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05100000004

第4章 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2)

所以上述三个海权小邦,虽曾于16至18世纪之间,把整个东南亚(亦多为中国之旧藩属)弄得天翻地覆、海啸山崩,但是他们却始终未敢侵掠中国大陆,因此我大陆上明清两朝自郑和七航(1405-1433)收帆之后,便龟缩神州,睡其呼呼之大觉。对大门之外的西洋海盗,毫无所知,亦未加闻问。如对西班牙所操纵,以华裔海员为基础,独占亚美两洲的太平洋直达航运250年之“马尼拉邮船”(Manila Galleon,1565-1815),我国官书竟无片纸记录,酣睡之沉,亦可惊矣!

我国明清两代朝野,黄粱一梦400年(1433-1839),迨鸦片成患,西来毒贩欺人,一觉醒来,已景物全非矣!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毒枭”

若论欧西各国东向扩张之先后,英国实在出道甚晚。但是英国却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全面、最耐久,最能因时制宜、随机应变、不拘一格、花样繁多而后来居上的帝国主义。事实上,一部晚清中国外交史,便是一部“中英外交史”。俄、法、日附庸而已,美国则英之尾闾也。

英人做有计划之东侵盖始于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East India Company,England)之创立。该公司为一私营之商业组织。然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所特有的和衷合作、窝里不反的民族精神,竟能使该公司拥有政治权力与英国之国家武力相配合,全面向外扩张。其第一目标盖为印度之“蒙古王朝”(Mogul Empire,或译蒙兀儿王朝、莫卧儿王朝)也。蒙古王朝斯时已弱点毕露,治下诸侯林立,内讧不已,乃予英国之东印度公司以可乘之机。其时入侵印度除已式微之葡萄牙人之外,原有英法二强。然两雄相争,法人终非敌手。笔者今犹忆及数十年前在大陆上初中时,老师教世界历史课,曾大谈“英国小将克乃武(Robert Clive)大败法国老帅杜普雷(Dupleix)”之历史故事,有声有色,至今不忘。杜普雷于1757年被克乃武逐出印度。印度乃为英国所独吞,一吞200年,至二次大战后始恢复独立。

英人东侵之第二主要目标厥为中国。然其时正值我国乾隆盛世。中央权力方浓,沿海诸省亦无懈可击。中英交往乃限于国际之贸易。唯英国此时尚处于工业革命前期,钟表、呢绒等少数制造品之外,无太多商品足资供应,而我国之丝、茶、瓷器则可无限外销。因此中英贸易初期,英方“逆差”殊甚,全凭金银硬币以为挹注。

不幸我国之“顺差”贸易,不数稔便迅速逆转。至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东印度公司取得鸦片专卖权(monopoly)之后,我国顺差瞬即变为逆差,以致一泻如注,不可收拾。

鸦片原产于南洋、印度、波斯、土耳其等地,而以印度为最佳最夥。明季列为藩属“贡品”。盖鸦片原为极有效之药物也。清初南方沿海始见“竹管啖烟”之陋习,盖亦传自海外,鸦片遂成为毒品矣。

顺康之间(1644-1722)满族入主未久,朝气蓬勃;而中土于大乱之后,人口大减,物阜民殷。政府亦能下级服从上级,全国服从北京,朝廷政令颇能一竿到底。烟毒初现,政府即申严禁之令,故亦不足为大患。不期嘉道之际(1796-1850),清朝之盛世已邈,衰竭之周期将届。朝政不纲,地方官吏之贪污腐化尤不可遏,鸦片禁令乃渐成具文。

其尤不可抗拒者,则为大英帝国挟其吞噬印度之余威,官商一体,扬帆东来,载其印度之高级鸦片,在我沿海做武装走私。其囤集走私鸦片之趸船,有时竟泊于广州城郊之黄埔!“滥用暴力,追求暴利”莫此为甚。年前笔者游黄埔,导游者告诉我:“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黄埔军官学校‘之故址也。”我也告诉他:“比军校更早一百年,此亦英国人走私贩毒,鸦片堆栈之故址也。”导游愕然。

近年来曾有中西历史学家,坚持“鸦片战争非为鸦片而战”之学说。他们认为“鸦片”只是一种商品,由英商运抵南中国外海伶仃洋中之小岛。其销行中国内地则全由中国本身极有效率之走私商人接运之,非英人之责任也。此一学说,真是历史学界的奇谈怪论。

笔者定居纽约市40余年,对本市贩毒掌故可说了如指掌。所知个体毒贩,大至亿万富翁之毒枭,小至当街兜售“白面”之八九岁儿童,可说“阅人多矣”。以美国今日缉毒机关之有效,科学方法之新颖——偶读其官方缉毒报告,直如科幻小说,然终不能禁。驯至每况愈下,全世界之最大都市,今竟为毒犯所征服。目前联邦政府于国内束手无策之情况下,只有乞助于友邦,冀图直捣“金三角”之老巢,亦未见有若何效果。噫嘻呼,缉毒之难,岂踞坐皮椅,于象牙之塔内放言高论的教授先生,所能知其万一?!

区区读史之余,每做遐想:设有超级帝国主义,以激光炮、原子弹诸武器为后盾,强运千吨今日最精纯之“中国白粉”(China White),泊舟于纽约港内之“艾丽丝小岛”(Ellis Island)以供应市内之大小毒贩,则伟大之纽约市将成何世界?美国又成何国家?华府白宫对此超级毒枭之反应又何如哉?此不正是当年道光爷陛下的中国吗?!

明乎此,吾人当知19世纪之英国便是人类历史上,若是之空前绝后的最大毒枭也!明乎此,则鸦片商品论者,也就很难自圆其说了。

“鸦片战争”与“茶叶战争”

有的学者可能还要辩论说:鸦片之为害一事也。鸦片之沦为中英战争之导火线,则又另一事也。以逊清政府当年之颟顸愚昧(ignorance)、闭关自守(seclusion)、反商(anti-commercialism)、排外(anti-foreignism),纵无鸦片,则其他任何一“片”——麦片、米片、溺片(尿片)——亦均可为“麦片战争”……“溺片战争”之导火线,岂独鸦片已也?中英之战势在必发,非鸦片之过也。

此言实昧于历史事实之又一胡说。

有关“鸦片战争”(1839-1842)之中西史籍无虑数百种。今日史家对战争之经过,盖均已耳熟能详,不须争辩。拙作限于篇幅,亦无法重叙史实。然该次战争之基本性质,有待研讨之处则正多也。

须知“鸦片”为当年中英战争中,英方无可代替之“商品”也——其获利之丰(读者试看今日之毒贩便知),天下无双;其有助于当年英国国库之收入(national revenue),亦不可或缺;其有助于英伦之繁荣、“国民所得”之增长,与夫绅士淑女生活水准之提高,也出乎想象——试看伦敦、香港等地19世纪所建,今日仍巍然兀立之高楼大厦,有几座与鸦片无关?(君知否?这类建筑,纽约与波斯顿,间亦有之。英人垄断了印度高等鸦片;波斯、土耳其产之次等货,美商营之也。)

总之,“鸦片贸易”(opium trade)为当年英伦朝野,国脉民命,生计攸关,不可或缺之国际贸易。女皇与国会,均不惜为之一战。可是英国国会档案不昭示乎,英国议员之反对战争者,岂非所在多有?此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小史之见也。英国与美国一样,毕竟是个有言论自由的民主国家嘛!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国会之内还不是有人反对对日宣战!

所以我们敢断言:“鸦片战争中英双方皆为鸦片而战也。”否则它就不叫“鸦片战争”了。1776年开始的“美国独立战争”,是由中国的乌龙茶叶引起的。该战争非为茶叶而战,因此它就不叫“茶叶战争”了。

然则19世纪中叶中英之战是否像一些中外史家所述,不论“鸦片”“溺片”都“非战不可”呢?

答曰:唯唯否否。何也?曰:若无林文忠公“入即正法,船货归官”的铁腕政策,则“鸦片战争”便不会爆发!盖清廷至此,禁烟已百余年。然鸦片之祸,愈禁愈炽;鸦片贸易愈禁愈大。“鸦片战争”原为鸦片而战嘛!如鸦片之禁令始终只是一纸具文,则英国又何必发动什么鸦片战争呢?无奈鸦片之祸,至道光中叶已至不可收拾之程度。世界上任何有自主权的国家,为着一己生存,都非禁不可。

吾人今日如试一重读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奏《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一折的原文,则知正当进出口商人经营所获,“较之鸦片之利,不敌数十分之一。故夷人之着意,不在彼而在此”。又说到罚轻瘾重,吸毒者“刻不可缓……查旧例:吸食鸦片者,罪仅枷杖。其不指出兴贩者,罪杖一百,徒三年。然皆系活罪。断瘾之苦,甚于枷杖与徒。故甘犯明刑,不肯断绝。若罪以死论,是临刑之惨急,更苦于断瘾之苟延。臣知其情愿绝瘾而死于家,必不愿受刑而死于市……”(见黄著《黄少司寇奏疏》)。这种叙述之真切,以今日纽约毒祸与之相印证,都是符契相合的。至于那禁烟名句说,烟如不禁,则将来“不唯无可筹之饷,亦且无可用之兵”。中国如衰败到那步田地,则“鸦片战争”就没有“非打不可”之必要了。这一个境界却正是英国这个大毒枭,在鸦片战前所企盼的中国啊!出乎他们意料的则是道光皇帝竟然派出一个有为有守、敢作敢为的林则徐。林某既然真的要禁起烟来,真的means business ,则这场战争才真的就“非打不可”了。一战四年,中国大败亏输,落得个“五口通商”“割让香港”的结果,在本篇正文中,就不必细述了。

“鸦片战争”之战与不战之权,操之于大英帝国的首相与国会。林钦差被动应变而已。他如要认真地禁烟,不管贵钦差是林则徐、张则徐,都要挨打了。是耶?非耶?

从“印度第二”到经济第一

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鸦片战争”,1839-1842),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第二次鸦片战争”,亦名“英法联军”之役,1856-1860;“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史家也称之为“拳乱”“义和拳”,扶清灭洋之乱也)。

前段已言之,英国是当今世界上最能随机应变、十项全能的帝国主义,所以它对我们所打的三次战争的性质和方式也大有不同。

曾两任英国首相(1868,1874-1880)的迪斯瑞理伯爵(Earl Benjamin Disraeli,1804-1881)曾有名言曰:“大英帝国无永恒敌人,亦无永恒朋友,却有永恒利益。”所以上述三次侵华之战,虽方式不同、性质各异,其为大英帝国的“永恒利益”而战则一也。

概括地说来,中英鸦片之战,英国的目标和方式都是以它侵入印度的历史为模式的。远在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王乔治三世遣马戛尔尼伯爵(Earl George Macartney,1737-1806)使华时,彼即深知清军火器之落后,在军事上非英国之敌手。鸦片战前,英人非但洞悉清军之不足敌,而清政之窳劣,尤为英方所睥睨。因此纵鸦片一项之入侵,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把中国变成“印度第二”。西方老辈汉学家阅拙作或将诬为过甚其辞。其实英人之臣服印度又岂有若何通盘计划哉?若辈只是乘势入侵,得寸进尺,终于造成既成事实罢了。其侵华也亦然。鸦片战后,则司马昭之心亦为其血浓于水的白种伙伴所共识。

《中美望厦条约》(1844)缔结之后,第一任美国驻华公使义华业(Commissioner Alexander H.Everett)于1846年10月抵广州履新,目击英人在华之不择手段对中国主权恣意侵越,便认为英人有计划要把中国变成“第二印度”而忧心忡忡。义氏并专书呈报美国国务卿及总统,吁请华府联合欧洲其他列强尤其是法俄二国,加以制止。(义华业呈美国务院之报告原件现存美国国家档案局。于1847年4月10日,发于澳门。)其后历任美使所见皆然,唯一例外则为第五任美使伯驾(Peter Parker,1804-1889)。

伯驾原为美国传教士,鸦片战前即与鸦片贩有亲密往还。战后为急求深入内地自由传教,而支持英国之积极侵华政策。迨伯驾以六任美使馆代办而升为第五任公使时,竟吁请华府“占领台湾”,始为布肯南总统(James Buchanan)所撤职。

但是英国毕竟是个有修养的帝国主义。鸦片战后不久英政府便深知独吞中国之不易。盖中国为一高度中央集权之统一大帝国,颇难分而治之如英人之御印度也。再者,鸦片战后俄、法、美诸强亦接踵而至,对弱大中国群起而蚕食之,各分一杯羹固为势所必至,而一强鲸吞则为时已晚矣。因此在“太平军”金田起义(1851)之后,英国对华政策乃有极显著之改变。

在此期间,英人已不再做印度模式之企图。而改采联合法美两国以武力胁迫清政府在不平等条约之下,做沿海与内陆之全面开放。斯时法美诸强虽亦尾随英人插足东亚大陆,然其经济力量与英商相比则微乎其微。英政府如能策动列强共逼清廷做全面开放,则实收其利者,仍只是大英帝国一国而已。英国之此项邀请,美政府因疑其动机,不愿加入,而法国则欣然入彀,此即为英法联军于1860年攻陷北京之全盘经纬。

同类推荐
  •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

    本书是响应习近平号召牢记历史的教训,中纪委推介的“2015新年第一书”,王岐山最新推荐!《中国新闻出版报》优秀畅销书榜总榜第一名!美国普利策奖获得者的传世经典,浓缩对历史经验教训的独特见解!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历史的教训》浓缩了11卷《世界文明史》的精华,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出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宗教活动、社会主义、政府、战争、道德、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们的巨大精神遗产。 这些精神遗产给改革中的国人以启迪与警鉴,使其更加智慧地面对当下和未来。
  • 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

    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

    南宋初的孔氏南渡无论在孔氏家族史还是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在近900年的历史中,孔氏南宗不仅在孔氏家族中具有特殊地位,而且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之中,孔氏南宗文化逐渐衍化为浙西南地方文化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本书在考察浙西南地区生活世界及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着重就孔氏南宗的符号特征与文化意义、政治思想与政治活动、教育思想与文化教育活动以及宗族文化与宗族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深入探讨了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文化演变的互动关系。从而揭示了孔氏南宗的精神内涵及文化价值。
  • 元代:武功第一

    元代:武功第一

    《元代——武功第一》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西汉逗比大事件

    西汉逗比大事件

    耍帅,搞机,宫斗,你觉得够不够味?不够?装傻,腹黑,背锅,小白脸,算命先生,还不够?误会了!!这不是宫斗剧,这也不是权力游戏,这是地地道道的历史!刘邦,项羽,韩信·····英雄的年代!文帝,武帝,宣帝·····伟大的君王!卫青,李广,霍去病·····开疆拓土的勇士!昭君,细君,刘解忧·····胡琴哀怨的美人!在那个上厕所用土坷垃的年代,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可悲可叹的故事!权力,金钱,美女,理想,爱情,阴谋,背叛,英雄,无数人点亮这个时代,无数事情被岁月掩埋,这个是一个大时代!如果您还不信,就让我带您一起,穿越千年,走进那个充满逗比的西汉大时代!
  • 带着系统修历史

    带着系统修历史

    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些让人遗憾的事情发生,系统在手,且待我徐徐改之……
热门推荐
  • 韩城暖恋

    韩城暖恋

    十八岁那年,她随着母亲改嫁跃入豪门,与他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他是继父唯一的儿子,是未来韩氏企业的继承人,拥有着令女人尖叫的相貌,令男人眼红的身家。在他的眼底里,她是继母的拖油瓶,不仅占据了他的豪宅,还会分割他的财产,他对于她的厌恶,从她跨入韩家大门的那一刻开始,与日俱增,变本加厉。面对他的无情与嘲讽,她看向了一边彬彬有礼的男人。端坐在真皮沙发上的男子,如同国画中晕染开来的山水,清雅淡定。一样的笑意融融,唇角、眼角,都带着诱惑,似乎告诉她,嫁给他,真的会幸福。只是在不经意的一瞥间,她知道这个男人高深莫测,看似有情,却不动情。
  • 甜妻嫁到:总裁大人碰个瓷

    甜妻嫁到:总裁大人碰个瓷

    一夜缠绵,她成了帝都第一少的小情人。说好的只谈钱不谈感情,她负责暖床,他负责给钱,怎么这第一大少处处违背约定?什么?还不准她跟其他男人聊天约会?这少爷未免太霸道,不行,她要逃跑。某少冷哼,想跑?能从他的床上走下去再说!
  • 吞噬仙道

    吞噬仙道

    陈盘,作为最底层的蚁民,将如何攀上仙界巅峰?!天道不在恒宇,强大的体魄才能睥睨天下!身体隐藏最霸道的的奥秘,尽在吞噬仙道!神马盖世功法,神马圣器仙珍,神马丹药阵法都是浮云。
  • 逆天成凤:神帝,别过来

    逆天成凤:神帝,别过来

    堂堂仙药谷大小姐一朝穿越,成了上官家族的耻辱之名?天生废材,毫无灵力?上官雪儿微眯着眸一勾手:来,姐教你怎么玩游戏。一朝觉醒,惊艳天下,身怀至宝,丹药灵符信手拈来,谁敢惹她,揍得他满地找牙!他,风华绝代,杀伐果断,所到之处万物惶恐,唯独对她失了心迷了魂,只想宠她上天!
  • 伊苏之恋之总裁快走开

    伊苏之恋之总裁快走开

    苏韵熙表示,小时候的她,只想普通地找一个她爱的人,开着普通的车,住着普通的房子,生个普通的孩子,过上普通的生活。。。若干年后,伊浩轩开着价值上亿的豪车,搂过苏韵熙:“老婆,辛苦了~咱女儿又得了个什么国际舞蹈比赛的奖,要咱们去参加颁奖典礼。对了,还有咱儿子上次不是得了个国际奥数奖吗?放奖杯的房间没位置了,要咱们在去接他的路上顺便买张桌子。颁奖典礼是在晚上八点,现在才四点,我们可以先去买菜,吃完晚饭后再去。嗯……亲爱的老婆,看在我今天表现那么好的份上,今天咱不生气了好吗,是我错了,我不该在办公室色心大起…
  • 立斋闲录

    立斋闲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褚氏遗书

    褚氏遗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光之翼

    光之翼

    数学之美在于公正,对是对,错是错,只要计算精准,结果单一,不模糊,不暧昧,明明白白,不像语言,具有很强欺骗性,矫情得很。小学时,但凡语文课,无论老师说课文如何精彩,还是难以遏制昏昏欲睡。一到数学课,又比谁都精神,讲加法时,已经预习到乘法,等轮到乘法,早将除法自学完成。我是班里第一个熟背九九乘法表的孩子,老师很高兴,在大家面前狠夸,男孩也不如于潇潇聪明,巾帼不让须眉。当时没有听懂数学老师的后半句。之所以想起这句无聊褒奖,是因为,将近二十年后,忽又听见一次。
  • 魔能国度

    魔能国度

    一个小人物的异世旅途,如果世界没有碾碎我们的坚持,就让我们用这世界的一切,打碎一切枷锁,走向生命的自由!生命洪流滚滚,或上或下,不管在哪个世界,送给最有坚持的人,都将是一份成功的希望。
  • 佰日妖

    佰日妖

    醒之时分,诅咒应灵。界内执念,扭曲成神。百日为妖,不慎则魔。支离破碎,还吾人身。喵曰:心生三果,魂飞魄散半妖是非人! ps: 《佰日妖》 欢喜真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庙前老牛吃嫩草,溪边和尚勤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