端。组曲《汉堡的潮汐》有10个乐章,包含了庞大的序曲和9首舞曲,每一乐章被刻意安排了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和故事作为描写的主题,而序曲令人感觉开阔,气势雄浑,作品的编排通过给不同乐章不同氛围表达主旨,最终形成了统一完整的作品。

泰勒曼的作品丰富,产量惊人,据他自己在1739年做的统计,就有600多首序曲、三重奏、协奏曲?fe51哈普西科德曲与合唱曲,40部歌剧、清唱剧,44部受难乐、12首全套礼拜音乐以及100多部礼仪用曲,还有给婚丧嫁娶用的3000首小曲。这之后的创作数量还没有进行统计,作品总数无法确定,但是他个人的作品数量就超过了同时代音乐家巴赫与亨德尔的总和。18世纪,他在世的时候,其声誉甚至超过巴赫,但其作品的流传广泛程度上比巴赫要稍逊色。他在世时作品很受欢迎,但逝世后长期被人遗忘,作品不再像以前那样被频繁地演奏,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才再次被人发现,作品开始重登舞台和演奏会,并且很多作品开始被录音。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fe50他的乐谱出版的有200多种?fe50研究他的传记与作品的专著多达10余种?fe54他的作品风靡欧美乐坛?fe50成为音乐会中经常上演的曲目。

巴赫:西方音乐之父

国籍:德国

生卒年:1685-1750

全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职业:作曲家、管风琴及羽管键琴家

代表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d小调托卡塔赋格》、《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

生平简介:

1685年,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的一个美丽的小镇——爱森纳赫。巴赫家族是一个人丁兴旺的音乐家族,从16世纪中叶起,家族就开始不断涌现出音乐家,一直到19世纪末,300多年中涌现了数十位技艺高超的音乐家。在图林根州,“巴赫们”甚至曾成为音乐家的代名词。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音乐家。因此,他自幼就耳濡目染,接受音乐的熏陶,得以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成长。巴赫9岁时母亲去世,10岁时父亲去世。他的哥哥约翰·克里斯多夫·巴赫是一名出色的管风琴手,曾经师从当时德国的著名音乐大师巴哈贝尔。在父母离世之后,哥哥就担负起教授巴赫学习音乐知识的重任来。所以,巴哈贝尔和巴赫之间有着颇为深刻的渊源。

少年的巴赫经济拮据,靠奖学金进入了吕讷堡的圣·米歇尔学校学习。1702年他从圣·米歇尔学校毕业。1703年,在阿恩施塔特的教会里,担任风琴师一职,同时也为宫廷创作曲目。从此,巴赫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并很快有了成果。在1704年创作的d小调托卡塔中,他出色地运用了许多减七和弦技法,让音乐的风格似狂风般有力。

1708年,巴赫来到穆尔豪森,担任圣布拉修斯教堂的风琴师。次年,22岁的巴赫与表妹玛利亚·芭芭拉结婚。返回魏玛后,担任安斯达公爵宫廷乐队的风琴师兼小提琴师,一呆就是10年之久,开始了他人生当中的魏玛时期。那个时候,音乐艺人的社会地位很低。虽然此时的巴赫依然身份卑微,但是是作为一名专业的风琴师,他的地位和名声却得到显著提高。巴赫甚至有机会在德累斯与法国演奏家作即兴演奏,一较高下。从这时开始,巴赫就被世人推崇为大师。

1717年,巴赫来到柯登,担任雷奥博亲王的乐长。亲王十分喜好音乐,甚至抽出了国家支出的30%作为经费组建了一支18个人的乐队。才华横溢的巴赫得到了亲王的宠信。巴赫在柯登宫廷服务了6年之久,他的许多名作尤其是器乐方面的创作就是在这个时期写成,如献给勃兰登侯爵的《勃兰登堡协奏曲》。这部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同时也深深流露出高傲华丽的贵族风格。此外,还有1721年的C大调、d小调的管弦乐组曲以及在1722年创作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等。期间,还有《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若干奏鸣曲、创意曲等等。这一时期巴赫的创作,居于广阔的意境,运用了大胆的技术手法。但是,不幸地的是,巴赫1720年在卡尔斯巴德旅行期间,妻子芭芭拉去世。

1723年,38岁的巴赫来到了繁荣的商业城市莱比锡。莱比锡是个自由的地方,在那里巴赫演奏了一曲他自创的教会康塔塔,赢得了莱比锡议员们的好评,从此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另外还兼任着其他三个教会的音乐指导此后27年一直在莱比锡工作,直到逝世。在这期间,巴赫为教堂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有清唱剧、神剧、受难曲及管风琴曲。他为莱比锡教堂创作了5套,近300部供礼拜演奏的宗教康塔塔,著名的《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都在此时写成。为了谋得宫廷作曲家的职位,巴赫还曾写了一部伟大的作品《b小调弥撒》。这部作品虽然是宗教作品,但是它体现出来的音乐精神十分广阔,已经远远超过了宗教的局限。这些作品可以说是巴赫一生中最伟大的声乐作品,此外还有《戈尔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等大量器乐作品。

巴赫与玛利亚·芭芭拉婚后生下了7个孩子。在玛利亚去世后,巴赫又与女歌唱家安娜·玛格达蕾娜结婚,这次婚姻又给巴赫带来13个孩子。在众多的孩子当中,有10人得已长大成人。其中有不少继承父业,从事音乐事业,成为颇具影响力的音乐家。巴赫的次子卡尔·菲力普·巴赫,因为长期地点为德国汉堡,得到“汉堡巴赫”的称号,有人也唤他为“柏林巴赫”;他的第11个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因为长期生活于伦敦,便被人称呼为“伦敦巴赫”,他们在音乐史上都赫赫有名,甚至对后世著名的音乐家海顿、贝多芬等人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巴赫家族在德国音乐史具有颇为传奇的色彩。

巴赫有两套音乐手稿是专门为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玛格达蕾娜所创作的,即《安娜·玛格达蕾娜·巴赫的笔记簿》。这两套手稿分别编定于1722年和1725年。其中第二套规模更大,也更加著名,内容涵盖了巴赫和家人以及当时其他一些著名音乐家创作的大量小步舞曲、序曲、进行曲、咏叹调等等。

主要成就:

巴赫是一名虔诚的新教徒,他的音乐中毫不掩饰地洋溢着对上帝的崇拜,歌颂上帝所创造出来的世界的和谐美满,更倾向于是一种信仰而非情感的表达。在巴赫看来,世间万事万物上帝之手创造的,是来自于上帝的恩赐,沐浴在上帝的光辉下,而音乐所起的作用,就是要对上帝创造的和谐进行歌颂,对上帝的光辉抬头仰望。巴赫认为,音乐就是带领他步入天国,与上帝进行对话的云梯。音乐本身的存在就是来自天堂的奇迹。通过音乐,人们可以通过隐蔽而且更加理性的方式感受到上帝的存在。

那个时代,德国在政治上分崩离析、经济上贫穷落后,文艺领域万马齐喑,黯然无光。因此外来文化,如法兰西、意大利、英吉利的文化,占据了德国文化领域的绝对优势,而自己的民族文化反倒遭受轻视,德国人民普遍产生了卑微的心态。这样的情形之下,人们对上帝的依赖感加强,教堂自然而然地成了人们寄托精神情感的圣地。因此这片宗教的土壤滋生了德国音乐的诞生。巴赫的音乐作品,深沉、内敛、气势宏大而悲壮,充满了对当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通过各种受难曲、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宗教音乐形式表达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更加贴近人的内心世界。巴赫的成名作是他的受难乐。受难乐往往通过表现耶稣的悲剧经历,来反映现实生活中情感,寄托哀思,彰显沉重。因此,也最能代表当时德国人民最为深刻的感情。宗教和上帝也是巴赫的情感寄托,巴赫在受难题材的音乐中营造的宗教氛围,深深结合了当时社会当中的情感和普遍心态。在音乐表达中,生动地刻画了耶稣受难的细节感受,同时又兼具了宏大壮阔的史诗般感受。巴赫的受难乐在莱比锡上演时,如同一部歌剧引起了巨大轰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受难曲已经和巴赫的名字连接到了一起。

巴赫的代表作《马太受难曲》的取材来自于《圣经》中对耶稣受难过程的叙述。整部作品布局宏大,包括78首分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的35首分曲,描述了耶稣被门徒犹大出卖和被捕的过程;第二部分有43首分曲,对耶稣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场景进行了描述。

同类推荐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

    本书介绍了京剧四大名旦,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芳,通过这四大名旦让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京剧的魅力。
  • 名人传记丛书:居里夫人

    名人传记丛书:居里夫人

    名人传记丛书——居里夫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介绍张伯伦将军。张伯伦将军的勇敢精神,尤其是他的宽容精神,无论是对美国内战,还是当今中国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 一个人的环球航海

    一个人的环球航海

    “单人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翟墨自传,以生动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独家披露其成长经历、追梦历程、环球故事和航海日志。他曾是一名被哮喘折磨的儿童,苦苦与疾病斗争寻找自信;他曾是影视圈中成功的广告制作人,与众多明星合作,制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广告片;他曾是艺术圈内的知名画家,在法国、新西兰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
热门推荐
  • Obsolete

    Obsolete

    Thanks to advancing technology and shifting mores, the amount of change we experience in our lifetimes is truly exceptional. Objects and practices that are commonplace can very quickly become outmoded. In this witty and informative collection of short essays, journalist and social commentator Anna Jane Grossman takes a thoughtful look at what everyday apparatuses, ideas, and behaviors are quickly disappearingor else have already left the wkkk.nete contains essays and entries on more than 100 alphabetized fading subjects, including Blind Dates, Mix Tapes, Getting Lost, Porn Magazines, Looking Old, Operators, Camera Film, Hitchhiking, Body Hair, Writing Letters, Basketball Players in Short Shorts, Privacy, Cash, and, yes, Books. This ode to obsolescence also includes 25 quirky pen-and-ink line illustrations to further help us remember exactly what we’re missing.
  •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媒介也在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转型。探索中国媒介的发展趋势亦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部分。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各级领导没有认识到新闻执政的重要性,更没有把新闻执政提到执政能力建设议程上来。新闻执政的意义在于,提高党的执政形象、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 师傅

    师傅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词学通论

    词学通论

    《词学通论》是吴梅先生介绍词学基本知识及词学发展史的专著。作者系统地介绍了词与音乐的关系、词的作法以及历代代表性词人词作,并对唐五代以至清季词学的源流传承和诸大家词作的利病得失做了精当的点评。
  • 云上的日子

    云上的日子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天神本纪之桃花念

    天神本纪之桃花念

    人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可是,我念了你一千年,整整一千年,最后却一切成空。葑冀,你毁了我的思念,碎了我的眷恋,你我之间,都是空。师父,这一次,桃花该尽一尽自己的责任了。葑冀,这一次,我们,真的两清了。桃花,桃花,我什么都不要了,我不要这天,不要这地,不要这魔君之位,我只要你,你回来好吗?恨我不要紧,怨我不要紧,就算你打我骂我,杀了我都可以,让我灰飞烟灭都行,只要你活着,只要,你活着.......
  • 皇朝经世文编

    皇朝经世文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醒名花

    醒名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贵人在什么地方?生命中有哪些贵人?如何才能找到生命中的贵人?《寻找生命中的贵人》系统论述了贵人的种类和作用,结合中外名人依靠贵人取得成功的案例,说明寻找和结交贵人的方法和途径,帮助读者更新自身的成功观念,树立贵人意识,找到自己生命中的贵人,编织一张牢不可破的贵人网络,依靠贵人的力量实现自己的雄心和抱负,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障碍和困难,迅速取得成功,成就事业和人生的辉煌。
  • 魔幻手机四再遇2018

    魔幻手机四再遇2018

    华人牌2060款手机傻妞为您服务:请输入开机密码。公元2060年,手机已经拥有了变为人形,光能充电,时空穿梭,遥控,自卫,重组基因等等先进功能。以西游为背景续写历史保卫战。本书为上本小说《魔幻手机3真爱无悔》后续篇,这是一本写孙悟空的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就是本人抄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