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6100000005

第5章 皇帝也疯狂(2)

古代许多搞笑皇帝或者荒唐皇帝,都是青少年。他们正在贪玩、叛逆又精力充沛的年纪,无上的权力让他们没有约束地挥洒汗水、追逐欲望。这在后人看来不可理喻,但他们其实是被权力宠坏的孩子,并非疯子或者暴君。一些通达人情、老成持重的重臣就看清了这一点,方法得当,能正确劝谏少年皇帝的荒唐举动。比如唐中期的敬宗皇帝,十五六岁即位,白天热衷玩马球,宫里宫外都踢,晚上就带一帮子人去找狐狸洞(史载“抓夜狐”),时常还有一些额外动作。比如一天突然要巡幸东都洛阳。大臣们长篇累牍地劝谏都没用,老臣裴度则说:“国家设立东都,本来就是让皇上巡幸的。但东都因为连年战乱,荒废不堪,皇上要巡幸,得让他们好好修缮个一年半载再说。”唐敬宗觉得很有道理,停止了巡幸计划,改让官府复建洛阳。裴度的劝谏,把一件劳民伤财的坏事变成了对洛阳百姓有利的好事。类似的例子,在古代还有不少。

攀附权力助长皇帝搞笑风

专制体制固然可以解释帝王们搞笑的部分原因,一般人的攀附权力、阿谀奉承,也让帝王们在幽默的道路越走越远,客观上起到了“起哄”的作用。后人在对搞笑帝王肆意大笑的时候,板子不能全打在帝王的屁股上,旁人也难辞其咎。

做大臣的,明知道皇帝写的诗词狗屁不通,还大张旗鼓地捧臭脚,皇帝随手写一个字就恨不得立一座碑亭供起来。拍马屁的好处是立竿见影,却不想想后世人看到皇帝的臭字到底是骂皇帝还是骂你?

南陈末年,杨广率领隋朝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江南。边关的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到陈后主陈叔宝面前。尚书仆射袁宪冒死劝谏,认为务必在长江渡口增兵把守,做好防御。但是陈后主左拥张丽华、右抱孔贵嫔,膝上还坐着个龚贵嫔,一边听《玉树后庭花》,一边饮酒作乐,对大臣们说:“北齐侵我三次,北周侵我两次,结果怎么样?还不是被我们打得大败而归。为什么?建康有王气在,小小杨广能奈我何?不理他!”话刚落,丞相孔范就献媚附和:“是呀,长江天险,自古隔断南北。杨广黄口小儿,难道能插翅飞过长江来吗?我一直嫌我官小爵低,万一杨广飞渡长江,那我就有了封侯拜爵的机会了。”孔范的话,说得陈叔宝哈哈大笑。不过没几天,隋军就攻破建康,陈叔宝躲在井底,被人拉上来时发现和张丽华、孔贵嫔挤在一个筐里呢!而孔范,早不知道跑到哪里“封侯拜爵”了。这个孔范最擅长给陈叔宝文过饰非,凭着一套拍马屁的本领做的丞相。如果没有孔范,陈叔宝这个笑话的“笑果”就大打折扣;没有孔范,陈叔宝也不会在搞笑的道路上一奔到底。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了一个笑话:

有一天,我在御花园里骑自行车玩,骑到拐角的地方,几乎撞着一个人。我的车子在那里打了个圈子,准备绕过去了,不料这个人却跪下来不走,嘴里还说:“小的给万岁爷请安!”我瞅了他一眼,看见他嘴上还有一抹胡茬子,知道他并不是太监。我骑着车打着圈子问他:“干什么的?”“小的是管电灯的。”“刚才没摔着,算你运气。干吗你老跪着?”“小的运气好,今天见着了真龙天子。请万岁爷开开天恩,赏给小的个爵儿吧!”

我一听这傻话就乐了。我想起了太监们告诉我的,北京街上给蹲桥头的乞丐起的诨名,就说:“行,封你一个‘镇桥侯(猴)’吧!哈哈……”我开完了这个玩笑,万没有想到,这个中了官迷的人后来果真找内务府要“官诰”去了。内务府的人说:“这是一句笑话,你干吗认真?”他急了:“皇上是金口玉言,你们倒敢说是笑话,不行!”……

如果说陈叔宝是笑话的主角,那么发生在紫禁城的这个笑话,主角是那个管电灯的。如果他没有攀附权力、官本位的思想,就不会有笑点。同样,捧臭脚的大臣也好,拍马屁的孔范也好,违背常理,让自己成为笑话的一部分,也是屈服于帝王手中的权力。一来是避祸,避免帝王的绝对权力伤害自己。比如雍正皇帝曾在阿克敦的奏折上批道:“今到广西,若仍皮软欺隐,莫想生还北京也!”一般人都如同阿克敦一样,是有七情六欲的凡夫俗人,能不屈服雍正的威胁,揣摩雍正的意旨办事么;二来也希望专制权力能造福自己,在搞笑中追名逐利。比如雍正就说过:“朕说你好,你才得好。”底下的人只有屈服于他,才能“得好”。

正是上述绝对的权力、残酷的环境和底下人的攀附奉承,让帝王这个“行业”笑料频出,帝王本人却浑然不觉。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哀。

皇帝做不了主

晚清大太监李莲英有四个养子,分别是福恒、福德、福立、福海。李莲英自己不是正常人,就特别希望四个假儿子能够过上正常人的好日子,平步青云,光宗耀祖。他们四人都花钱买了郎中的官职,在户、兵、刑、工四部候补。

但是候补毕竟不是实职,空有其名而已。李莲英就请慈禧太后给养子谋个实职。慈禧给李莲英很大的面子,亲自找来刑部尚书葛宝华说情,要求在刑部给李莲英的一个儿子解决实职。葛宝华回答:“补缺当遵部例,臣何敢专?”他借口国家有一系列的干部人事制度,自己不敢做主,明确拒绝了慈禧走后门。慈禧没办法,只好对李莲英说:“这事儿办不了。”

在晚清,竟然还有慈禧太后办不了的事情?这事就记载在胡思敬的笔记《国闻备乘》中。

胡思敬认为,革命者张口闭口就骂“君主专制”,其实是不对的。不论是用人还是花钱,君主都不能专制独行。胡思敬在朝廷当言官多年,知道不少这样的段子。一个是鲁伯阳向珍妃行贿了四万两银子,珍妃吹光绪的枕边风,鲁伯阳就谋得了上海道的肥差,走马上任。顶头上司两江总督刘坤一知道后,不等鲁伯阳到任满一个月就把他弹劾罢免了。刘坤一变相否决了皇帝的任命。另一个是同治皇帝大婚,花销很大,内务府的钱不够,就向户部借钱给皇帝娶老婆。户部领导班子集体商议后,决定不借。理由是:内务府和户部,一个负责皇室开支,一个负责政府开支,界限分明,不能混淆。慈禧太后要修圆明园,钱也不够,想挪用户部的钱,户部也不肯,最后才不得不挪用海军费用去修比圆明园小得多的颐和园,权当补偿。可见,在帝制体制下,皇帝的用人权、财政权都有局限,并不能一意孤行,为所欲为。

有位担任领导职务的长者诉苦说,领导不是好当的。大家只看到皇帝端坐金銮殿,一言九鼎,却没想到历史上有多少皇帝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发憷上朝。坐在龙椅上的不一定是主事的,可能只是个傀儡;站在下面的不一定是奴才,可能是幕后操纵者。或明或暗的根根丝线,编织成一张大网,把龙椅上的人包裹得严严实实。

历史上哀叹生在帝王家、不愿意当皇帝的人还少吗?翻阅中国古代史,后人不止一次看到皇家父母对子女感叹“奈何生在帝王家”,听到有乱世皇帝祈求“来生不再降生帝王家”。东魏时,大臣祝孝静帝元善见“长命百岁”,元善见听了,感慨:“自古没有不亡之国,朕怎么能受用这样的话!”在场的权臣高澄发怒了:“朕,朕,狗脚朕!”高澄骂完还不解气,让亲信崔季舒上去打了元善见三拳。当众殴打了皇帝后,高澄这才拂袖而去。这样的皇帝连尊严都没有,谈何威严?

有人可能会说,大权旁落的皇帝毕竟是少数,多数皇帝是大权在握的。其中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等人更是乾纲独断,独裁专制得很。其实,即便是再强势的人物,也不能做到乾纲独断,仍然受到诸多的权力羁绊。(开头的慈禧就是个例子。)下面详细从几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专制帝王受到官僚体系的权力羁绊。官僚体系中的强权大臣对皇帝的权力构成严重威胁和限制。典型的例子如西汉末年的王莽对汉平帝、孺子婴,东汉末年的董卓、曹操对汉献帝,显然后者的权力远远弱于前者,前者才是无冕之王。

皇帝只是一个人,皇权要发挥威力离不开官僚体系的贯彻落实。这就天然造成了皇权和相权(政府权力、官僚体系的权力)的分野,两者既相互依存,又存在分歧和制约。皇权从一开始就想压制相权,降低相权的羁绊,表现为皇帝对以丞相为首的朝臣集团的防范。

汉武帝创造了“内朝”与外朝对立,还频繁更换丞相。和他“搭班子”的丞相,没一个人得以善终。倒不是丞相们干得不好,而是汉武帝的猜忌心重,刻意和他们过不去。隋唐以后,丞相制变成了集体负责制,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首长”都是丞相,而且皇帝还提拔很多“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隐性丞相。原来一个人领袖朝臣,与皇帝对话,如今变成了一群人分割丞相权力,分别与皇帝对话。到了明朝,朱元璋干脆废黜丞相制,成立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皇帝总揽决策、行政大权。清朝雍正皇帝干得更绝,另立军机处。军机处大臣们只是跪听旨意、抄抄写写的秘书而已。但是,无论如何限制官僚权力,唐宗宋祖那样的强权帝王也好、雍正这样的工作狂也好,遇到股肱重臣的抵制,也不敢贸然推行大政方针。

其次,专制帝王受到太监群体的权力羁绊。相比官僚群体,皇帝更离不开太监。皇帝的衣食住行、日常行动活动都离不开太监们的伺候。太监是陪伴皇帝时间最长的人,绝大多数皇帝在感情上和近侍太监是亲密的。太监或多或少就沾染了实权,分享了皇权。

在和官僚体系的斗争中、在面临内忧外患兵临城下的危机时,孤立无援的皇帝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身边的太监。他们往往利用太监来铲除跋扈的权臣和外戚,比如在东汉末年,几代皇帝利用太监势力来消灭蛮横不法的外戚势力,成功后封爵许愿,导致宦官专权问题比外戚干政问题更严重。有几个朝代的皇帝甚至派太监监督军队和百官,比如唐朝中期以后任命太监为监军,明朝进一步建立由太监主持的东厂、西厂特务组织。这几个朝代的太监势力蔚为大观,极大削弱了皇权。东汉、唐朝两代末期,太监甚至掌握了废立皇帝的实力,爆发党锢之祸、甘露之变,令人心惊。

清朝吸取前朝宦官专权的教训,严格限制太监,不仅降低太监的等级、设立内务府管理太监,还严禁太监出宫,私自出宫者斩首。据说为了预防太监干政,宫廷还不许太监读书认字。清朝是将太监的权力威胁降到最低的朝代。可是,清朝后期依然出了安德海、李莲英、小德张等干政揽权的大太监。

道光时期有个“皇帝斗太监”的笑话。道光皇帝喜欢吃“粉汤”,下令御膳房进献粉汤。等了好几天没见到粉汤的影子,他就招来太监质问。管事太监诉苦,做粉汤的成本太高了,奴才们正在筹措资金呢。道光大怒:一碗粉汤要几个钱?答:御膳房要成立专门做粉汤的机构,要增加相关的编制,加上原料采购运输,每年需要增加6万两预算。道光才不会为了一碗汤粉多花6万两银子呢!他冷笑道:“不必了,朕登基前在前门大街吃过粉汤,两个铜板一碗,你安排一个小太监,每天去买回来就是了。”

又过了好几天,道光还是没见到粉汤。他再次招来太监训斥。太监答:“奴才近日去前门大街找遍了,没找到有卖粉汤的摊贩,就跑远点去买。可是跑得太远了,粉汤端回来又不好吃了。奴才正烦恼着呢!”真实情况是,内务府派人把前门大街卖粉汤的所有摊贩和店铺都给赶跑了,要逼道光下拨“粉汤预算”。道光又恨又恼,咬牙说:“罢罢罢,朕从此不吃粉汤了。”为了一碗粉汤,皇帝竟然斗不过几个太监!

第三,专制帝王受到后宫和宗室内部的权力羁绊。皇帝在自己家也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很多事情要和亲人商量着来。皇权的重要基础就是封建宗法制度。皇帝是天下大宗、皇族之长。在宗法制度下,宗族利益至上,而非宗长利益至上。大宗与小宗之间有一系列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小宗也有机会取代大宗。皇帝不能违背宗法,明朝嘉靖皇帝继承堂兄皇位,想给死去的生父弄一个皇帝待遇,招致宗室、朝臣的集体发对,爆发“大礼仪之争”,最终两败俱伤,在皇帝和大臣之间造成巨大裂缝,进而影响了明朝政局的发展。

皇帝对母亲、妻子和叔伯兄弟们的感情异常复杂。一方面,他需要亲人的感情慰藉,亲人们在政治上是最自然、最亲近的倚靠对象;另一方面,亲人们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威胁皇位。宗法决定,太后、皇后们可以干政,叔伯兄弟们更是有问鼎皇位的合法性。实践表明,皇室内部骨肉相残、同室操戈的惨剧在浩淼史海中时隐时现,从未绝迹。因此,古代王朝在皇族政策上,徘徊在厚待重用和严格限制之间。曹魏严格限制宗亲藩王,皇帝规定禁止叔伯兄弟们从政,禁止串门,禁止远行,没有人事权和财权,还派官兵名为保护实为软禁。后人只要看看曹丕和曹植两兄弟的恶劣关系,就能窥知一二。晋朝篡夺曹魏天下时,宗室诸王虽然有心反抗,但无力回天。晋朝建立后,吸取教训,开始大肆封王建藩,只要和皇室有些关系的都封王封侯,有封地、有军队、有实权。很快,八王之乱就爆发了,亲戚之间杀得不亦乐乎,西晋因此灭亡。

同类推荐
  • 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社会裂变中的舆情态势及问题治理是一个现实而急迫的大课题。社会转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的裂变过程,社会位置的差异、多年形成的刻板成见使这一过程充满着隔阂、矛盾、误解、偏见和冲突,而最为社会情势表征的舆情恰是其中最为活跃和富有驱动力的一道社会景观。本书将社会裂变中的传舆情态势及问题的治理分别置于社会学和舆论学视野下,对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必要的阐释与现实图景呈现。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的理论框架。
  • 话说小康

    话说小康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了国内外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成了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关键词或者叫热门词汇。2003年元旦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报道,江西一家生产灯笼的工厂在灯笼上写上“幸福小康”四个字,因为反映了大家的心声,生意特别好。元旦戏剧晚会上有一幅春联的横批也是“全面小康”。一位离休老干部写诗赞道:“小康企盼数千年,华夏今朝初梦圆;更把蓝图全面绘,人民一步一重天。”“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凝聚起亿万人民火热的心,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强大生机!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思想文化的血液,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一个历久弥新的源泉(晚近西方社会政治哲学以契约论的形式复兴就是一个明证)。书中主要讨论了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问题。《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被誉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在《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指出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阐发了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他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
  • 中国模范生

    中国模范生

    即将走过的改革开放30年如同一场谁都无法预知答案的世纪“大考”,把浙江称之为这场“大考”中成绩优异的“中国模范生”应该是恰如其分的。其模范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在这片土地上贡献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增长数据,更在于其每时每刻所展现出的与旧思维迥异的改革新世界。很多情况下,活泼泼的改革新世界生发于浙江,进而绽放于中国。正是循着这样的视角,我们清晰地发现了改革开放30年浙江样本的中国价值……本书以客观的记叙和充满理性的思考,使我们再次感受并分享了这一弥足珍贵的宏大篇章。
  • 了凡处

    了凡处

    中国传统的官员,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我们现在的官员体系里,官员的人文素养缺乏整套的体系。但是在中国传统的结构里面,修身正心的体系,是主流的体系。本书从了凡的为官之道、从政之风来看了凡的实践主张,以期给我们当下如何为政,提供一个传统优秀官员的借鉴。
热门推荐
  • 懂心理的女人会和世界好好相处

    懂心理的女人会和世界好好相处

    《懂心理的女人会和世界好好相处》一书告诉我们:女人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女人能更明白人情世故,懂得男人心理,能更好地获更多的人喜欢,更好地握住幸福。使女人发光的并非珠宝,而是心灵深处的智慧,而掌握好心理学就是智慧最好的体现。这本《懂心理的女人会和世界好好相处》一书意在教女人如何处理情绪、工作、人情世故、两性问题等的技巧,引导女人走向成熟,让女人学会利用女性的优势和独特心思,优雅而从容地应对一切。
  • 绝世法医:冷王的废柴妃

    绝世法医:冷王的废柴妃

    "李念,堂堂现代军医转法医,一朝穿越成郡主云曦染,这人生,听起来跟开挂一样有木有?可是……谁说皇上亲封的郡主就过得比别人好?姨娘下药送妓院,庶姐妖道泼狗血!未婚夫还是一匹腹黑狼。俊美如月的男子冷笑:“你到底是谁?”她眨眨眼,“王爷,我是你未婚妻。”男子的手已经扼上了脖颈,她忙道:“别别别,英雄,有话好好说!”“哦?”男子扬眉,“说什么?”“咱们来聊一聊,这大好河山如何尽在只手。”大业已成,她收拾好细软,往他龙椅面前一站。“王爷,我走了啊。”“占了我便宜还想走?告诉你,没门!留下来当皇后!”"
  • 绝色残后

    绝色残后

    幼年时,云幻影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姐姐们住金屋穿华服,自己却只能窝在柴房里和母亲自生自灭。长大了,她才明白,原来,她是人们眼中祸国殃民的妖孽。她云幻影,云家第四女,貌不出众,才不惊人,站在那三个国色天香、才华横溢的姐姐身后,平凡渺小得像一粒尘埃。她与世无争,淡然恬静,却奈何天不由人,沦为他人的棋子……硝烟过后,凤凰涅槃。唯有她,站在高高的朝堂上,傲睨群雄。唯有她,深入虎穴,协助心爱之人一统天下。终究,谁才是真正站在帝王身边凤凰朝日的女子?片段一:皇上赐婚,一切已成定局,接完圣旨的那一刻,景殇转身,定定的看着云幻影,那眼神冰冷的如冰魄寒刀,声音冷冽,让人寒彻心扉,“云幻影,本王还真是小看了,那日你和本王一起进宫……”景殇笑了,笑的阴寒而森冷,“明修栈道,陈仓暗度,你,云幻影连海上飘都能征服的女子,你从来都是个高手,是本王太小看你了?”片段二:云幻影的双眼落在风偏云放在自己肩上的手掌上,目光冷冽,一字一字的吐出几个字,“幻影明白了,请太子殿下自重。”风偏云有短暂的呆滞,是他看错了,云幻影的眼神里居然有微微的杀意,他讪讪的缩回手,复而又暧昧的笑了,似乎越来越有意思了,云幻影,等着吧。片段三:云幻影和风偏云共乘着一匹马,风偏云把弓塞进云幻影手中,从背后帮云幻影拉起了弓,然后指着对面的阵营中景殇说道,“幻儿,射了他……”云幻影缓缓的拉起弓,瞄准了景殇……景殇一双俊目深深的看着云幻影,仿佛要把她揉刻进自己的生命里……那一刻,云幻影在景殇的眼中看懂了景殇至死不渝的爱。本文过程小虐,走的一贯虐中带着温馨的路线……——————————————————————————推荐自己的新文:《庶女棋后》魔幻生死棋,两大棋王家族各执一半棋谱,白玉象棋,杀机无限,王侯将相,无不谈之色变,谁能拥有整本棋谱,谁能号令天下,天下无敌……她们本没有任何交集她,人称草包美人,天下两大棋王世家之一洛家庶女,在棋艺精湛的棋王世家中,是个标准的草包,亦是个标准的受气包。她,二十一世纪的巨富之女,本应该衣食无忧,尽享荣华,不料亲姐姐心生异心,一夜之间,公主变乞丐,以在街头摆残局为生,人称残局皇后。当残局皇后穿越时空进入草包美人的身体,她们的互补达到了极致,她棋艺精湛却满脸刀疤,她倾国倾城却腹中空空。
  • 华为内部讲话:你的奋斗终有回报

    华为内部讲话:你的奋斗终有回报

    抓住华为公司的文化和管理精髓,不仅引用了许多任正非的经典语录,还收录了许多华为人的真实故事。他们拓荒海外市场的勇气与信心,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的坚守和奉献,他们不为人知的笑和泪,他们的成长和收获。在此基础上,梳理华为多年来腾飞之道,寻找华为奋斗至上的文化理念。??
  • 末法冥皇

    末法冥皇

    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两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
  • 挥笔定乾坤

    挥笔定乾坤

    天地灵气,走灵路,进灵者,归灵隐,结灵符,化灵师,灵界劫,灵尊形,生灵境,封灵帝,灵冥终点——灵神现,父母仇恨,师父情意,看霍萧该如何了断,一个统一九转冥灵大陆的王朝,正在崛起,看我如何提笔续写玄幻的始末…………
  • New Life

    New Life

    'I read a book one day, and my whole life was changed'. So begins "e;The New Life"e;, Orhan Pamuk's fabulous road novel about a young student who yearns for the life promised by a dangerously magical book. He falls in love, abandons his studies, turns his back on home and family, and embarks on restless bus trips through the provinces, in pursuit of an elusive vision. This is a wondrous odyssey, laying bare the rage of an arid heartland. In coffee houses with black-and-white TV sets, on buses where passengers ride watching B-movies on flickering screens, in wrecks along the highway, in paranoid fictions with spies as punctual as watches, the magic of Pamuk's creation comes alive.
  • 掠情99日:千金的神秘富少

    掠情99日:千金的神秘富少

    为躲追杀,他化身业内顶尖牛郎,玩心大起时跟她的一纸契约,却不料惹火烧身,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他本是中东首富之子,身份神秘,行踪诡异,为重新夺回她,他暴露了霸道本性,势要将不择手段进行到底!“从今以后,她就只能是我的女人,谁动她,我动谁全家!”她问,“如若我动你呢?”某男扑上来,“我让你动……”
  • 宗教律诸宗演派

    宗教律诸宗演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