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2800000012

第12章 御膳房(2)

不管是“正餐”还是“小吃”,每个菜都是精品,值得大写特写。只是花样实在太多,一般人难以记清楚,所以我就不再多说了。我们中国人在吃的问题上有很深、很广的研究,单独出本书恐怕都不为过,这里篇幅有限,只能简单介绍一下。

太后非常喜欢吃的一道菜是清炖肥鸭。做的时候先要去掉鸭毛和内脏,洗干净之后放上一些作料,用一个瓷罐子装起来。这还不算完,还要准备一个坩埚,倒进半锅清水,把那个瓷罐子放在里面,最后用锅盖盖严实,放在文火上蒸着,三天之后才能出锅。到那时候,整个鸭子都酥透了,只用筷子就能毫不费力地夹开,大饱口福。鸭皮是皇太后最爱吃的,它是这道菜的精华,最好吃的地方。

除了清炖肥鸭,太后餐桌上常见的最讨她喜欢的菜肴还有下面几种。

最合乎太后口味的是熏炙一类,比如烤鸭、烧乳猪、熏鸡、煨羊腿等,这些在太后的餐桌上几乎从来没有间断过。不过,这些东西在普通百姓的酒宴上或寻常的酒馆里都能看到,也没什么稀奇的。区别只在于烹调的方法,宫里面毕竟要讲究得多。

太后曾经说过,她年轻的时候,最喜欢吃的菜就是烧猪肉皮。做这道菜的时候,要先将带皮的猪肉切成小方块,之后用猪油煎,一直煎到肉上的皮非常脆才行。这道菜不仅好吃,名字也动听,北方人都管它叫“响铃”,大概是因为吃它的时候能脆到发出声音来吧。如此说来,“响铃”做得越松脆越好。

不过,上了年纪的人牙口不大好,吃“响铃”恐怕不适合。所以,晚年的太后只好放弃“响铃”,偏爱别的食物,樱桃肉就是其中一种。做这道菜的时候,先得将上好的猪肉切成小块,再加上调料,这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就要加樱桃了。樱桃最好是新鲜的,如果季节不对,没有新鲜的,也不用担心。宫里随时都有已经蜜饯过或经过其他处理的樱桃,只要拿来用温水泡一泡,就会像新鲜的樱桃那样娇艳欲滴了。把切好的肉块和樱桃用一个白瓷罐装好,清水浸泡,放在文火上煨十多个小时就可以了。那时候,肉已经酥透,樱桃的香味同肉味融到一起,令人垂涎欲滴。汤的味道要比肉还要好上几倍!

至于蔬菜,太后最喜欢吃的是豌豆。宫里头的豌豆一定要保证非常鲜嫩,那样不光吃到嘴里感觉爽口,就是看着也令人心动。白色瓷碗盛着嫩嫩的豌豆,看上去如同一粒粒翠玉珠子,实在是赏心悦目。

萝卜本来不被宫里人看好,认为这种蔬菜登不上大雅之堂,所以御膳房里面没有萝卜的一席之地。在宫里人看来,萝卜是一种低贱的蔬菜,只有普通百姓才会吃,甚至有时还会用它喂养牲畜,这样的蔬菜如果弄到宫里来,简直是对太后不恭。不过,后来太后自己想起来了,准备尝尝鲜,御膳房这才敢去准备。

厨夫们聪明得很,不仅想办法把萝卜本身的气味去掉了,还将它同火腿汤或鸡鸭汤混在一起,味道绝非一般的好。

除去上面说的两种蔬菜外,太后还喜欢吃鲜嫩的竹笋和非常细的姜芽,无论是“正餐”还是“小吃”,哪顿饭都少不了它们。

我们中国的菌类,大概有七八十种之多吧,蒙古那里出产的应该是最好的,不仅比别处的大,味道也很鲜美。太后非常喜欢吃这类东西,不管是什么样的菜肴,只要可以往里放香菇或蘑菇,就一定少不了。

我不大喜欢菌类的菜。在我看来,山东的胶菜才是少见的美味。它的叶子几乎全是白色,嫩嫩的、甜甜的,让我总也吃不够。

在中国,有名的菜多得数不清,胶菜只是其中很平常的一种,最名贵的蔬菜应该是四川的特产。银耳就是其中之一,价格总是居高不下,一二十两银子,只能买来很小的一盒。

据说,银耳是在老松树上寄生的植物,由于非常难找,就显得极为珍贵,价格总是特别高。对于普通人,甚至包括官员们,即使愿意花上很多钱,也未必能买到最好的银耳,因为最好的银耳都拿去孝敬太后了。四川的官员们为了讨好太后,专门雇了一批人,一门心思地搜罗最好的银耳。

银耳一般都是烘干晒透之后才运走,运输的过程中还要把它们装到盒子里。这也是有讲究的,不同等级的银耳要装在不同级别的盒子中。这些盒子都是锦盒,最好的锦盒要好几两银子一个,至于里面银耳的价钱,就不难推想了。

尽管银耳很名贵,味道却很难恭维,那是说不清楚的一种味道,不咸不甜,更谈不上独特。因此,它一般都是同鸡汁或别的什么汤一起煮的。

同银耳比起来,更让人觉得稀罕的就应该是猴头了。它也产自四川,大小同网球差不多,基本上都运到宫里孝敬太后。同样也是用锦盒装着献进宫里,一般是两个猴头装在一起。同装银耳的锦盒比起来,猴头的盒子更为精致、华贵,就连里面的衬布都是非常好的黄绸。

猴头入菜的方法很多,蒸、炒或同肉食混在一起吃都可以,整个弄熟后切成片吃也都没有问题。不过要论味道,把它和羊肉炖在一起味道最好;另外,如果用它来做汤,比鸡汤还要更胜一筹。

还有一种菜现在已经难得一见了,由于它细得像头发,所以当时人们都叫它“发菜”。实际上,发菜也是菌类的一种,而且同样出产于四川。尽管金贵,可同银耳一样,味道并没有什么出色之处,只能同猪肉一起炒着吃。

至于海产品,鱼翅、鱼唇、鱼肚、海参等,是宫里头常用的,吃法与外头没有太大差别,这里就不多说了。

同普通的牛羊鸡鸭比起来,海味总是要贵一些,大概也是因为来之不易吧。不过,味道却难以称得上有多好,太后也不大看重。她最不喜欢的就是海参,不仅没有什么味道,看起来更是令人不舒服,只是因为人们盛传的滋补功能,它才得以同真正的美味并列在一起。说到偏爱,太后对清炖鸭舌倒是情有独钟。炖的时候鸭舌要和鸭肉一起下锅,一次至少要二三十条左右。出锅之后要放到一个专门的大碗里,这碗是杏黄色的,每次都要放到太后身边,因为太后最喜欢这道菜。

除了清炖鸭舌,一种盐水制的鸭掌也很讨太后欢心,“小吃”上必备的特色菜肴之一就是它。不过,这种吃食我不敢恭维,除了那层蹼皮能让人吃下去之外,剩下的就光是骨头了。

说到这里,读者大概也猜到了,太后对鸭子可真是宠爱有加,不光是鸭舌、鸭掌,就连五脏六腑都不放过,除了奇臭无比的鸭屁股之外,厨夫们想尽各种方法把余下的部分做成菜肴,供太后享用。

夏季来临的时候,各式各样的瓜果都下来了,御膳房的厨夫又开始忙着做一些以时鲜瓜果为原料的小菜,让太后品尝。太后最喜欢的是“西瓜盅”,顾名思义,西瓜是必需的,但是做这道菜需要的只是西瓜的皮。里面的瓤要全部挖走,然后把已经准备好的鸡丁、火腿丁,以及新鲜的莲子、龙眼、胡桃、松子、杏仁等装到里面,从外面看还是个完整的西瓜,只是里面的瓤却完全不同了。接下来把这个西瓜放到水中,用文火炖着,几个钟头之后,又鲜又美的味道就会令人垂涎欲滴了。

我感到很奇怪,太后的食欲真是太旺盛了。不管是在御花园里面散步,还是在宫中闲坐,厨夫们随时都要做好准备,只要太后一吩咐,太监们就会立刻取来那些特制的小炉灶,当着太后的面忙碌起来。太后则等在一边,准备品尝美味。

这次去奉天的路上,太后的胃口依然非常好。只要她觉得肚子饿了,或者仅仅是感到不那么饱了,就会马上下令停车,让厨夫准备餐点。这边太后嘴唇一动,那边御膳房就开始忙碌起来,五十个厨夫赶紧催着伙夫生火。一时间,五十把葵扇齐挥,那阵势像是做什么大型的团体操。很快,炉子里的煤球被烧得通红,可以烹饪了。

厨夫们忙碌的时候,太后又在做什么呢?她老人家正倚在窗边悠闲地远望外面的景物。这种地方平日里是可以见到几个人的,或者在田里劳作,或者是路过,但现在一个人也看不到。早在太后的御用列车经过这里之前,当地的官员便下了禁行令,任何人都不能在附近活动。

炉火生好以后,厨夫“下手”们便开始行动了。他们一个个迅速地把用得到的酱油、糖、醋什么的,给“上手”厨夫搬到跟前,对方就开始精心烹饪了。大部分菜弄好之后,太监就开始用食匣给太后送去。他们往往要拉出很长的一队才能把菜送完,因为菜实在是太多了。

可是太后呢,见到这些菜的时候或许已经没有了饥饿的感觉,于是,这些菜便又一个个被端回到所谓的“御膳房”车厢里,列车又开始前进了。实际上,这次停车的目的完全变了,似乎不是为进餐,而是专门为了让太后好好地看看自己治下的土地。这可苦了她身边服侍的人,那扑鼻而来的菜香令人不住地咽口水。

我当然也不例外,而且我觉得,自己的胃口似乎也大了不少。

同类推荐
  • 旧制度与大革命(精译·珍藏版)

    旧制度与大革命(精译·珍藏版)

    托克维尔所著《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一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经典著述。这不是一部法国大革命史,而是一部研究大革命背后政治制度变化与影响的著作。通过深入研究法国大革命相关的文献、档案和事件,托克维尔开创性地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在旧制度最繁荣、最开明的时期,革命却加速发生;大革命为什么在压迫最轻的地方首先爆发;为什么革命者要愤怒地摧毁一切现行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和言论自由,是否导致人民对政府百般苛求;为了实现酷爱的平等,人们为何宁愿不要自由,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托克维尔在普遍意义上,厘清了民主、专制、自由、平等这四个重要政治概念之间的关系。
  • 大宋遗民的亡朝岁月

    大宋遗民的亡朝岁月

    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 每天读一点世界战争史

    每天读一点世界战争史

    战争的萌芽在原始社会就已产生,远古的人类部族之间为了争夺食物、土地、人口、资源、财物会进行残酷的暴力厮杀。当原始的蛮荒社会走向灭亡,文明时代的曙光照亮全人类后,战争却以更为极端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上古时期、中世纪、近代社会、现代社会,战争并未随着文明进程的扩展而终结,反倒是愈演愈烈,先进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断升级,直至威胁到全世界人类的生存安全。
  • 回到三国之刘备是我大佬

    回到三国之刘备是我大佬

    回到三国,收美女、战猛将,废话不多说,精彩在文中!!!!!!!!!!!!
  • 天变

    天变

    光和六年,天下大旱,各处都有人吃人的事,所不同的只是谁吃谁。各地也总是黄沙满天,行路的旅人都戏称都快忘了天以前什么颜色了。
热门推荐
  • 大话养生

    大话养生

    五行是生命演化的一个永恒的演化密码,是生命演化总的设计框架。作者不是用常规的大科学来证实或证伪中医理论,而是从中医理论内蕴的生命演化观入手,从阴阳五行等中医传统理论出发,揭示了生命演化的奥秘。在现代发生学与进化论的科学领域里,诠释中医理论,藉以反馈中医理论的构建与演进,其研究意义是显然的。
  • 重生之王爷请娶我

    重生之王爷请娶我

    她从未想过再次睁眼已在异世,既然上天给了这么好的机会就要活得精彩。无奈现实是残酷的,为了生活她要去做丫鬟。他,玩世不恭,整日烟花柳巷,还是出了名的暴躁脾气;虽被尊称王爷却并无实权。阴差阳错,他们相恋,不想一道圣旨美人赐下,他们该何去何从。。。
  • 逐鹿异界

    逐鹿异界

    中国古武世家龙家最牛逼的天才在中外势力的围攻之下,不得已使用禁咒招来神雷灭杀敌人,自己也落个粉身碎骨,灵魂来到异界,附身成为楚国最纨绔的七皇子楚天歌。美人如云,佳期如梦,看楚天歌如何在庞大无边的异世界混得风生水起,逍遥自在,争霸天下······
  •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技术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故而技术发明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让我们对那些影响深远的技术发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打开我们创新的思维。
  • 豪门帝少请温柔

    豪门帝少请温柔

    男友精心求婚,却被神秘男子横插一脚,让所有人认为她一脚踏两船的无品女人。然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噩梦的开始……“我要你白天为佣,夜为奴,日日夜夜折磨你,以消我心头之恨……”真相大白时被伤的遍体鳞伤的她,转身潜逃。再次重逢,他们的身份对调,他依然霸道且强势:“女人,这辈子你只能是我的,别想再逃!”【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尘缘之浮生诀

    尘缘之浮生诀

    踏过红尘,看岁月里遇上的人,谁落在纸上的一生,只闻铁蹄铮铮,还来不及对她用情至深;结过红绳,来生会不会再有的缘分,看月光落满伤城,等思念积了好几层,还能不能,对上她的眼神;暮色黄昏,经过你随梦而来的轮回声,天涯被风吹冷,谁忽然的转身,写满心疼。不知情深深几许,只道缘浅浅归尘……戎马一生,战绩累累,却要为她倾覆天下;少年英主,不可一世,但求与她真心相换;非凡俊逸,德才兼备,最终背叛皇权,再不能护她左右。天下人只看见,硝烟四起,覆了天下,都是为了她……谁又知当年“所念之人,不共此生”这句话,原来,这一世只为他牵挂……
  • 三坊七巷与台湾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三坊七巷与台湾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开风气之先 谋天下永福:“三坊七巷与台湾”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三坊七巷人士与台湾的教育、试论三坊七巷学人与台湾书院的发展、三坊七巷与近代福州历史文化变迁、两岸交流视域下的三坊七巷名人文化等。
  • 末世我的红警基地

    末世我的红警基地

    末世来了,方文发现自己平日里玩的红警基地也跟着出来了。不过这个基地是什么鬼?除了一个外表呆萌,内心腹黑的基地智能管家,就只剩下了一种称为纳米虫的建造机器了。你还我天启坦克,还我基洛夫空艇,哪怕给我一个解放军战士也好啊……这就是个看似随身基地流,其实是一个不停攀科技,然后暴打全世界的书!
  • 大唐官

    大唐官

    安史之乱对煌煌大唐而言,并不是耻辱的终点,而是蜕变的起始。中晚唐,既开此后五百年华夏之新格局,也是个被理解得最为僵化的词汇。朝政衰败?藩镇割据?外敌欺辱?党争酷烈?单单是这些?不。肃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现代不得志的编剧高子阳,因个微不足道的偏差,穿越到了唐代宗大历十二年,获得了太学生高岳的身份,并准备要通过考试,当大唐的公务员。在他眼前,是个盛世不再但又历久弥新的大唐,至此一副荣华迁转的八隽图卷徐徐展开。我高子阳也不是谦虚,进士是要及第的,五姓女是要娶的,政事堂是要入的,各镇节度使也都是要做一做的,东南西北那票找不快活的也都是要殴打的......
  • 童子经念诵法

    童子经念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