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间小会议室放着一些奖牌,看上边的文字,应该是这家公司做过的获奖的案子。正当我琢磨着是什么样的案子获奖时,会议室的门打开了。
“你好,我是罗小亭!”一个梳着酒红色短发、眼睛会笑的女人进入了房间。
“您好,我是贾玮,是来应聘贵公司的实习生的。”我站着略显紧张地说。
小亭姐先示意我坐下,然后笑着说:“你的简历我看了,群面的表现也很突出,所以,今天就让HR帮我约了你的时间,想和你具体聊聊,看你是否喜欢来我的组做实习生。”小亭姐顿了顿,接着说:“你对什么行业比较感兴趣?”
“对时尚、快消比较感兴趣,嗯,其实只要不是IT类的,我都很感兴趣。IT行业太枯燥啦。”我想都没想,就率真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了出来。
小亭姐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你知道我是带哪个组的吗?”
我一脸茫然地摇摇头。
“我是IT组的,主要负责打印机的公关宣传。”说到这儿,小亭姐没有继续往下说,而是乐呵呵地看着我,见我有些尴尬,继续说道,“不过你别担心,IT也不是你想的那么枯燥,像我手下的打印机分很多种类,其中就有面向时尚人群的照片打印机。”
听到这儿,我快速地在脑中想了一下,既然我从不关注IT行业,对IT行业也一窍不通,那也就是说,这个行业是我能够学到最多东西的行业。选择一个自己喜欢并且熟悉的行业固然好,但最初的职场起步阶段,重中之重,还是应该以学到最多东西为主吧。
“我对IT行业不感兴趣,很有可能是我不熟悉的缘故,就像很多看似很美好的事物,真正接触后发现也未必精彩,反而让人失望。既然我对IT行业没有任何美好的幻想,那我想我每天得到的都应该是惊喜,我愿意去学习、了解和热爱它。”
听我说完这段话,小亭姐点了点头,又和我聊了具体业务上的细节。虽然我听得云里雾里,并不十分理解,但还是表现出自己对这个岗位的热情。最后,小亭姐说:“谢谢你来面试,我会很快让HR通知你面试结果。”
公关界全年无休的“7——11”
二面结束后,我还没来得及总结经验教训就接到了录用通知的电话,让我下周一开始正式在H公关罗小亭组做一名实习生。是的,经过两次面试后,我被录用了!
去H公关实习的第一天路上,我感觉身体内每个细胞都异常活跃,脑子里幻想着实习的美好场景。
“从此,我也是出入高级写字楼的白领啦,而且从事的还是女生很向往的公关行业!”我心里越想越开心,为了抑制太过兴奋的心情,我特意在嘴里喷上了薄荷味的液体口香糖,让自己冷静下来。
来到公司后,我先去HR部门办理了实习生入职手续,然后下楼来到罗小亭组所在的14层。小亭姐看到我后,热情地招呼我进了大会议室,大约有20多个人坐在里面。
“这是我新招来的实习生贾玮,Amanda(我的英文名),思维很活跃,英文也不错,以后将在Daniel组实习,大家欢迎。”
伴随大家的掌声,我一时间不知怎么好,连忙鞠躬说:“请大家多多关照!”结果,惹来大家的一阵笑声。
落座后才发现,原来罗小亭组在开每个月的总结会议,每个小组的负责人在用PPT汇报当月自己组做的案子。他们时而总结案子的效果,时而分享案子的经验。而此时的我,埋头苦记,奋笔疾书,觉得什么都是收获,不管自己听得懂还是听不懂。
会议结束后,Daniel组的成员们带我去吃了丰盛的午餐,算是欢迎宴。之后,正式的工作就开始了……
Daniel是个三十多岁、很绅士的男人,说话轻声细语。“来,Amanda,这是我们这几个季度写的新闻稿,你先看看,大概一个小时后,咱俩去会议室,我给你具体介绍一下我们组的情况和新闻稿的撰写方法。”
入职初期遇到Daniel这样的领导算是我的幸运之一,他平和的处事风格,让紧张的我顿时松弛了不少。
之后的整个下午,Daniel都在对我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看着我认真地点头、记笔记、发问,他耐心地说:“没关系,别急,刚开始都是觉得陌生,慢慢你熟悉了就好了。我们给你时间去学习。”
这句“我们给你时间去学习”让我特别感动,也正因此,从入职的第一天我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看见什么活儿都想参与其中,动不动就跑到Daniel的工位上,最常说的就是:“Daniel组长,你给我点儿活儿吧,我能干!”
每次说完,周围的同事都笑起来,Daniel也无奈地说:“别急哈,我们现在是季度末,在结账,给客户交报告,活儿不是很多。你留着劲儿,下个季度肯定让你参与。以后啊,你想像现在这么清闲都不可能啦,有的是你忙的时候。”
Daniel真没有骗我,公关这个行业,“忙”实在太容易,反而“闲”是有些求之不得的。几天后,在我把能看的资料基本都看全后,忙碌的公关生活正式开始了。
写新闻稿、发新闻稿、和媒体聊选题等是我那时候最常做的工作。每次写完新闻稿,我都很忐忑地发送给领导审核,很怕自己写得不好。
不是公关系科班出身、也没有任何公关从业经验的我,一开始并不得要领,自然写得不符合要求,好在我的直属领导Gina是个“老师型”的领导,而我又是个特别好学的“学生型”下属。
Gina每次收到我写的新闻稿后,都会对我讲问题出在哪里。她并不会直接告诉我该怎么修改,更多的时候是让我自己独立去思考。所以,那时我写一篇新闻稿从开始撰写到成文,大概得修改四五次,历经一周之久。而每次修改的稿件我都收藏起来,和上一次的稿件进行对比,感觉大有收获。
和媒体打交道是公关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当Gina把一张媒体清单发给我时,面对满是媒体名称和媒体联系人的表格,我异常兴奋。
“《瑞丽》,我可以和《瑞丽》的联系人通话啊!《北京晚报》,我居然可以联系到《北京晚报》的记者。”这些都是那时我天真烂漫的想法。
可问题是,阅读媒体是一种享受,让媒体刊登你的新闻稿可就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了。
经常是发给媒体的稿子没有回复,打电话给媒体追稿却把人家追得很不耐烦。记得有一次,我打电话给一位媒体大哥,问一篇稿件是否收到。媒体大哥说:“收到了!”
“那您看,方便刊发一下吗?”我和声细语地问。
“这稿子写得太屎,登不了!”大哥利落地回答。
“太……屎?”我有点儿懵,但很快就反应过来,接着说,“嗯,这篇文章恐怕确实有些不符合您这边刊登的要求。您看这样好不好,我修改一下再发给您,麻烦您有空的时候再看看,好吗?”
挂下媒体大哥的电话,我有些委屈,这篇稿子并不是我写的,我只管发给媒体和追稿,被人那样讲确实有失面子。
既然失了面子,那就自己找回来吧。马上,我就开始浏览刚刚的那家媒体,揣摩起他们的行文风格。我发现,他们的语言很平实,甚至有些朴素,强调的是把事情说明白。
当晚,依照这家媒体的风格,我改写了这篇新闻稿,去掉了华丽的修饰词语,确保应该宣传的新闻点没有遗漏后,拿给Gina确认。
她很是好奇,为什么别人写的稿件我要自己再改写一遍。而我也没有告诉她事情的来龙去脉,只是得到她的确认后再次发给了那位媒体大哥。
第二天,这位对事不对人的媒体大哥在他们的媒体上刊登了这篇新闻稿。
就这样,忙忙碌碌中,大三的暑假结束了。组内的负责人询问起我以后是否能保证每周至少三天的出勤率。
其实,我早在上大三的时候,就把大四的所有课程全部修完了,为的就是留出整块时间去实习。只是,对语言很感兴趣的我,那时候又辅修了日语双学位,需要在周六和周日两天从早上八点一直上课到下午六点。如果每周连续五天在H公关实习,也就意味着,我将没有休息日。
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做个“公关界全年无休的‘7-11’”,承诺可以每周五天按时上班,但没有说周六日也不休息。
之所以这样做,我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每周断断续续地上班,领导们很难放心把核心的工作交给我,他们会担心该执行工作的时候我是否在岗。而保证出勤率之后,至少他们不会担心该执行的时候没有人手,自然整个项目也就会让我参与其中,而我也就将更快、更多地学到东西。
受累和快速成长之间,我永远选择后者!
我,看好你!
实习一个多月后,“工作蜜月期”正式结束。越来越多的工作,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犯错,成为那时候我工作的最大特点。
“Amanda,你的新闻稿怎么又有错别字?”
“你这个报告做得不好,没有强调出我们的优势!”
“Amanda,你居然把配图搞错了!这篇文章该是这个配图吗?”
……
每周没有休息时间,一味埋头苦干的我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不断接受新的工作,不断犯着新的错误,不断听着新的批评。
在这种恶性循环下,终于有一天,一个让我“永生难忘”的错误发生了。
那天,Daniel、Gina带我去陪客户选场地。客户,对于公关从业人员来说就是付费的甲方,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所以,“见客户”对于那时的我来说绝对是一件大事,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对我的一种肯定,因为只有长期服务于该客户的工作人员才会有必要被客户所认识,短期实习生是不会被介绍给客户的。
见客户之前,Daniel和Gina嘱咐我说话要得体,体现专业精神,记好客户的要求。我也暗自下决心,第一次在客户面前亮相一定不能丢脸,要显示出自己的优势。
下午两点,我们准时在目的地与客户相见。这位客户名叫吴琼,是一位优雅的女士,见到我们便热情地打招呼。
“吴琼您好,这是我们组新来的同事,叫Amanda,贾玮。”Gina这样介绍我倒是让我很欢喜,她并没有说我只是一名实习生,而是以“同事”来称呼我,说我是他们中的一员。当我还沉浸在Gina介绍的喜悦中时,吴琼已经笑着对我说:“你好啊,Amanda,欢迎你加入我们这个团队。”
“吴琼阿姨好!我一定好好为您的产品服务!”是的,你没有看错,我当时脱口而出的就是“阿姨”这个称谓,更关键的是,叫完后,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句话一说出口,Gina赶紧打圆场:“我们这个小Amanda啊就是长不大,在公司就叫Daniel叔叔,你看,出来还这样。”她边笑着边略带无奈地瞟了我一眼。
回公司后,我立刻被Gina和Daniel带进了会议室。
“你怎么可以管客户叫阿姨呢?”Gina语气急促地问我。
“阿姨不是显得对人更尊重吗?我们不是应该尊重客户吗?”我一脸无辜地回答。
“那也不能叫人家阿姨啊!首先,客户和我们之间是工作关系,你听过谁在工作场所管别人叫阿姨的?其次,人家的岁数不比我们大多少,你这么叫合适吗?”Gina一说完,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刚刚做的确有不妥。
“你啊,什么时候才能不把自己当个孩子,而是真正当自己是个工作了的人呢?”Daniel语重心长地说。
是啊,虽然那时我每天都在努力地工作,但在心理上,我并没有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工作了的大人”,或者说,并没有把自己当作是“正式员工中的一员”,充其量只是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为最优秀、最努力、最拼的实习生而已。
每个实习生去公司实习,如果工作顺利,最希望的就是自己可以转正、留下,毕业后继续从事这份工作。
见完客户的那天晚上,我在自己房间里想了很多:如果我仅仅把自己当作一个“实习生”,那么,我就会永远只是一个实习生;如果我把自己当作一个正式员工,那么,有一天,我就会在H公关转正,成为名符其实的公关人!
从那时起,我明白“是否能够转正”这样的问题不该问别人,问自己就好,自己就会有答案。
隔天上班前,我站在镜子前,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我知道你犯了很多错误,也知道很多人并不看好你,但是有一个人永远看好你——我,看好你!”然后,看着灿烂的笑容定格在镜中,我转身迈开大步,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刚到公司,我就把昨晚在家准备好的word文档复制到邮件里,发给了Daniel和Gina。里面的内容是我对昨天幼稚行为的反思,对客户的道歉以及今后的自我期许。
邮件中最后一句我写道:“每一个犯了错的人,不该立刻掩埋掉他的错误,而是应该回头狠狠地看看到底自己是怎样犯错的,然后再狠狠地记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我这封邮件的目的。”
当然,这件事并没有产生什么特别严重的后果,客户对此也没有挂在心上,只是后来的几年中,偶尔吴琼和我开起玩笑时还会提及“你当年叫我阿姨”这件事。
但确实是从这件事起,我开始边“狠狠地直视自己的错误”,边“狠狠地看好自己”,这个习惯陪我走过了很多年,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